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樂壇,有一項象徵著最高榮譽的獎項,叫做金針獎,由香港電台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評選,表彰那些在香港音樂領域做出卓越成就和貢獻的人。
過去放唱片,用的就是唱片機,唱機上有唱針,唱針影響着歌曲播放質量的高低。金針代表着最高質量的音質,代表永恆,所以金針獎,就是樂壇的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這個獎從1981年的第四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開始頒發,到今天,在流行樂領域,已經有16位殿堂級歌手和3支樂隊組合,獲得了這個獎項。
今天我們來盤點其中的10大唱將級歌手,他們可以說是金針中的金針。
一、1985年:許冠傑
許冠傑是第一位獲得金針獎的流行歌手。
他是香港著名音樂人、創作歌手、演員,香港的第一代歌神,是粵語流行曲潮流的開創者,因此有「香港流行樂壇鼻祖」的美譽。
在許冠傑之前,粵語歌帶有濃烈的市井色彩,上不了檯面,許冠傑的橫空出世,讓粵語歌的地位發生了質變,逐漸成為香港樂壇主流。他的很多歌曲,都以廣東話來反映社會現況、諷刺時弊,題材非常廣泛,深得市民共鳴。
他的代表作,包括《鐵塔凌雲》、《雙星情歌》、《鬼馬雙星》、《半斤八兩》、《財神到》、《最緊要好玩》、《阿郎戀曲》、《滄海一聲笑》、《沉默是金》等。
二、1989年:徐小鳳
徐小鳳是繼許冠傑之後第二位獲得金針獎的歌手,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女歌手,江湖人稱「小鳳姐」。
她的聲線醇厚低沉,富有磁性,非常迷人,演出颱風雍容華貴,端莊大氣,有女皇風範。
徐小鳳縱橫樂壇五十年,代表作包括《風的季節》、《隨想曲》、《風雨同路》、《順流逆流》等。後來的一代天后梅艷芳,都是唱徐小鳳《風的季節》而出道的。
1992年,徐小鳳在紅館連續舉行43場個人演唱會,被列入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刷新香港歌手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的最高場次紀錄,直到現在,她依然是在紅館連續開演唱會最多場數的歌手。
三、1991年:羅文
羅文是帶動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先驅者,有「香港樂壇教父」的美稱,鄭伊健、容祖兒、關淑怡等明星,都曾經拜入他門下。
羅文從1960年代開始走紅,影響力橫跨了三十多年。其唱腔傳統大氣,字正腔圓,被公認是香港樂壇最厲害的實力派歌手之一。主要代表作包括《幾許風雨》、《小李飛刀》、《世間始終你好》、《鐵血丹心》、《獅子山下》等。
羅文幾乎拿遍了香港樂壇的致敬類獎項,包括十大勁歌金曲20周年榮譽大獎、香港藝術家年獎之歌唱家獎、金曲銀禧榮譽大獎。當然,也包括1991年度的金針獎。
四、1994年:林子祥
林子祥是活躍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創作歌手。他作風低調,沉默寡言,外號「歌隱」。但他被公認是香港歌壇唱功最強的人之一,其恐怖勢力,相當於《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有「鐵肺歌王」的美稱。
林子祥縱橫樂壇的殺手鐧,是其強勁有力的歌喉、超闊的音域,還有頂級的衝擊力和爆破力。其他歌手跟他合唱,很容易被他的聲音蓋下去。因為這個特點,他被認為是「香港樂壇最強音」。
林子祥的經典代表作,包括《男兒當自強》、《真的漢子》、《每一個晚上》、《千億個夜晚》、《選擇》等。
五、1995年:鄧麗君
鄧麗君是台灣著名流行音樂歌手,她在全世界的華人群體中,都有着巨大影響力,是絕對的標杆性人物。
鄧麗君在1967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唱片,1970至80年代在亞洲紅極一時,號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她的名曲眾多,包括《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等等。
鄧麗君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流行樂的範圍,上升到了文化層面。黃霑說這種嗓子百年不見一個。李宗盛認為,在演藝圈很多人是「奇蹟」,但唯有鄧麗君可以稱為「傳奇」。王菲和劉德華,都視她為偶像。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說:「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的歌聲。「
1995年,鄧麗君哮喘發作,在泰國清邁突發去世。由於其超越語言和地域的影響力,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特意將當年的金針獎頒給她,以示致敬。
六、1996年:譚詠麟
譚詠麟是香港80年代最紅的歌手,江湖人稱「譚校長」。
他在1970年代出道,先當溫拿樂隊主唱,後來單飛走紅。在80年代前期,譚詠麟的風頭無人能敵,到了80年後期,則和張國榮分庭抗禮、雙星閃耀。
譚詠麟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連續四屆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兩次金曲金獎,並多次奪得年度唱片銷量大獎。
他是香港最有市場號召力的歌手之一,其香港紅館演唱會累計次數,在所有歌手中排名第一。
譚詠麟的代表作,包括《愛情陷阱》、《愛在深秋》、《愛的根源》、《無言感激》、《朋友》、《一生中最愛》等等。
1988年,他高風亮節,在巔峰期宣布不再領獎,提前結束了「譚張爭霸」時代,給樂壇新人讓位。
七、1998年:梅艷芳
梅艷芳,香港歌影壇的全能藝人,有「樂壇大姐大」、「百變梅艷芳」、「香港的女兒」的美稱。
她獲獎無數,是香港粵語流行樂壇輝煌極盛時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奪得「歌后」及「影后」榮譽的女藝人。
梅艷芳和徐小鳳、蔡琴一樣,是華人樂壇少有的女低音。但難得的是,她的高音也華麗高亢,充滿了爆發力。
她曾經連續五屆奪得香港「最受歡迎女歌星」,還有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和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金曲金獎」,在80年代的女歌手領域,基本處於無敵狀態。
梅艷芳在全球舉辦的演唱會多達292場,在全球華人女歌手中,排名第一。
她在1998年被授予金針獎,時年35歲,是獲得此項榮譽的最年輕歌手。
八、1999年:張國榮
張國榮是香港80年代的兩大至尊王者之一,和譚詠麟齊名,兩人聯手創造了偉大的「譚張爭霸」時代。
他從1983年開始走紅,在80年代中後期,達到了大紅大紫的境界,曾經拿過兩次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兩個金曲金獎,以及兩次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
張國榮的形象俊美潮流,既能唱安靜的情歌,也擅長勁歌熱舞。他不斷求變,革新音樂風格和視覺形象。
其代表作包括《風繼續吹》、《Monica》、《當年情》、《有誰共鳴》、《倩女幽魂》、《沉默是金》等等。
1989年,他追隨譚詠麟的步伐,在歌唱事業的顛峰時刻,宣布退出樂壇。
國際知名傳媒CNN,曾經評選「20組過去50年來聞名全球的顯赫歌手、樂隊」,張國榮是唯一入選的香港歌手。
九、2000年:張學友
張學友是香港流行音樂90年代的至尊王者,「四大天王」之首,有「歌神」稱號。
他在香港擁有超過70首冠軍歌曲,代表名作多如牛毛,曾經4次奪得十大勁歌金曲的金曲金獎和最受歡迎男歌星獎,5屆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
張學友多次成為國際唱片業協會年度銷量冠軍得主,其累計唱片銷量,已經超過6000萬張。
他在1995年唱片銷量超越麥當娜,僅次於邁克爾•傑克遜,排名世界第二。
他曾被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選入1990年代巨星名人堂,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
張學友是最受歡迎的演唱會歌手,不管在港台、內地還是海外,其演唱會門票都是一票難求,號召力數一數二,累計的演唱會次數,在華人歌手中排名第一,而且遙遙領先。
他的唱功出神入化,真假音轉換自如,高中低音都無懈可擊,能夠演繹各種風格的歌曲,被封為歌神,實至名歸。
十、2010年:葉倩文
葉蒨文是台灣女歌手,但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就。
她活躍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在梅艷芳退休後,連續四年奪得香港「最受歡迎女歌星」獎項,是四大天王年代的天后級女歌手。
除了最後歡迎女歌星,葉倩文還拿遍了金曲金獎、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最佳女歌手、勁爆女歌手金獎等頂級的榮譽,留下了《祝福》、《焚心以火》、《秋去秋來》、《情人知己》、《瀟洒走一回》、《選擇》等經典代表作,歌曲的影響力和傳唱度,遍及整個大中華區。
除了以上十大唱將,被授予金針獎的,還有汪明荃、鄭少秋、杜麗莎、陳百強、甄妮、鍾鎮濤六位歌手,以及溫拿樂隊、太極樂隊、達明一派三個樂隊組合,共計19個歌手和組合。
但我們很意外地發現,名單裏面少了幾個熟悉的名字,分別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在內地影響力最大的樂隊Beyond、天后王菲,還有第三代歌神陳奕迅。
毫無疑問,論樂壇成就、歌曲傳唱度和影響力,以上幾位,都要比鄭少秋、杜麗莎、鍾鎮濤、太極樂隊、達明一派更有資格獲獎,為什麼沒入主辦方的法眼呢?尤其是劉德華的缺席,引起了廣大華迷的不滿。
事實上,主辦方對劉德華的樂壇成就和地位,是高度認可的。在2002年的第25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大會頒發了25個「金曲銀禧榮譽大獎」,包括14名歌手和兩支樂隊。這份名單和金針獎基本重疊,劉德華和Beyond樂隊都入選了。
所以我個人的理解,劉德華沒有得到金針獎,不是成就達不到,也不是影響力欠缺,只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認為他唱功不夠,達不到金針級別,二是時機未到。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主辦方想將他提名,他表示還要繼續努力,主動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