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建議狂犬疫苗強制免費打狗身上」的議題又引起人們對疫苗的關注。
去年長生生物科技公司無效疫苗的事兒還歷歷在目,今年權健事件又顛覆了人們的想像……
昨天的315晚會上,又曝光了醫療垃圾黑色產業,很多輸液瓶、輸液袋等被加工成了日用品和玩具。
醫療亂象次次被揭露,是消費者權益受損的證明,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生命在醫療利益鏈上淪為了最不值錢的東西。醫療世界裏,究竟還存在着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DOCO君不能解答,但是我看了一部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知道了很多故事。
知道Netflix的人都懂,拍的儘是一些敏感禁忌的題材,這部《尖端醫療的真相》將鏡頭對準了美國的醫療器械領域。
打着高精尖旗號的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3000億,行業發展速度讓人連連稱奇。
永久絕育器、陰道網片、手術機械人等設備接連被研發出來,植入了近7000萬美國人的身體。
那效果怎麼樣呢?走進紀錄片《尖端醫療的真相》,打開你認識醫療世界的新大門。
Essure永久絕育器
先來認識Essure永久絕育器。你看這玩意兒,長相簡單,4公分小環,小巧惹人愛。
避孕方式聽起來也很方便,插入子宮,置於輸卵管內就行。
它的作用原理是引發發炎從而產生疤痕組織,疤痕組織會永久封閉輸卵管,阻止精子和卵子會面,從而達到避孕效果。
這款設備起初由Conceptus公司設計,後來被德國拜耳公司收購。
宣傳廣告上說它優於傳統的輸卵管結紮手術,不需要開刀,不會留疤痕,術後45分鐘就能出院,第二天就能上班。
而且人還說了,不需要麻醉就能將兩個小裝置植入身體,手術過程中完全不會有任何感覺。
不必開刀,永久有效,這肯定是所有有絕育意向女性的最優選啊!
紐約的Ana在生育了四個孩子後,決定做永久避孕手術,醫生就為她推薦了Essure這款設備。
手術做完後,Ana前腳剛踏出醫生辦公室,就感覺到腹部一陣絞痛。
術後一周,她的經期出血量前所未有的多,有時嚴重到她不得不穿紙尿褲,還經常因為疼痛「拜訪」醫院,有幾次工作時甚至痛到暈了過去。
Ana打給醫生諮詢,醫生回應:「那兩個小東西不會引發任何問題,你說的這些現象不可能由它們引起。」
還有一個醫生這麼解釋她的出血問題:「大多數拉美女性經期血量都很多,所以這很正常。」
另一位做了Essure植入的女性Angie同樣出現了強烈的身體不適。
她經常發燒,總是出血,一個月也就兩天不會出血,子宮左側尖銳的刺痛越來越嚴重。
Angie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本該呆在輸卵管里的Essure裝置掉進她的子宮裡了。掉進去就得取出來呀,於是醫生為她做了手術,還說之後一切都會很順利。
結果術後不久她就大出血,治療之後還常年被子宮炎症折磨。炎症又引發了頭疼,有時晚上痛感能達到十級,要靠牽引設備來治療。
經歷了這種痛苦之後,Angie建立了一個臉書小組,想提醒女性朋友們遠離Essure。
這個小組開始像滾雪球一樣發展,每天都有女性加入小組,在這裡訴說著她們的悲慘遭遇——
手術後長期頭痛腹痛,行動變緩,記憶力減退,更嚴重的情況還有避孕失敗,早產難產,寶寶生下來就有健康問題……
在美國,因為植入Essure永久絕育器而痛苦的還有幾萬女性。
陰道網片
說完永久絕育醫療設備存在的問題,我們再說一個同樣用在女性身上的小科技。
陰道網片,學名「疝氣補片」,由聚丙烯樹脂纖維壓絲編織而成,這個東西是用來幫助高齡或生育過多的女性的。
生育過多的女性,圍繞在尿道、陰道和直腸開口周圍的盆底肌組織機能下降,容易出現大小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等。
強生公司看到醫生用疝氣補片修補女性脆弱的組織,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商機,於是開始大量出售疝氣補片用於盆底治療。
強生公司的廣告是這麼介紹的:只要在陰道切口植入網片,就能把器官固定在原位,45分鐘就能做完的小手術。
看,醫療器械再次打出了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口號,但是結果又一次讓人失望了。
病人塔米做完手術回到家就開始感覺劇痛,還嘔吐、發燒、走路困難……
網片一旦植入後,就會產生疤痕並永久粘在人體組織上,疤痕還會帶着網片一起收縮,拉扯到網片周圍的其他組織。
網片和疤痕還會變成堅硬的物體,讓周圍的器官難以正常運轉,更反科學的是,網片一旦植入,就不能完全取出了!
為了取出網片,塔米做了18次手術,但還是沒有取乾淨。殘留在她體內的網片,割傷了丈夫……
在塔米做手術的時候,女兒一直陪在她身邊,還會問:「媽媽,你有網片,是不是都怪我?」她知道媽媽植入網片很大原因是由於分娩,塔米的健康問題成為了全家人的疼痛。
受到傷害的女性開始起訴強生公司,十年間,強生因訴訟損失了3億美元,而這期間它的總營收超過了6830億美元。
手術機械人
這些高科技,怎麼看都不像為人們造福的,反倒是把人體當作了一塊塊「試驗田」,用來檢驗科技的成果。
看看這些駭人聽聞的醫療事故。
被手術機械人「治療」過後,90公分的腸子掉出來了。
被手術機械人「治療」過後,陰道斷裂,從此告別性生活,性交就意味着死亡。
手術機械人何人也?
它叫達芬奇,能夠將攝像頭和各種工具彙集在一個小管道里,沒有什麼地方是它去不了的。
醫生可以用達芬奇遠程手術,距離病人兩米開外都行,他們在遠程控制板上操作,看着屏幕用遙控手進行手術。
號稱「手術最穩、風險最低、恢復最快」的手術機械人,闖了這麼多禍,而生產它的公司Intuitive Surgical並沒有出來擔責,還反過來建議醫生自行決定是否使用手術機械人。
但背後的事實卻是,公司為了說服醫生使用,往往淡化機械人使用的難度,很多醫生就這麼上手了——
正式使用前,在豬身上培訓操控,再在另一個醫生監視下完成兩場手術,就可以自行操作機器了。
這位醫生說,自己是在做了兩三百場手術後,才感覺能熟練操控手術機械人。所以,之前的兩三百個病人,是小白鼠嗎?
醫療科技是需要創新發展,但是,能不能嚴謹一點啊!拿着人命搞創新,開玩笑呢?
唬人的審批流程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醫療事故,刺激着患者和我們的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這些尖端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有沒有經過考證?它們是怎麼通過審批入市的?
為了得到答案,被Essure永久絕育器傷害過的女性朋友開始集合起來尋找器械獲批的相關信息。
她們發現,Essure經過了上市前審批流程,即PMA。這個流程要求必須經過人體測試,彙編好所有實驗數據之後,再提交FDA的科學家進行審核。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管食品、藥品、生物製劑、醫療器械等。)
PMA流程是器械獲批最為嚴格的方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個流程其實並不完善。
它比藥物審批流程要寬鬆得多,大多數藥物必須經過兩次臨床試驗,必須有大量病人樣本。但PMA流程審批器械時,只需要一次研究,而且研究規模往往很小,有時候只有100人的樣本數量,跟蹤觀察的時間只持續1-2年。
小組成員們還找到了2002年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Essure的會議視頻。
會議上,專家組成員提出了很多疑問:
如果觸碰到金屬圈的電極會怎樣?有沒有輸卵管穿孔問題?金屬過敏的人植入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然而,兩位Essure發言人都沒有拿出有效的數據來回答專家組的問題。
會議末尾,一位專家問道:「如果十年內出現了問題怎麼辦?」有人這麼回答:「私家偵探會找到我們每一個人帶我們回到這裡,問我們為何要通過審批。」
大家聽完鬨堂一笑,就這樣,在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回答的情況下,Essure還是通過了審批流程,被批准入市使用。
失職的醫生
身為全美人民健康守門人的FDA失職了,那麼治病救人的醫生呢?
實際上,醫生們真的不太了解FDA醫療器械的監管,對器械審批流程一臉懵。
一些醫生也會想當然地認為:「FDA負責管這個,這些器械當然做過人體試驗。」
除此之外,很多醫生都沒搞懂新型的醫療設備應該怎麼植入和移除,在操作過程難以把握拉扯、裁剪、伸展的力度,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設備破損,在患者體內留下碎片。
Angie就經歷着醫生操作不當帶來的噩夢,器械破碎後,留在體內的碎片觸發了免疫系統,之後又引發了結締組織病,關節也開始惡化。
每年,美國最大的婦產科醫生組織ACOG都會召開會議,會有成千上萬名婦產科醫生參加,但是依然有很多醫生認為那些已經造成很多醫療事故的器械沒有問題。
大會現場,一名患者和醫生有這麼一段對話。
患者:「Essure的副作用你都知道嗎?」
醫生:「手術做得好的話,不會有任何問題。」
患者:「如果有併發症怎麼辦?」
醫生:「移除器械就好了,把它拉出來。」
患者:「這樣不行,它會破裂。」
醫生:「你又不是醫生,就是在胡說八道。」
有些黑心的醫生,受到金錢誘惑,成為醫療器械公司隱藏的「銷售員」,他們都拿着豐厚的回扣。
2016年,醫療公司支付給醫生的「回扣」,超過20億美元。
有位曾經任職於醫療器械公司的正牌銷售員就曾被一位醫生抱怨:「你們的產品很好,但你們為我做的不夠多,我使用其他人的產品,因為他們為我做的更多。」
看完《尖端醫療的真相》透露出來的層層亂象,DOCO君詫異、憤怒、心痛、失望,五味雜陳。
那些本應該閃着科技之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醫療設備,如今只泛着冰涼的機械冷光,它們在利益的操控之下,早已變成了某些黑心之人的搖錢樹。
醫生知道新器械可能會引起併發症,卻沒有告知患者;
FDA明知新器械沒有經過人體試驗,卻依然讓其入市;
醫療公司深知很多患者反饋副作用,卻還是選擇無視。
無數患者承受着身體健康受損,精神世界崩潰,家庭生活被毀的打擊,而更讓他們感到絕望的是維權無門、投訴無用……
這部紀錄片2018年4月21日上映之後引起了熱議,豆瓣評分8.9,爛番茄網站上,新鮮指數達到了100%。
片子得到更多人關注後,德國拜耳公司宣布停止在美國出售Essure,同時也觸發了FDA重新審視了醫療器械方面的審批流程。
11月26日,美聯社發佈新聞聲稱:「FDA 將對醫療器械審批流程進行全面整改。」
這是好事兒,但是還遠遠不夠。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醫療器械不成熟時代的受害者,我們和每位患者能做的事情有——
1. 對用於身上或體內的器械進行調研,新的未必更好
2. 對於有風險或昂貴的手術,要詢問專家的意見
3. 詢問醫生做過多少次相關的手術
4. 了解醫生是否接受過醫療公司的報酬
5. 勇於說出傷害,讓朋友或家人替我們發聲
保護自己,警惕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的尖端醫療陷阱。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不要讓它成為利益鏈上隨意被人踐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