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於故宮的幾則舊聞

600年故宮,72萬平方米面積,一磚一瓦,一禽一鳥都凝結着中國古代工匠的汗水和智慧,是舉世罕有的文化的瑰寶集成。
故宮是必去勝地,近年來又是網紅打卡地,人滿為患,還車滿為患,古迹的承載能力如何?人流車流如何管理?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備受人們關注。
六百年故宮地磚,能否承受機動車之重?
電影《末代皇帝》中,有一段情節說,溥儀身邊的一個外籍老師庄士敦將一輛西方的單車送給了溥儀。溥儀十分喜歡這一新潮交通工具,為了騎車方便,把宮中所有礙事的門檻全部給鋸掉了。據檔案記載,溥儀在宮裡騎着玩的單車有20餘輛,還在紫禁城布置了一個專門供他存放單車的車庫。
在現代人看來,那些單車都不足為奇,而那些被鋸掉的珍稀門檻、敲掉的厚重地磚,才是真正的寶貝,着實令人扼腕嘆息!
故宮的「寶貝」是如此之多,地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大門類,具有極大的文物研究價值。曾經老北京有一個傳說,說紫禁城的地磚都是用金子做的,因為古法製造一塊磚大概720天,其成本相當於一兩黃金的提煉成本,叫「金磚」不為過。據史料記載,「金磚」學名叫細料方磚。製造一塊,需通過掘、運、曬、推、舂、磨、篩等7道工序得其土;再經三級水池的澄清、沉澱、過濾、晾乾、踏踩等6道工序使其成泥;然後用手、托板、木框、石輪等工具固定形狀;再放置在陰涼處陰乾,每日輕輕翻動,8個月後成坯入窯,用不同的糠、草、柴等分別焙燒134日,再以窨水後出窯。每一塊磚都需達到表面色澤均勻,無任何裂縫、斑漬和缺角,敲擊聲震而清越,才算合格。

如今,故宮北院區的瓦作透風磚雕工作室內,維修了幾十年磚瓦的老師傅們正在修復各式各樣的磚雕和脊獸的文物。例如一塊一尺見方的梔子花磚雕,一般一個工人雕刻一塊這樣的成品需要1周左右時間。而這只是故宮裡的一塊普通的地磚。老師傅介紹,故宮修繕時,能用老的就不做新的,有些破損的建築構件經過修復還要繼續使用。
一塊地磚,無論是舊法製作,還是修繕翻新,都十分不易,耗費大量物料、人工。
《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下文稱《總體規劃》)披露:故宮現有地面鋪裝總面積38.43萬平方米。近年來,故宮歷經多次保護修繕工程,經多年變遷和更換,現存地面保留條石、青石、青磚等傳統材料的鋪裝面積大約為 22.32 萬平方米,佔地面總面積的 54.11%,其中保存良好(A 類)的占傳統材料鋪裝的 88.35%,保存較好(B 類)的占 11.65%。41.49%鋪地材料發生改變,出現了如砼、水泥方磚、瀝青等非傳統材料鋪裝地面,其真實性受到影響。
為了進一步保護原始地磚,並方便遊客休息,故宮採購新增了1400把座椅。過去,遊客習慣坐在地磚上、台階上和靠在欄杆上,天長日久後這對文物都有損害。比較而言,現代機動車重達數噸,商務用的奧迪A6重量達2噸,越野款的奔馳G系列達到4噸左右。在這樣的重量之下,無論是久經風霜的舊磚,還是幡然一新的新磚,是很難承受重物的壓力的。對於機動車,更應該採取措施予以規範。
故宮停車現狀如何?
市民開私家車去故宮遊玩,停車是一件很費勁的事。由於故宮沒有公共開放的停車場,一般要繞道去附近的中山公園、國家大劇院、景山或北海附近停車。
當然,故宮是有內部員工停車場的。據央廣網公開報道,每天臨時來故宮博物院辦事停放的流動車輛有數百輛,故宮員工的私家車有830輛左右。
《總體規劃》對故宮的交通和停車現狀作出評估:「由於故宮內管理辦公、庫藏和基礎設施布局較為分散,管理辦公流線缺乏組織,分佈於外朝東、西兩側及內廷外圍。文物運輸路線穿越觀眾開放區。辦公機動車由東、西華門進入,集中停車場分別設於上駟院、內務府、神武門西側區域,對文物保護和宮內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鑒於故宮博物院的空間安全壓力逐年增長,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對文物建築和環境也構成威脅。2015年9月,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第一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表示,故宮正在採取措施,未來5年內將停車場全部遷出,紫禁城內不準停車。未來,故宮還將重建當年紫禁城的完整景觀,而城牆和圍房中間的空地則用來停車,大約可以容納900輛車,這樣所有員工和來訪的辦事人員車輛,今後都可以停在這裡,然後步行進入故宮上班,所有車輛都不能再停在故宮博物院。
有禁有疏,才是一個好的規劃,必須直面故宮內外的停車難和交通難問題。在《總體規劃》中,分別針對性地提出——(1)開放區:「凡屬對觀眾開放的參觀區域除了遺產保護、人員急救等必要的車行需求之外,僅允許電瓶車通行,其餘機動車輛一律不得在開放區行駛。」(2)管理人員辦公區:「管理與辦公車輛沿東、西宮牆內外組織為封閉的兩圈循環路線。內部管理區停車場的位置與規模需要結合遺產的整體景觀效果予以控制。」(3)遺產區與周邊遺產的交通路線組織:「策劃與太廟、中山公園、景山等周邊明清皇家遺產展示區的觀眾交通路線設計與管理,以及東、西華門外建設緩衝停車場等措施。」
我們知道,一分規劃,九分落實。落實中,會不會有特殊情形呢?
國外皇宮是否禁止機動車進出入?
2013年,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按照新規,他的車隊被要求停在了午門前,成為近十幾年來第一位步行進入故宮的外國元首。此外,印度總理辛格參觀故宮,故宮從釣魚台國賓館借了輛電瓶車,讓辛格一路乘坐參觀。美國總統特朗普到訪故宮的時候,也需要步行走入太和殿廣場。
按照國際慣行做法,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等,都不允許車輛穿行。例如《凡爾賽宮與特里亞儂宮國家園林遊覽規則》第19、22、23條分別規定:禁止越野行駛;禁止遊客車輛在凡爾賽宮榮譽庭院內通行;禁止在凡爾賽宮和特里亞儂宮內推行或騎行單車。
故宮曾作為高規格的接待場所,一段時間為外國貴賓提供過「開車進入參觀」的禮遇。但自2013年起,故宮已經禁止車輛進入,國賓或者外國首腦也沒有機會「走後門」。
在單霽翔看來,「這一規定倒是令外國政要很欣賞並認真遵行,因為他們從午門步行進入的全過程,更能生動感受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所共同展現出的中華文化底蘊。」而且,禁止車輛從午門的門洞駛入,並將其改為步行通道向遊客開放,這就節省了大量排隊進入的時間。
上述做法,體現了對所有遊客的一視同仁,也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更是一種「讓文物有尊嚴地存在」的理念。瑰寶故宮,從來不缺少資源和矚目,缺的正是人文關懷。在最近一些年的文化保護和文物「復活」行動中,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大放異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回想當年,八國聯軍是騎着高頭大馬闖進紫禁城,在太和殿廣場搞列隊,令人痛心不已,今天我們更不能把故宮糟蹋在自己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