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寢不語,歡迎閱讀我的文章!
昨天是我國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祭奠罹難的30萬同胞,祈願和平。
當年30萬同胞鮮血染紅的地方,現在或已鮮花綻放,抑或高樓林立……和平盛世的繁榮告慰南京城下累累無聲的白骨,同時也警醒如今幸福生活着的我們。
我國一直在做一件事,對日本侵華時期相關建築的保護與利用,為的是牢記歷史、警醒後人、珍惜現在的和平!
日軍侵佔我國領土期間曾在中國內地修建了50餘座神社。不過這些建築在戰後幾乎被全部拆除、改建。而坐落於南京城區五台山的兩幢神社建築至今保存完好,並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
這處的南京神社建於1939年。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在南京仿照靖國神社的規制與格式建設神社,以祭奠在南京地區戰死的日軍士兵,祭祀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和國魂大神,神社建築在1941年陸續建成。抗戰勝利後,南京神社被國民政府接收,先後作為軍官訓練團駐地和童子軍總部所在地,並改為「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新中國成立後,該地為江蘇省體育主管部門辦公用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著名建築學家童寯的呼籲下,南京神社兩座大殿得到保護。
由於該建築藏身於大院,地理位置十分隱蔽,再加上目前仍用於單位辦公,並不對外開放,故一直以來鮮有遊人專門前來尋訪。目前保存下來的兩座神社大殿,其中位於中軸線最北端的「大廟」後部已明顯被人為改造,而位於中軸線東側的「小廟」外立面則基本上沒有做太大改動,兩座宮殿的屋檐都保留着七十年前的建築風格。
根據相關圖文檔案與學者研究,通往南京神社的參道上還有三座鳥居(鳥居是類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屬建築,代表神域的入口)。參道(日本神社中用於行人參拜觀光的道路)的走向仍然保留至今,而鳥居則早已不見蹤影,最後一座保留下來的鳥居系最外一道,直到上世紀90年代道路拓寬時才被拆除。
被日本殖民統治了50多年的中國台灣省前前後後修建了近200座神社,在1972年日本與台灣地區行政當局斷交後,「內政部」制訂了一項新法令「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迹要點」;其中,清除要點的第一點就是:日本神社遺迹,應即徹底清除。目前台灣省只有桃園神社舊址還較為完好地保存着主體建築,而大部分的神社舊址被當局拆除或改造為忠烈祠,其中圓山忠烈祠最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