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2021年終於過去,全球股市交出了全年成績單。雖然境外疫情仍在持續,但是這不影響股票市場的表現,法國CAC40和美國標普500分列第一、第二名,分別上漲29%和27.61%,兩國在抗擊疫情中都維持了寬鬆積極的貨幣政策,為保住經濟增長釋放了大量流動性。第三位是台灣加權指數,全年累計上漲23.86%,主要由半導體行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晶圓製造業貫穿全年的高景氣度,讓上市公司的營收和股價雙豐收。
在全球主要市場中,表現最弱的是香港恒生科技指數以及香港恒生指數這一對難兄難弟,由於這兩個指數里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佔了較高比重,2021年反壟斷和合規化措施,讓這些公司面臨了較大挑戰,帶動香港主要指數大幅下跌。但是在年末最後一天,中概互聯網公司開啟了天量大反彈,或許一些資金為此已經布局已久,2022年是否能否極泰來?
從行業來看,美股市場最強勢的是能源和房地產行業,全年漲幅超過40%,明顯受益於快速上行的通脹,此外互聯網龍頭企業和金融行業也在大牛市中分到了不小的蛋糕,漲幅超過30%。
A股市場的領漲行業也與美股相似,打頭炮的同樣是能源,漲幅為32.55%,第二名為原材料漲幅為27%,雖上漲幅度比美國同行弱一些,但依然為投資者帶來了較豐厚的回報。較為不同的是房地產業,在通脹背景下A股地產股卻持續下跌,主因是高企的房價引來了一系列的行業調控。
在孱弱的港股市場,能源行業同樣摘得頭籌,全年累計上漲21%,是全市場不多的表現亮眼的行業,公用事業和原材料也是受益於通脹環境,其它大多數行業都表現較差,以互聯網公司為主的資訊科技業全年跌幅高達34.84%。
所有的行業和市場表現都有周期,2021年的遭遇並代表着會無限延續,2022年的市場風口輪到誰,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後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