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2022年07月13日16:30:21 熱門 1949


影片開頭,美國CIA在蘇聯潛伏的特工被悉數攻破,其中一位女特工更是被克格勃斬下頭顱,寄到了CIA的辦事處。


故事線一

一位來自法國巴黎的星探,要在莫斯科的某個集市尋找適合做模特的女孩,在人群中幾番推搡後,他邂逅了售賣套娃的安娜。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初次相見,星探便被安娜的氣質與美貌驚異了雙眼,痴痴地望了許久,顯然,安娜就是他要的姑娘了。

於是,安娜踏上了前往法國巴黎的路程,她要去那裡開啟模特的新生活。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在巴黎的首次形象拍攝十分順利,她因此安定下來,並有了自己的同性伴侶莫德。

美麗過人的安娜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攝人心魄。在某次舞會現場,一位很成功的男性(奧列格)一眼就在人群里相中了正與莫德飲酒聊天的安娜。

在經人介紹後,兩人很快便熟稔了起來。

兩個月後,奧列格如願將安娜帶回了自己的宿舍。

奧列格渴望與安娜結合,他的動作親昵而激烈。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面對奧列格的熱情,安娜卻表現冷淡。奧列格對此感到懊惱,詢問安娜到底存在什麼顧慮。

安娜並未像其她女孩那樣被這段看似完美的愛情迷住頭腦,清醒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奧列格只是逢場作戲,結束後便會像垃圾一樣將她拋棄。

奧列格急忙表示自己每次出席重要場所都會讓安娜挽着胳膊,他現在還是單身,真心想要迎娶安娜。

浪漫的氛圍頓時顯得有些莊重,安娜就此正面詢問奧列格的身份。奧列格也不再遮掩,一五一十地將自己工作道了出來。

得到答案的安娜將水晶杯里的酒一口喝下,去了洗手間。

回來的時候,她的手中多了一把槍。她對準奧列格的腦袋扣動扳機,幹練而果決。可憐的奧列格還來不及留下遺言,便在疑惑與訝然中丟掉了性命。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至此,這個電影的劇情與基調都發生了巨大的反轉。


故事線二

故事片段從這裡切換到了三年前,此時的安娜美麗仍在,只是增添了許多狼狽。她被按在桌上,眼神看不出一點神采,彷佛被抽掉靈魂的肉體木偶,任由身後的男人發洩慾望。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男人完事後,她平靜地穿回了胖次,好像剛剛的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的。顯然,這種遭遇對她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我們這時知道了安娜的背景:她是一個流落在大街上的女孩,被她現在的男友撿回了家。

但這樣的「家」絲毫算不上幸福可言,男友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癮君子,並讓安娜也染上了毒癮,以此達到控制安娜的目的。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與其說是情侶,倒不如說安娜是男人的「X奴」,她存在的意義便在於滿足他的慾望。

而這個狗男人,並不滿足只擁有一個「安娜」。在車上時,他甚至當著安娜的面與其他女性曖昧。

安娜自己也明白,這樣的人,終將會走向毀滅,不是在今天,就是在明天。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這一天來得也快,男人在打劫的時候,與警察發生了槍戰。雖然最終僥倖逃脫了警方的追擊,但也註定了這個城市不會再有他的容身之處。

他要帶着安娜逃離。但安娜對於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感到厭倦。對這個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男人感到厭倦。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當克格勃特工琴科夫殺死男友的時候,她沒有一絲的悲傷、驚訝與緊張,甚至不再有任何反應的力氣,只是冷淡地看着男友的屍體一會兒,又平靜地將目光轉向了琴科夫:你怎麼知道我會講英語的?

琴科夫說出答案,邀請她加入克格勃,表示只要為組織服務5年,就可以給她自由與新生。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琴科夫提出的條件並沒有打動安娜,她望了一眼地上男友的屍體,冷漠地向琴科夫求證:我看到了你的臉,這意味着我要麼跟你走,要麼就別想走了?

琴科夫高興地讚賞了她敏捷的思維,只是這假意的笑容掩飾不了威脅的殺意。

心灰意冷的安娜並不吃這一套,得到答案的她果斷拿起桌上的刀,割開自己了自己的手腕。一陣痛苦的喘息後,血液順着她的衣服,垂落在地面。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琴科夫低估了安娜的絕望,但他仍不放棄,打起了親情牌。

最終,安娜同意了這項約定。


故事線三

琴科夫的上司奧爾加對安娜並不看好。

簡單地查閱了資料後,她直言未受過高等教育的安娜產生不了一點價值。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在琴科夫的勸告下,她同意給安娜一次機會,去試煉她的水平。

安娜在在酒店內款款走動,找到目標後,她毫不遲疑地舉起奧爾加給她的手槍,朝對方扣動扳機。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意料之中的槍響並未到來,因為槍內沒有子彈,但這仍然驚動了隱藏在飯館內目標的保鏢。

經歷一番慘烈的搏殺,安娜還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卻超過了規定的5分鐘時間。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奧爾加並不幻想安娜能夠完成任務,因為難度係數太高了,對應奧爾基之前對琴科夫說過的「如果不順利的話,我會送她的屍體回家」,不難看出,她本意就是叫安娜去送死,以此作為安娜先前敢對她出言不敬的懲罰。

誰知,安娜的實力超出了她的預料。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雖然她的口吻依舊嚴苛,但已不再那麼冷酷,甚至有了和安娜交流、並述說自己過往故事的興緻。

此時,她認可了安娜作為特工的價值。

她親自為安娜安排了住處,並交給了她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資料,要她在14天的時間裏熟悉。

琴科夫曾給她打過電話,關心她近期的生活,並委婉邀請安娜共進晚餐。

安娜對琴科夫的邀請並不感到意外,也許這就是男人的本性。對於漂亮的姑娘,總是按捺不住體內的荷爾蒙,這一點她已經在被琴科夫殺死的男友身上有了深刻領悟。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她拒絕得也很嫻熟,即使對方是她的上司、她的恩人。

任務開始執行,克格勃親手策划了一個刺殺計劃,第一步便是將來自巴黎的星探引向安娜的攤點。

星探被安娜的美貌與氣質所吸引,於是用來偽裝的模特身份便由此生成。

她隨着星探飛向巴黎,在那裡有克格勃想要處理掉的人物。

這便是對故事線一的解釋。


故事線四

在解決掉目標後,安娜遇到了難纏的同行——CIA的米勒。

克格勃的計劃十分完美,墨菲雖然利用監控,第一時間對安娜進行了審訊,但並沒有找到安娜「犯罪」的證據。

當奧爾加問安娜墨菲就這麼放她走了的時候,安娜誇耀自己的撒謊技術,但奧爾加搖了搖頭,表示只要撒謊,對方就會看出來。

奧爾加的這句話,成了後面劇情反轉的一個伏筆。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的出色表現甚至引起了克格勃首領的注意,於是奧爾加不得不暫停接下來的任務,帶着安娜踏上了返回莫斯科的旅途。

這次在莫斯科,琴科夫不再打電話,而是主動來到了安娜的住處。

沒有太多的繁瑣的前戲,安娜主動吻了上去,然後他們結合了。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至於安娜為何要這麼做,導演並未交代,喜歡感受不出來,感恩也算不上,如果硬要給出一個理由的話,我認為是安娜在為自己和組織的決裂做準備,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她希望琴科夫能夠站在自己這邊,所以想用身體將兩人綁在一起。

這一點從敘事線上來看,是說得通的。安娜在見克格勃首領時,提出了一個問題:五年的服務期過後,自己是否能夠按照約定享有自由?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個「膽大」的提問,克格勃首領回答是從抽屜里取出自己的手槍,指向安娜:離開克格勃從來只有一個辦法,你想知道是什麼嗎?

絕望不已的安娜回到巴黎,打電話給琴科夫控訴他的失信與欺騙。並希望能夠得到他的一個承諾: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自由的方法,你會幫我。

琴科夫並未立馬答應,只說了句「我會儘力」。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琴科夫估計也一時頭大。他也許他對自己掌控全局的能力過於高估,也許是安娜的表現過於驚人,以至於引起了首領的注意;也或許是他當初的許諾只是隨口一談——他只是被這個女孩所吸引,想看看在自己的介入下命運會發生怎樣的轉變(兩人的感情線導演處理得十分薄弱,因此人物間的行為看起來缺乏動機)。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對於琴科夫的回答不盡滿意,她甚至將這種不滿帶入到了工作中。面對編導嚴苛繁瑣的要求,她的回答是重重的一拳,並給他拍了一張「藝術性」十足的照片;在面對克格勃同事的時候,她也是粗口連出,語氣極其不耐煩。

她就這樣抱着強烈的情緒倉促進入了工作狀態。

但是這一次,她犯下了前所未有的失誤。

在任務開始前,奧爾加就強調過要留下目標的指紋,但第一次回來時安娜並沒有完成。而更要命的是:作為一名經驗老道的特工,居然將自己的手錶遺落到了現場,相當於給敵對勢力留下了線索,可見安娜的失態到了何等的程度。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安娜不得不折回。再將這一切完成的時候,她以前的冷靜執着已經蕩然無存。她流出恐慌的眼淚,一連串地對奧爾加發問:

完事了嗎?我能去睡覺了嗎?還需要我去幫你殺誰或是弄殘誰嗎?

此時的氣氛已經焦灼到了極點,也許只要再施加那麼一點壓力,安娜就會徹底失去理智,她不願意一輩子冒着生命風險為別人無償打工,甚至對奧爾加直說她已經厭倦了這一切。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此時的奧爾加像是意識到了什麼,並未責難她,而是主動提議要給安娜放一周的假。

安娜第一次感受到了奧爾加的溫情,在假期歸來之時,給奧爾加贈送了明信片禮物。

但奧爾加卻是一如既往地嚴酷:不錯,你該繼續工作了。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以上分別對應《致命紫羅蘭》、《第五元素》、《這個殺手不太冷

之後的每次任務,安娜都完美地落實執行,在這些碎片化的片段中,我們能夠看到其它諸多女性特工電影的影子,比如《第五元素》、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甚至還有《致命紫羅蘭》的既視感。

不得不說,女主姣好的身材被鏡頭很好地呈現出來,導演深知觀眾的痛點。

安娜出色的表現再次引起了克格勃首領的注意,他要再次見一見機構中最美麗致命的特工。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而再見克格勃首領前,安娜還和琴科夫在機械室內做了一次。

很多人導演安排這個鏡頭的用意在哪裡,認為單純只是為了給觀眾福利,但從兩人完事後的交談來看,更像是安娜想給琴科夫來一次最後的激情——也許以後就不會有這個機會了。

這樣分析,倒是能夠勉強得出安娜其實是愛着琴科夫的結論(還是缺乏感情的鋪墊,人物的很多行為顯得較為刻意)。

在棋盤上,克格勃首領對安娜稱讚有加,但在對安娜的回報上,卻只是畫了一張虛無縹緲的大餅,閉口不談安娜關心的自由和物質獎勵。甚至說等安娜死了她的名字也許會刻在入口的牆上。他的意思很明顯了,安娜在這條路上的終點,只有死亡。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可即便是這麼扯淡的回報,他還要質問安娜:你怎麼想,你值得這份殊榮嗎?

也許就是這麼漫不經心再加上一絲威脅意味的話語,給了安娜更果決的意志。

一聲「將軍」完畢,她舉起藏好的槍,頃刻間結束了這位呼風喚雨的克格勃首領的性命。


故事線五

劇情進入了另一天敘述線,解釋起了安娜會做出如此怪異行為的動機。

原來在刺殺外交官的任務,早已經被美國CIA給截獲。他們聯合目標人物,給克格勃製造了一個「局中局」。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也是在這場局中,安娜結識了她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男人米勒。

米勒是CIA的一位負責人,在軍火商被刺殺的事件中,他就已經留意起了這位外表美麗,但行為詭異的女孩。而這一次,他在一個新的局面下和安娜再次見面。

望着淪為他階下囚的安娜,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安娜為他們在工作,成為他們安插在克格勃陣營的卧底。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但安娜並不屈服,她認為自己只是從一個深淵到了另一個深淵,與其這樣還不如早早了卻生命。

眼見威脅無效,米勒和安娜達成了一個共識:安娜為CIA工作一年。一年後,安娜將會得到自由與庇護,並為她安排夏威夷的定居條件。

交易達成,米勒告知了安娜她伎倆伎倆被識破的原因:安娜拎手袋的動作與在軍火商事件中另一位她偽裝的替身完全一致。在一段時間的追蹤後,安娜的間諜身份無可遁形。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安娜回去提交任務時種種怪異的表現。

而此時,奧爾加似乎在安娜的表情中看出了什麼。

在度假期間,安娜再次碰到了「米勒」。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場見面,米勒並沒有借口工作(也許自己都不信),而是強說自己也在度假,後面甚至讓「我會照顧你」這種話脫口而出。這一幕讓我們知道:他也迷上了這位美麗狠辣的特工女孩。

夜晚安娜和奧爾加通過話後,再次找上了米勒的住處,主動將自己的身體獻給了這位敵對組織的男人。之後與米勒的很多次相見,安娜都熱情似火,機械嚴酷的工作對接似乎變成了羅曼蒂克的上床約會。

一言不合就瘋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再聯想到與琴科夫的激情,這也許成了安娜將對方與自己綁在一起的手段,哪怕是日後與組織決裂對方要阻礙她時有那麼一絲動搖和猶豫也好——當然,也許安娜對米勒也產生了愛意,也許導演單純只是為了給觀眾送福利,可誰又知道呢?導演專註在了敘事的技巧上,對人物的刻畫如此膚淺。

終於有一天,米勒給床上的安娜交代了最後的任務:刺殺克格勃的首領。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只要任務能夠完成,安娜便能提前得到自由,不需要再履行一年的服務CIA之約。

鏡頭又切換到了安娜在克格勃總部與琴科夫激情的畫面。這時我才明白,安娜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干這事,本意是為了取槍。如果自己單獨進入這個區域,容易引起懷疑。

當然,也可以認為琴科夫便是那個送槍的人,他也是CIA安插在克格勃的卧底,但是從琴科夫後面的表現來看,這個猜測能被基本否定。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在琴科夫的眼皮底下幹掉了克格勃首領,但他並沒有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除掉琴科夫,而是給他打了一劑安眠藥。可見她對這個不太靠譜的男人很是在乎。

但琴科夫並未這樣想,並未完全昏睡過去的他,艱難地按下了警報器。一時之間,整個總部的人都知道有樓內有間諜。正在逃亡的安娜遇上了前來緊張的探員,又是一番激烈廝殺。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這一次,米勒沒能等到安娜。總部大樓警鈴聲大作,他認定安娜這一次逃不出去了,只能先行離開。

但痴心未死的他還是找上了莫德,企圖從她這裡尋求安娜的下落——如果安娜仍有活路的話。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在紐約的辦事處,米勒望着繁華的紐約街道,心事重重。

他是CIA的英雄,但他並未有太多的喜悅。

此時鈴聲響起,是安娜發來的信息。望着質樸的文字,米勒臉上有了久違的欣喜。看得出來,他是真的愛上了那位女孩。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米勒如約趕到了巴黎,但同樣收到安娜訊息的,還有琴科夫。

於是安娜的兩個不同陣營的情人,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以一種微妙的方式相見。

他們彼此劍拔弩張,各自埋伏的人手持械蠢蠢欲動,場面迎來一股濃濃的肅殺氣息。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壓抑,她接連親吻了琴科夫和米勒,並將他們稱之為家人。

有一個疑問在這一刻呼之欲出,就如同安娜自己所述:她的身份究竟如何,是俄國間諜、美國間諜、模特亦或者某人的女友身份,也許她之前存在着很多複雜的身份,但此刻過後,她只想做自己,做俄羅斯套娃最裏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影片開頭的畫面終於能完美呼應上了。

安娜給了他們兩人一個驚喜:她複製了兩家機構的機密情報,只要她遭遇不測,那麼備份的情報就會向世界公開。當然,這個信息的有效性只有六個月,六個月過去後,她可能就會繼續面臨兩大情報機構的追殺。但安娜表示只要有六個月的自由,也滿足了,她不願意一生為傀儡。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也許很多人覺得米勒對安娜才是真愛,他會因為安娜的一個訊息而滿臉欣慰;而琴科夫卻在最後給安娜製造了麻煩,這次在巴黎的相見,他也是直言說要親手殺了她。

但二者的實際情況並不相同,因為她手刃了克格勃的首領,這涉及到了國家的忠誠與原則問題,琴科夫站在了組織的立場上,而安娜是為自己的自由而站。

如果換成CIA的局長被安娜刺殺,米勒對安娜的迫害也許會比琴科夫更加激烈,他們有着類似的立場,卻面對着不同的局面。雖然從整個故事來說,米勒確實比琴科夫靠譜,起碼米勒還沒有違背過許給安娜的承諾。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與兩位「家人」達成協議,她本可以安然離去,卻在半路被「惱羞成怒」的奧爾加槍殺在了公園內。

她的人生會就此划上了終點嗎?


故事線六

敘事又回歸到了三個月前,也就是即將執行暗殺克格勃首領的時候。

安娜去見奧爾加,卻被奧爾加告知早以知曉她雙面間諜的身份,疑點在於安娜手腕處有被銬的痕迹。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安娜一陣發懵,但奧爾加並不打算告發,前提是安娜將美國人的一切計劃和盤托出。

當得知美國人要刺殺克格勃首領的時候,奧爾加竟意外表示,她能為安娜提供幫助,理由是她想坐上這個位置。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於是敘事再回到故事線四,躺在地上的安娜張開了眼睛,她並未真正死去。她往草叢中一滾,將自己的替身屍體扔了出來,至此,她將以另外的身份得到新生。

而作為交換,奧爾加則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權力。她滿懷欣喜地坐在了克格勃首領位置上,第一件事便是打開安娜的檔案。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在郵件里,安娜為她留下了最後一段視頻。在視頻里,安娜說她已經錄下了她們最後的談話,內容正是關於對刺殺克格勃前首領的計劃討論。若是奧爾加沒有履行約定,那麼她就會將這段錄音公之於眾。

奧爾加欣慰地笑了,隨着她的食指按下,安娜這個名字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至此影片結束。


end

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覺得它的劇情十分精彩,而它精彩在於多重的敘述結構。情節的多次反轉我欲罷不能,就如同影片開頭安娜正在售賣的俄羅斯套娃一樣,揭開一層,又是一層。

但當我第二遍去看得時候,發現這部影片其實也沒有那麼優秀,人物之間的行為缺乏動機。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最明顯的在於安娜與米勒、琴科夫之間的情感糾葛,三人間的感情缺乏很好的銜接,在情感並未烘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便急忙發生了關係,顯得既突兀又怪異。我作為一名觀眾,幾乎感受不到安娜與米勒、琴科夫之間的愛意,反倒像一個莫名其妙的「三角戀」故事,莫名其妙地開始,又莫名其妙地告別,最後莫名其妙地結束,甚至在無意中將安娜塑造成了一個「性癮者」。

簡單來說,這是一部敘述有趣、但故事邏輯略為僵硬的電影。整個影片缺乏深度,也沒有太高的藝術性,導演在敘事上面過於「炫技」,從而忽略了其它的東西。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而除此之外,它其實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主題不夠明確,是想表達自由、是勇敢還是反抗命運呢?以上的每個都有,但都沒有很好的表達。

或許導演更想表達另一層主題:女權。

安娜作為一個女人,命運被迫在男人的鬥爭中夾縫求生,再結合奧爾加的話「別再讓這些男人掌控我們的人生」,容易看出導演有着對女權主題的詮釋慾望,可惜放眼整個故事來看,詮釋得又浮於表面。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披着女權的皮,卻充斥着一股濃濃的男權思維——評《安娜》 - 天天要聞

渴望自由的安娜,在與命運給鬥爭時,第一反應是利用身邊的男人。她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武器,企圖以此讓對方站在她這一邊。其實我很想說,女人的武器,並不僅限於美貌,她也可以是智慧、武力、果決與殺伐。

導演真的沒必要刻意安排那麼多安娜與米勒、琴科夫親熱的橋段,也沒必要一言不合就展示安娜美妙的身材,這並不女權,更像是為了滿足男人們的視覺享受,反倒證明了「女人必須要取悅男人」的「男權思維」。

當然,琴科夫靠不住,安娜最終還是在同為女人的奧爾加的幫助下,才三度脫困,這也許能對升華「女權」主題起到一定的補救效果。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