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2022年09月18日15:26:11 熱門 1950

曾寶儀,一個很久都沒有出現在熒幕上的女人。

對她的標籤和印象,你可能跟我一樣,還停留在她的身份:曾志偉的女兒、黃子佼的前女友。或者停留在她很久很久以前跟陳坤拍攝的電視劇《名揚花鼓》的印象里。

但是,直到看完了她主持的《明天之前》四集紀錄片,相信你會完全顛覆,重新思考。

就像在《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大火之前,你可能完全不知道導演曾國祥一樣。

那些許久沒有出現我們面前的人,也許一直不停歇地追求某些東西。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明天之前》是騰訊新聞出品聯合奧斯卡製作團隊的成果。看完四集,我非常驚訝團隊的資源和觸達的深度。

一檔現在關注度依舊不高的紀錄片,請到了世界頂級科學家、爭議話題的主要人物,還有相關行業的代表人物。甚至跟蹤採訪104歲的老人最後的24小時等等。

一年時間,到訪了近20個國家,曾寶儀在自述中還提到:拍攝第三集《近鄰?近敵?》之前,被英國的導演嚇唬有多危險,以至於連遺書都先寫好了。

曾寶儀一路也有懷疑:是不是值得這樣去做?也會問:為什麼做這件事情的是我?深怕辜負這次難得的機會,也會為自己的個人情緒而自責。

每集的最後似乎沒有留下答案,而這些留白是給自己和未來的思考。

與我們的明天最相關的三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呢?


01. 你會接受一個AI機械人伴侶嗎?

片頭開始,是機械人"哈莫尼亞"和曾寶儀、一位用戶對話的場景,她會眨眼、能夠說俏皮的話。逗得大家特別歡樂,真實地就像你跟幾個朋友喝着下午茶、聊個天。

讓我驚訝的是:哦,原來機械人不再是僵硬、冰冷的一個機器,現在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了!

曾寶儀帶我們走進了製作AI機械人的幕後工作室,各種在測試中的機械人頭。他們正在為實現不同的人物個性、微笑、溫度等等人類的特徵做出努力。

在跟"哈莫尼亞"的接觸過程中,你可以設定或者改變她的性格,甚至還包括想像力、人性意識、智力和情緒等。

你的任何話,她都能夠對答如流。簡單地理解,她是一個更具象的SIRI。

曾寶儀堂弟問:"愛情是什麼?"

機械人「哈莫尼亞」回答說:"對我來說,愛情是友誼、忠誠、理解和耐心,不要忘記還有寬容。"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哈莫尼亞"的出現,你可以像跟人一樣跟她說話、觸摸她。

目前,她只能通過連接一款APP來對話,但要實現直接對話,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機械人的出現能夠替代真實卻不完美的人作為伴侶嗎?

他們回答:「當然可以!」

曾寶儀還採訪了幾位美國加州Abyss Creations這家公司產品的資深用戶,他們為"伴侶機械人"提出了真實的反饋建議,並希望成為"哈莫尼亞"的首批用戶。

現在陪伴他們的是還沒有那麼智能的硅膠娃娃。

這讓他們不必再承受被拒絕的挫敗、社交的恐懼和一個人的孤獨。

一位用戶會把她帶到酒吧,一起過"正常不過的生活"。連他的朋友都說:"他像變了一個人,不再是消極度日,現在經常能看到他笑得很開心。"

如果有AI的程序能夠實現,他最希望他的伴侶娃娃能夠走到吧台前,問他要一杯酒喝。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不只是在國外,在中國也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也有同樣的感受。

2018年姜思達透明人》這檔節目,就曾經採訪了一位6旬的農村老人,他養了11個仿真娃娃當女兒,他說:"她不會背叛我!"。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離叔會幫這些娃娃親手縫製衣服,幫她們慶祝生日,讓她坐在副駕駛上,帶她出門。甚至還想過死後交給自己的兒子,或者隨自己一起火化掉。

每個娃娃上萬元到9萬多塊,但不管什麼時候,他都不會將她們出售。

"不正常"的評判太過傲慢,如果離叔已經把她們當成"家人"對待和保護,好像也沒有什麼害處。

相信一定有那麼個瞬間,這些暫時還沒有那麼鮮活、智能的娃娃,真實的在他們心裏活過!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你可能還是想說:"這太瘋狂了!雖然不完美,但真實的人,跟近乎真實還是天差地別!"

2017年,有專家預言電腦在圍棋領域戰勝人類還需要至少10年。

但AlphaGo出現之後,每一次的博弈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用不了10年,機器已經做到了!

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專家大衛·利維說:"我們現在幾乎已經生活在機械人時代來臨的前夜。"

他預言2050年,會有人類和機械人結婚。

不只是機械人的微笑、溫度和姿態的改進。10年前,就已經有韓國專家團隊開始研發為機械人和人類基因的組成方式。也就是說,他們在讓"和機械人生孩子"成為可能。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同樣,有些人堅定的捍衛女性的權利。認為"伴侶機械人"是在商品化、物化女性,作為一種個人私有的物品出現。

我們又是否能跟機械人足夠和諧的相處呢?

一切都未可知!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

但真正可怕的是,在多年前,人類對汽車、電腦、手機這些新出現的物件同樣充滿了恐懼,但我們現在對這些高科技的使用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我們期待而又恐懼,正處在"明天之前"!


02. 如果有可能,你願意活到1000歲嗎?

《奇葩說6》有一期辯題是:臨死前,你會選擇冰凍自己送到100年後嗎?

從正方的觀點中,我們可以聽到:對在未來世界重新相見的期待,我們在臨死前按下了身體的暫停鍵,留給所有愛我們的人一絲希望。

還有"大不了還是一場死"的洒脫和搏一搏,萬一活過來的僥倖。

從反方的觀點中,我們也可以聽見:對活着的珍惜,比活多久更重要的是我這輩子這樣已經足夠的洒脫,追求時間的長久,無異於過多的折騰自己和家人一刻不停歇的惦記。

死是最好的截止日期,推我們一把,去找到活着的更多可能性。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害怕死亡,還是害怕未知?

雖然還沒有100年,但已經有人這麼做了。

1972年成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是美國最大型的人體冷凍服務的供應商。

他們將人體進行冷凍,等待未來醫療對冷凍的人體進行救治。其中就有重慶作家杜虹的大腦,還有一位2歲患癌症的小女孩。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這些人體在零下一百多度,細胞停止活動的液氮下,持續等待!

還有一群人,正在為了"人類永生"話題而不懈探索、追求!

長生不老這個話題我們並不陌生,從秦始皇一生的追求和地下王國來看,人類對永生的追求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再近一點,《西遊記》裏面"吃了唐僧肉"的不老不死的神話,還有皇帝信教吃丹藥的執念,每一個都已經和我們說再見。

曾寶儀參加了一場美國的"反衰老與死亡大會",聽起來就像是一場大型的傳銷會。

但是不僅是一場追求永生的人的"自嗨",這吸引了全球各地慕名而來的1000多人。他們在各自的攤位展示自己的"凍齡"甚至越活越年輕的研究成果。

一位外國人還認真地跟曾寶儀介紹中醫中"精氣神"的原理和研究設備。

大會的創始人奧布里是激進生命延續主義的領頭人物。30歲時,他才開始將興趣轉向生物學,拿下了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博士。

他說:"如果你問我最好的預想是什麼?"

"我會告訴他,大多數人都能活1000年以上。"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2007年以來,直接投資於延長人類壽命相關研究的資金已經超過40億美金,谷歌、亞馬遜、臉書等科技企業均參與其中。

參與美國總統競選的佐爾丹,看到了鄰居3歲的孩子離開人世。讓他成為了美國"超人類主義黨"的先鋒。

他表示:如果競選上總統,會撥款一萬億美元,用來研究延長壽命的方法,讓每個人都因為永生而受益。

很顯然,他還沒成功獲得更多的支持,但他表示會繼續參加2020年的競選。

甚至已經有一位女性自稱在一間診所內進行了手術,而且檢測的結果顯示她的身體機能已經變得更好。

喬治對外稱:一種延緩衰老的技術已經在小白鼠身上見效,2年內會嘗試臨床試驗。

他們認為變老只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還總結出了七種細胞導致人類變老和死亡的原因,他們相信:只要進行細胞修復,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隨着人類永生這個話題的高度關注,對一些疾病的研究的支持資金甚至不及萬一。

相關領域的專家感到不屑一顧,認為只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愚蠢的行為。1000歲聽起來,還是太瘋狂了!根本不敢想!

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的問題:人口爆炸的情況怎麼處理,我們的地球真的容得下這麼多人嗎?人文的、資源的、道德的問題也撲面而來。

沒有死亡的限制,我們會窮其一生做些什麼呢?跟愛的人永遠在一起,是幸運的。

但我們要追求的是:"活這一生已經足夠完滿了~"還是說一句:"不,我要追求永生!"


03.生還是死,愛的束縛,還是死的自由?

《明天之前》還獲得了跟澳洲植物生態學家,一位104歲老人大衛·古道爾度過最後24小時的機會。因為在澳洲安樂死並不合法,他必須到瑞士的一家診所結束自己的生命。

重要的是:他並沒有生病,對死亡卻出乎意料的坦然。

曾寶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安樂死,是一個繁瑣的過程。

選擇安樂死的客戶到達診所,必須連續兩天接受兩個不同的醫師,對客戶進行生理跟心理的評估,確認安樂死是客戶本人在意識清楚下的意願,而且有能力自己按下那顆注射藥物的按鈕,如果最後一秒鐘後悔的話,也有辦法可以自己終止這個過程。

在最後的採訪,曾寶儀擁抱了這位老人,然後提出了:"我希望就這樣和您靜靜地待上一分鐘"


一分鐘還沒過完,這位老人發聲:"這太奇怪了!"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節目組採訪這位老人的孫子,一度進行不下去。曾寶儀也陷入自責當中。

旁邊的人說道:"對別人來說,這次安樂死可能只是一個故事,但這是他的祖父!"

菲利普·尼什克是這次安樂死的策劃人,一位澳洲的26歲患抑鬱症的兒子、一位殺妻嫌疑犯......

在他的影響下,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否擁有死亡的權利,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對生命的褻瀆呢?

這個過程太簡單隨意了嗎?一個人生的小坎坷,也許就會看不見明天。

有點人捍衛自己活得體面、死得尊嚴的權利,也有人拼盡全力想要活下去。

一位澳洲的女子珍妮,在小的時候被診斷活不過1歲,但她卻成為了國會的議員。她是菲利普·尼什克最堅實的反對者。

她認為:"在捍衛人平等地死的權利之前,應該先讓人平等地活着。"

曾寶儀到她家裡採訪的時候,她坐在輪椅上,帶着呼吸機,但她的眼睛迸發出來的對體面的活着的希望,這種能量場撲面而來。

她一直在證明:殘疾人不是不能為社會貢獻的無用的生物。每個人都能夠激發TA所有的潛能。

珍妮說:"我的生命中有很多極壞的情況讓我想去死,我很慶幸法律不允許我這麼做,尋死不是治療。"

奧斯卡製作團隊、豆瓣8.7分紀錄片:關於未來你要知道的三件事 - 天天要聞

安樂死變成一種很簡單的出口,重病絕症能不能有更新的研究成果好像也沒有足夠大的動力了。

我們尊重一個瀕臨死亡的人,無法動彈、不能自理的活着的極度痛苦,他們應該有機會選擇體面的死去。

同樣,我們沒辦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也許你不知道對方正值最好的年華,卻經受心理上的折磨。他們用死亡下了一道血書,告訴我們:這是作為個體死亡的權利。

愛我的人,我也愛你們,但我的生死我來決定!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抱有希望,那就是對生命和活着的敬畏。

在安樂死的當天,大衛·古道爾顯然有點急不可待。

他問他的孫子:"我們還在等什麼?"

"還有一些表格要填。"孫子回答。

"哎!"他搖頭嘆了一口氣,"總是有一大堆表格要填!"

這是鏡頭留給我們關於他的最後的畫面。

在等待死亡宣告的時候,曾寶儀在外面的休息室翻到一本中古神秘詩人魯米(Rumi)的詩集。打開之前,她輕輕問詩集:你今天要教會我什麼事?

這一段詩恰到好處,解釋了死亡的課題:

Today is such a happy day,

(今日如此美妙,)


There is no room for sadness,

(沒有可讓悲傷容身之處,)


Today we drink the wine of trust from the cup of knowledge,

(今日讓我們從知識之杯里啜飲那叫做「信任」的佳釀,)


We can't live on bread and water alone,

(我們既然不能只靠麵包與水過活,)


Let us eat a little from the hand of God.

(就讓我們吃點從神的手上接過來的東西吧。)

我們在人類重大發明成果即將到來的明天之前,開始思考一個小個體存在的意義。

上面的三大問題:"伴侶機械人"、"永生的追求"、"安樂死的權利",也許你有自己的回答。或者,你跟我一樣,還沒有足夠的閱歷做出判斷。

那麼,這一次的停下來思考,一定也是你的一堂關於"人類與自我"的課程。

就像那首詩給我們上的課一樣,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說出:"Today is such a happy day..."

我們無比期待未知的明天,正如我們此刻的恐懼!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