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2022年07月14日15:58:43 熱門 1423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摘要

國內外碳中和政策動態(6月23日~7月6日):1)國內方面,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發佈交通運輸領域「雙碳」工作實施意見,提出優化交運結構、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積極引導低碳出行、增強綠色轉型新動能;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種植業節能減排等六項任務,實施稻田甲烷減排等十大行動;財政部等部門修訂公布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適度拓寬基金使用範圍支持「雙碳」;工信部等發佈的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提出至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等等。2)國際方面,美國最高法院削弱環保署對發電廠排放監管,同時能源部修改民用核信用計劃標準;英國投資209億英鎊提高電網容量;德國通過允許政府援助能源公司的法案,計劃徵收天然氣稅;荷蘭提供1.64億歐元補貼天然氣儲存,公布7.5億歐元國家氫氣網絡計劃;希臘計劃取消電費附加費;澳大利亞加強與印度的清潔能源協議,澳洲現貨電力市場重啟。

熱點「碳」究:6月22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草案的修正案,但免費配額退出時間、徵稅範圍和碳成本「退稅」等仍待後續確定。我們判斷新方案下的隱含碳排放將提高,碳排放強度標準更加嚴格,起征時間推遲但免費配額退出的過渡期有所縮短。中國企業可能受到以下影響:1)受影響的中歐貿易額顯著增加(尤其針對中下游企業);2)部分企業無法通過歐盟CBAM認證;3)中國企業轉型窗口期可能縮短;4)後進企業所受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建議國內高耗能企業可從適應歐盟規則、走通碳排放互認渠道、降低碳排放強度、布局出口多元化等方面應對。相關領域投資者可關注行業競爭格局變化,清潔能源運營商投資價值增加,以及碳監測評估細分領域機會。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1)碳中和轉型行業:韓正在山西調研並主持召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題座談會;廣州市抓緊推動實施能源項目,爭取新增一批清潔煤電項目納規;工信部六部門提出到2025年鋼鐵等行業產品能效達到國際水平;工信部表示目前鋰資源仍處於高位運行,將從三方面做好動力電池資源材料保障工作。2)碳中和成長行業:雙碳指數持續回暖,行業規模增長與需求擴張逐漸兌現,近兩周中金低碳行業指數上漲8.6%。碳中和相關產業在連續回調後持續反彈,儲能、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板塊領漲。具體來看,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光伏經理人全行業指數較兩周前上升2.3%,上中游製造業和下游電站分別上漲2.6%和1.0%。6月新能源車繼續強勢復蘇,多家車企交付量創歷史新高,行業指數漲幅達到7.5%。3)企業「雙碳」行動:中遠海運、中石油和中國船舶三大央企簽約打造中國LNG產業鏈發展新模式;中國海油發佈雙碳行動方案;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燃煤電站超大規模碳捕集技術啟動;中化國際發佈《2021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為其第18份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石化地熱科普展開幕,宣傳綠色低碳理念。

可持續金融及ESG:1)綠色債券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1516隻,存量規模1.67億人民幣,其中碳中和債券130支,存量1636億人民幣,占綠色債券總餘額的9.8%。6月共新發綠色債券49隻,發行規模612億人民幣,較5月721億人民幣發行規模同比下降約15%,其中新發6支碳中和債,發行規模114億人民幣。7月初至今發行13隻綠色債券,規模為51億人民幣。2)碳市場: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與前期持平,碳價2Q22持續在59元每噸附近窄幅波動;北京碳價呈現上漲趨勢;歐盟碳市場改革推動碳價在85歐元每噸高位波動。3)ESG: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企業ESG信息披露通則》、《企業ESG評價通則》發佈;財政部多部門修訂《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拓寬基金使用範圍,增加「支持雙碳、綠色低碳活動」等內容。

報告觀點:1)IEA在《世界能源投資報告2022》中預測,2022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將增長8%,達到2.4萬億美元。清潔能源投資預計超過1.4萬億美元,佔整體能源投資增長約3/4,其中可再生能源、效率提高和電動汽車方面的投資是三大驅動因素。2)bp發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指出,全球能源系統面臨著近50年來最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全球能源需求和碳排放仍處上升周期,2021年分別增長5.8%和5.7%,基本恢復至2019年新冠大流行前水平。3)RMI在《開啟綠色氫能新時代之匙:中國2030年「可再生氫100」發展路線圖》中指出,中國各行業和區域具備2030年可再生氫裝機至少達到100GW的潛力,且消費需求增長主要來自於化工、鋼鐵和交通行業。

前沿科學與技術:賓漢姆頓大學開發三層細菌生物電池可持續發電數周;中國科學院基於深共晶溶劑實現廢鋰離子電池閉環鈷回收;中國科學院推出高能量長循環無陽極鈉電池;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利用納米結構電極提高太陽能電池吸光效率;香港科技大學開發最耐用新型氫燃料電池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發新型液化氣電解質助力製造耐溫鋰電池。

目錄

  • 碳中和熱點政策/事件

  • 熱點「碳」究: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來了——怎麼看?怎麼辦?

  •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

  • 可持續金融及ESG

  • 雙碳報告觀點

  • 碳中和前沿科學與技術

  • 天氣與氣候

正文

碳中和熱點政策/事件

圖表:近兩周國內外熱點政策/事件追蹤(2022年6月23日-7月6日)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等政府網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國內政策及事件追蹤

►交通運輸部等4部門:交通運輸領域「雙碳」工作實施意見出台

6月28日,交通運輸部等4部門聯合發佈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提出統籌推進、節約用能、改革創新和科學有序等工作原則,強調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廣節能低碳行交通工具、積極引導低碳出行、增強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新動能和加強組織實施等重點內容。[1]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

6月30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農業農村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方案》圍繞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六項任務,實施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科技創新支撐、監測體系建設等十大行動。[2]

►財政部等7部門:《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修訂出台

6月28日,財政部等7部門修訂並公布《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辦法》適度拓寬了基金的使用範圍,在保留基金宗旨是「支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定基礎上,增加「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綠色低碳活動領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容。同時,《辦法》明確基金通過有償使用方式支持有利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效益的項目活動,以及落實國家有關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重大決策部署等活動。《辦法》對基金運作模式和組織架構作了三方面完善:一是將基金運作模式由現行「按照社會性基金模式」修改為「按照市場化模式進行運作」,並規定基金有償使用依託專業機構開展。二是將基金組織框架由現行「基金審核理事會和基金管理中心」修改為「基金政策指導委員會和基金管理中心」,將基金審核理事會負責審核基金重大業務事項,修改為基金政策指導委員會負責對基金髮展的重大事項提出指導意見。三是規定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發展改革委的代表擔任基金政策指導委員會聯合主席,負責召集和主持基金政策指導委員會會議。[3]

►工信部等6部門:《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推進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6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6部門發佈《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計劃》共分四大部分,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主要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其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綠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顯著提高,節能提效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標準、服務和監管體系逐步完善,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盡其用、效率至上成為市場主體和公眾的共同理念和普遍要求,節能提效進一步成為綠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減碳的首要舉措。同時,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到2025年,新增高效節能電機佔比達到70%以上,新增高效節能變壓器佔比達到80%以上,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優於1.3,工業領域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計劃》提出大力提升重點行業領域能效、持續提升用能設備系統能效、統籌提升企業園區綜合能效、有序推進工業用能低碳轉型、積極推動數字能效提檔升級、持續夯實節能提效產業基礎、加快完善節能提效體制機制等7方面重點任務。[4]

►生態環境部等4部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6月28日,生態環境部等4部門發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7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優化空間布局,加快產業綠色發展;二是推進三水統籌,治理修復水生態環境;三是加強區域協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四是加強管控修復,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五是堅持生態優先,實施系統保護修復;六是強化源頭管控,有效防範重大環境風險;七是構建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水平。為保障目標任務完成,《規劃》還部署了8類重點工程,分別是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工程、清潔取暖改造工程、移動源污染治理工程、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能力提升工程,以及醫療廢物收集處置能力提升工程等。[5]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關於做好國際油價觸及調控上限後實施階段性價格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

6月29日,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關於做好國際油價觸及調控上限後實施階段性價格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上限時,成品油價格階段性不再上調,中央財政對煉油企業給予相應價格補貼。補貼對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汽、柴油的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以下簡稱煉油企業。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上限(每桶130美元)時,對煉油企業實行階段性價格補貼,政策持續時間暫按兩個月掌握,後續如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繼續高於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上限,將提前明確相關調控政策。[6]

►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整治供電價格違規問題

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發佈《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提出水電氣暖領域涉企違規收費問題專項整治等內容。加強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領域紅線內外接入、建設安裝、更新改造、維護維修領域等價格監管,重點整治不執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利用壟斷地位轉嫁應由自身承擔的費用、自定標準自設項目收取費用、對計量裝置及強制檢定違規收費等行為。重點整治非電網直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違規加價等問題,查處以用電服務費等名義向用戶重複分攤收費、未落實電價收費公示制度、清退已收取的不合理費用不徹底不及時等行為,嚴禁供電價格上漲超過政策規定的最大允許上浮幅度。[7]

►韓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題座談會強調抓好煤炭保量穩價

6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題座談會並講話,提出要切實抓好煤炭保量穩價,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紮實推動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韓正指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守牢能源安全底線,充分發揮煤炭的「壓艙石」作用,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穩物價保民生作出貢獻。要堅持遠近結合、先立後破,尊重市場規律,加強政府調控,建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統籌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要促進煤電和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積極性,推動煤電聯營和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要加強監督管理和檢查問責,確保抓好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紮實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切實保障民生用電和企業正常生產用電。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8]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低碳試點工作方案》

6月29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低碳試點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篩選出一批先進低碳技術,培育一批低碳領跑者企業和公共機構,建設一批氣候友好型區域,凝練總結一批綜合性氣候投融資政策工具,為研究制定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政策、法規、標準積累經驗、提供支撐,為帶動全社會踐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鑒、可複製的樣板。按照不同的試點主體和工作內容要求,重點開展先進低碳技術試點、低碳領跑者試點、氣候友好型區域試點及氣候投融資試點四類試點工作。[9]

►上海市發改委等4部門:《關於嚴格能效約束推動我市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實施方案》

6月28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發佈《關於嚴格能效約束推動我市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和重點行業節能降碳行動,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鋼鐵、水泥、煉油、乙烯合成氨等重點行業達到標杆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數據中心達到標杆水平的比例60%左右,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到2030年,上海市重點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達到標杆水平的產能比例進一步提升,節能低碳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0]

►四川省經信廳:《四川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

6月29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佈《四川省「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普遍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進一步降低,為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縱深推進,力爭新創建200家綠色工廠、20家綠色園區,培育30家綠色低碳園區、60家綠色低碳工廠。[11]

國際政策及事件追蹤

►美國最高法院削弱環保署對發電廠排放監管

6月30日,據CNBC報道,美國最高法院最新裁決,限制環保署為現有發電廠制定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的權力。根據最高法院投票裁決,僅有國會有權創建廣泛的限額與交易法規體系,以限制現有發電廠的排放。[12]

►美國能源部修改民用核信用計劃標準

6月30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民用核信用計劃申請和投標的截止日期延長兩個月。同時,對民用核信用計劃的資格標準予以修訂,即核反應堆 「不能從服務成本法規或受監管的合同中收回超過 50% 的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反應堆在第一輪授予資金中的資格。[13]

►歐盟碳關稅通過歐洲議會表決

6月22日,據歐洲議會官網報道,歐洲議會以450票贊成、115票反對和55票棄權通過了關於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草案的修正案。該提案原定於6月8日進行投票,但因各方面原因被取消,此次投票通過的提案是在6月8日版本上繼續修正稿。此次通過的修正案與擬於6月8日投票的較為激進版本相比,條款內容略顯溫和,主要是過渡期和免費配額退出時間均延期2年。[14]

►英國電網推出209億英鎊資金計劃,用於提高電網容量

6月29日,據路透社報道,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批准了209億英鎊的支出計劃,將用於提高區域電網容量,改善配電網絡。預算中包括27億英鎊的前期資金,主要用於建設新網絡。此外,Ofgem建議將公司的股權成本準備金降至4.75%。[15]

►德國內閣通過法案,允許政府援助能源公司

7月5日,據路透社報道,德國內閣通過一項法案,允許政府援助陷入困境的能源公司。該法案允許德國政府提供包括持股在內的救助方案,也引入將天然氣上漲的成本部分轉嫁給消費者的機制。此外,如果天然氣進口受到重大幹擾,還可能觸發一般價格調整條款。該法律將於7月8日由議會下院和上院投票決定是否通過。[16]

►德國計劃對所有消費者徵收天然氣稅

7月1日,據路透社報道,德國政府計劃通過議會立法,對所有天然氣消費者徵稅,以幫助供應商應對快速上漲的進口價格。預計德國聯邦議會將於7月8日決定該徵稅法案是否通過。[17]

►荷蘭政府提供1.69億美元的補貼以補充天然氣儲存

7月5日,據路透社報道,荷蘭政府提供1.64億歐元的補貼,以填充荷蘭Bergermeer天然氣儲存設施。該補貼計劃的目標是到今年10月將41億立方米的設施填滿68%。[18]

►荷蘭公布7.5億歐元國家氫氣網絡計劃

6月29日,據路透社報道,荷蘭政府表示,到2031年將投資7.5億歐元建立全國性的氫氣運輸網絡。荷蘭的天然氣網絡運營商加蘇尼(Gasunie)將負責管理和運營該網絡,其中部分網絡將於2026年完工。[19]

►希臘計劃取消電費附加費

6月25日,據路透社報道,希臘計劃取消電力公司徵收的電費附加費,作為政府減輕能源成本上升對消費者影響的一部分。該政策預計將從2022年8月持續到2023年7月。[20]

►澳大利亞現貨電力市場解除暫停

6月22日,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能源市場監督機構(AEMO)將分階段解除對現貨電力市場的暫停。由於部分燃煤發電機重啟,電力產量已經恢復到更正常的狀態。市場暫停將分階段解除,當地時間6月23日凌晨4點起允許市場再次設定價格,AEMO對市場條件監測至少24小時後決定正式取消市場暫停。[21]

熱點「碳」究: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來了——怎麼看?怎麼辦?

CBAM真的要來了嗎?

歐盟推動CBAM的最新進展

2022年6月22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關於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草案的修正案[22]。這意味着這項備受矚目的提案距最終立法僅差「最後一公里」,我們預計下半年歐委會、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將就此提案進行三方會談並最終通過。

圖表:歐盟CBAM立法時間線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洲議會官網,中金研究院

CBAM進程一波三折,凸顯歐盟凈零決心。自去年7月份歐盟委員會提出立法草案後,CBAM的推進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尤其是受全球能源供應短缺、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草案內容在歐盟內部也爭議不斷,去年7-11月的反饋期共收到歐盟內部各個利益相關方194份反饋意見[23];就在今年6月8日歐洲議會原定計劃投票審議當天,CBAM的投票由於ETS法案未獲通過而被建議取消,最終在6月22日通過。雖然步履艱難,但無論是此次快速修改法案並得以通過,同時表決通過的歐盟碳市場2030年減排目標從61%提高至63%[24],還是緊接着6月28日由德國領銜在G7峰會上發佈關於氣候俱樂部的聲明,致力進一步加快解決排放密集型產品碳泄漏問題[25],都表明了歐盟不可動搖的氣候雄心。我們曾在《「碳」策中國(12):美國擬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相關信息》已對碳邊境調節機制進行過探討,此次結合該機制的最新進展做出進一步剖析並試圖提出潛在的應對建議。

當前還有哪些不確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根據歐盟立法程序及2014-2019年相關法案的通過率分析,CBAM法案一讀通過率高達近90%[26];另據歐洲議會宣布今年年中歐盟將啟動歐盟機構間談判「三方協商」[27],就目前CBAM方案中存在的爭議點進行協商,進一步排除此後正式立法程序中的障礙。當然,考慮當前歐洲通脹壓力空前等現實情況,歐盟理事會對於CBAM中歐盟產業免費配額退出時間表,歐盟產品出口碳成本退還(退稅),以及CBAM徵稅範圍等仍有做進一步調整的可能性。目前來看,我們認為不確定因素具體有以下三方面:

1) 歐盟產業免費排放配額的退出時間是否延後。歐洲理事會協商認為,給予歐盟產業的免費配額應當在2026年~2035年這十年逐漸取消,而歐洲議會通過的方案(以下簡稱「歐議會方案」)中免費配額的取消應當在2027年~2032年。整體來看,歐議會方案中CBAM起征時間為2027年,相較今年3月份歐洲理事會提出的時間晚一年開始,早三年結束。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三方協商」中這會是一個爭議的焦點。

2) CBAM徵稅產品的範圍是否擴大。相比2021年7月份歐洲委員會提出的方案(以下簡稱「歐委會方案」),歐議會方案徵稅產品範圍多納入了化學品和塑料兩類。此外,歐委會方案中,是否在未來擴大徵稅的產品範圍需要在2025年前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判斷,而歐議會方案不僅要求逐步納入當前ETS管控的產品(主要是上游高耗能產業),還要求納入CBAM管轄產品的下游產品,較大的增加了CBAM徵稅產品的覆蓋範圍,這將成為「三方協商」的另一個關注點。

3) 歐盟出口產品是否應享受碳成本「退稅」。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一致認為歐洲委員會應當在CBAM的實施過程中評估其對出口碳泄漏的影響,並着重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額外措施對歐盟出口產品退還部分碳成本,這反映了歐盟內部產業界對較高碳成本影響其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擔憂。但是,去年歐委會方案中並不包含此項,此次「三方協商」能否就此達成一致意見仍有一定不確定性。

怎麼看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

CBAM徵稅實施流程

從通用流程看,一個產品出口到歐盟繳納碳邊境調節稅需要經過註冊、預購、申報、結算和清算五個環節,其中歐盟內部進口企業承擔了主要的繳納任務:

圖表:歐盟CBAM徵稅實施流程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洲議會官網[28],中金研究院

1) 註冊環節:從歐盟外部進口受到CBAM管制產品的歐盟企業首先需要在歐盟CBAM系統中註冊獲得資質。

2) 預購環節:CBAM憑證一年繳納一次,價格根據ETS實際運行情況一周更新一次。為了防止進口商在一年的某一時刻集中買入CBAM憑證,歐盟要求進口商每季度至少預購一次,且每次預購的CBAM憑證至少覆蓋80%估算排放量。

3) 申報環節:有兩種途徑進行產品碳排放強度的申報。由進口商在結算前向CBAM管理機構上報進口產品的實際排放量;或者出口商自行在CBAM系統中註冊,提交經第三方機構核查的產品實際排放量。

4) 結算環節:進口商每年五月底之前按照實際排放量繳納上一年度的CBAM憑證,若無相關數據則採用默認排放量。

5) 清算環節:歐盟禁止私下交易CBAM憑證,對於進口商預購憑證總量超過其實際所需量的部分(即剩餘憑證),歐盟將按照原價向進口商回購,但總量不會超過進口商上一年度購買憑證總量的三分之一,而上上一年度剩餘的憑證將被直接清零。

碳邊境調節稅核算方法

碳邊境調節稅本質上是使進口商品根據其含碳量承擔和歐盟同類商品相同的碳成本,主要涉及碳排放核算邊界、碳排放強度標準及碳稅價格標準等方面,其基本計算流程如下:

圖表:歐盟碳邊境調節稅計算流程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洲議會官網,中金研究院

從碳排放核算邊界看,歐議會方案隱含碳排放將提高。按照此次歐議會方案規定,進口產品的碳排放主要由兩部分計算得到,即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直接排放指一個產品的生產者直接控制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排放量,其中包含了製冷和制熱過程產生的排放;間接排放指一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電力的排放。相較於前幾版,本次歐議會方案將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電力的排放也納入了核算體系,這將導致計算出的產品隱含碳排放量比之前版本更高。

從產品碳排放強度標準看,歐議會方案更加嚴格。歐盟鼓勵進口商按照實際排放強度申報,但是如果進口商未進行申報,或者不能充分確定所申報實際排放強度的可靠性,則採用默認排放強度。歐議會方案中,默認碳強度採取出口國同類產品生產企業中碳排放水平排名倒數後10%的碳強度平均值。如果該國並無上述數據,則採用歐盟同類產品生產企業碳排放水平倒數後5%的碳強度平均值。比較而言,此前歐委會方案的標準更加寬鬆,默認碳排放強度將取出口國同類產品生產企業的平均排放強度,如果該國無上述數據,則採用歐盟同類產品生產企業碳排放水平倒數後10%的碳強度平均值。

從碳稅價格徵收標準看,歐議會方案雖推遲了CBAM起征時間,且相較於歐洲議會6月8日擬投票方案免費碳配額退出時間有所妥協,但免費配額逐步退出的過渡期有所縮短。因為出口到歐盟的商品也將獲得與歐盟產業同樣的免費配額,所以免費碳配額的退出時間及節奏將對碳稅徵收至關重要。此次歐議會方案中,雖然開始退出時間延後1年,但完全退出時間相較於歐委會方案提前3年,這意味着退出的節奏將加快,對企業而言,實則留下的緩衝時間更加有限。

圖表:不同方案對於碳邊境調節稅核算相關內容的差異對照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洲議會官網,中金研究院

對中國企業的潛在影響分析

第一,從產品徵收範圍看,新方案下受影響的中歐貿易額將顯著增加,且對我國中下游企業的潛在影響加大。

相比於去年通過的歐洲委員會方案,本次歐洲議會通過的「一讀」方案擴大了管控的產品範圍,在原有鋼鐵、鋁、化肥和水泥等行業的基礎上增加了化學品和塑料行業,並擴大了水泥行業包含產品的範圍,將礬土水泥也納入了考量。根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貿易數據,歐盟每年從中國進口額為4720億歐元,占歐盟進口總額24.7%。如果按照歐議會方案新確定的納入CBAM徵收產品範圍(不包含中下游複雜產品)計算,受到CBAM影響的歐盟從中國進口額將從歐委會方案的52.89億歐元,增長5.47倍,達到342.54億歐元,佔中歐貿易總量的7.2%。

圖表:不同方案下中歐受影響行業貿易額對比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29],中金研究院

註:1)單位為億歐元

除了上述提及的行業外,現有中下游製造業會否受到影響一直是CBAM徵稅產品範圍的焦點問題之一。跟據此次歐議會方案,歐盟將在2025年6月底之前出台擴展產品範圍的時間表,優先考慮碳泄漏風險和碳排放強度高的行業,並在2025年底之前加入當前CBAM管控產品的中下游產品,即在2027年CBAM正式啟動前將現有中下游製造業產品納入徵稅體系。雖然此次未公布中下游徵稅產品名錄及具體實施細則,但依照此次歐議會方案,我們認為將對我國中下游產業更加不利。一方面,歐議會方案明確納入複雜產品中間投入品的碳排放,即對於複雜商品(大多為現有行業中下游製造業產品)的隱含碳排放計算,本次方案明確不僅考慮直接排放,而且納入用於製造複雜商品的中間投入品碳排放。另一方面,受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影響,我國中下游產業的中間品碳排放佔比較高。以汽車產業為例,我國汽車組裝過程產生的碳排放基本與其他國家持平,甚至略少,但是考慮中間投入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後,我國汽車的整體碳排放都將大幅提高[30]。

圖表:不同國家汽車產業中間投入品碳排放佔比(2007)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Energy deman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a passenger car in China30,中金研究院

第二,從中歐碳強度參考標準的差異看,我國在部分參數取值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可能導致企業相關核算結果無法通過歐盟CBAM認證。

碳排放量的核算直接關係企業最終繳納稅款的額度,其中碳排放強度的核算標準是關鍵。對比歐盟標準(EU ETS排放核算標準)[31]和中國標準委、生態環境部、發改委發佈的碳排放核算標準[32],在核算邊界、溫室氣體範圍等方面,中歐相關標準類似,且部分規定中國更加嚴格,如中國把甲烷納入考核範圍;但涉及到具體的核算細節以及參數設定時,中國標準與歐盟標準存在較大差異,通常按照中國標準計算得出的碳排放強度將小於歐盟標準,以電解鋁行業為例:

圖表:電解鋁行業碳排放強度中歐參考標準差異體現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盟委員會,IPCC[33],國家發改委,中金研究院

因此,一方面需要推動我國相關標準與IPCC等國際標準接軌,降低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因核算標準不同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應當正視中歐相關標準差異,提前做好準備,按照歐盟標準嚴格核算自身產品的碳排放強度,推動減排的同時避免因為違反CBAM規則而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第三,歐盟免費碳配額退出時間及節奏看似有所放鬆,實則為中國企業留下的轉型窗口期可能縮短。

單位碳稅標準是影響企業最終繳納稅款的額度另一個關鍵因素,其中出口國與歐盟之間的碳價差、免費配額比例是主要決定因素(如下圖所示)。由於碳價預測有較大不確定性,本報告主要聚焦免費配額退出時間及強度對單位稅價影響,其對企業需繳納的碳稅價格標準影響如下: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假定我國與歐盟的基礎碳價均採用2021年的碳市場平均價格並保持不變,即歐盟:56.8歐元/噸、中國:7.7歐元/噸。歐委會方案規定2026年免費配額以每年10%的速度退出,直到2035年徹底退出。歐議會方案規定2027年開始退出,每年免費配額量為:2027年93%、2028年84%、2029年69%、2030年50%、2031年25%,2032年完全退出。則在正式執行CBAM到免費配額完全退出之前(即2026年-2035年),兩方案下單位碳稅價格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圖表:考慮免費碳配額影響不同方案下碳稅價格趨勢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盟委員會,IPCC[34],國家發改委,中金研究院

圖表:2020年中美歐鋼鐵產業碳排放強度對比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歐盟委員會,中金研究院

相較而言,雖然歐議會方案延遲一年正式執行,但是其過渡期短,且後續單位碳稅價格上升顯著快於歐委會方案;2030年兩方案單位碳稅價格基本持平。事實上,如果考慮後續中歐碳市場價格波動,兩國碳價差也存在進一步拉大的可能,尤其是近中期。因此,CBAM正式實施的過渡期,以及免費配額開始逐步退出的前幾年,將給我國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留下一定時間窗口期。

第四,與歐盟同類產品實際碳排放水平相比,我國企業平均值高,但同類後進企業相比存在不確定性。

由於CBAM對於碳排放強度的核算在企業無法提供可信實際排放數據時,會採用默認強度測算,這與中歐相同產品所處行業的平均排放水平直接關聯。

據中金研究院測算,2019年中國大陸各部門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強度普遍是歐盟同行業產品的2倍到4倍左右。其中,傳統的能源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行業如電力(6.76千克/美元)、非金屬礦物製品(3.00千克/美元)、金屬製品(1.82千克/美元),中國大陸產品的排放強度分別是歐盟水平的3.3倍、2.4倍、4倍[35]。

歐盟也對中歐商品的碳排放強度進行了測算,根據其官方報告[36],以鋼鐵為例,2020年中國兩種技術路線產品碳排放強度都顯著高於歐盟企業,其中電爐鍊鋼技術的碳排放強度遠高於歐盟和國,高爐鍊鋼技術的碳排放強度高於歐盟水平但與美國水平大致持平。

綜合看,中國企業平均碳排放強度顯著高於歐盟平均碳排放強度。但據此判斷歐盟後5%企業的平均水平與中國後10%企業的平均水平孰高孰低,用哪個默認值測算對中國企業更有利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如何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

受波及企業如何應對?

對於國內出口歐盟份額較大的高耗能企業,由於與國內與歐盟碳價差較大,碳關稅機制實施後碳成本增加不可避免,存在利潤擠壓風險。同時,若排放強度明顯高於業界平均水平,高額的碳成本或導致需求降低、出口縮減。出口敞口較大的國內高耗能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籌備應對措施:

1) 關注適應歐盟規則,完善碳排放監測核算體系。政策過渡期(2023~2025或2023~2026),雖然不開始實際徵稅,但碳排放申報提前開始,進口商需按季度申報當季進口總量,產品直接、間接排放,排放量在原產國對應的碳價等。在碳排放核算方面,若進口產品能提供排放水平證明,歐盟則會按照經過核查的實際排放水平徵稅,若不能提供排放水平證明,將按照缺省值計算,且缺省值要確保高於實際排放水平。因此,在碳邊境調節機制下,碳排放數據是未來碳關稅徵稅的稅基,能夠提供實際排放證明的企業更具競爭優勢。建議出口企業需要儘快構建完善碳排放監測和核算體系,形成獨立提供產品碳足跡數據的能力。爭取相應的碳關稅抵扣,同時為今後碳關稅實施中可能出現的排放數據爭議提供可靠的依據。具體操作中,一方面可根據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酌情在生產各環節加裝溫室氣體監測設備,增加實測碳排放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建立統一的碳排放數據庫,並完善碳數據監管、儲備與管理和環境建模;另一方面可關注國際碳排放核算方法進展,推進與國外核算評估方法的互認。

2) 主動與進口廠商溝通,走通碳排放互認渠道。CBAM提案設置有第三方核查機制,進口商應確保所申報的排放量經過被認可的核查機構的核查,因此出口商需與不同進口商分別溝通協商碳數據核查責任,並就核查結果獲得進口商的認可,使得溝通互認成本增加。實際操作中,提案還為出口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互認渠道,規定其可向CBAM主管機構註冊申請,再由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後可將其產品納入歐委會統一數據庫,在五年有效期內,歐盟任何進口商均可直接使用統一數據庫中經核查的信息。在CBAM正式實施前,企業可主動與不同進口商提前協商碳排放數據的核算和核算方式,或籌劃通過官方渠道註冊,減少溝通成本。

3) 在政策過渡期通過技術升級優化用能結構,降低碳排放強度。碳關稅實施後,企業運營的環境成本增加不可避免,可利用過渡期構建內部碳定價體系,將環境成本考量納入企業經營核心與投資決策中。一方面可通過技術升級提升能效,避免因碳排放強度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而承受更高成本增量,削弱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可通過優化用能結構降低碳排放。對於技術水平較高、能效提升空間已較小的企業,建議通過優化用能結構,尤其是增加用電結構中綠電比例來降低直接和間接碳排放強度。例如電解鋁行業,生產中碳排放大部分來自用電產生的間接排放,若採用綠電替代煤電,則碳排放強度將大幅度降低。對於廠區面積較大、經營較穩定、具備安裝屋頂光伏的企業,可考慮自建屋頂光伏,通過自發自用形式消費綠電,用電成本較網電降低,同時可顯著減少出口碳成本。若不具備自建屋頂光伏條件,則可考慮通過綠電、綠證交易方式,直接抵扣企業實際排放,獲得相應環境權益。

4) 提前布局出口多元化,穩住外貿基本盤。若企業在技術升級提升能效、優化用能結構後,由於中歐碳價差的存在,碳關稅稅基仍較大,並且增加的碳成本難以向歐盟用戶傳導,那麼向歐盟的出口量將受到負面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應積極構建貿易多元化發展策略,面向全球拓展新市場、新客戶,尤其是增加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份額,彌補對歐出口可能的下滑。必要時可考慮根據自身實力加大對外直接投資,通過貿易轉移等方式緩解壓力。

投資者如何應對?相關投資建議

對於相關領域投資者,可關注企業碳成本提升後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環境權益增值後清潔能源運營商投資價值增加,以及企業應對碳關稅規則而帶動的碳監測評估細分領域機會:

1) 高耗能行業分化或加速,技術領先的龍頭受益。國內為應對歐盟碳關稅政策,布局高耗能行業碳定價的政策可能加速,碳價或較目前有所增加。在國內外碳成本高企背景下,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升級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強度,競爭優勢擴大。同時,頭部企業議價能力較強,更有優勢向下游傳導成本增量。因此,納入碳關稅範圍的高耗能行業頭部企業有望藉此機會進一步升級技術,並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淘汰加速。

2) 新能源運營商、上游設備供應商受益於環境權益增值。高耗能企業為降低碳排放強度,清潔能源消費需求提升,各類環境權益增值。新能源運營商作為環境權益提供者,其收益(綠電溢價)有望進一步增加。同時,屋頂光伏工商業項目需求增加,新能源上游設備製造企業及配套施工企業收益,如光伏組件廠商、安裝商等。

3) 碳監測、核算服務需求增加。目前,國內廠商在碳監測、核算評估方面經驗普遍較少,為應對未來碳關稅要求,企業布局監測核算體系需求將顯著增加,碳監測設備廠商、核算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在期間受益。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

本章將基於中金研究部各行業組分析和預測,從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追蹤「雙碳」領域主題趨勢,幫助投資者抓住「碳中和」帶來的投資機遇,同時規避相關風險。

碳中和轉型行業動態追蹤

圖表:行業政策追蹤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等政府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煤炭行業

►國家統計局:1-5月全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利潤4,489億元,同比增長175%

國家統計局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16萬億元,同比增長9.1%。採礦業主營業務收入27,482.9億元,同比增長41.3%。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570.6億元,同比增長60.8%。[37]

►廣州市抓緊推動實施能源項目,爭取新增一批清潔煤電項目納規

6月2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發佈《廣州市貫徹落實國務院〈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抓緊推動實施一批能源項目。加快推動一批骨幹電源電網項目建設,建成投產粵電花都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廣東電網直流背靠背廣州工程,新增骨幹電源裝機92萬千瓦。協調推進廣州開發區東區「氣代煤」天然氣熱電冷聯產、珠江LNG電廠二期骨幹電源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黃埔電廠「氣代煤」電源項目;加快落實白雲恆運天然氣發電、從化大唐燃氣發電等電源項目建設用地,推進電源項目燃氣供氣管道建設。[38]

鋼鐵行業

►工信部等六部門:到2025年鋼鐵等行業產品能效達到國際水平

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綠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顯著提高,節能提效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標準、服務和監管體系逐步完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重點產品能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盡其用、效率至上成為市場主體和公眾的共同理念和普遍要求,節能提效進一步成為綠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減碳的首要舉措。[39]

►5月中國不鏽鋼凈出口量環比增長80%,創今年初以來新高

海關總署發佈了5月份我國不鏽鋼進出口統計數據。5月份,國內不鏽鋼凈出口量25.69萬噸,環比增加11.42萬噸,增幅達80%;同比增加19.34萬噸,增幅為304.5%,創下今年初以來凈出口量新高。1月—5月份,國內不鏽鋼凈出口總量為51.69萬噸,同比減少2.11萬噸,降幅為3.92%。[40]

有色行業

►工信部:目前鋰資源仍處於高位運行,將從三方面做好動力電池資源材料保障工作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表示,目前鋰資源仍處於高位運行,同時鈷、鎳以及石墨負極用的石油焦等原材料也在大幅漲價,給企業生產運營帶來很大壓力。下一步,工信部將從三個方面做好動力電池資源材料保障工作:一是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通過簽訂長期協議等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協同應對資源供應及價格波動風險;二是加快推進國內資源開發利用,指導地方主管部門做好相關企業生產要素保障工作,持續提升國內資源供給水平,同時支持龍頭企業按照國際規則聯合開發海外資源;三是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制定鋰等再生原材料標準,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更多可回收資源的循環利用。[41]

碳中和成長行業

「雙碳」指數表現回顧

雙碳指數持續回暖,行業規模增長與需求擴張逐漸兌現。隨着穩增長政策逐步發力、疫情短期影響逐漸消退,低碳行業指數及相關行業均持續反彈,光伏、新能源等產業鏈維持景氣。近兩周(6月22日至7月5日),中金低碳行業指數上漲8.6%,漲幅高於滬深300指數(3.9%)和恒生指數(1.3%)。2022年初至今,低碳行業指數上漲1.6%,分別跑贏滬深300和恒生指數10.6ppt和8.3ppt。

碳中和相關產業在連續回調後持續反彈,儲能、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板塊領漲。分行業來看,近兩周碳中和相關成長行業指數整體上漲。近日,多地已啟動儲能項目達1GW,下半年國內裝機有望迎來加速期,同時國家能源局強調了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安全性要求,儲能概念領漲市場,漲幅達9.9%。受益於儲能細分的全釩液流電池概念領漲,動力電池漲幅為9.0%。同時,得益於供應鏈恢復與汽車消費政策刺激,新能源車產業鏈維持高景氣,新能源汽車漲幅達到7.5%。

圖表:碳中和概念指數近兩周走勢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5日

圖表:碳中和相關產業指數過去2周漲跌幅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5日

光伏產業鏈

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截至7月5日,光伏經理人全行業指數較兩周前上升2.3%,上中游製造業和下游電站分別上漲2.6%和1.0%。價格方面,光伏行業綜合價格指數較兩周前上漲2.9%,其中多晶硅和硅片價格指數漲幅較大,分別上漲7.1%和3.6%,電池片和組件價格指數分別上漲0.6%和0.2%。

海外市場需求或高位企穩,國內光伏行業效率不斷提高,國內產業佔全球份額遙遙領先。歐盟提出光伏專項目標和行動計劃[42],帶動了儲能迅速上量,疊加美國分佈式需求持續旺盛,海外高速增長的態勢有望維持。國內,光伏產業鏈中上游的硅料和硅片環節集中度不斷提高,中下游不斷應用新技術提高效率,疊加中國市場項目多需求旺盛,我們看好中國企業盈利能力迎來修復。

圖表:光伏經理人指數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光伏行業綜合價格指數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產業鏈

6月新能源車繼續強勢復蘇,多家車企交付量創歷史新高。小鵬6月交付15,295輛,同比增133%;理想6月交付13,024輛,同比增69%;蔚來6月交付12,961輛,創下月度新高,同比增60%;比亞迪6月新能源車銷13.4萬輛,創下月度銷量新高,同比增224%,其中純電車型銷量顯著提升,環比增長30%。整體來看,隨着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6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繼續提升,需求端韌性較強。

北京市七部門發佈鼓勵汽車更新換代消費方案,補貼乘用車置換新能源。6月26日,北京市商務局等7部門印發《北京市關於鼓勵汽車更新換代消費的方案》提出,2022年6月1日0時-12月31日24時期間,報廢或轉出新能源小客車或使用1-6年其他乘用車,可享8000元補貼;報廢或轉出6年(含)以上其他乘用車,可享1萬元補貼。其中,補貼條件必須滿足,自然人車主報廢或轉出本市註冊登記在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車,在北京市汽車銷售企業新購新能源小客車,開具《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並在2023年2月28日前完成新購新能源小客車上牌手續。[43]我們認為政策補貼能夠優化北京市汽車結構,促進汽車消費增長,我們看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圖表:行業動態前瞻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中國博覽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業「雙碳」行動

圖表:國企央企「雙碳」行動追蹤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持續金融及ESG

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等產品,以及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對推動經濟活動外部性「內部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綠色債券

中國綠色債券存量約1.67萬億人民幣。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7月6日,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1516隻,存量規模為1.67萬億人民幣。從發行節奏看,6月共新發綠色債券49隻,發行規模611.9億人民幣,較5月720.6億人民幣的發行規模同比下降15.1%。7月初至今發行13隻綠色債券,規模為51.0億人民幣。

碳中和債券存量1636億人民幣,占綠色債券總餘額的9.8%。截至2022年7月6日,境內碳中和債存量130支,存量規模1636億人民幣,占綠色債券總餘額的9.8%。6月共新發6支碳中和債,發行規模114.1億人民幣,較5月150.5億元的發行規模同比下降24.2%,投資領域主要為電力、交通運輸和多元金融行業。

圖表: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規模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6日

圖表: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發行節奏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6日

碳市場動態

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與前期持平,北京碳價呈現上漲趨勢。截至2022年7月4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為59元每噸,較兩周前(2022年6月22日)收盤價60元每噸基本持平。全國碳市場共成交84.5萬噸,成交金額共計4885萬人民幣。2022年2季度,全國碳市場價格持續在59元每噸窄幅波動,總成交量448萬噸較為低迷。地方碳市場方面,重慶、上海和福建等地碳價趨弱。北京碳價呈現上漲趨勢,7月4日收盤85.2元每噸,較6月21日71元每噸上漲20%。

歐盟碳市場改革將推動碳價上漲。近兩周歐盟碳價在85歐元每噸高位波動,7月4日收盤價為84.16歐元每噸,較兩周前(6月22日)上漲3.4%。6月22日,歐盟碳市場改革方案在歐洲議會的第二次投票中通過22,其中涉及對於投資者的准入限制政策,但該政策並未涉及衍生品(期貨和期權)市場,因此碳市場出現輕度拋售,碳價下跌至81.42歐元/噸。但隨即由於期權到期後對沖需求重新出現,碳價又出現回補。6月27日至7月1日,關於歐盟碳市場「Fit for 55」的改革方案已在歐洲議會正式通過[44],碳市場投資者持續穩定買盤,推動碳價上漲至接近90歐元/噸水平。

圖表: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價及成交量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5日

圖表:中國和歐盟碳市場價格走勢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5日

圖表:中國碳排放權交易7省市試點市場成交均價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註:數據截至2022年7月5日

ESG事件追蹤

國內: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央行將繼續通過多雙邊平台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接專訪時表示,央行可以在綠色轉型中發揮作用。就貨幣政策而言,央行首要和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價格穩定。但央行仍有政策空間,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促進綠色轉型。截至2022年3月,中國綠色貸款餘額已超過18萬億元,增長迅速。中國境內綠色債券餘額約1.3萬億元,在全球位居前列。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通過多雙邊平台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更好地服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6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部署。《意見》指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推動形成集約節約、循環高效、普惠共享的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七部門修訂《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擴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

6月28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修訂並公布《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本次《辦法》適度拓寬了基金的使用範圍,在保留基金宗旨是「支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定基礎上,增加「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綠色低碳活動領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容。

►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中討論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ESG熱點話題

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中信出版集團聯合舉辦的第二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於2022年6月28至30日線上舉行,主題聚焦「共促全球ESG發展,構建可持續未來」。多位金融界專家圍繞「破壁責任投資的困局與挑戰」、「ESG助力30·60雙碳目標實現」等主題各抒己見,探討金融機構ESG、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相關熱點話題。

►《企業ESG信息披露通則》、《企業ESG評價通則》發佈

6月25日,《企業ESG信息披露通則》、《企業ESG評價通則》兩項團體標準正式發佈,並於2022年6月26日起正式實施。兩項《通則》具有堅持目標導向、中國特色、兼收並蓄與改革創新四大特點,其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未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運用,是我國建設ESG標準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第一步。

►上海環交所牽頭構建「EATNS」碳管理體系,助力企業適應碳市場。

6月24日,EATNS碳管理體系專家委員會及評定工作委員會正式在上海成立。EATNS碳管理體系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綜合性碳管理體系標準。接下來評定工作委員會將進一步完善EATNS碳管理體系細分行業標準,積極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和全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推動EATNS碳管理體系標準國際化,為企業的國際貿易提供支撐服務;深化EATNS碳管理體系評定工作的實施,加強貫標和評定過程中的管理。

►上海浦東將建立企業與個人碳賬戶

《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經上海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通過,將於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應依託綠色金融數據服務專題庫,與各類第三方機構開展數字化協作,探索建立企業碳賬戶和自然人(常住人口)碳賬戶,將企業碳排放表現信息和個人綠色低碳活動信息納入碳賬戶、形成碳積分。

國際:歐盟碳關稅投票終通過

►IMF總裁:共同的全球目標應包括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出席第二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在「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機遇與挑戰」環節發來賀信表示,IMF歡迎中國通過進一步發展綠色債券分類標準、試點新型的信息共享平台、改善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等措施來完善綠色金融框架。在全球適應並準備應對一個更易受到衝擊的世界之際,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共同的全球目標應包括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採取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結合在一起的整體方法,並採用適當的政策激勵措施。

►歐盟27國達成新的氣候變化協議

歐盟國家在當地時間6月29日清晨對氣候變化的提案達成協議,支持在2035年逐步停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從2035年起銷售的新車必須是零碳排,這預示着歐盟將禁止內燃機引擎汽車的銷售。歐盟官員還同意成立一個590億歐元的歐盟基金,以保護低收入公民在2027至2032年不必為減碳付出高額成本。

►歐盟市場監管機構發佈ESG評級市場評估

歐洲市場監管機構歐洲市場及證券管理局(ESMA)6月27日公布其對ESG評級提供商的評估,這是歐盟監管ESG評級市場進程的下一步。該公布遵循監管機構今年早些時候發起的「證據呼籲」,旨在向監管機構提供「在歐盟運營的不同ESG評級提供商的規模、結構、資源、收入和產品供應情況」,以及來自ESG評級用戶和評級所涵蓋公司的反饋。

►英國基礎設施銀行投資220億英鎊應對氣候變化

6月23日,英國基礎設施銀行宣布將投資220億英鎊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區域增長,該計劃將使清潔能源成為最大的投資領域。該行計劃在交通、數字、水和廢棄物處理等英國經濟未來的其他關鍵領域進行投資,為擴大現有基礎設施規模提供融資,並加快新技術的部署。

雙碳報告觀點

國際能源署(IEA):《世界能源投資報告2022》

6月22日,國際能源署(IEA)發佈《世界能源投資報告2022》。報告更新了2021年的投資情況以及對2022年前景的全年預測,並審視了2022年的不確定性事件背景下,投資者如何評估燃料和電力供應、關鍵礦產等領域的風險和機遇、效率和研發。[45]報告主要觀點為:

►在全球能源供應短缺的背景下,預計2022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將增長8%,達到2.4萬億美元,遠高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其中的主要增長來自於清潔能源,但仍不足以解決當前多維度的能源與氣候問題。應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清潔能源轉型。化石燃料供應投資是唯一一個總體上仍低於2019年大流行前水平的領域。但化石燃料價格飆升給供應商帶來了巨額利潤。到2022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的凈收入將翻一番,達到前所未有的4萬億美元。

►可再生能源、效率提高和電動汽車正在引領清潔能源的發展。清潔能源投資開始回升,預計到2022年將超過1.4萬億美元,佔整體能源投資增長的近四分之三。可再生能源是這一積極趨勢的核心,可再生能源、電網和儲能目前占電力行業總投資的80%以上。在燃油價格上漲和政府激勵措施的推動下,提高效率方面的投資是另一個主要增長領域。2021年,建築能效投資增加了16%,這是報告跟蹤投資金額以來最大的年度增幅。移動電氣化是消費者清潔終端支出上升的一個關鍵因素。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一倍以上,並將在2022年繼續強勢增長。

►加快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投資對於促進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至關重要。許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投資更加依賴公共資源;在這些經濟體中,國有企業約佔能源投資的一半。但公共資金通常匱乏,許多國有公用事業公司負債纍纍,全球經濟前景不斷惡化則降低了政府為能源項目提供資金的能力。在缺乏支持性政策的情況下,高昂的價格不利於促進更具可持續性的選擇,尤其是在較貧窮的國家。能源短缺可能迫使數百萬人重新陷入能源貧困。亞洲和非洲近9000萬人以前可以獲取電力,但現在無力支付基本能源需求。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彌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佔全球清潔能源投資五分之一份額與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二份額之間的差距。額外的財政和技術支持,包括優惠資本、私營部門資本和國際碳市場的資金流入,都至關重要。

►化石燃料投資正在對價格信號做出反應。目前,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呈上升趨勢,但仍比《巴黎協定》簽署時低近30%。在一些地區,化石燃料從由俄羅斯供應轉向供應渠道多樣化並解決近期市場緊張局勢,加強了在高價格時期投資的周期性激勵。但由於政策不確定性很高,融資難以獲取,投資對價格的反應受到限制。煤炭供應投資的資本密集程度遠低於石油和天然氣,並且受較大同比變化的影響較小。2021年煤炭供應鏈投資約1050億美元,同比增長10%。由於能源供應緊張,IEA預計2022年投資將進一步增長10%。這與國際氣候目標和格拉斯哥「逐步淘汰」煤炭的承諾所預期的市場狀況相去甚遠。2021年,煉油行業全球煉油產能首次下降,因為180萬桶/日的下降速度超過了中國和中東地區相對溫和的新增產能。這導致了2022年全球能源供給短缺期間煉油利潤率的快速上漲。但鑒於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近幾個月強勁的財務表現和高利用率未必會轉化為更高的投資水平。

►關鍵礦物有可能扭轉清潔能源技術成本下降的趨勢。今年該報告首次詳細回顧能源轉型關鍵礦物的投資趨勢,特別是鋰、鈷、鎳、銅和鋁。這些關鍵礦物的價格漲幅超過了2010年代的任何時候,原因是需求增加、供應鏈中斷以及對供應收緊的擔憂。價格飆升(暫時)是扭轉某些清潔能源技術成本下降趨勢的主要因素。正極材料成本(包括鋰、鎳、鈷和錳)在電動汽車電池成本中所佔的份額已從2010年代中期的5%上升到今天的20%以上,當前大約有300家新的超級工廠規劃在建和建設。俄羅斯的供應問題加劇了市場緊張。與化石燃料不同,關鍵礦物價格的上漲伴隨着需求的快速增長預期,這有助於支撐擴大化投資計劃。IEA預計2022年投資增長將保持強勁。

►可持續金融面臨成長的陣痛,但對清潔能源融資仍然很重要。清潔能源業務的財務狀況近年來一直不穩定,但許多上市能源相關企業在2022年開始時資產負債表相對強勁。與新冠疫情大流行前一年相比,流動性、盈利能力和股市估值指標均有所改善或保持穩定。然而,這種能源投資的積極信號並非普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許多(通常是國有)能源公司仍然存在嚴重的財務壓力。可持續金融的興起為能源轉型提供了重大機遇,但其影響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到2021年,可持續債券發行量超過1.7萬億美元,絕大多數旨在為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建築和交通融資。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而言,儘管可持續債券已被證明是獲得資本的有效途徑,占其發行總量的很大一部分,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絕對值仍然很低。

►目前能源投資趨勢表明,世界未能實現氣候目標。儘管全球清潔能源投資上升明顯,但目前的全球投入依然不足以實現氣候變化目標。若不大幅提高效率、電氣化和低碳供應方面的支出,全球對能源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或將無法以可持續的方式得到滿足。政策制定者需要解決許多非市場障礙,以緊急加強清潔能源供應鏈,例如對現有生產商和技術的許可要求和優惠安排。對關鍵礦物進行更高和更多樣化的投資也是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新和新興清潔技術的更大支持也是如此。

英國石油公司(bp):《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

6月28日,bp發佈了《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報告指出,全球能源系統面臨著近50年來的最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當前能源供應短缺和價格飆升使得如何解決「安全」、「經濟」和「低碳」能源三難困境變得愈發重要。[46]報告主要觀點為:

►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基本恢復至2019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扭轉了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暫時降低的局面。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5.8%,比2019年的水平高出1.3%。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可再生能源增加了8艾焦以上。化石燃料的消費量基本沒有變化。去年,化石燃料佔一次能源使用的82%,低於2019年的83%和五年前的85%。2021年碳排放量的增加是由經濟增長反彈推動的。能源消費、工業過程、燃燒和甲烷(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1年上升5.7%,達到39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能源行業產生的碳排放量同比增加5.9%,達到3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接近2019年的水平。甲烷、工業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燃燒產生的排放量同比增幅相對更小,分別為4.6%和2.9%。

►2021年的石油需求仍低於2019年的水平2021年全球石油產量增加了14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占增長的四分之三以上。油價平均為70.91美元/桶,為2015年以來的第二高水平;石油消費量增加了530萬桶/日,但仍比2019年的水平低370萬桶/日。大部分消費增長來自汽油(180萬桶/日)和柴油/柴油(130萬桶/日)。從地區來看,大部分增長發生在美國(150萬桶/日)、中國(130萬桶/日)和歐盟(57萬桶/日)。

►2021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5.3%,已高於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首次超過了4萬億立方米。2021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供應量增長了5.6%,達到5160億立方米,增幅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除2020年)。美國LNG供應量增長340億立方米,幾乎佔到所有新增量,且抵消了來自大西洋盆地其他天然氣出口國的減少量。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到2021年佔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增長的近60%。阿爾及利亞向歐洲出口的管道天然氣是歐洲管道LNG最大的增量來源,其次是阿塞拜疆。2021年,俄羅斯對歐洲的管道供應總體上穩定在1670億立方米,但向歐盟國家的出口量下降了8.2%。2021年,全球天然氣價格強勁反彈。歐洲TTF、亞洲JKM和美國Henry Hub價格分別上漲約四倍、兩倍和一倍。

►2021年全球煤炭消費增長超過6%,達到160艾焦,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和印度佔2021年煤炭需求增長的70%以上,分別增長3.7艾焦和2.7艾焦。煤炭價格在2021年大幅上漲,歐洲價格平均為121美元/噸,亞洲價格平均為145美元/噸,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21年全球煤炭產量與消費量同步增長,增量達4.4億噸。增長仍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大部分產煤用於國內消費;印度尼西亞也佔到產煤增量的相當部分,主要用於更多的出口。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和北美煤炭消費量在經歷了近10年的連續下降之後,2021年均有所增加。

►2021年全球發電量增長了6.2%,類似於2010年金融危機後的強勁反彈(6.4%)。風能和太陽能在2021年達到發電量的10.2%,風能和太陽能首次提供了全球10%以上的電力,超過了核電份額。到2021年,煤炭仍然是發電的主要燃料,佔比從2020年的35.1%增加到36%。2021年,天然氣發電量增長了2.6%,儘管其佔比從2020年的23.7%下降到2021年的22.9%。

►2021年,全球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消費量增長約5.1艾焦,年增幅15%,高於2021年其他任何燃料的增幅。太陽能和風能容量在2021年增加226GW,接近2020年創紀錄的236GW增長。中國仍是太陽能和風能產能增長主要驅動因素,分別佔到2021年全球太陽能和風能電力裝機增量的36%和40%。2021年,全球水力發電量下降了約1.4%,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相比之下,核電發電量增長了4.2%,也主要由中國驅動。

►關鍵礦產價格在2021年上漲,並在2022年保持上升趨勢。2021年全球鈷價上漲了63%,平均為5.1萬美元/噸。碳酸鋰價格上漲58%,達到平均1.1萬美元/噸。2021年,全球鋰產量大幅增長27%,鈷產量僅增長4%。

落基山研究所(RMI):《開啟綠色氫能新時代之匙:中國2030年「可再生氫100」發展路線圖》

6月30日,落基山研究所(RMI)和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聯合發佈《開啟綠色氫能新時代之匙:中國2030年「可再生氫100」發展路線圖》。報告立足於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現狀,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為基礎,充分考量了各行業2030年之前的產能需求變化、可再生氫的技術和成本以及不同區域可再生資源稟賦等條件,對各行業可再生氫的消費量需求以及各區域的產量、裝機量、重點發展行業和可再生氫的來源進行了研判,並以此為基礎,結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提出了推動可再生氫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47]報告主要觀點為:

►中國各行業和區域具備2030年可再生氫裝機至少達到100GW的潛力,且2030年100GW可再生氫裝機是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基石。基於對可再生氫產業技術和成本經濟性發展趨勢,如2030-2060年的三十年期間,中國可再生氫以年裝機約7%的增速擴大規模,即2030年可再生氫裝機達到至少100GW,可滿足2060年對可再生氫的市場需求,也基本符合行業和市場的發展。

►2030年之前,中國可再生氫的消費需求增長主要存在於化工行業對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的替代,以及鋼鐵和交通行業新技術突破創造的新增需求。根據測算,到2030年,化工行業總可再生氫消費量將達到376萬噸,是中國最大的可再生氫需求市場;中國氫冶金產能的規模約為4347萬噸,約佔到全國總產能的4.5%左右,全行業的氫氣消耗量約為174萬噸,其中可再生氫94萬噸,約佔54%,其他為工業副產氫;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62萬輛,總耗氫量為每年434萬噸,其中可再生氫為301萬噸,其餘為工業副產氫。

►從區域的角度看,2030年可再生氫的生產將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資源稟賦較好的西北地區和行業用氫需求較大的華北和華東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和可再生資源自然稟賦相匹配的區域,將成為可再生氫的重要發展基地,裝機規模相對較大,可獲取較低成本的可再生氫,如西北地區等。傳統工業基礎好且人口稠密、可再生資源有限的區域,大規模製備可再生氫的成本較高,將以「工業副產氫+分佈式制氫+短距離運輸」模式支撐氫能發展,如東部沿海部分地區。可再生資源局部優勢但分佈不均的區域,以「集中式制氫+近中距離運輸」模式,實現可再生氫的加速滲透,如華北北部。

►在完善分行業、分區域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強化「大基地」規模化示範降低產業鏈成本,同時完善各地方適合自身發展條件的可再生氫產業規劃至關重要。建議以現有《規劃》為基礎,進一步研究並制定2030和2060可再生氫裝機目標及分區域、分行業產量和消費量目標。加強各層級聯動合作,開展「大基地」示範項目,共同發展可再生「氫經濟」。以國家氫能發展中長期規劃為指導,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氫能和可再生氫產業支持政策。加大可再生氫項目開發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低碳清潔氫項目激勵機制。

►中國整體氫能發展的戰略布局,需要分階段、分步驟,利用不同來源氫能的互補性,最大化氫能的減排效果,並為可再生氫打造更充分的發展基礎。近期應考慮多元化應用,兼顧經濟性和清潔性,利用化石能源制氫、副產氫有效帶動氫能消費側的規模化發展,培育氫能上下游產業鏈,在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同時為綠氫的推廣應用做好鋪墊。中期逐漸構建可再生氫為主的供應體系,通過強化的市場化手段和政策措施引導和激勵生產和應用各場景逐漸實現向可再生氫的過渡。遠期全面突破,實現可再生氫電協同,完成在重工業和遠距離交通等領域對化石能源的替代。

碳中和前沿科學與技術

►賓漢姆頓大學:三層細菌生物電池可持續發電數周

6月22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美國賓漢姆頓大學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生物電池,其包含三層不同的細菌種類,它們可以吸收陽光併產生電能。該科研團隊以前開發的電池由兩種細菌相互作用以產生所需的功率,而這次新的迭代將含有不同細菌的腔室堆疊成三層。最上面一層是光合細菌,它們從陽光中獲得能量,產生有機分子,為下面的細菌提供食物。底部是產電細菌,中間的細菌產生一些化學物質,以改善電子傳輸。[48]

►中國科學院:基於深共晶溶劑(DES)的廢鋰離子電池閉環鈷回收

6月24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中國科學院團隊報告了一種基於ChCl:OA型深共晶溶劑(DES)的閉環高效方法,從廢鋰離子電池中回收鈷酸鋰。180°C下10秒即可實現超快浸出工藝,90°C下2小時可實現近100%的浸出率,滿足溫和高效的反應工藝設計要求。該方法只需添加/蒸發去離子水即可可逆地調節鈷離子的溶解度,從而避免添加沉澱劑,使浸出溶劑易於回收,實現閉環回收過程。[49]

►中國科學院: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無陽極鈉電池

6月29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初始無陽極鈉電池,其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均高於普通鈉離子電池。這種無陽極鈉電池是通過在鋁集流體上引入石墨碳塗層和電池中的含硼電解質,並使用界面工程方法製造,每個電池都包括硼基電解質、石墨集流體和層狀氧化物陰極。測試結果發現,該鈉電池在不施加額外壓力的情況下的循環壽命達到260次循環,能量密度超過200Wh/kg,甚至高於商用磷酸鐵鋰石墨電池。[50]

►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吸光能力效率

7月1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小組提出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吸光能力效率的新方法。該團隊通過在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背面實施納米結構電極,增強了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能力和光電流產生。此外,該團隊系統地驗證了納米結構形狀與太陽能電池效率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有機材料中納米圖案形成的優化條件。[51]

►香港科技大學:打造世界上最耐用的氫燃料電池

7月1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氫燃料電池,不僅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耐用的,而且更具成本效益。該團隊開發的新配方將氫燃料電池中的鉑使用比例降低80%,而且在電池的耐久性方面也創下了紀錄。新型雜化催化劑可以在經過10萬次加速應力測試後,設法將鉑催化活性保持在97%,而目前的催化劑通常在3萬次循環後性能下降50%以上。在另一項測試中,新的燃料電池在運行200小時後沒有顯示出任何性能衰減。性能提高背後的原因,是新催化劑具有三個不同的反應活性位點,而當前催化劑中僅有單個活性位點。使用含有原子分散鉑、鐵單原子和鉑-鐵納米顆粒的配方後,新型混合物加速了反應速率,達到比鉑本身高3.7倍的催化活性。從理論上講,催化活性越高,它提供的功率就越大。[52]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液化氣電解質助力製造耐溫鋰電池

7月5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小組開發了新的液化氣電解質(LGE),可用於生產鋰金屬電池,使其在-60℃至55℃之間安全運行。該團隊設計的電解質由各種碳氟化合物氣體組成,當施加壓力時,液化形成具有穩定化學特性、低凝固點、低成本的電解質。該種LGE與鋰金屬電池高度兼容,在使用鋰陽極的初始測試中,它在500次循環中的平均庫倫效率(CE)達到99.6%。[53]

天氣與氣候

氣溫與降水

圖表:近10天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實況圖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台[54],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近10天全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圖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氣候災害預測

圖表:7月4日-7月13日全國高溫預測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55],中金研究院說明:圖中數據為平均最高氣溫預測

圖表:7月4日-7月13日全國暴雨預測

中金丨「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金研究院說明:圖中數據為累計降水量預測

資料來源

[1]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206/t20220624_3659984.html

[2]https://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2206/t20220630_6403715.htm

[3]http://tfs.mof.gov.cn/caizhengbuling/202207/t20220701_3824117.htm

[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29/content_5698410.htm

[5]https://www.mee.gov.cn/ywgz/zcghtjdd/ghxx/202206/t20220628_987021.shtml

[6]http://jjs.mof.gov.cn/zhengcefagui/202206/t20220629_3823167.htm

[7]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29/content_5698353.htm

[8]http://www.gov.cn/guowuyuan/2022-06/29/content_5698425.htm

[9]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2022/325868345/index.html

[10]https://fgw.sh.gov.cn/fgw_zyjyhhjbh/20220628/1075b9c394e24776b64bf0a5ab681221.html

[11]https://jxt.sc.gov.cn/scjxt/wjfb/2022/6/29/a56256fe1c974f838a4f8db4bcb6ca89.shtml

[12]https://www.cnbc.com/2022/06/30/-supreme-court-says-epa-lacks-authority-on-climate-standards-for-power-plants.html

[13]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us-doe-extends-deadline-nuclear-federal-fund-program-2022-06-30/

[14]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20603IPR32157/cbam-parliament-pushes-for-higher-ambition-in-new-carbon-leakage-instrument

[15]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uks-energy-regulator-proposes-package-boost-grid-capacity-2022-06-29/

[16]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german-cabinet-approves-law-allowing-bailouts-energy-companies-2022-07-05/

[17]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exclusive-german-gas-suppliers-divvy-higher-costs-among-consumers-under-govt-2022-07-01/

[18]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netherlands-aims-end-use-russian-gas-by-end-year-2022-04-22/

[19]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europe/dutch-government-invest-750-mln-euros-develop-hydrogen-network-2022-06-29/

[20]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greece-scrap-power-bill-surcharge-combat-rising-energy-costs-2022-06-25/

[21]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australian-energy-market-operator-lift-market-suspension-this-week-2022-06-22/

[22]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20603IPR32157/cbam-parliament-pushes-for-higher-ambition-in-new-carbon-leakage-instrument

[23]https://ec.europa.eu/info/law/better-regulation/have-your-say/initiatives/12228-EU-Green-Deal-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_en

[24]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20616IPR33219/climate-change-parliament-pushes-for-faster-eu-action-and-energy-independence

[25]https://www.g7germany.de/resource/blob/974430/2057926/2a7cd9f10213a481924492942dd660a1/2022-06-28-g7-climate-club-data.pdf?download=1

[26]中金研究院於2021年5月26日發表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碳減排影響的量化分析》

[27]https://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tudes/BRIE/2022/698889/EPRS_BRI(2022)698889_EN.pdf

[28]Amendments adopted b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22 June 2022 on the 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establishing a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29]https://ec.europa.eu/eurostat/databrowser/view/DS-045409__custom_3004406/default/table?lang=en

[30]Xiaoyu Yan. Energy demand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a passenger car in China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50 (2009) 2964–2966.

[31]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02018R2066-20210101

[32]《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33]https://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chinese/pdf/2_Volume2/V2_2_Ch2_Stationary_Combustion.pdf

[34]https://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chinese/pdf/2_Volume2/V2_2_Ch2_Stationary_Combustion.pdf

[35]中金研究院,《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碳減排影響的量化分析》

[36]https://ec.europa.eu/info/sites/default/files/swd-competitive-clean-european-steel_en.pdf

[37]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6/t20220627_1858622.html

[38]http://www.sxcoal.com/news/4655295/info

[39]https://news.mysteel.com/22/0629/08/A248E2B1C1CE3A5E.html

[40]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myzs75/zgdwmyzs/4244121/4390050/index.html

[41]https://news.smm.cn/news/101873645

[42]https://energy.ec.europa.eu/topics/renewable-energy/renewable-energy-directive-targets-and-rules/renewable-energy-targets_en

[43]http://www.bjrd.gov.cn/xwzx/bjyw/202206/t20220627_2751662.html

[44]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2/06/29/fit-for-55-council-reaches-general-approaches-relating-to-emissions-reductions-and-removals-and-their-social-impacts/

[45]https://www.iea.org/reports/world-energy-investment-2022

[46]https://www.bp.com/en/global/corporate/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html

[47]https://rmi.org.cn/wp-content/uploads/2022/07/Chinas-Green-Hydrogen-New-Era-2030-Chinas-Renewable-Hydrogen-100GW-Roadmap.pdf

[48]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6-team-biobatteries-bacteria-power-weeks.html

[49]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6-closed-loop-cobalt-recycling-spent-lithium-ion.html

[5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2-01033-6;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6-team-anode-free-na-batteries-high.html

[51]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7-efficiency-solar-cell-light-absorption-capacity.html

[5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2-00796-1;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7-world-durable-hydrogen-fuel-cell.html

[5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2-01051-4;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7-liquefied-gas-electrolyte-temperature-resilient-lithium-metal.html

[54]中央氣象台 http://www.nmc.cn/publish/observations/mta-10days.html

[55]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 http://cmdp.ncc-cma.net/climate/disaster.php?cat=HighTemp&type=prediction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2年7月7日已經發佈的《「碳」策中國(19):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真的要來了嗎 6月23日~7月6日》

寇 玥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120120022 SFC CE Ref:BRH427

王漢鋒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聲明

特別提示

本公眾號不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台。本公眾號只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佈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閱者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訂閱者如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解讀。

本公眾號所載信息、意見不構成所述證券或金融工具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評級、目標價、估值、盈利預測等分析判斷亦不構成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投資建議。該等信息、意見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閱者應當對本公眾號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中金公司對本公眾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所造成的任何後果,中金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

本公眾號僅面向中金公司中國內地客戶,任何不符合前述條件的訂閱者,敬請訂閱前自行評估接收訂閱內容的適當性。訂閱本公眾號不構成任何合同或承諾的基礎,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單純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金公司的客戶。

一般聲明

本公眾號僅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佈報告的部分觀點,所載盈利預測、目標價格、評級、估值等觀點的給予是基於一系列的假設和前提條件,訂閱者只有在了解相關報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礎上,才可能對相關觀點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如欲了解完整觀點,應參見中金研究網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載完整報告。

本資料較之中金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告存在延時轉發的情況,並有可能因報告發佈日之後的情勢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本資料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或價值走勢可能受各種因素影響,過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中金公司可能會發出與本資料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中金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中金公司可能與本資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爭取建立業務關係或服務關係。因此,訂閱者應當考慮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資料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與本資料相關的披露信息請訪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參見近期已發佈的關於相關公司的具體研究報告。

本訂閱號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並維護的官方訂閱號。本訂閱號中所有資料的版權均為中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轉載、翻版、複製、刊登、發表、修改、仿製或引用本訂閱號中的內容。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