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探訪展陳升級中的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

2022年07月14日04:40:09 熱門 1884

南來之水,福佑懷川。

  南水北調工程不僅給焦作送來清冽的丹江水、一座秀麗的天河公園,還給焦作送來一份珍貴的「國字號」文化大禮——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以下簡稱方誌館)。

  眼下,展陳升級中的方誌館,仍在不斷打磨、沉澱、創新。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鋒芒。未來,這道匠心製作的「文化大餐」以及由點及面規劃的黨建文化園區,將成為焦作新名片,助推焦作市高能級文旅發展。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探訪展陳升級中的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 - 天天要聞

歷史治水名人展示

  治水文化藏「如意」中

  方誌館地處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總乾渠入城拐角處——市人民路與普濟路交叉口西北角。

  高空俯視,這座白色建築猶如一個大如意,橫亘南北。據了解,該建築造型流暢的線條有深意——來自成語「水到渠成」:外觀以水為形、以南水北調渠道為意。

  2021年7月1日,方誌館試開館,成為國家方誌館全國第三家開館的專業分館。目前,由於方誌館正在展陳升級中,暫時閉館謝客。

  那麼,方誌館展陳升級了哪些內容?

  基本陳列廳位於方誌館一層。該廳分為水與文明、調水千秋、偉大工程、縱橫江河、幸福之水等板塊。目前,該廳展陳升級已經基本完工。

  基本陳列廳入口處,將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工程以微型的山河實景,濃縮進一個大型沙盤中,給遊客以全景式認識,是此次升級內容之一。

  「這裡是穿黃工程,這裡是焦作城區……」講解員指着沙盤說。

  升級後的穿黃工程、沙河渡槽等重要工程節點介紹,以3D打印技術、實物造景進行展示,突出形象性、知識性、趣味性。

  「寓教於樂,激發遊客的好奇心,讓遊客在遊玩中學到課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講解員說。

  該廳經過升級,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加上精心製作的故事,帶給遊客身臨其境的震撼。其中,「沙洲故事」以消亡的文明古國為例,詮釋了水與文明興衰之間的關係;「世紀構想」以時間為軸,講述了南水北調工程從提出構想,到探索、開工、通水歷程;治水名人、治水著作等,故事精彩、內容豐富;44萬人移民征遷,他們舍家為國的故事令人感動……

  據了解,新升級的內容以多媒體形式,淋漓盡致地呈現治水文化、歷史故事,讓方誌館成為文化課堂。

  離開展廳時,遊客一定還意猶未盡。一個富有創意和寓意的升級又來了——一棵以大樹為造型的「幸福之水互動屏」等你來互動。遊客拿出手機,掃一掃互動屏上的二維碼,即可上傳個人照片、留言作為參觀紀念,永久保存。

  和諧征遷廳、少兒互動體驗廳分別位於方誌館的二層、三層,目前仍在緊張展陳提升中。這兩個廳在做好硬件的基礎上,升級注重利用聲光電技術,豐富文化內涵,創新表達形式。

  方誌館室內展陳包含序廳、基本陳列廳以及故鄉之水、和諧征遷、復興之水三個專題展廳,以方誌資料為基礎,融入演藝、交互、體驗等現代展陳手段,對中國南水北調工程進行全景式記錄和表達,是集方誌館、紀念館、博物館、科普館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型展館。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探訪展陳升級中的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 - 天天要聞

古代調水展區

  鋼鐵重器變身「雕塑」

  方誌館分為室內、室外兩大空間,此次展陳升級,致力打造內外聯動、多點串聯的治水文化空間。

  方誌館外綠油油的草坪上,綠樹和鮮花的懷抱中,各種大型工程機械「組團」展示,如同城市雕塑。還原治水場景,是方誌館治水文化的一部分。去年以來,它們也得到了美化升級。

  在方誌館北側,直徑9米、長80米、重1166噸、由1.2萬個零部件組成的「黃河號」盾構機以及配合盾構機作業的8.7米高的襯砌管片,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穿黃工程。

  該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標誌性、控制性工程和「咽喉工程」,意義重大。焦作市經過多方努力,將這個成功穿黃後已廢棄多年的「國之重器」安置在方誌館旁,成為水文化教育的最好「教具」。

  在方誌館東南側,一座40多米高、上千噸重的提槽機,也是「退役」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重器。如果說盾構機見證了南來之水「入地」穿越大河的壯舉,這台提槽機則見證了南來之水「上天」跨越大河的奇蹟。

  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沙河大渡槽,長度、並行輸水槽數、輸水斷面面積均居世界第一,號稱「世界第一渡槽」。這台提槽機專門為建設沙河渡槽量身定做,其承重之大為世界僅有。它不但是沙河渡槽這個「創紀錄」工程的見證者,更是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克難攻堅、科技創新精神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方誌館所在的20餘公頃區域內,焦作市共設置20餘台大型施工機械。為了讓這些鋼鐵重器更美觀、與周圍環境更協調,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它們進行美學提升,讓它們從大型工程機械變身為城市地標性景觀,成為群眾可以走近參觀的公園景點。

  未來,作為南水北調的見證者,這些治水實物將作為文化載體,為焦作市做足「水」文章、打造以「水」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線路、爭創南水北調特色文旅品牌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化園區應運而生

  近年來,焦作市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緊密結合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積極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高規格多載體融合的黨建矩陣。

  在此背景下,以方誌館區域為基礎,由點及面,整合資源,打造一座黨建文化園區的大幕已拉開。

  該園區由市黨群服務中心、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南水北調教育基地三部分組成。

  其中,市黨群服務中心位於方誌館南側,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主要設計內容為「兩廳五館一長廊兩廣場」,是基於「傳播黨建理論知識、提供組織生活場地、打造便民服務站點、集中黨內業務辦理」的功能定位而打造的一站式黨群服務綜合平台。目前,該中心已基本完工。

  南水北調教育基地以市委黨校(行政學院)為依託,通過對校區的建築內外裝修改造、室外黨建文化元素建設、藝術小品設置和亮化配套的建設提升,進一步提高對外接待能力。同時,編排水情教育特色課程,策划水情研學、遊學精品線路,打造集幹部培訓、黨性教育、智慧研學為一體的優質教育基地。

  焦作市黨建文化園設置了以「特別能戰鬥」精神為主題的貫穿全市紅色教育基地的特色黨建現場教學線路,以弘揚「南水北調焦作精神」為主題的城市更新、城市發展以及基層治理為主題的教學路線,以「水文化」為主題的水利科普研學線路等三大特色路線。

  未來,該園區可全方位滿足黨員幹部和群眾開展黨內組織生活、教育培訓、志願活動、人才服務、便民服務、公益講座、文體娛樂等活動需求,致力打造高標準全過程的黨員幹部學習教育陣地和區域性黨性教育核心區。(來源:焦作晚報)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