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又出了一爆款,剛一上映就打敗了好萊塢大片《毒液》。
連續8天佔據韓國票房榜首,累積觀眾數順利超過300萬觀影大關,接近370萬人次。
而且韓媒評價均在8分以上,可以說是票房口碑雙豐收。
但是該片在上映之初,卻遭到了聯合抵制,甚至鬧到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要求禁止電影上映。
原因就是該片改編自真實案件。
在細節上還原度極高,引起了受害者家屬的極度不適,後來在製片方道歉後,雙方達成和解,影片才如期上映。
它就是---------
《暗數殺人》
片子根據2007年發生在釜山的真實案件改編。
但影片設定的是在2011年,在開頭就交代了這位涉嫌殺害同居女友後拋屍的嫌疑人姜泰伍(朱智勛 飾演),因為證據確鑿就被入獄判了15年有期徒刑。
按理說,殺人犯被判了刑這應該是結尾的戲碼。
可本片的殺人犯偏偏不按套路走,在獄中居然主動給警察金亨民(金允石 飾演)打電話說,自己殺了人,不止一個,一共有七個人。
當了20多年刑警的金亨民第一瞬間就靠自己敏銳的直覺察覺到事情不簡單,於是他帶着半信半疑的態度來到了監獄里看望姜泰伍。
當他質疑姜泰伍為什麼不跟負責本案件的刑警說的時候,姜泰伍表現出一臉不相信警察的模樣。
甚至道出警察為了陞官在偽造證據,提交的錄音和膠帶其實都是假的。
所以他畫出了真的藏屍地點,甚至還將殺人的細節都一一告訴了金亨民。
他拿準了金亨民會管他的事管到底,因為他知道金亨民好奇剩下的六個人身在何處。
根據姜泰伍所畫出的地方,金亨民果然找出了有關死者的衣物等物證。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這一舉動被認為是全警察局的叛徒。
因為他找到的這位物證,直接證明了之前警察提供的證據是假的,所以姜泰伍被減刑5年。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才恍然大悟,這個殺人犯從一開始主動找警察其實就已經做好了計劃,他就是要靠警察找到了證據為自己翻案。
還得意洋洋的向記者炫耀:我要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
聽起來似乎有那麼一絲絲的可笑。
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他一次又一次地鑽取法律的漏洞,為自己擺脫嫌疑。
殺人犯不可怕,就怕殺人犯有文化,他從小不僅學科樣樣得優,智商極高。
甚至在監獄裏還刻苦專研有關刑法的書籍,背的股瓜爛熟。
他雖然向金亨民在紙上依次寫了七宗案件的認罪狀。
但他深知通過誘導和威脅得到的口供,是無法被認可作為證據的。
金亨民與姜泰伍都深知彼此內心的想法是什麼,接下來其實就是一場高智商罪犯與執着尋找真相的民警之間的對決。
在姜泰伍看來,金亨民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的。
因為他每跟金亨民提供一個線索,同時都會向金亨民索取錢財,前前後後金亨民向他打款將近有上千萬韓元。
但這也無形中成了姜泰伍的保護傘,因為他會在法庭上直接推翻自己的證詞,甚至裝出無辜樣兒,說自己被警察用錢收買他的口供,博取同情。
再加上之前警察做假證,所以對他減刑之路簡直是開了綠燈。
更重要的是,他居然聰明到將一個案子分解成好幾個案子,來混淆視聽。
換言之,他之所以主動找警察爆料罪行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逃避監獄生活。
警局的老前輩勸告金亨民,這類案件不要再繼續追查下去了。
罪犯所希望的就是有一個辦案認真的警察,竭盡全力的去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他很聰明,看似是個癲狂,以殺人來尋求刺激的瘋子,實則是個心思縝密,城府很深的人。
他因為A案有罪被抓進去,緊接着詳細向警察交代B案,C案的證據鏈,然後B案和C案都被他巧妙地變成了無罪。
而由於警方做偽證的A案在後續的審判中也將被推翻,最後姜泰伍就會獲得無罪。
這就是他所精心策劃的一切。
這樣看起來這個罪犯是不是很可怕,但現實中的他更可怕,電影中設定的是7個人,而在實際真實的犯人在清單上列的是11名死者。
在本片中朱智勛所扮演的殺人狂也將這種癲狂的感覺演繹到了極致。
他的一笑,一怒都牽動着整個案件的發展。
有人說正是演繹的過於真實,所以遭到了受害者家屬的抵制。
也有人說朱智勛有些用力過猛,反而凹的很彆扭。
其實說實話,連環殺人犯這樣的角色並不容易把控,這個度需要演員拿捏的精準,到位,很考驗演員的功力。
其中塑造尤為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河正宇在《追擊者》中的表現,他從冷笑到沉默短短几秒,就將殺人犯柳永哲的變態演繹到了極致,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到的陰冷,恐怖....
巧合的是,《追擊者》同樣是改編自真實案件,同樣是和金允石一起搭檔。
只不過,這次搭檔從河正宇換成了朱智勛。
在演技方面,朱智勛的確同河正宇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朱智勛的努力,認真。
在本片中他素顏,剃平頭,增重5公斤,甚至壓力大到胃痙攣送到急診室。
為了演繹好這一角色,他也相當拼了。
而且今年毫無意外儼然成為「朱智勛年」,業務能力強,還超拼,光是2018年下半年就有3部作品上映。
從《與神同行2》中的解怨脈,到《特工》中的軍人,再到《暗數殺人》中的殺人犯,3個角色跳度之大令人震驚。
每一個角色他都演繹出了不同的味道,成功跨入到了忠武路大勢演員之列。
當然,在本片中作為忠武路實力派演員金允石發揮的是相當穩定,在此不得不佩服編劇塑造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警官金亨民的形象。
他中年喪偶,無兒無女,無牽無掛,一心撲在辦案上。
最重要的一個設定是,他還是個富二代,手裡有點錢,所以足夠支付起姜泰伍所要求的錢財。
正是這樣一個有錢還很閑的熱血警察形象,讓本片劇情顯得並不那麼突兀。
與之相對比的是劇中那些懶散,辦事不力,辦案只求業績的無良警察,嗯,沒錯,導演又順帶黑了一把韓國警察。
但本片詮釋的還是主旋律,當了20多年刑警的金亨民知道,一旦嘗到殺人滋味的罪犯,是絕對不會停下來的。
所以,他已經做好脫掉警服的心理準備,也要將姜泰伍繩之以法。
在2018年7月,真實的罪犯在獄中已經自殺身亡。
可他留下的11宗暗數殺人案件,現實中的刑警金亨民(化名)至今還在追查.....
有人說,這是金允石版的殺人回憶。
但我覺得還欠點火候,雖然都是真實事件改編,但殺人回憶的結尾當餅叔那張臉出現在大熒幕上的時候。
內心滿滿的震撼.....
在影片的結尾同樣都是在尋找,一個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兇手,一個在一如既往的在尋找死者。
希望都很渺茫,但卻永不停歇。
真希望這樣的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能少一點。
畢竟看完以後,心裏挺難受的,因為過於真實。
原來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