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連數天的台島演訓中我解放軍的表現可謂是「氣勢如虹、勢如破竹」!反觀對面的「軍隊」則有一種「以武作秀」的架勢,面對穿島而過的東風系列導彈只能「望彈興嘆」、當局組織的陸地重炮演習對着大海一頓亂射、「空軍」戰機在「PS」的加持下「滿彈」飛行、年近50歲「高齡」的老艦蹣跚出海...
在此之前,這樣一張圖片更是刷爆了網絡,老舊的蘭陽號護衛艦拖着銹跡斑斑的艦身在台島周圍巡邏,在我軍軍艦的對比之下,它就如同一位「行將就木」的老人一般!有網友戲稱:真的害怕蘭陽號在航行中沉入大海!
「窺一斑而知全貌」這個成語現在用在「台海軍」的身上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從老舊的蘭陽號護衛艦上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台海軍」已經是一支「風燭殘年」的海上力量了,多年來海上作戰艦艇幾乎沒有任何更新,用的全都是上個世紀的產品。在二十年前它或許還尚有一戰之力,可是到了如今面對我國高速發展的強大海軍,這支力量早已不足為懼!
「台海軍」的水面作戰力量
目前「台海軍」的主要水面作戰艦艇共有57艘,分別為31艘排水量不足200噸的「光華六號」導彈快艇、22艘濟陽級、康定級和成功級護衛艦(數量各為6艘、6艘和10艘),以及被視為「台海軍」最高戰力的4艘基隆級導彈驅逐艦。
這其中除康定級護衛艦是採購自法國之外,其餘艦隻均來自美國或台島自建,而那艘蘭陽號則屬於濟陽級護衛艦,它的前身是美國在60年代生產的諾克斯級護衛艦,後在美軍退役之後以租借的形式交付「台海軍」,目前這6艘老艦已被買斷。
在「台海軍」列裝的護衛艦中,租借的濟陽級戰力墊底、自建的成功級居中、購自法國帶有部分隱身性能的康定級還不錯,不過鑒於它們的「年事已高」,絕大多數都屬於90年代中、後期的產品,在萬噸巨艦雲集的亞洲地區,戰力「聊勝於無」。
接下來重點看一下目前「台海軍」水面作戰力量的最高戰力,基隆級導彈驅逐艦!
基隆級驅逐艦是「台海軍」在2005年至2006年間陸續引進的一款美國海軍退役驅逐艦,原來在美軍中這款驅逐艦被稱之為是基德級,是在前型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的基礎上衍生而來。
其實說它是美國海軍的制式裝備也並不是很準確,因為在該艦建造期間美國海軍從未想過要列裝這型戰艦,它完全是為了出口而特意設計、建造的,只不過後來戰艦的買家政權崩潰了,外銷沒有銷路,不得已,美國海軍才接收了這些軍艦。
基德級驅逐艦的錯綜複雜的歷史
70年代初伊朗和美國的關係還非常的「鐵」,雙方的軍火貿易也十分活躍,於是在巴列維王朝時代的伊朗向美國提出了要採購六艘驅逐艦的請求,那時鑒於雙方關係良好美國自然對這位有錢的「金主」有求必應。不過由於伊朗對新型驅逐艦的要求是必須要具備足夠的防空能力,而當時在建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反潛能力比較強,防空能力相對較弱,因此為了滿足買家的需求,美國軍火商特意上馬了這型驅逐艦,在沒有進入到美國海軍之前,它的名字還是以斯普魯恩斯級稱呼;
為了強化防空能力,新建的驅逐艦在原「標準-1」型防空導彈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兩套「韃靼-D」型艦空導彈系統,艦身也較斯普魯恩斯級延長了10米左右,同時為適應中東炎熱氣候該艦做了一些個性化設計。
但就在前四艘戰艦即將建成之際,伊朗巴列維王朝傾覆,奪取政權的伊朗政權告知美國,戰艦訂單被取消,合同終止;
這讓美國人傻眼了,特意為你量身定做的軍艦說不要就不要了,可是這時兩國的關係已經不那麼和諧了,沒辦法,老美只有取消了後續兩艘尚未建造的戰艦計劃,轉而在國際市場上尋求買家;
很可惜,軍火市場上有錢人看不上這款另類的驅逐艦,而看上它的卻買不起,最終美國海軍接手了這四艘驅逐艦,並將其命名為基德級;
由此,基德級驅逐艦在美國海軍內還創造了一個小小的紀錄,即單級驅逐艦建造數量最少,在DDG-1000問世之前,這個紀錄一直未被打破;
基德級驅逐艦在美國海軍服役將近20年,於1999年退役,因為它是專為中東氣候設計的戰艦,所以在役期間這四艘驅逐艦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部署在了中東地區。
從基德級變為基隆級,「台海軍」的最高戰力,也是最貴戰艦
2000年開始,「台海軍」為了強化海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並為老舊的「陽字號」驅逐艦尋找接班人,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剛剛退役的美基德級驅逐艦身上;
根據「海軍」評估,一艘基德級驅逐艦的戰力將是現役成功級護衛艦的2.5倍以上,若採購四艘的話,相對於即將退役的7艘「武進三」型驅逐艦,戰力水平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於是軍購提案在當年底開始推進,次年四月美國批准了這項軍售合同,台島以7.3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四艘基德級驅逐艦;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當年美國向澳大利亞和希臘兜售這款退役戰艦時的單價僅為2000多萬美元,而台島卻以近1.7億美元的單價買下,這冤枉錢可是沒少花。
合同敲定之後,這四艘驅逐艦並沒有直接開赴台島,而是在美國的造船廠內進行了升級、改裝,原艦搭載的「標準-1」型防空導彈被更換為「標準-2」型,作戰系統換成了ACDS Block 1
和WDS MK-14等,這些改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其防空能力。不過改裝也是要花錢的,而且不計算在7.3億美元的採購單價內,據悉台島改裝四艘戰艦共支付了12億美元,算下來一艘基德級驅逐艦的單價約為5億美元,可能列位不知道,當年的新艦成本只有2.5億美元,美國海軍用了近20年,這東西還升值了?
2005年10月,改裝完成後的兩艘基德級驅逐艦交付,隨即被命名為基隆號和蘇澳號,第二年另外兩艘左營號和馬公號入列,四艦全部到齊之後,基德級的名字被正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首艦基隆號命名,基隆級就是這麼來的。
按照台島當初引進時的說法:基隆級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入役之前是美國海軍防空火力最強的驅逐艦,加入到「台海軍」之後藉助於「標準-2」型防空導彈可以使整個艦隊的防空能力提升至少10倍以上。
這個說法在當年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基隆級改裝後的「標準-2」型防空導彈有效射程約為153公里,相較於原「標準-1」型只有40公里的打擊範圍提升確實是不少;
搭載的ACDS Block 1作戰指揮系統可以對500公里範圍的海域進行偵測、識別和追蹤,一次性可同時對64個目標進行處理;
另外,該級戰艦還繼承了原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優秀的反潛能力!
只是在反艦方面它的水平就有點不夠看的,8枚「魚叉」反艦導彈雖然是美製軍艦的標配,可是它的射程只有70海里,最大飛行速度0.7馬赫,在如今超音速反艦導彈橫行的年代,這種火力配置實在是有點可憐。
這就是「台海軍」目前水面作戰力量的最強戰力,排水量接近一萬噸的基隆級驅逐艦,看着挺唬人,實則不如咱們7000噸級的052C。
最強戰力尚且如此,那麼其他戰艦的狀態和性能可想而知,而且基德級這一獨特艦種只有四艘存世,一旦出現戰損,那隻能是打掉一艘少一艘,修都沒有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