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一個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體重都來源於液體,只有三分之一是固體物質。人的存活是離不開水的,如果地球沒有了水資源,那等待人類的就會是滅亡。
水是維持大腦思考、血液流動、肌肉運動等諸多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如果把兩個人放在兩個相同的環境中,一個長期不能進食,一個長期不能喝水,哪一個人會更快迎來死亡呢?毫無疑問,是缺水的那一方。一個人在完全不喝水的情況下生存的時間僅為2-7天,會由於個人體質和環境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生物學專家表示,一名成年人在高溫環境中,平均每小時會有1-1.5L的汗液排出,機體流失大量水分,而幼兒則會更容易出現脫水。我們經常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由於家長疏忽大意而把小孩獨自留在悶熱的車中,最後導致孩子脫水致死。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補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人在渴死前,會經歷這四個階段:
1、口渴:舉個例子,對於100斤的人來說,一旦丟失了2斤左右的手,就會產生口渴感,也就是說,當水分丟失達到體重的2%時,就必須要及時補水了,否則會引起體溫上升、心率加快、血流減慢等不適癥狀了。
2、暈倒:當水分丟失達到體重的4%時,就會發生暈倒,同樣以100斤的人來舉例,就是丟失4斤的水分,相當於兩天沒有喝水。此時人體基本停止出汗,血液濃縮,皮膚會變皺,血壓也出現明顯的下降,容易導致暈厥。
3、器官損傷:在這個階段,水分已丟失了體重的7%左右,相當於連續做瑜伽8個小時,且沒有補充任何水分。此時血壓都已難以維持,為了維持心臟的跳動,血液流動會減慢,腎臟、腸道等器官相繼受損,細胞代謝廢物迅速堆積,生命已岌岌可危。
4、死亡:100斤的,丟失10%的水分,即10斤的水分,就會因嚴重脫水而死亡。如果是在高溫環境中缺水,那麼會由於體溫失控,持續上升,導致核心器官過熱,最終死於肝衰竭;如果是在陰涼環境缺水,就會因為體內有毒廢物堆積過多,最終死於腎衰竭。
人處於脫水狀態時,會出現口渴、皮膚干癢、疲倦乏力、頭暈目眩、脈搏加快和呼吸急促的癥狀,但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只有脫水才會造成這些癥狀,還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早期信號,所以如果在補充水分後,仍然感到不適,就要考慮去看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