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會,會上介紹,近期本土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部分地區疫情外溢仍未完全阻斷,防控形勢嚴峻複雜。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流行,今年以來全國本土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多。對此,聯防聯控機制要求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集中資源和力量快速撲滅集中性疫情,快速遏制本土疫情擴散蔓延,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也要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
而這些,在之前6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簡稱《第九版》)也都有體現。
距離第八版已經過去了1年多,在這一年多里疫情形勢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奧密克戎、聚集性疫情、外防輸入等關鍵詞成為防控重點,而這些也都與時俱進的體現在了新版防控方案里。

可以看出,從第九版到第八版之間的更新速度變慢了,更新最頻繁的是從2020年1月中旬的試行版到同年3月7日的第六版,不到兩個月時間裏更新了六個版本。這個階段也是國內疫情剛暴發不久,面對每日增加的病例,防控要和病毒傳播跑速度。
最新的第九版和第八版之間相隔一年多,也就是從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在這期間,我國內地發生過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大連冷鏈進口食品疫情以及福建莆田學校等多起地方性疫情,以及3月份開始的上海疫情和4月下旬的北京疫情,各地經驗的經驗積累也都在方案里體現了出來。
對比第八版內容,第九版的總體要求上增加了「堅持科學精準防控」、「進一步加強源頭管控」、「提高監測預警靈敏性」、「以最短時間、最低代價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最大限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表述。
第九版防控方案
更強調精準防控
精準防控,與奧密克戎的特點有分不開的關係。奧密克戎毒株於2021年11月在南非被首次確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奧密克戎變異株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變異株。現有研究提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4天,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感染劑量更低,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
所以在針對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核心是管控時間大大縮短。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從「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說,研究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至4天;絕大部分都能在7天內檢出。這樣的調整並不意味防控措施的「寬鬆」,而是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特點對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不會增加疫情傳播風險,是精準防控的體現。
為了降低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統一了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並且統一使用中高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域劃定及管控方案。

這套新標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行程卡上星號的意義,利好流動人口,如此很多地方外出只需驗證48小時核酸陰性,健康信息也可以用健康碼取代。6月29日下午,工信部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的「星號」標記,以支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便廣大用戶出行。
同時,精準防控還體現在對於風險職業人群管理方面。在第九版方案里,不管是涉外人員還是行業流動性強的服務行業、又或是醫療結構的從業人員,防控範圍都擴大了。
涉外方面,第八版內容精細到了特定的涉外部門,譬如進口食品冷鏈監管人員之類的;第九版內容簡化了,但範圍擴大了,將所有「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都劃為風險職業人群,核酸力度也從每周一檢變為每日一檢。

在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期間,出現過不少涉及保潔、裝修、農貿市場等場所或相關人員疫情,譬如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北京岳各庄批發市場疫情等,所以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與時俱進的擴大了人員聚集或流動性強的從業人員檢測範圍和檢測力度。
在重點機構和場所,當轄區內發現1例感染者後,第八版要求其他人做好日常健康監測,這顯然不足以應對奧密克戎的傳播特點。第九版則要求對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以及一些生產車間等場所人員全員檢測一輪,後續每天20%抽樣核酸。
快是核心
疫情處置、病例轉運速度更快
與第八版對比,第九版防控明顯加快了,這個快體現在病例與密接的轉運、流調、信息的發佈速度以及核酸的監測頻率等方面,這也是為了更加適應奧密克戎的強傳播力。

在疫情處置方面,第八版在疫情發生後強調如何分級管控,第九版防控方案則強調聯防聯控機制的建立與啟動。在疫情發生後要立即激活指揮體系,迅速完成常態和應急機制轉換,這說明常態和應急機制都是已經建立好的,根據疫情形勢隨時轉化,更具靈活性。
在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發現方面,第九版內容總體上強調「逢陽必報、逢陽即報」的原則,同時增加了初篩陽性人員的內容,要求「出具檢測結果後2小時內進行初篩陽性報告」,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判定陽性人員屬於確診病例還是無癥狀感染者,對比第八版則無該要求。
這裡要提一下的是在針對無癥狀感染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第八版和第九版的差別很大,在第八版里要求無癥狀感染者在定點機構觀察14天,隔離期間還需做很多檢查,解除隔離後還需再進行14天的居家醫學觀察;第九版則要求無癥狀感染者在方艙醫院隔離7天,核酸檢測時更多的考慮了Ct值,隔離解除後只需再進行7天的居家健康觀測。

可以看出,第九版防控方案對比第八版更加科學,對於感染者而言防控流程更加簡介,對醫療資源而言也是一種節約,也更適應奧密克戎的特點。
第九版防控方案還大大提高了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轉運和流調速度。第八版里要求對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在2小時內進行轉運,密接8小時內轉運到集中隔離場所,第九版則要求立即轉運至定點醫院;第八版要求「儘可能在24小時內完成感染者個案調查」,《第九版》明確要求「陽性人員複核確認後2小時內到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個案核心信息調查,24小時內完成初步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速度的提升說明我國對於人員的流調能力大幅提升。
核酸檢測、聯防聯控、方艙醫院
自上而下的防控體系
為了更加直觀的表現出第九版和第八版的變化,我們對兩版內容文本進行詞頻統計,引入停用詞庫排除無意義字詞與標點符號的影響,得到了兩份方案的詞頻。同時對關鍵概念詞彙出現頻次進行統計並計算,得到其上升指數。

除了「精準防控」和「高效快速」,第九版方案里,還有這些重點呈現:
更加註重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在第九版里出現頻次遠高於第八版,從去年開始,幾次局部地區小規模的疫情都讓我們意識到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重要性,核酸檢測是動態防控的有效手段,是主動篩查無癥狀感染者、落實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現在許多城市都要求居民進入公共場所需持有48小時或72小時核酸,許多地方將核酸作為最為核心的防疫基礎設施與能力。
居家概念強化,社區成為疫情防控基本單位。不管是對於解除觀察的感染者還是密接人員,在第九版內容里大多都要求居家檢測,而第八版還是比較依賴定點醫療機構。居家檢測不僅減少了對醫療資源的佔用,也讓患者或者密接人員得到更好的生活。
而居家,則對社區防控要求比較高,作為居民在城市的聚集巢穴,社區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社區基層治理包括了對居家監測、信息收集及重點人群的追蹤等,風險區劃定後的管控與服務,也都需要社區支持。社區能力強大了,也減少了人們對於醫療資源的依賴。
疫苗方面,第八版方案和第九版方案里,疫苗的出現頻率並未實現大幅提升,但第九版對疫苗的接種人群特別進行了說明,明確提出了對3歲以上「應接盡接」,並強調要重點加強對60歲以上老人的全程接種及加強接種。
參考資料:1、《防控體系的重要迭代:第九版防控方案學習》
https://mp.weixin.qq.com/s/W4NnP03Ro5BkYqYp5qxXjA
2、新華每日電訊 中國政府網,《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做了哪些針對性調整?專家解讀》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047525
數據新聞編輯: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苗奇卉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