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強勢奪冠!少年強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教育秘密?

2022年08月13日03:34:05 熱門 1570

前段時間,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和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IPhO)官宣結果:數學奧賽中中國隊6名成員獲得滿分,成為本屆奧數比賽中唯一獲得全金的代表隊,並以絕對優勢領先。物理奧賽中,中國隊包攬世界前五,並獲得國際物理奧賽團體第一。


中國隊強勢奪得兩大國際奧林匹克賽事冠軍,不僅展現了「少年強則國強」的風貌精神,更是我國教育獲得極大提升的重要體現。


簡 述·奧 賽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創辦於1959年有"數學世界盃"之稱,每年舉辦一次,由參賽國輪流主辦。目的是為了發現並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歷史最長的賽事,是國際中學生數學大賽,在世界上影響非常之大。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主辦經費由東道國提供,但旅費由參賽國自理。每支代表隊參賽選手最多6位參賽中學生、一名領隊、一名副領隊和觀察員。參賽者必須在比賽時未滿20歲,且不能有任何比中學程度較高的學歷;參加IMO的次數不限。


自第24屆(1983年)起,IMO試卷由6道題目組成,每題7分,滿分42分。賽事分兩日進行,所有題目不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範圍,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


比賽後有兩天批改答卷。每一題由各國領隊和副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協調員評改,商議出最後分數。領隊為參賽者向協調員盡量爭取分數,若他們未能達成一致結果,則交由主試委員會仲裁。


競賽設一等獎(金牌)、二等獎(銀牌)、三等獎(銅牌),比例大致為1:2:3;獲獎者總數不能超過參賽學生的半數。各屆獲獎的標準與當屆考試的成績有關。


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IPhO)


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是國際中學生的物理大賽,1967年由波蘭等三個東歐國家的物理學家倡議發起。


競賽的目的是增進中學物理教學的國際交流;促進物理學課外活動的開展,加強各國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激發參賽者的創造能力,提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1988年修訂的章程,這一競賽每年舉辦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辦,每個國家可選派五名中學生參賽,參賽者年齡在競賽當年的6月30日前不得超過20歲。


競賽內容包括光學及原子物理學、電磁學四個部分。考試有理論與實驗兩門,分兩天進行。理論題3道,總分30分;實驗題1-2道,總分20分。按積分成績,分別授予參賽者金獎、銀獎與銅獎。此外,還頒發特別獎,如理論成績最佳獎、實驗成績最佳獎、女生成績最佳獎等。


評卷、獲獎等級的劃分、優勝者的確定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國際委員會負責,國際委員會由各國代表團團長和主辦國指定的主席組成。


國內奧賽現狀如何?


我國奧賽以奧數比賽最為顯著,其發展過程一波三折。


引入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起源於蘇聯,自上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並開始效仿這類數學競賽模式。


1956年,中國數學會指示下屬各分會,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舉辦中學生數學競賽。在華羅庚等人的倡導下,先於該年在北京、上海、武漢、天津四城市舉辦「高中數學競賽」。這是中國「官辦奧數」的開端。當時的教材內容,主要取自蘇聯歷年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


遭受批判


這種蘇式數學競賽,斷斷續續於各省市約略舉辦了20餘次,至1965年徹底終止。其斷續與終止,與中蘇關係的波折起伏有關。


同樣地,鑒於上述緣由,此一時期蘇聯國家陣營所舉辦的IMO,中國始終未派代表參加。


重新啟動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數學競賽活動重啟。華羅庚親自主持了規模空前的全國八省市高中數學競賽。


另外,1986年,為紀念華羅庚對我國數學做出的貢獻,中國少年報社(現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中央電視台青少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主辦了華羅庚金杯賽,即「華杯賽」。該比賽也是國內小學階段規模最大、最正式也是難度最高的比賽。


1990年開始創辦「希望杯」數學競賽


......


全民奧數


31屆IMO之後,中國已經擁有了一支奧林匹克教練員的隊伍。當時,各級教練員人數達到6500人左右。絕大部分地區已辦了業餘數學奧林匹克學校,有關數學競賽的書刊已成為熱門貨。


1986年,社會上已經掀起了一定程度的小學生競賽潮。1991年6月,中國數學會舉辦的第一屆小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開賽。報名人數僅四川就達到40萬人,最後不得不將全國名額限制在20萬以內。


1990年代末,小學升初中取消考試,實行就近入學。重點初中往往名額有限,於是「特長」成為了進入重點中學的重要條件。在特長生中,因為大學擇優錄取奧數特長生,拉動着高中擇優錄取奧數特長生,這最終使得重點初中對小學奧數生也尤為青睞。


小學生的奧數成績,一下成為一個硬指標,奧數的重量陡然加重。


在這期間,也有數學界的專家站出來表示反對,但都無濟於事。


逐漸失控


1986年正式組隊參加IMO後,為了讓每年參加國家集訓隊二十多個學生安心備戰,就都給予其免試上大學的保證。1980年代,國家教委出台政策規定包括數學、化學、計算機等在內的五個學科高中聯賽成績好的可以免試上大學。推薦保送和競賽的關聯由此確定下來。


儘管負責奧數比賽的專家並不認同這一做法,認為奧賽成績並不能代表學業水平,但每一屆數學聯賽結束後,某些省前50名名單一出來,各大學就會爭相前去招生。


同時,小升初取消考試後,使得市場上的培訓機構大力重視數學學科起來,大量的奧數培訓機構出現在市面上。


奧校熱的急劇升溫,不單造成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任課老師的本職工作也因奧校課程的佔用而受到影響。


2009年,成都市公開宣布要「封殺」奧數教育,但並對奧數愈演愈烈的趨勢並未產生根本影響。


奧賽取消


在奧數比賽推廣逐漸失控時,2018年2月,我國政府頒發關於「給中小學生減輕課外負擔,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的通知。


中國隊強勢奪冠!少年強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教育秘密? - 天天要聞

圖源:中國政府官網


緊接着,「華杯賽」、「希望杯」、「學而思杯」、「走美杯」等等一系列賽事暫停開賽。


2018年3月,教育部頒佈《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但是不難發現,儘管政府已禁止國內舉行奧賽,奧賽類培訓班依然存在,家長們依然會讓孩子報名學習。


如何正確看待「學奧賽知識」成為現代社會探討的話題之一。


美國VS中國,冠軍競爭激烈


蘇聯解體後,中國隊長期霸榜IMO。但是,從2015年-2019年,美國隊卻連續四年獲得IMO冠軍,這一轉變令人詫異。到了今年,中國隊又以絕對優勢包攬金牌。奧賽競爭激烈是常態,然美國與中國之間冠軍席位紀錄的變化是否有各自的緣由所在?



#1

美國蟬聯4年冠軍?


反觀美國,2019年前,美國隊蟬聯了4年IMO冠軍。在大眾印象中,美國不是一個「數學好」的國家,不少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都吐槽過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


據最新公布的皮尤調查顯示,約49%受過高中教育的美國人不知道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的重要原因。


數學計算能力受到吐槽、化學也不太好,但就是這樣一個「理科不好」的國家,卻在2015年-2019年基本包攬了IMO的冠軍。


為何如此呢?這其中緣由很多,新學說僅從以下幾點展開說明。


首先,當我們翻閱美國隊的隊員照片時會發現,美國隊的隊伍中,華裔佔據了較大比例,因此,這也被不少網友戲稱為「以華人對華人」。


中國隊強勢奪冠!少年強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教育秘密? - 天天要聞

圖源網絡


其次,功利性參賽的情況較少。在美國,儘管也是需要從20萬報名者中層層選拔,但絕大部分來參加奧賽培訓的學生都是真正的「奧賽粉絲」。被選拔進訓練營後,他們只有三周半的集訓時間。


另外,美國一些常春藤高校也拒絕過「奧賽冠軍」,也就是說,奧賽奪冠與否對升學並無太大關聯。


第三,美國奧數體制還形成了「反哺」機制。多年來,美國奧數隊的很多老隊員,也會積极參与奧數集訓營和其他暑期培訓項目的出題和培訓工作:貢獻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提供豐富的有針對性的培訓材料。


#2

中國隊強勢奪冠的秘密


正如前文所說,今年兩大賽事,中國隊都以極其強勢的姿態獲得冠軍。為什麼中國隊今年能夠獲得如此圓滿的勝利呢?新學說從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展開分析:


宏觀:先天優勢與思想開放


首先,我國學生的理科基礎本身較好。1985年,中國首次派了兩名中學生參加IMO,其中一名學生得17分、排76名,獲得一枚銅牌。首次參賽便成績良好,在蘇聯解體後,更是長期霸榜IMO。


其次,我國對奧賽選手的選拔較為嚴格。自我國引進奧林匹克奧數比賽後,便開始借鑒和參考蘇式的選拔模式:自1986年起,中國開始組織冬令營,選拔IMO選手。先自各省、市、自治區初選出有81名學生進入冬令營,再從冬令營中選拔21名優秀學生組成國家集訓隊,初步建立起「冬令營—國家集訓隊—國家隊」的選拔模式。


第三,隨着時代進步、思想的開放,學生自身的訴求得以被重視,政府下達了減負的號召,也對校外培訓機構做了治理。與此同時,那些對奧賽知識真正充滿熱情和興趣的學生也有機會、有精力和時間去展露自身才華,專心研究自己感興趣的科目。


中觀:學校和家長的支持


取得勝利、獲得冠軍,單憑孤軍奮戰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團隊間的配合、學校和家長的支持。


據了解,今年的奧賽冠軍們大多來自所屬市內重點高中,比如數學奧賽冠軍劉家瑜同學、物理奧賽冠軍任雨奇同學均來自長沙市重點中學——雅禮中學;數學奧賽冠軍江城同學、張貽然同學來自上海市重點中學——上海中學......


重點中學的確擁有更多成績斐然、天賦較高的學生,相應地,學校本身也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多專業且豐富的資源,幫助他們通過省隊選拔,加入省隊。


在省隊中,專業教練不僅給選手們提供專業訓練,還是他們的情緒疏導官。


當劉家瑜選手在第36屆中國數學冬令營中失利,受到極大打擊時,他的教練申東老師陪他在學校操場走了三個小時,安慰他、開解他、鼓勵他。


家長對選手們也在生活上給予了最大的支持。由於學校學習+省隊訓練佔據了大量的精力,家長們會在休息日時帶着他們去放鬆身心、釋放壓力。


微觀:選手自身的平衡


這些選手能夠奪冠,除了對專業知識的熱情和天賦,還有他們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例如劉家瑜同學。他對數學有非常大的天賦和熱情,僅讀高中的他,就曾在數學新星網上發表論文,並且修改論文的過程也十分享受、樂在其中。目前,劉家瑜同學已經發表了3篇論文。


他的教練也透露,劉家瑜同學的基本功十分紮實、同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


在他本人看來,的確要把重心放在學習上,但不能帶着功利心學習。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帶着功利心學習,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變成學習的工具,無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自然也就學不會、考不好。


而除了學習方面表現突出,劉家瑜同學也十分熱愛運動,也是他們平時排球練習的主力二傳。


學習和生活同等重要,達到自身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才能更好地擁抱新天地。



從今年奧賽強勢奪冠的喜訊,我們可以看見,我國在教育上所做出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收穫。我國教育已能夠逐漸培養出符合全球標準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相信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會源源不斷地為世界貢獻更多寶貴的人才!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