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天津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開工建設。記者 張磊 攝

天津大學外國留學生除夕寫春聯、貼福字、包餃子,品味傳統中國年。高峰 通訊員 於慶輝 攝

天津港保稅區城環局環衛工人放棄回家團聚,在一起吃餃子迎新年。記者 王濤 攝

濱海國際機場醫務室醫生王曉楠(右)和趙爽檢查設備,待命出診。記者 錢進 通訊員 劉彪 攝
昨天是除夕,是萬家團圓舉杯歡慶的佳節;也是立春,正是四季開啟埋頭苦幹的起步之日。
近千名地鐵建設者假期堅守一線
15個建設點位春節不打烊
昨天上午,天津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梅林路站—鹹水沽西站)在景荔道正式開工。場地中央,兩部黃色的成槽機十分顯眼,10餘輛卡車排好了「隊伍」靜待在成槽機旁。工地四周的圍欄上,各個車站的規劃信息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在這裡,除了期望、希冀,更有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滿腔熱忱。
6號線二期工程線路正線總長14.34公里,設9座車站,依次為淥水道站、雙港站、景荷道站、景荔道站、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站、海河教育園區站、南開大學津南校區站、和慧南路站以及終點鹹水沽西站,線路途經河西區、津南區和海河教育園區。據了解,6號線二期運營時間為5:00—23:00。建設範圍包括梅林路站(不含)—淥水道站段、淥水道站—鹹水沽西站段兩部分,兩端線路建成後獨立運營,在淥水道實現乘客換乘。
「我們預計,6號線二期工程2021年底具備試運行條件,2022年上半年載客試運營。通車後,將有效緩解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師生和津南區鹹水沽鎮、雙港新家園等居民的出行難題,促進津南區和中心城區的協同發展。」地鐵集團項目負責人張曉斌說,目前,海河教育園區站和景荔道站是全線進展最快的兩個車站,其他車站的工作也已全面鋪開。
作為項目承建方,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王均山表示:「這次我們中標後,馬上就聯繫了相關廠商,確定了盾構機的組裝、生產等事宜。」王均山介紹,春節期間,全線將有120餘名施工人員堅守一線。
春節假期,天津地鐵以「一天也不耽誤」的精神,投入近千名現場管理人員及施工作業人員,確保具備施工條件的15個點位全部連續施工。
市住建委此前表示,國家發改委已分兩批批複我市近期軌道建設規劃513公里。總體目標是,力爭近期地鐵建設規劃全部啟動實施,2020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300公里,已批複規劃的地鐵項目2023年要基本建成。(記者 胡萌偉)
空氣質量預報員李源
「監控」津城藍天
新春佳節期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崗位,實時向大家通報空氣質量,並會商研判預測未來的空氣質量。除夕,記者跟隨空氣質量預報員、「80後」的李源走進了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除夕這天,李源清晨5點多就從家出發了。李源研究生一畢業就來到監測中心工作,從事空氣質量評價及預報工作5年了,每個除夕她都在值守。冬日裏的6點鐘,天還黑着,李源已經坐在了監測室的辦公桌前,用電腦查看我市實時空氣質量狀況,分析污染水平,初步預判當日空氣質量發展趨勢……隨即像往常一樣發出了清晨第一條預報信息。監測室內燈光明亮,與窗外一片漆黑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這間40平方米大的監測室內整潔有序,辦公設備主要是電腦和牆上的幾塊電子顯示大屏。李源和她的同事一起快速回顧所有監測點位近24小時的歷史數據,將近8點鐘,才匆匆忙忙吃了早餐。
9點鐘,李源通過電子大屏與我市氣象部門進行會商,共同研判未來污染態勢,發佈未來72小時精細化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及未來10天污染潛勢預報,並在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發佈平台上發佈我市預報信息。
李源在電腦上查看東亞地區氣象雲圖時說:「你看左上角,這裡有一股來自東北方向的冷空氣,預計大年初三就到天津,那時的空氣質量預計可以達到一級優至二級良的水平!今年我市全面禁燃煙花爆竹,與京津冀其他城市相比,我市的禁放政策是最嚴格的。但是不能排除風力因素,其他省市因除夕夜燃放煙花爆竹而導致空氣PM2.5濃度升高,污染物隨風飄散到我市的情況,這些在做空氣質量預報時都要考慮到。」
跟隨着李源的目光,記者看向電腦,顯示的是「2月4日10時地面自動觀測站1小時風場」,只見五彩繽紛的地形圖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小點,只看了一會兒,記者就覺得眼花繚亂。而類似這樣的圖,空氣質量預報員一天要看無數張,就是為了讓預測的空氣質量狀況以及首要污染物更加準確。
下午4點鐘,空氣質量預報員再次與氣象部門進行會商,根據最新氣象形勢對上午預報信息進行訂正並對外發佈。晚8點,李源與氣象部門進行了第四次會商,發送夜間預報結果,保障除夕夜的環境空氣質量準確。晚9點,對當日環境空氣質量預測情況進行總結。
晚上10點鐘,伴隨着津城除夕夜的萬家燈火,李源才回家與父母團聚吃年夜飯。「作為大氣監測工作人員,雖然辛苦,但是能為津城的藍天、為大家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貢獻,心裏總會湧起自豪感。」李源說。(記者 曲晴)
天津濱海新區沈清庄村「一肩挑」宗煥明
陪「家裡人」過年
除夕,正是闔家團圓時,天津濱海新區小王莊鎮沈清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宗煥明卻依舊清晨出門,驅車百餘里趕往村委會所在地,亦如半年多來的每一天。
三年前,沈清庄村村民集體搬進示範鎮居住,分佈在七個社區,為了方便往返於各個社區和農地之間,宗煥明專門買了一輛電動車。現在,看見這輛白色小車出現,村民們就知道,「當家人」又來了,又有好事兒要發生。
上午8點30分,宗煥明準備好「新年禮包」,早早出現在行動不便的困難村民王義俊家門前。兩盞燈籠、兩袋水餃、一副春聯、幾張福字,或許對於許多人家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王義俊老人而言,卻是他全部的幸福與期盼。在接過水餃的一瞬間,記者明顯注意到,老人眼中閃着點點淚光。由於自小腿部殘疾加上小腦萎縮,王義俊只能用雙肘撐地「行走」。在宗煥明離開他家時,老人依舊堅持「爬」着把宗書記送到了門口。
去年8月24日,村支部換屆,年僅33歲的宗煥明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9月14日,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一天天的傾心付出、半年多的傾情服務,宗煥明從曾經的陌生「一肩挑」,變成了如今的貼心「當家人」。在沈清庄村,無論老少,都會尊稱宗煥明一聲「宗書記」。
一聽說宗書記放棄了自己回老家過年的機會,村民高相利就計划著邀請宗煥明到自己家中一起吃年夜飯、度除夕夜。「宗書記來了以後,幫咱們修路面,辦冬棗節,教咱們用電商平台,讓咱們年收入翻了快一番,咱們真是選對『領頭人』了!」老高實誠地告訴記者,他們都是粗人,也不知道咋感激宗書記,就想着請他到家裡吃飯,給他做好吃的。作為冬棗大戶,村民吳忠梁感受最真切、最深刻,「這回冬棗收穫季節沒下雨,冬棗就不會被雨水擊打受損,宗書記又幫咱們清理了冬棗市場上的雜草,鋪上石子,建了圍欄,讓買家進來更方便了……」(記者 孟若冰)
天津公交906路調度員駱薇薇
冷清的除夕不清閑
2月4日清晨5點,天還沒亮,「80後」駱薇薇已坐上前往天津梅江南公交站的班車,身為906路公交調度員,她已在調度崗位度過14個春節。
906路全長52.8公里,配車50部,運行梅江南公交站至龍門東道公交站,共設40站,沿途經過海光寺、濱江道、外國語大學等人流密集區,是一條以學生、購物客流為主的線路。
「李師傅發車了,請注意安全。」「8—2074,9點15分發車,提前3分鐘上車。」駱薇薇看看電腦,跑出調度室,剛提醒一個駕駛員發車,又立即安排下一輛車的發車時間。
「現在利用車輛智能調度監控系統,可以實時掌控車輛到、離站信息,做到人多車密、人少車稀,確保運能、運力符合節日期間運營特點。」駱薇薇指着調度系統說。
此時,跑了一圈車的師傅回來,可以有十幾分鐘停站點時間,但駱薇薇仍忙個不停。給返回的師傅安排下一趟出發時間,一邊簽注朝向單,還一邊詢問路況,觀察師傅情緒,確保情緒穩定,安全駕駛。駱薇薇說,「從去年開始,隨着大衚衕部分商戶遷移,加之網上購物盛行,春運客流較以往下降30%。春運期間,客流最低峰出現在除夕至正月初六,只有全年日均客流量50%左右。」
「為有效保障節日市民出行,我們以去年節日客流特點為依據,提前制定運營計劃,除夕至初六,採用壓高保平方式,放大高峰間隔加密平峰間隔,同時會實時關注客流量變化,及時對客流集中時間段進行班次調整。」駱薇薇說。(記者 蘇曉梅 通訊員 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