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2022年07月14日14:22:25 熱門 1664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文丨極點商業,作者丨Cindy,編輯丨楊銘

互聯網健身,或許真的不是一個好生意。

近日,多家外媒消息稱,被稱為「健身界奈飛」、「健身界戴爾」的明星公司——美國互動健身平台Peloton 正在考慮出售,並且亞馬遜與耐克正在評估對該公司的出價。另外,蘋果微軟谷歌Meta等公司雖然有能力買下Peloton ,但感興趣的買家並不多。

新冠疫情暴發初期,Peloton成為投資者寵兒。然而,因為因產品問題和業績增長放緩等原因,過去幾個月Peloton股票不斷暴跌,市值從接近500億美元縮水到不足100億美元。如此糟糕走勢,讓市場對Peloton商業模式能否持續失去信心,並開始施壓Peloton公司,要求董事會解僱CEO,並考慮出售公司。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Peloton股價走勢

Peloton深陷困境,捲入「賣身」傳聞顯然對國內創業者們不是好消息——過去幾年,在線健身風口催生國內無數健身APP,很多人都希望能複製Peloton的成功模式,在業務範圍上也越來越像,包括會員、硬件和運動服飾等等。

不過,迄今為止沒有一家能達Peloton的高度,也未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哪怕是七年內融資8輪的Keep,雖然多次傳出要上市IPO消息,但依舊因為商業化未跑通、盈利難等問題,未被資本市場青睞。

因此,當Peloton都要「賣身」時,疑問由此產生:對Keep們來說,未來是否還有希望?甚至,互聯網健身領域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01、Peloton神話崩塌

給Peloton董事會的公開信中,持有Peloton不到5%股份的Blackwells Capital LLC首席投資官Jason Aintabi毫不客氣:

「今天Peloton處境比(新冠疫情)之前還糟糕,固定成本高,庫存過剩,戰略缺乏活力,員工萎靡不振,股東心懷不滿,表現比納斯達克100指數中所有公司都要差。」

Peloton各方面的確表現相當糟糕:2022財年第一季度營收為8.0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按年僅增長6%,盈利增長到達瓶頸。與此同時,凈虧損卻高達3.76億美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6930萬美元。最重要的是,其活躍用戶數量低於預期。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從股價看,截至北京時間2月8日,其股價不到30美元,市值不到100億美元。和2020年底最高峰時每股160.72美元、市值約500億美元相比,暴跌超過80%。1月24日,Peloton因此被正式踢出納斯達克100指數。

Peloton的糟心事不止這些。Peloton一份機密報告顯示,因為許多產品長期積壓在港口和倉庫,其將停產主打旗艦產品——跑步機「Tread」六周,並且不會在2022財年(截至2022上半年)生產更昂貴的「Tread+」。

為了自救,Peloton已經聘請麥肯錫來幫助削減成本。一段泄露的音頻提到,Peloton高管已討論過裁員41%。另外在零售店方面,123家零售店中將關閉其中的15家。

多重因素疊加,只是Peloton節節敗退表象,更深層原因,是Peloton商業模式和家居賽道,一直被資本市場認為不可持續。

2012年,Peloton靠動感單車起家。2019年9月,Peloton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發行價29美元,被業內看作「智能健身上市第一股」。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從商業模式來看,Peloton是「內容+智能硬件」。硬件方面,主要是設計、製造和銷售單車和跑步機,價格從1495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自從2014年開始銷售單車以來,Peloton已售出超過40萬輛單車。硬件的銷售已經成為Peloton最重要的盈利方式。

內容方面,Peloton開發了APP,向用戶推出健身課程訂閱服務,會員每月需花費39美元,搭配單車或跑步機使用。

硬件+軟件組合閉環效應外,Peloton深諳流量營銷之道,通過營銷讓家庭變為健身最好落地場景。另外,在Peloton互動健身模式下,又激發了用戶社交的慾望。

這些組合,讓它顛覆了傳統家庭健身產品理念和商業模式,擁有極強的用戶黏性,成為國內不少同行模仿對象。不少人甚至認為:Peloton在硬件、軟件以及服務三者之間,找到了「魔法」發生的相交點,是互聯網界新的蘋果。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儘管如此,但很長一段時間,Peloton都不被資本市場和投資人看好。直到2020年3月,美國新冠疫情暴發,迫使健身房、餐館、電影院和其他人們聚集的場所關閉,其股價從最低點的17.7美元/股,開始瘋漲至最高點的171.09美元/股,翻了近10倍。

Peloton看上去就要讓互聯網健身市場大爆發之時,2021年3月,一起意外事件將Peloton推上風口浪尖——Tread+由於跑台過高以及跑帶與地面有過大縫隙,導致一名兒童死亡。隨後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聲明中稱,該款跑步機有對兒童造成嚴重擦傷、骨折和死亡的風險,兒童消費者應該立即停止使用該產品。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財報顯示,Peloton長期虧損

對突發事件,Peloton不知所措。兩個月後,Peloton才宣布召回全球12.5台跑步機,但Peloton已開始從「神壇」跌落,股價開始斷崖式下跌。

同時,隨着疫情在美國常態化,人們重返線下健身房,對Peloton的需求持續疲軟。Peloton此後將動感單車價格從1745美元下調至1495美元,但幾乎沒有起作用。

截至2021年,Peloton付費會員數量僅為200萬左右,與之對比,流媒體巨頭奈飛全網訂閱人數超過2億,足足相差100倍。因此哪怕Peloton用戶復購率高達96%,但沒有充足的用戶支持,Peloton始終難以實現良好盈利。

可以看出,即便Peloton硬件、內容、服務做得都非常好,美國也是全球體育健身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但當疫情紅利消失,用戶增長放緩、硬件設備銷售下降困境得不到改變,Peloton的神話崩塌,也就難以避免。

02、Keep們希望在何方?

「很多人Peloton模式得出結論,家庭健身場景市場空間足夠大,但卻忽略健身用戶和健身消費用戶有着本質區別,願意為健身付錢買單的消費者,始終只是小比例。」諸多觀察人士認為,即便不被大公司收購,回到原點的Peloton也難以創造新的輝煌。

這意味着,對眾多中國版Peloton玩家們來說,需要重新思考未來方向。

很多人相信,國內健身行業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巨大金礦。數據顯示,2016-2021年我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將達518.5億元。

因此過去幾年,在Peloton的刺激下,國內誕生了300多家經營健身類的APP,從Keep、咕咚、悅刻圈等一大批垂直創業者,到小米華為等大廠,都開始謀劃布局。

從行業地位看,Keep算得上是國內賽道的獨角獸——2015年上線後三個月內,Keep就收穫上百萬流量,2018年和2019年,Keep用戶是「億」為單位完成用戶量增長。

不過,快速成長的Keep雖有社區氛圍、在線時長等優勢,但仍然只是一個沒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工具」。2019年10月,Keep大裁員,海外、戶外、AI、跑步等多條業務線解散。另一些不如Keep的健身App,不少更是因為內容同質化、用戶留存低問題而迅速倒閉。

新冠疫情暴發後,宅家經濟火熱,Keep等「起死回生」。根據《2020年中國居家健身短報告》,2020年1月25日起一個月內的時間,Keep、每日瑜伽、薄荷健康App日下載量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Keep增幅最高,達478%。

2020年6月,Keep對外宣布實現整體盈利。不過,隨着疫情穩定和常態化,難以再實現快速增長,對累計獲得8輪融資,累計金額6億美元的Keep來說,儘快登陸資本市場,給予投資人回報,成為頭等大事。

從2020年開始,市場屢屢傳出Keep衝刺IPO的消息。去年3月,有消息稱Keep將最快於第二季度申請赴美上市;7月,突然傳來Keep取消上市計劃;到了2021年底,又傳出Keep的IPO地點考慮赴港。

截至目前,Keep再無最新上市消息,很可能已經無限擱淺。不過,幾乎所有觀點都確認,Keep急需用上市,來滿足對資金和商業化擴張的渴求。

從商業模式來看,雖然Keep多次希望通過會員、增值服務盈利,但根據Keep在NDR路演中公布的數據,Keep其收入來源為三大類:廣告及其他,會員及付費內容,健身產品——2020年,Keep總營收11+億元,其中健身產品收入超6億,會員及付費內容收入3+億元,廣告收入超1億。總體來看,Keep目前三條主要盈利渠道成績都很一般。

實際上,雖然Keep是以流量為基礎,再逐漸推出相應硬件產品,但和Peloton的商業路徑、商業打法殊途同歸,只是硬件產品目前轉化率太低。2017年開始,Keep陸續推出智能硬件產品跑步機、動感單車、瑜伽墊、智能手環等健身器械及相關產品——從各大電商平台來看,Keep既有幾十元的瑜伽墊,也有售價4999元的動感單車 C1 Pro,後者京東目前評價只有500來條,和Keep數億用戶流量未形成有效轉換。

相比Peloton,Keep用戶留存率實在太低。《2019-2020中國健身房市場發展白皮書》顯示,疫情防控期間,Keep的MAU同比增長了20%,但到2020年下半年,Keep月活數量跌回2019年同期水平。易觀分析2021年6月份數據也顯示:Keep 30天用戶留存率僅為20.85,遠低於運動健康類App的中位數34.56%。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Keep線下門店

另外根據Keep路演PPT顯示,Keep累計用戶高達3億,但月活僅為3100萬,每月訂閱人數250萬,會員滲透率8.2%。相比登陸納斯達克時,付費用戶數佔比達36.5%的Peloton,Keep會員付費佔比極低。

這和Keep先免費後付費商業模式有關,也和主要用戶群體有關。Peloton目標用戶群是中產階級,而Keep主要用戶群是16-25歲的年輕群體,無論是消費水平、消費黏性的培養,都往往不如中產階級。

和Peloton一樣,Keep一直下降的還有口碑。從各大社交平台反饋來看,產品質量、內容不行、自動扣款、虛假髮貨、售後服務等情況常有發生,「Keep七天免費會員體驗,說明的是開啟自動續費服務,7天到期後開啟自動續費,剛開通7天免費體驗就扣費了……」「花了年費會員的錢,卻未感受到實質上的用……」這些用戶觀點可以看出,Keep累計用戶為何高達3億,會員用戶數不到三百萬——很大原因,除了不斷有用戶被「勸退」,還有可能是嘗鮮用戶比例實在太大。

與此同時,Keep更多免費用戶正在被分流。樂刻、FIT 、超級猩猩、悅跑圈、咕咚等專註於每日瑜伽的垂直類APP,都在不同程度上搶走了Keep的付費用戶,樂刻和超級猩猩的線下門店數量,還遙遙領先於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的Keepland線下門店。而小米、華為等在智能產品上的布局,其品控供應能力和渠道能力,又是Keep難以擁有的。

Peloton要賣身,Keep們還有希望嗎? - 天天要聞

為了商業變現,Keep還進入了各種圈子,比如零食圈,推出的品類包括蛋白棒、威化、雞肉、牛肉、全麥麵包魔芋粉等等。但是,這是一個相比健身器械更為成熟的市場,每個品類都面臨著大量頭部品牌競爭。無論是品牌力,還是產品力,Keep都不佔任何優勢,因此至今為掀起什麼浪花。

Keep不務正業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從大環境看,中國健身消費習慣遠未形成。根據《2019年全球運動健身經濟報告》,中國2018年健身人口滲透率僅為0.8%,即100個人中間,可能只有0.8個人有健身消費習慣,而一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滲透率也只達到5%到6%左右。而美國體育產業已是美國十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每年其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3%。

因此,當中美兩國互聯網健身的領頭羊都深陷各種危機、進退兩難之時,看上去很大的互聯網健身市場,是否如同鏡花水月?想要真正挖掘,又能給出怎樣的解題思路?

這需要Keep們儘快抉擇。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