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吳先生,美國白宮方面日前確認,拜登總統即將公布的所謂「印太經濟框架」的夥伴名單里並沒有台灣地區。有人是不是要失望了?你對此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吳蔚:蔡英文當局自然是難掩失望神情,想想前些年蔡英文與她的黨羽們是如何對內強硬彈壓「瘦肉精」風波的,就明白這一次臉有多疼。只不過綠營媒體《自由時報》趕忙出來打圓場,說行政部門的鄧振中委員前些天在泰國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時,當面確認台美之間是所謂的「優先貿易夥伴關係」,無論台灣是否在「印太經濟框架」的夥伴名單中,台美關係仍持續緊密。簡而言之:不在夥伴名單之列,卻依然是好夥伴。這邏輯也太能舔了,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無論是此前的TPP、CPTPP還是現在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台灣當局都想摻一腳,哪怕舔着臉也想擠進去換一張夥伴名片,說白了還是那套所謂「提升國際地位」的把戲。只是美國還遠沒有失去最起碼的理智,「台獨」這條路真的不好走。
雖然IPEF「創始成員」夢碎,但蔡英文當局並不甘心,台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今天出來說:雖然未在名單之列,但是台灣議題在美國參眾兩院得到了大多數支持。
客觀地講,台灣方面也確實有那麼一點底氣,尤其是芯片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確有可能在美國主導的經濟框架中分一杯羹,只是切蛋糕的刀完全握在美國人手裡。拜登前不久訪問韓國時專程跑去三星的半導體工廠轉了一圈,這個行程安排有點過於直白,熟悉芯片產業鏈的朋友應該明白,這個行業搞封裝製造的只是打工人,玩設計、制定規程的才是老闆。
所以別看拜登這個「印太經濟框架」似乎很熱鬧的樣子,它的底層邏輯是為美國利益服務。
直新聞:那麼你如何展望拜登提出的這個「印太經濟框架」在亞太地區的前景?它真的具有吸引力嗎?
特約評論員 吳蔚:你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我個人認為,有TPP的不愉快經歷在前,亞太各國心裏多少會有些打鼓。大家應該還記得,美國當初為什麼要退出TPP?說白了就是國內各階層的經濟利益沒有擺平,他們抗拒來自國外的競爭對手,他們希望自己的產品只此一家。那麼問題來了,拜登這個「印太經濟框架」又真的能過這一關嗎?美國會在市場准入、關稅減免方面向亞太各國張開雙臂嗎?奧巴馬當初是如何栽跟頭的,拜登你這位時任副總統真的沒數嗎?
所以現在有消息傳來,日本方面主動提出希望暫緩這個進程,先進行「印太經濟框架」的討論,不要急於展開談判。講道理,日本這個TPP接盤俠那是真的有數啊。
我相信,亞太各國除了擔心這個IPEF(印太經濟框架)會不會成為又一個TPP,他們還會不約而同地質疑:這到底是一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普惠經濟框架,還是又一個地緣政治博弈工具呢?我必須吐槽一下美國方面,十幾年過去了,還真是換湯不換藥,毫無戰略創新。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亞太許多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長期處於一種「經濟貿易找中國,區域安全找美國」的狀態之下,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基於現實利益考量的自然選擇。但自從「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妄圖打破這種格局,妄圖將中國從亞太經貿格局中剝離開來。於是乎東盟許多國家開始釋放「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焦慮情緒。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同樣也是熱熱鬧鬧卻沒有太多乾貨的美國-東盟峰會。拜登在那大談所謂「有意義、實質性和互惠互利的合作」,結果磨磨唧唧從口袋裡只掏出了1.5億美元。東盟十國也不傻,都是見過世面的,美國這幅「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嘴臉可一點也不討好。
所以,還是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那句話:要對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劃一個大大的問號。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邱雅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