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還未普及之前,與在線聊天應用最為相似的便是短訊。如今,一說起在線聊天應用,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出微信。但其實,微信作為一款國民級應用,一直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實在不符合它目前在國內所處的地位。
最近,小黑體驗了來自蘋果自帶的短訊應用——iMessage,發現它與微信有着相似的功能,以及一些特有優勢。小黑甚至一度它在某些方面能夠替代微信,成為我的主力聊天工具。
蘋果用戶對iMessage早有耳聞,但或許也只是停留在聽說的階段。在沒用上iMessage時,小黑一度以為它只是蘋果短訊的「英文名」。但其實它與短訊有着本質的不同,它與微信一樣,都是通過WiFi或流量傳輸數據的,所以將其稱之為「即時通信軟件」更合適。
同時,激活並使用iMessage其實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需在設置-短訊中將「iMessage」信息打開,選擇相應的「發送與接收」地址即可。當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有網絡的狀態下使用。有趣的是,如果在無法上網的環境下發送iMessage消息,那麼對話框則會由藍色氣泡變為綠色氣泡。
其中綠色氣泡代表蘋果內置的短訊,藍色氣泡代表的則是iMessage,因此大家在使用時可以通過對話顏色來辨別目前使用的是否是iMessage。
對比微信,iMessage有哪些可取之處?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現如今已經離不開微信,因此在體驗之前,小黑並不是抱着iMessage是否能夠取代微信這個問題去討論的,而是看看iMessage在某些方面的優點,微信是否值得借鑒。
在聊天過程中,表情包必不可少,甚至有時候還涉及到「斗圖」的情況。這方面,iMessage做得絲毫不比微信差,與微信不同的是,iMessage的表情包一般內嵌在一些應用中,比如Picsart、GIPHY等。同時在蘋果商店中還可自行下載表情包相關的應用。
在數量方面,微信中的表情包與iMessage不相上下,但質量方面,小黑認為iMessage更勝一籌。iMessage的表情包的畫質更高,大多採用摳圖的效果,配合白色聊天背景,讓表情包與背景融為一體。
除了表情包,還有一些特效和有趣的功能可以增加聊天的趣味性。在微信中,輸入「生日快樂」後,就會在聊天背景中撒下許多生日蛋糕的標誌,而iMessage則將選擇權交給了用戶。
不管是Emoji,還是圖片表情包,抑或是文字、符號,都能夠以多種效果發送。目前提供氣泡和屏幕兩個選項,每個選項都各自對應着許多特效。比如在情人節當天,可以選擇將玫瑰鋪滿整個屏幕,發送給你女朋友。
一直以來,微信都被詬病語音聊天不好用,最大的問題在於在聽別人語音時不能暫停或拖動進度條,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如果別人發了一段長達60s的語音,想要聽完就必須全程舉着手機,如果遇到什麼關鍵信息遺漏,就必須重新聽一遍。
最近,微信終於添加了聽語音可暫停的功能。但在體驗iMessage後,發現微信依舊不夠全面。在iMessage中,接收的語音可以隨意拖動進度條、隨意暫停,就跟聽錄音一樣方便。小黑認為,微信完全可以借鑒這個功能,提升語音聊天體驗。
微信傳輸圖片、視頻、文件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因為往往發送過去的圖片與源文件都不符合,即便是微信支持發送最高1GB文件時,許多人也不願意通過微信來傳輸。
通過iMessage傳輸則方便多了,直接選中系統內置圖片或視頻,點擊發送即可,在發送過程中,畫質也不會被壓縮。值得一提的是,iMessage還支持「實況圖片」發送,微信目前還不支持,希望微信早日跟進,畢竟iPhone用戶的體量還是很大的。
有時候,我們在分享一些圖片時,會直接調用微信中的拍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但事實上,微信中的拍照調用的並不是iOS自帶的拍照,而是微信自己的拍照應用,因此出來的圖片質量參差不齊。在iMessage中,調用的則是自帶相機。
除了打字、語音,視頻通話也是建立聯繫的方式之一。在視頻通話方面,iMessage調用的是FaceTime,FaceTime有着許多強大的功能,比如在「屏幕共享」中,對方可直接查看你當前的手機界面。
在使用微信視頻時,小黑髮現了一個痛點,也就是當切出微信後,對方就看不到你了,只能聽到聲音。在iMessage這裡,無論你切到哪個界面,都能正常視頻通話。
細節決定成敗,iMessage的這些地方值得借鑒
在某些功能方面,微信有着與iMessage相似的功能,但實際體驗卻千差萬別。
不知大家是否和小黑一樣,在和朋友聊得正火熱時,時刻都會盯着微信對話框頂部的「對方正在輸入」這幾個字。一方面能顯示對方是否看到了你發的消息,另一方面也能勾起聊天的慾望,讓彼此產生強烈的互動感。
iMessage有着相似的功能,但呈現方式卻大不相同。與微信用文字代替輸入狀態不同,iMessage用「省略號」的動畫效果代替正在輸入的狀態,看起來更加形象。微信和iMessage採取的方式都很直接,但小黑個人認為,iMessage的這種方式更自然,因為在省略號動效之後,就變成了即刻輸入的文字。
在聊天過程中,iMessage有幾個功能是微信沒有的,但卻是相當實用的功能。它能提升聊天體驗,也就是當你發送消息後,底部顯示「已送達」,代表着發送成功,但對方並沒有看到。如果對方看到了消息,則會提示「已讀」。
當然,如果有愛慕者使用iMessage追求你,你又想選擇性忽視TA的話,那麼也可在設置中將這個功能關閉。
微信有「引用」的功能,它的作用是精準回復對方消息。而iMessage相關的功能或許更為全面。
長按消息框,可選擇回復,這時就會彈出新的對話頁面,單獨回復後,就會通過一條曲線將兩則信息串聯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iMessage還設置了快捷回復的功能,長按消息後,頂部會出現6個代表不同態度的符號,分別是愛心、點贊、踩、哈哈、驚嘆和疑問,讓回復簡單且高效。
將iMessage和微信的聊天頁面對比後,不難發現iMessage更加簡潔。其實對比之下,iMessage相比微信只是少了兩個元素,頭像和發送時間。
頭像顯示或許可有可無,但消息發送時間則是必需品。那麼為何iMessage選擇將其刪除了呢?
其實並不是,iMessage只是將它隱藏了。輕輕左滑聊天界面,即可看到隱藏的時間線。不得不說,這個細節的確值得微信借鑒。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簡約而不簡單」這句話。
以上就是小黑的iMessage使用體驗,以及在橫向對比微信後,發現的一些微信值得借鑒的地方。
當然,iMessage也有不足之處,例如相比微信,缺少了語音轉文字和撤回的關鍵性功能。
但總體來說,微信作為一款國民級聊天應用,該做到的不止於此,希望微信能在不久的將來,微信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而美」。
圖源:微信、谷歌、i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