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投籃機」三個字,我們腦海中出現的場景大概率是這樣:在吵雜的遊戲廳里,並排的投籃機面前,人們在以各種千奇百怪的姿勢投籃,闖關之後籃筐還會左右移動,若闖關失敗,玩家可能會多投進幾個遊戲幣,再來一局。
計算下來,只要花幾塊錢,就能玩一次投籃機遊戲,幾乎不會有人想到要花幾百塊甚至上千塊錢把它買下來,搬回家裡。
但在國外,確實存在這種需求。打開亞馬遜搜索,從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不等的可組裝家庭版投籃機不一而足,不少用戶在產品下留言稱「這是我給孩子買過的最好禮物」。
這個被肯·科克倫(Ken Cochran)於上世紀80年代帶到市面上的投籃遊戲,經過40年的發展,遊戲場景已經從一開始的運動營、酒吧逐漸發展進了社區和家庭。最初,科克倫創立的「Pop-A-Shot」公司只向玩家以1美元投10個球的價格收費,如今,最貴的Pop-A-Shot投籃機已經賣到999美元。

999美元買一個家用投籃機,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但還是有人認為,這個價格沒達到投籃機的上限。而且,只能計時、記分、發出歡呼聲的投籃機,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去年弗蘭克·辛諾波利(Frank Sinopoli)創立了品牌HomeBallerz,聲稱要打造類Peloton的家用投籃機。曾手握邁克爾·喬丹、帕特里克·尤因等球星資源的NBA著名經紀人大衛·福爾克(David Falk)之女——戴娜·福爾克(Daina Falk),則是HomeBallerz的聯合創始人。
向Peloton看齊的地方包括價格和功能。據Sportico報道,一台擁有兩個籃筐的投籃機售價為1500美元,另外還要每個月支付在線訂閱費用。從Peloton的官網中可以看到,Peloton Bike的售價已經降到1495美元,兩者的價格確實旗鼓相當。

在功能上,HomeBallerz在投籃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塊可觸摸電子屏幕,從中可以選擇線上對手,這些對手可能會是明星和職業球員,比賽畫面可以上傳到Instagram、Meta(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體,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用戶社交媒體吸引粉絲的一種方式。
「我不是必須要跟朋友、家人一起,我可以在線上加入任意一支球隊或者聯盟,和世界各地的人進行比賽,就像《使命召喚》一樣。我認為這項遊戲在朝着專業的方向發展。」辛諾波利希望將投籃機從一項休閑娛樂遊戲變成嚴肅的電競項目。HomeBallerz的官網顯示,比賽類型包括自由投籃、聯盟賽、團隊戰、速度賽等等。
產品計劃明年年初正式上線,首先要吸引的是體育和音樂領域有影響力的名人,而這樣的人脈也是公司的高層團隊有能力聚集的。
HomeBallerz的音樂副總裁是製作人Mark the Mogul,前Leigh Steinberg體育娛樂公司CEO David Meltzer作為公司的投資人兼顧問,好萊塢明星Tiffany Haddish則擔任公司的首席創意官——她還將幫助該公司在娛樂界建立聯繫,或許還將在產品上線時成為代言人之一。

初代Pop-A-Shot。
雖然辛諾波利認為投籃機遊戲在朝着專業方向發展,這個產品商業價值也值得深度挖掘。但從第一代投籃機遊戲——Pop-A-Shot的歷史發展來看,這個行業公司的技術門檻不高,要做成大公司的難度也比較大。
Pop-A-Shot在發展過程中,被侵權就像是家常便飯,許多披薩店、酒吧里的投籃機都在打上了Pop-A-Shot的品牌,提出的訴訟不是每次都能贏,而且成本巨大。
根據Inc雜誌報道,2016年,在被托尼·斯塔克(Tony Stucker)收購時,Pop-A-Shot的年銷售數只有300台,公司當時只銷售放置於公共場所使用的高端投籃機,也不在亞馬遜等渠道銷售,亞馬遜上的其他供應商則在以Pop-A-Shot三分之一的價格擠占其市場份額。
斯塔克將Pop-A-Shot收購後,更新了公司的品牌標誌並建立了網站,將Pop-A-Shot的定位轉向家用投籃機,並且上線到亞馬遜銷售。今年1月,還與NBA合作推出帶NBA球隊logo版本的投籃機。即便3年內銷售額增長1500%達到800萬美元,這仍是一個不大的數額。
HomeBallerz明顯已經在思考未來該如何拓展品類和場景了。其在官網中提到,公司不僅將目光盯着投籃機,還將走向更廣闊的健身領域。

辛諾波利認為,未來HomeBallerz的球員除了培養粉絲,還有成為品牌代言人的可能性。在互聯網時代,家庭健身賽道火熱的時候,這將使HomeBallerz走出一條和傳統投籃機截然不同的路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