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界 實習生彭碩
編|山海關
△郭台銘 圖@視覺中國
6月19日,工業富聯股價再遭重挫,公司股票在午後跌停,報20.32元/股,總市值降至4000億元左右。
工業富聯是富士康集團在A股上市的名稱。自6月8日上市以來,工業富聯的股價猶如過山車。6月13日工業富聯股價一度到達高點26.36元/股,總市值接近5200億元。隨後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6月14日、6月15日公司股價跌幅分別為9.45%、3.05%,目前股價距離最高點回落23%。
市界(ID:newsseeker)計算,三個交易日內工業富聯市值蒸發了1064億,縮水超過20%。目前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持有工業富聯10.39%的股份,以此計算,6月14日以來郭台銘身價一共蒸發了110.5億元。
圖@視覺中國
作為「全球最大代工廠」和製造業的代表企業,工業富聯一度風頭強勁,不僅今年IPO閃電過會,上市首日股價頂格漲停44.01%。然而在三連漲後公司股票開始出現下跌,與之前機構預測的五個漲停板相距甚遠。6月12日更是出現了機構投資者大舉出逃的局面,當日賣出金額最大的前五名均為機構單位,五家機構合計賣出金額高達6億元。一直以來,市場對工業富聯的市值存有爭議。爭論焦點集中在富士康是一家代工企業還是工業互聯網公司。其最為外人所熟知的標籤是蘋果手機代工廠,來自蘋果的生意佔富士康總營收的一半左右。此前公司一度因所從事的行業附加值低,偏向勞動密集型而經常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背着「血汗工廠」的惡名。
△工業富聯股票日K線圖
在股票公開發售前,券商分析師對工業富聯的估值分成兩派。國金證券曾認為,工業富聯股份在A股具有稀缺性,市盈率在應在30倍左右,加上發行新股募資,市值或超5000億。更多分析師認為,工業富聯市盈率應在20倍到25倍間的合理範圍,對應市值為3200億元到4000億元。
在郭台銘看來,工業富聯已經不再是一家代工企業,公司核心已經轉變成了工業互聯網。5月15日郭台銘與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見面時稱,工業互聯網是鴻海集團近五年轉型的重要方向,是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將互聯網技術、智能系統融入到傳統製造中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為了擺脫代工廠的標籤,工業富聯一直在持續加大研發方面的投入。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 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5%、2.01%和2.24%,呈現連年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