地震一直是人們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因為地震的發生,將會為我們的生活或者社會帶來很多的災害,還會引發樓層的倒塌等情況,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特別的擔心地震的發生的,如果發生的級別高的話,那還會帶來很大的損失。
在2022年1月2日的15點02分,雲南麗江市寧蒗縣,就發生了一起5.5級地震,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了很多的財產損失和人員的一些傷亡,雖說我國常年都會發生地震,但一般而言都是一些小地震,比如在前段時間,河南南陽還發生了3.0級的地震。
不過相對來說,那次的地震沒有這次的那麼大,而且也沒有像現在這次出現很多的損失,因此地震級別也高的話,那麼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也就越大,也會讓人更加的擔憂和害怕,畢竟每次地震的出現,都會帶來很多損失。
現在相對來說,我們還不能做到很精準的地震預警,也做不到提前幾天就能夠感受地震的到來,但有很多小動物卻是可以做到,這就讓很多人好奇,為何地震會發生呢?動物為何又能提前感知呢?帶着這些疑問,下面我們一起了解其中緣由。
每年發生的地震次數
在此之前,先來看下全球每年發生的地震次數,而所謂的地震,又被我們稱為地動,說白了就是地表的震動,這時地殼釋放能量從而引發的震動,相對來說這種自然現象是非常常見的。
這是因為據相關的統計,每年地球上都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說每天的地震發生次數,基本都是在上萬次左右的地震,這些地震之所以沒有被人們感知到,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太小或者是離我們太遠才沒有這種感覺。
要知道地球上的陸地面積29.1%左右,其中剩下的70.9%都是屬於海洋面積,而海洋也是會發生地震的,因此如果地震發生在海洋的話,那我們是沒有辦法感知到的,甚至基本不會覺得地震發生了,大家也就沒有那麼大的感覺了。
但如果海洋發生的地震很大的話,那會造成海嘯等危害的,因此海洋地震也是不可小覷的,要知道海嘯襲來對沿海城市是會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還會危及身體的安全。
地震發生的4大原因
我們都知道地震發生的時候危害很大,但很多人也沒有明白,為何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上,一直發生地震呢?其實這也是有相關的原因的,而且還是地震發生的因素,這其中的誘發地震的因素,有以下的四個:
①構造地震,這個地震是經常發生的,在地球上發生的佔比高達90%以上,是我們最為常見的地震發生因素,其原因就是地底下的岩層發生結構運動,這些運動發生後超過了雲層的承受能力,因此岩層斷裂引發地表上的地面震動,危害最大也是破壞力最高的地震。
②火山地震,顧名思義,所以的火山地震就是火山在運動的時候引發的地震,這個一般來說發生的範圍只在火山的周圍,並且還會伴隨着火山的爆發而發生,不過一般火山周圍也沒人居住,所以也不用擔心危害很大。
③陷落地震,就是地面坍塌造成的地面陷落,從而引發的地震,比如像在大山中的地底下,存在着很多的溶洞,這些溶洞經歷長時間的積累後,無法承受上面的重量,從而引發的塌陷,造成地震的發生,一般只要不在溶洞的上方,還是比較安全的,而且加上離地表也近,沒有構造地震那麼恐怖。
④人為地震,所謂的人為地震,就是由於人們的活動造成的地震,這種一般常見於工業區、核爆炸等地區,還有人們儲存在地下的蓄水池,這樣會增加地殼壓力從而引發地震的出現,這些就是人為造成的地震發生。
動物知道地震來襲會怎麼辦?
知道地震怎麼來的後,那就是要做好相應的建築措施和預警了,不過在如今的科技,是很難預測到地震的來襲的,不過在自然界中,一般地震來襲的前一段時間,很多小動物都會預測到地震的到來,然後它們會紛紛的逃難離開。
比如地震來襲之前,魚會翻起白肚飄在水面上,還有自己養的狗會在地震來臨之前狂躁不安,甚至亂跑亂叫,此外還有老鼠會成群結隊的逃難,這些都是預示地震要來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內容,對於這個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