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師大附中校長謝永紅和彭凌峰在學校「攀登杯」前合影。

從比賽現場回國後,彭凌峰和主教練朱昌明(左一)、實驗教練易任遠(右一)在機場合影。
紅網時刻長沙7月23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蘇曉玲)第30屆國際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在匈牙利賽格德落下帷幕,湖南師大附中高二年級彭凌峰同學以世界第一(總分、理論、實驗均為第一)的成績勇奪金牌,這是繼7月15日陳俊豪同學奪得第50屆國際物理奧賽金牌後,湖南師大附中今年獲得的第二塊國際奧賽金牌,目前該校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穩居全國第一。
比賽現場:解剖雞脖子和雞翅 他拿了世界第一
此次出征IBO的中國隊大獲全勝,4名隊員均斬獲金牌。說起參加競賽的過程,彭凌峰說,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代表國家隊出征並得到世界第一名的成績,全是憑着對生物的興趣與專註,慢慢走到了今天。
在匈牙利的比賽,彭凌峰說印象比較深刻也是比較難的一道題是解剖雞脖子和雞翅,觀察神經和肌肉的結構,找出雞的肱二頭肌。「以前實驗的時候解剖過鯽魚、牛蛙等,但解剖雞脖子和雞翅還是第一次。」彭凌峰說,雖然沒有接觸過,但他還是沉着冷靜,憑着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驗素養完成了這道題。
2018年5月,彭凌峰同學接觸生物競賽還不到一年時間,就讀高一的他就入選湖南省代表隊;8月在全國生物學競賽決賽中力壓所有高年級的同學獲得了全國第一名,並保送清華大學;今年2月,彭凌峰同學以選拔考試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光榮入選生物奧賽國家代表隊;2019年7月,16歲的彭凌峰勇奪第30屆國際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金牌。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
彭凌峰告訴記者,他從初中階段起就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喜歡鑽研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問題。進入高中後,他把對生物學的熱愛轉化成了學習生物競賽的持久動力。在彭凌峰眼中,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蟲一鳥皆朋友,在緊張的學習間隙,他酷愛養花種草,而且帶動了一批同學跟着侍弄花草。
競賽培訓室外擺着許多他們種的花草。每當學習疲倦時,那些花花草草也能成為彭凌峰良好的安慰劑。有時候,他也會抓些漂亮的小昆蟲,放在自己的標本瓶里,兩年下來,也有好幾瓶昆蟲了。
「他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而且高度自律,學習效率高,進度明顯快於其他同學。」彭凌峰的教練朱昌明老師說,給他制訂了獨特的學習計劃,他每次都能順利完成,不到一年就學完了所有的競賽內容。與此同時,他的綜合學習也毫不懈怠,高一歷次考試總成績位列年級第二。
任課老師一致認為彭凌峰同學非常好學,在課堂上,他一定是聽課最認真最專註的學生之一。他能緊跟老師的思維思考問題,並經常在課後與老師積極討論交流。
語文老師謝蘭萍介紹,彭凌峰同學在緊張的備戰奧賽的過程中,還能堅持課外閱讀和寫作,經常找老師面批作文、交流閱讀體會。他經常會帶一個小本子,當討論到一些重點時,他一定會迅速地記下來,特別用心。這種愛思考愛閱讀愛寫作的習慣,很好地拓寬了他的精神視野,開掘了他的思維深度,並很好地訓練了他的語言表達。
彭凌峰進入省隊後因為要參加省隊培訓,所有要停掉綜合課程。彭凌峰媽媽因為擔心停課對彭凌峰有影響,所以強烈反對,甚至提出了退出競賽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彭凌峰很有主見,耐心地向父母分析學校的優勢、自己的情況,和教練一起制訂了停課期間的綜合學習計劃,逐步打消父母的顧慮,也用結果向父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燈塔」式大哥哥:追求卓越 照亮他人
「彭凌峰同學學習生物競賽並不是以此作為考入理想大學的敲門磚,而是對生物學由衷地熱愛。這也讓他堅定了從事生物學研究、為人類科學事業奮鬥的志向。」教練朱昌明老師告訴記者,當時在全國決賽現場,清華北大都給了他多種選擇,北大元培學院、清華錢學森力學班,協和醫學院他都可以去,但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清華生科院學堂班。
學生沉迷手機是競賽教練最常遇到的問題,但彭凌峰自控能力強,從不沉迷於網絡小說、視頻、遊戲、聊天軟件等,朱昌明老師鼓勵他在課餘花一定的時間用手機來找資料、看時事。正因為如此,在國家隊面試的時候,當教授拋出基因編輯、克隆猴、癌症免疫治療、翟天臨論文造假、中國農村人口政策、對高校自主招生的看法等問題時,他都能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得到教授們的充分肯定。
雖然進入了競賽班,但彭凌峰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他積极參加學校和班級的各種活動,加入了動漫社,體育節、藝術節、社團節上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熱愛運動也是競賽生優良傳統之一,每天晚自習前他都會在校園裡跑步,在他的帶領下,班級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並逐步養成了習慣。
在同學們眼中,彭凌峰雖然年紀小,卻是「燈塔」式的大哥哥,照亮和溫暖着他人。「印象最深的,是有次他犧牲晚自習時間,輔導我的動物行為學,不僅解決了書上的疑問,我還從他那裡得到更好的學習方法。」1702班 的文倬鋮同學說,彭凌峰就像像一座燈塔,指引着其他同學前進。
湖南師大附中歷來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學有興趣、學有餘力、學有特長、素質全面的中學生在學科競賽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學生在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持續優異的表現,為學校贏得了「金牌搖籃」的美譽。
師大附中校長謝永紅表示,競賽的金牌、高考的成績,是師大附中閃亮的名片,但遠遠不是師大附中教育的全部,立德樹人才是新時代附中人永恆的教育追求。「金牌搖籃」正是得益於學校堅持素質教育、注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擁有着共同目標、共同追求的優秀團隊力量,完善的培養機制和濃厚的學習氛圍。
「金牌只能代表過去,要始終保持攀登的狀態,你的名字刻在了學校的『攀登杯』上,但追求卓越永遠沒有止境。」謝永紅校長勉勵彭凌峰,要砥礪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