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第30屆國際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結束,中國隊4名選手全部獲得金牌,湖南師大附中的彭凌峰以理論第一、實驗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完美地拿到了「世界第一」。拿到金牌後,彭凌峰說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生物競賽組,去擺弄自己的花花草草。
愛種花養魚的大男生

別看彭凌峰有着1.82米的大個頭,可心思細膩。湖南師大附中生物競賽組的走廊上和室內培養箱里,到處都是彭凌峰種的植物,黃色的萬壽菊、紅色的百日菊爭相開放,培養箱里各種植物滿滿當當。有時候,他還會抓些漂亮的小昆蟲,放在自己的標本瓶里,兩年下來,足足積攢了好幾瓶昆蟲。有一段時間他還在生物組養了熱帶魚,五顏六色的小魚們給學習緊張的隊友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正因為對生物的熱愛,進入高一的彭凌峰嘗試着接觸生物競賽,沒想到一路收穫驚喜。2018年5月,他接觸生物競賽還不到一年時間,就讀高一的他就入選湖南省代表隊;8月在全國生物學競賽決賽中力壓所有高年級的同學獲得了全國第一名,並保送清華大學;今年2月,高二年級的彭凌峰以選拔考試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入選生物奧賽國家代表隊,也成了全隊最小的隊員;今年7月,他以世界第一的成績勇奪第30屆國際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金牌,所向披靡。
大小比賽都是第一名
雖然在別人眼裡,彭凌峰是「鐵打的第一」,可這塊金牌的到手也是驚險不斷。實驗考試一開始,他發現自己的血糖儀是壞的,經過與工作人員的多番溝通,換了三台血糖儀才終於得到一台能用的儀器,而這時候能使用的試紙只剩下5根了。最後,沉穩的彭凌峰依然完美地完成了那場實驗。
另外一場動物學實驗則碰到了難題,首次考了脊椎動物,這給了所有的參賽選手一個措手不及。「考官一人給我們發了一個冷凍的雞脖子和雞翅,讓我們把肌肉一一分離出來,還要表述其附着骨骼的位置。」這道題讓所有選手叫苦不迭,可彭凌峰依然憑藉紮實的生物實驗功底沉着冷靜完成了考試,最終實驗總分位列所有選手第一。
再忙也要堅持閱讀和寫作

朱昌明是彭凌峰的主教練兼班主任,他眼中的彭凌峰從初中階段起就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喜歡鑽研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問題。進入高中後,彭凌峰把對生物學的熱愛轉化成了學習生物競賽的持久動力。他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而且高度自律,學習效率高,進度明顯快於其他同學。於是朱老師給他制訂了獨特的學習計劃,他每次都能順利完成,短短8個月學完10多本大學教材,不到一年就學完了所有的競賽內容。與此同時,他的綜合學習也毫不懈怠,高一歷次考試總成績位列年級第二。
「在課堂上,他一定是聽課最認真最專註的學生之一。他能緊跟老師的思維思考問題,並經常在課後與老師積極討論交流。」朱老師覺得彭凌峰的學習習慣一直都非常好。
很多參加競賽的學生會把所有精力放在競賽上,捨棄別的科目。語文老師謝蘭萍說,彭凌峰同學在緊張的備戰奧賽的過程中,還能堅持課外閱讀和寫作,經常找老師面批作文、交流閱讀體會。他經常會帶一個小本子,當討論到一些重點時,他一定會迅速地記下來,特別用心。
彭凌峰自控能力強,朱老師特許他每天使用手機查閱資料。面對如此有誘惑力的物件,彭凌峰可以做到每天固定時間使用手機,只用來查找資料、看時事。絕不沉迷於網絡小說、視頻、遊戲、聊天軟件等。正因為如此,在生物國家隊面試時,當教授拋出基因編輯、克隆猴、癌症免疫治療、翟天臨論文造假、中國農村人口政策、對高校自主招生的看法等問題時,他都能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得到教授們的充分肯定。


彭凌峰種的花花草草
讓人佩服的是,彭凌峰學習生物競賽並不是以此作為考入理想大學的敲門磚,而是對生物學由衷地熱愛。這也讓他堅定了從事生物學研究、為人類科學事業奮鬥的志向。在全國決賽現場,清華北大都給了他多種選擇,但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清華生科院學堂班,希望自己將來從事生物學研究工作。
師大附中收穫了32枚金牌,全國第一
這是繼7月15日陳俊豪同學奪得第50屆國際物理奧賽金牌後,湖南師大附中今年獲得的第二塊國際奧賽金牌。

截至目前,湖南師大附中學生參加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地理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共奪得金牌32枚(含數學8枚、化學9枚、物理8枚、生物6枚、地理1枚)、銀牌10枚(含數學4枚、化學3枚、生物2枚、地理1枚)和亞洲金牌11枚(含物理10枚、信息1枚)。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穩居全國第一!
湖南師大附中歷來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學有興趣、學有餘力、學有特長、素質全面的中學生在學科競賽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湖南師大附中校長謝永紅說,作為一所百年名校,學校一直都有為國為社會培養頂尖人才的使命,注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學生具備三大優秀品質「興趣、專註、堅持」,在一系列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持續優異的表現,為學校贏得了「金牌搖籃」的美譽。
瀟湘晨報記者 沈顥 通訊員蘇曉玲 長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