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3點40分許,肥西縣上派鎮銘傳中學體育館內,汪麗娟坐在觀眾椅上。她懷裡剛滿周歲的寶寶,才剛剛進入夢鄉。 」平時在家裡,寶寶中午12點就睡了,今天估計還沒適應好。「當天早上八點多,汪麗娟和妹妹汪麗琴、弟媳戴曉芳,一同乘坐當地政府部門調集的公交車,撤離出三河古鎮,落腳這個安置點。
連續的降雨,讓流經三河古鎮的杭埠河、豐樂河水位猛漲。
7月19日上午,肥西縣三河鎮政府發佈消息:截至目前,豐樂河水已達到歷史最高水位14.88米,考慮到古鎮居民的生命安全,該鎮決定安排居民撤離。
水漲了!每天都有居民上壩看水位
汪麗娟姐妹倆連同弟媳,都住在三河鎮楊婆社區的同一個小區。這是一個距豐樂河直線距離也就500多米的小米。「每天都有人去大壩上看水位。18日晚上12點,小區還有人去了堤壩。」汪麗娟說,她帶着孩子去不了河邊,只能從朋友圈裡關注這條大河的水情。
「7月18日晚,我們就聽到了要動員轉移的消息了。」所以夜裡,汪麗娟沒並沒有睡熟。凌晨3點左右,小區物業的人就在樓下喊一層二層的居民要轉移了。
「到這時候我還不怎麼擔心。」 汪麗娟沒有想過轉移家裡的財物,「我一個女的,搬不動東西。」更何況,此前,她和一位三樓的老人攀談過,「老人家經過1991年洪水,用手比劃描述那年水深沒過了二樓的窗戶。那我就更不要搬東西了。」
直到清晨約6點,汪麗娟稍微感覺到慌了。「那時候又來了一波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的通知,一至五層居民都要走。」
這讓汪麗娟感受到了形勢的緊張。她趕緊收拾了寶寶的衣服及用品,匆匆和妹妹、弟媳乘車轉移。
洪水來了!14.88米突破歷史極值
汪麗娟所在小區邊的豐樂河,與杭埠河杭、小南河共同孕育了三河這座千年古鎮。而豐樂河、杭埠河的水位也影響着這裡數萬居民的安全。
連日來,受強降雨和上游來水等因素影響,這條河水暴漲。「在很短的時間內上漲了2米多。」提起這次三河古鎮緊急大撤離,已經在豐樂河大壩上值守數天的肥西縣三河鎮二龍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倪豐非常感慨,「比2016年的洪水來得快,水勢也迅猛得多。」
截至19日早晨,豐樂河水位已達到14.88米,超過1991年和2016年的最高水位,達到歷史極值。
雖然豐樂河大壩此前得到修繕,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水,難免出現險情。搶險隊員一邊排水,一邊用沙袋加固堤壩。
危險了!就在豐樂河譚小圩段大壩
7月18日下午,豐樂河神靈溝譚小圩段出現一處險情。在堤壩上巡查的搶險隊員迅速上報險情,並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安排城管隊員、民兵預備役、黨員群眾開展護圩除險加固。截至當晚7時左右,200多人的隊伍用沙袋將堤壩加固完畢,險情基本解除。
19日凌晨,武警安徽總隊合肥支隊緊急出動60餘名官兵,前往合肥市肥西縣豐樂鎮,擔負肖小河上游駐堤任務,加固堤壩,防止豐樂河水倒灌。隨後轉場至豐樂河桃花島大壩參與堤壩加固作業。
與此同時,國防科技大學的學員也抵達現場參與搶險作業。中午12時,肥西重點工程中心召集了第二批在建項目建築工人(計600餘人),奔赴三河桃花島和派河口蓮花圩抗洪搶險一線。
肥西重點工程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第一批搶險隊伍已經將桃花島大壩連通道路的堤壩加固完畢。「這些搶險人員將實行兩班倒,晝夜輪番上陣,確保現場不少於600人作業,直至險情消除。」
截至記者發稿,各路搶險隊員們正用沙袋為大壩增高加固,預計平均加高一米左右。
撤離了!人數增加至三萬人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汛情,為了保證群眾生命安全,肥西縣三河鎮從18日開始,便着手安排古鎮內的居民轉移。從19日凌晨3點開始,三河鎮安排了98輛大巴供居民乘坐,有序撤離。
轉移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讓有私家車的居民自駕轉移,投靠親朋好友;二是統一安排大巴車、公交車,將群眾轉移至臨時安置點。
從19日凌晨3點左右,三河鎮政府、轄區各街道的工作人員開始挨家挨戶敲門,動員居民轉移。截至中午12點左右,記者看到三河鎮街道上很多店鋪已關閉,不少居民正提着行李,有序排隊乘車轉移。
據不完全統計,僅19日一上午,就有2000多居民通過大巴、公交轉移。
隨後,汛情逐漸嚴重,三河鎮再次升級了轉移通知,要求所有居民全部轉移,大約有3萬多人。
經過初步估算,3萬多人中大約一半多的人員會投靠親友,其餘幾千人將由政府進行臨時安置。肥西縣民政部門還聯繫了養老院等機構,以保證轉移的群眾有落腳處。
車來了!22台公交連軸轉
和汪麗娟一樣,三河古鎮里的很多居民都是乘坐政府安排的車輛轉移出鎮。
19日下午1點,三河鎮振寧路和合銅路交口,四五輛公交車一字排開。附近鎮政府的大喇叭里,滾動播放着肥西縣關於轉移古鎮群眾的通知。
凌晨2點多起床、3點多搭乘集結的公交車輛奔赴三河古鎮,負責現場調度的肥西公交有限公司營運管理部部長丁艷,一直忙到19日下午2點還沒顧得上休息。
其實在汛期前,肥西縣公交公司就已經有了一套針對汛期的應急預案。丁艷說,7月18日深夜,他們公交公司根據政府部門要求,啟動預案。「我們緊急調集了10台公交車,從上派鎮奔赴三河古鎮。」
上派距離三河約24公里,公交車行駛需要50分鐘。路上丁艷看到,有一輛從三河駛來的公交車上坐滿了轉移群眾。「我們上派到三河有一條699公交路線,有12台車駐地三河。」不過從當天上午開始,這條連通古鎮和縣城的公交路線全線停運。
丁艷說,在他們趕來的路上,這12台公交車已經緊急行動起來。「3點10分左右,第一台公交車開始執行轉運群眾的任務。」
三河鎮鎮府位於古鎮振寧路。所有有轉運群眾的公交車,就集結在這條以楊振寧命名的道路上。「一輛車坐滿,下一輛車接上,周而復始。」截至19日下午1點半,已有第50車次轉運了2000多名群眾。
「很多司機從凌晨忙到現在,都跑了兩三趟了。」丁艷說,目前有22台公交車負責轉運群當地1萬多群眾的轉運。」另外還有10台車在公司待命。
住下了!三個安置點「用一備二」
肥西縣上派鎮銘傳中學是被轉移出的居民的落腳點和中轉站。
當天上午9點,汪麗娟三人抵達這裡,並在這裡吃了早飯和午飯。「早飯有各種早點,午飯的菜也挺多,燒得還挺好吃的。」妹妹汪麗琴在這次撤離中從容不迫。
這座新建中學的體育館設備新、光線亮,很多居民或坐在觀眾椅,或席地而圍,聊着家長里短。孩子們更為活潑,短短半天的交流已經成了玩伴,在體育館的籃球場地上嬉戲、歡笑。
現場,肥西縣多部門工作人員及志願者服務着被安置來的居民,負責接待轉移群眾,統計人數、發放物資等。
肥西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銘傳高中安置點大約可以安置600人,截至下午4點30分記者離開時,已有2000多人次通過大巴車抵達此處。
除了這個安置點,該縣還有嚴店中學和肥西師範兩個備用安置點,其中肥西師範也曾是2016年三河大水期間的安置點。
吃飽了!伙食標準人均50元一天
肥西民政局已提前準備了相關物資,足夠銘傳高中安置點使用。隨着安置群眾的陸續抵達,工作人員將於這天晚上發放涼席、毛巾被等生活必需物資。工作人員說,安置點的伙食標準人均一天50元,餐飲由銘傳高中食堂負責。
在疫情防控方面,肥西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已經提前進入,主要是檢查轉移群眾安康碼、測量體溫,每天兩次全方位消毒。19日晚些時候,現場工作人員將發放一次性醫用口罩,同時與志願者配合,統計轉移群眾中有慢性病的人員,並告知群眾,如果身體不適,請立即到安置點醫療室求助。
「我們覺得這裡挺好的。」汪麗娟說,要不是有孩子,她們本來準備在這裡待一晚。「害怕聲音吵,孩子睡不着。」好在,朋友已經約好,晚些時候會來接她們。
除了姐妹三人外,還有其他被轉移來的群眾,也陸續聯繫到在上派或合肥的親朋好友。「物資上,能給其他人省點就省點!」一位準備到孩子家歇息的老人這樣說。
來源:安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