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綠水秀,宛若人間仙境;
地靈人傑,實乃至德名邦。
江南水鄉無錫有一條蠡湖,古時也稱「五里湖」,是太湖延伸進無錫市區的一個內湖,因為有傳說范蠡與西施曾到過這裡,所以得名為蠡湖。
蠡湖之畔,矗立着一所同樣富有傳奇文化色彩的百年名校------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
輔仁中學創辦於1918年秋。由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的唐紀雲先生提出辦學建議,並在同學會內集資四千元作為創辦經費。校名為「私立輔仁中學」。「輔仁」二字取於《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918年9月14日學校開學。天主教無錫聖公會會長慕高文先生(美國人)被聘為第一任校長。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卜舫濟先生(美國人)專程赴錫參加開學典禮。
學校從小到大,聲譽日隆。除中文科目外,教師一律用英語上課,英語成為輔仁的傳統特色。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楊四箴校長選賢重才,高薪延聘名師,如朱雪英、裘維琳、沈制平,錢仲夏、楊蔭瀏等都是學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的著名教師。抗戰期間,學校曾在滬重振弦歌,校名定為「上海輔仁中學」。1945年楊校長率部分教職員回無錫復校。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上級委派龐曾漱同志、戴光同志為第一、第二任政治輔導員(即黨支部書記)。同年秋,學校成立了校務委員會,楊四箴擔任委員會主任。1952年,私立輔仁中學由國家接辦,更名為「無錫市第二中學」。1959年,市二中在全市文化統考中名列第一。1960年,市教育局召開現場會,向全市提出「學二中、超二中」的口號。1979年11月,經省市有關部門批准,決定「二中」與「東林小學」合併,更名為「東林學校」,直至1982年分開。1982年市二中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
1983年,學校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明理、崇德、勵志、創優」的八字新校風,繼承了輔仁中學「明道進德」的校訓傳統,校風建設又推動了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1985年被評為市「文明單位」,1986年被評為市「教育先進單位」。
1988年市政府決策,將市二中遷至南片沁園新村小區,新校建設歷時三年,1992年3月11日學校全部遷入沁園新址。一所設施齊全,建築格調新穎的現代化中學崛起於沁園小區南端,古運河東岸。
遷入新址後,學校抓住機遇,開創發展的新天地。學校在向現代化教育示範學校前進的路上邁出更紮實的步伐。1998年,學校隆重舉行八十校慶,並於當年通過了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省級驗收,成為無錫市區第一所通過此項驗收的省級重點中學。
2003年,在眾多老校友的關心支持下,學校恢復老校名輔仁中學,同時,輔仁高中、輔仁高中實驗分校、民辦輔仁中學(初中)三校組成輔仁教育集團,老校友、原無錫人大副主任黃寧一先生任董事長。教育集團的成立,揭開了輔仁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2004年學校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進入新世紀學校保持了教育的高質量。因每年都為重點高校輸送數量較多的優秀學生,學校先後被確定為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的生源基地,也是國防生生源基地。
九十年風雨滄桑,幾度艱辛,然而輔仁中學在無錫人、江南人心目中的培養人才的「名校」形象始終未變。學界泰斗錢鍾書、國際著名宇航學家、前美國宇航中心材料室主任唐鑫源、原中宣部部長王忍之、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著名史學家許綽雲、北大著名教授金開誠,以及裘維蕃、許智宏、秦伯益等12位兩院院士都畢業於「輔仁」或「二中」,他們是學校近兩萬名畢業學子中的優秀代表。
目前,輔仁高中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機遇。新校區南濱無錫大名鼎鼎的蠡湖,直線距離僅300多米,南校門前為新開的會友路,北校門臨延長的隱秀路,東西分別是貢湖大道(原蘇錫路)和五湖大道,交通十分便利,與當年蝸居在田基浜是不能同日而語了。當時有位負責基建的副校長曾說過,建造新校區,不僅是建設一所現代化的學校,而且要體現出文化的積澱和傳承,要體現出人文歷史和底蘊,要體現出辦學理念的內涵和外延!
在2019年高考中,輔仁高中再創佳績。回望三年前的中考:天一/486、省錫中/484、一中/470、梅村/465、輔仁/457.5。三年來,在輔仁園丁的辛勤努力和培養下,輔仁在2019年高考中持續創出佳績,朱熙同學以412A+A的總分位列市屬高中第二名的好成績。一本率逐年穩步提升。(PS:2018年何韻瑾同學以410的總分位列市屬高中第一)
明道進德,輔仁情懷;薪火相傳,作育英才。前進中的輔仁中學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關注我們,通過底部網站可查閱更多信息~
聲明:本站信息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wx:smitrue)提交信息,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