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2022年08月31日18:32:07 熱門 1774

2022年,

戰勝疫情,邂逅花開。

疫情阻隔不了空間距離,

更不會阻隔我們熱愛藝術的心。

美術館發揮資源優勢,紮實推進全民藝術普及,以更高頻率、更高質量、更加靈活的展覽方式延伸服務,邀您漫步雲端,賞析名家畫卷,徜徉藝術。

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 天天要聞

通過網絡我們能夠抵達任何想要去的地方,期待您跟隨唐山美術館來場視覺和心靈上的旅行吧!

達芬奇傳世作品賞析(一)

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 天天要聞

萊昂納多·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白羊座),又譯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是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項領域博學者,其同時是建築師、解剖學者、藝術家、工程師、數學家、發明家,他無窮的好奇與創意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而且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一生完成的作品不多,但幾乎件件都是不朽的名作。他的作品自始至終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並特別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相結合,在世界美術史上堪稱獨步。他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孩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七弦琴和吹奏長笛。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14歲的小達·芬奇被父親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在20歲時,達·芬奇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 天天要聞

最後的晚餐 意大利 達芬奇 濕壁畫 縱469 ×橫880 厘米 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藏

最後的晚餐》是為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餐廳所畫的壁畫,取材於《聖經》中最重要的故事,也曾被達芬奇之前許多宗教畫家描繪過。但在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這幅表現耶穌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畫面佔滿了修道院食堂大廳的整個牆面,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

在人物布局上,一改前人繪製「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而讓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穌座在最中間,在使每個人物均具有充分表現力的同時,不使畫面凌亂、分散。以耶穌為中心,左右各為兩組人物,所有人的性格都生動地從他們的行動與手勢中表達出來。達芬奇挑選了一個關鍵時刻進行描繪。

達芬奇這幅畫,已揚棄了過去所有這一題材的表現缺點,從人物的活動、性格、情感和心理反應等特徵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過耶穌與猶大的衝突反映出人類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對立。實際上它所展現的,正是當時意大利社會上凡是正直的人們,都能看到的光明與黑暗的鬥爭的縮影。

此畫高4.6米,寬8.8米,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徒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彷彿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彷彿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最後的晚餐的畫中窗外顯示是白天,因此被人列為疑點之一。此外,這幅畫之中多了一隻不屬於任何人的手,就是位於伯多祿(左4)腰間的那一隻手,此為這幅畫最神秘的地方。

最後的晚餐構圖

此畫是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裏,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係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人物之間互相呼應,彼此聯繫,感情不是孤立的,這是達·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寫因素。古代所謂「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在達·芬奇的這幅畫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體現。在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間,用透視法畫出畫面的深遠感,好象晚餐的場面就發生在這間食堂里。他正確地計算離地透視的距離,使水平線恰好與畫中的人物與桌子構成一致,給觀眾造成心理的錯覺,彷彿人們親眼看見這一幕聖經故事的場面。在這幅畫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間壁、窗子、天頂和背後牆上的各種裝飾,它那「向心力」的構圖是為了取得平衡的莊嚴感的對稱形式,運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進來的光線來表現的。所有人物都被畫在陽光中,顯得十分清晰,惟獨猶大的臉和一部分身體處在黑暗的陰影里。這種象徵性的暗示手法,在繪畫上是由達·芬奇開始的。

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 天天要聞

聖母子與聖安妮 意大利 達芬奇 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此畫描繪聖母瑪利亞的母親聖安妮,她膝上坐着懷抱基督的聖母。基督正抓着一頭小羊羔並試圖騎上它,一邊 還調皮地望着母親,而外祖母正微笑地注視着可愛的小外孫。整個畫面洋溢着聖家族天倫之樂的歡快情緒。畫面構 圖的嚴密和人物神態的和諧都是前所未見,被譽為藝術奇蹟。他的這種構圖原理和輕柔如煙的筆法對佛羅倫薩藝術界影響極大,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深受其惠。

達芬奇擅長於以炭筆和色粉兩種工具交換使用來繪畫。他的素描往往形象飽滿,光線柔和,立體感極強。畫面上好像被蒙上一層薄霧,聖母女兩人就在這種霧一般的環境中相對地微笑着。加上畫家選用的是青灰色畫紙,因而炭筆所形成的朦朧感,又有一種月光下的大氣感。

《聖母子與聖安妮》繪畫的傳神,如果仔細觀察,達芬奇的聖安妮與聖母子,三個人的眼神是各不相同,聖安妮是慈祥,聖母是摒棄感情的聖潔,而聖子則是超越年齡和活動的慈愛和堅毅。這種細緻的刻畫,將這一幅與其他家庭場景區分開來,看到他的人會第一時間感到它的與眾不同,亦是不可言喻的神聖和光輝充滿畫面。

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 天天要聞

蒙娜麗莎 意大利 達芬奇 板上油彩 縱77×橫53厘米 巴黎盧浮宮藏

這是達芬奇的著名肖像畫作品,它代表了達芬奇的藝術思想。畫面描繪了一位恬靜端莊的美麗少女,她充 滿着對生活的喜悅和信心。畫家敏捷地抓住少女一瞬間微笑的表情,表現出她微妙的心裏活動,給觀眾以豐富的聯 想。肖像以柔和的色調、細膩的手法刻畫了少女的臉部、頸部和手部。這種甜美的藝術風格和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性 的歌頌,以及對女性美的欣賞觀念是完全一致的。

達·芬奇用三年的時間在佛羅倫薩繪製了這幅肖像畫,結果這幅油畫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畫作品,並永載史冊。畫面中肖像人物的身世、訂畫的意圖以及後來是如何被法國王室收藏的,至今仍然是個謎團,無法確定。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最早如此近聚焦描繪人物半身像的肖像畫。其畫幅不大,畫面構圖飽滿,達·芬奇運用了透視法,使人物形象具有圓雕式的豐滿體積。畫中平穩端坐在椅子上的蒙娜麗莎呈四分之三面坐姿,椅子位於陽台前方,她的左臂扶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右臂倚靠住陽台的擋牆,右手十分自然的搭放在左手上,這樣的造型強調了被畫者的高貴和威儀。戴在頭上精緻的黑色面紗時常被誤認為是悲傷的隱喻,實際上,它是美德的象徵。在陽台的兩側有兩個不完整的石柱,形成了一個俯瞰風景的「窗口」。

畫面上,她優雅地側坐在陽台的椅子上,背景上空氣透視模糊中起伏的遠山,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使人感到在心靈視野的空間,她永遠是無羈的小鳥,在翠林黛水上飛翔。達芬奇使她有明亮的眼睛,纖細的睫毛,垂落在半袒胸口的頭髮,並按當時的審美觀點,女性的眉毛有損眼睛的明凈,所以不給她畫眉毛。一切都統一在大氣的空濛和蕩漾的軟流中。為了加強對人物時代特徵的明確表現,達芬奇突破中世紀教會認為腹部以下可以引起人的情慾,故禁止人物肖像畫到腹部以下的荒謬規定,把人物畫到了腹部以下,對中世紀的觀點公開表示對抗。蒙娜麗莎衣着樸素大方,具有音樂感的衣褶取代了一般婦女肖像上常見的珠光寶氣,以一絲薄紗在額頭輕輕撩起,增加着人物的嫵媚。她的手被描繪得極為細膩,似乎正傳導着一絲溫柔的暖流。蒙娜麗莎最不可捉摸之處是從嘴角流露出的一絲微笑。這微笑有人稱之為「聖潔的笑」,「嫵媚的笑」,也有人稱之為「魅力的笑」,甚至有人稱之為「邪惡的笑」,蒙娜麗莎的笑成了千古之迷。達芬奇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可以窺視到人物全部的內心世界。她的微笑、她的眼睛、顯示的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自信,宣告的是神權的覆滅,迎來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紀。

這幅《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畫中塑造的是一位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背景優美,刻畫細緻,栩栩如生。人物坐姿端莊,作者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蒙娜麗莎的手柔嫩身材豐腴,充滿女性特有的美感。近處的衣服皺着刻畫精細,也反映出達芬奇在繪畫上的嚴謹作風。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陷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也呈現出不可侵犯的尊嚴。之所以說神秘,是因為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

同時,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蹟,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里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

藝術小課堂|非常時期 唐山美術館讓藝術放飛你我的夢想! - 天天要聞

抱貂女郎 意大利 達芬奇 板上油畫 縱54.8×橫40.3厘米 克拉科查托斯基美術館藏

此幅精美的肖像畫,描繪了氣質高貴、外表文靜的切奇利亞·加勒蘭妮,她是米蘭的多維哥·史弗薩公爵的情 婦,備受寵幸。畫家運用光線和陰影襯托出切奇利亞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臉龐,懷中抱着的毛色光潤、形態逼真的 白貂使畫面生動了起來。白貂在這裡取其象徵意義,成為他的個人化身,達芬奇的肖像畫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備而 得到世人的推崇。

明暗的處理,是這幅肖像畫中最引人注目之處,光線和陰影襯托出切奇莉亞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面容。

達芬奇不斷嘗試闡述照亮室內人物臉龐的光線來源理論,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陰影的均衡)創造間接照明的幻覺。所謂間接照明,是使用牆壁或屏幕來反射光線,這種理論被認為非常現代化,與今天攝影家使用的方法不謀而合。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