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的芯片法案出台,美國的芯片補貼即將被落實,業界傳聞的消息指出積極響應美國要求的台積電或只獲得兩成多芯片補貼,美國本土芯片企業斬獲大部分,這讓台積電和三星頗為失望。
據傳聞的消息指出Intel、鎂光、德州儀器等美國本土芯片企業獲得其中的大部分補貼,分別獲得32%、21%、14%的芯片補貼,三星、台積電分別獲得13%、10%的補貼,顯然台積電和三星積極響應最終得到的補貼卻遠比美國本土芯片企業少。
導致如此結果與Intel等美國本土芯片企業的遊說分不開,在美國計劃推出芯片補貼的這一年多時間以來,Intel等美國本土芯片企業積極遊說,要求將芯片補貼大部分乃至全部給美國本土芯片企業,如今它們的目標顯然達成了。
然而拿到了最多芯片補貼的Intel卻並沒有計劃在美國建設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廠,它的Intel 4工廠已在愛爾蘭落成,即將在今年底前量產7nm工藝, 這與美國希望推動本土芯片製造業的願望相悖。
事實上芯片補貼未必能幫助美國本土芯片企業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在今年Intel出現虧損之前,Intel每年的盈利也有百億計算的美元利潤,顯示出Intel的半導體工藝研發遇阻並非是資金問題,而是它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問題。
Intel的如此選擇恰恰說明了美國本土並不適合發展芯片製造業,這是因為美國的製造業成本太高所致,美國本土的人工、能源、土地等成本都遠超亞洲等地區,在人才儲備方面也不足夠,畢竟這20年來,美國人都轉向更容易發財致富的互聯網行業了,對於芯片製造這種苦差事沒多少人願意從事。
為了發展芯片製造業,美國這次拉上了台積電和三星,為了促使它們前往美國設廠,美國可謂使盡了渾身解數,要求台積電和三星上交機密數據,後來又拿出了芯片補貼這個胡蘿蔔,在幾經波折之後,如今芯片補貼即將落實,然而這顯然與台積電和三星的預期差得太遠。
台積電和三星在美國設立芯片製造廠,投資過百億美元,而芯片補貼預計分到它們頭上的分別只有39億美元、50億美元,甚至芯片技術落後的三星拿到的補貼比台積電更多,這自然讓台積電更不爽。
台積電和三星拿到了這幾十億美元的補貼,未來將受到諸多限制,特別是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這對於台積電和三星來說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中國在2021年採購了4000億美元的芯片,中國台灣銷售往中國大陸的芯片產值過千億美元,韓國的芯片出口有六成銷售萬能工中國大陸,顯然它們從中國大陸獲得的芯片收入遠不是美國的那點補貼能比的。
只是如今台積電和三星都已在美國設廠,可以說美國如今手拿刀叉,而台積電和三星則已成為砧板上的魚肉,無可奈何,或許它們已經後悔莫及了。
美國的動作不斷,然而從2019年以來,中國的芯片產業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今年前7個月的芯片進口量減少了430億顆,而芯片出口量卻增長了兩成,顯示出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快速提升,甚至中國芯片還開始走向國際市場,說明美國的做法反而促進了中國芯片的成長。
事實上如今的美國芯片已面臨著芯片庫存問題,大舉增加產能只會進一步導致美國芯片庫存激增,而美國芯片正祈求中國企業購買更多美國芯片,可以說美國的做法是捧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