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2022年07月12日22:15:03 熱門 1019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一.引子

海外網3月18日電 據台媒報道,當地時間3月18日,台灣知名作家李敖去世。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先生於2015年7月至醫院求診,後經診斷為腦幹腫瘤,近日因病況轉危,於2018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不幸離世,享年83歲。

2017年6月,李敖參加了一檔名為《再見李敖》的電視節目錄製,該節目原計劃請其好友陳文茜、前妻胡茵夢以及台灣最早查禁李敖書籍的宋楚瑜擔任嘉賓,但在節目還未播出,李敖卻不幸病逝。目前,該節目是否會按原計劃播出,尚待確認。據悉,李敖在節目中寫了一封公開的親筆信,用以向家人、朋友、仇人好好道別。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台灣「東森新聞雲」18日公布了李敖的親筆信,內容如下:

你們好,我是李敖,今年83歲。年初,我被查出來罹患腦瘤,現在剛做完放射性治療。現在每天要吃6粒類固醇,所以身體裏面變得像一個戰場,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獄離我並不遠了。

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三年,有什麼想做、想乾的,抓緊!」

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裏,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及此之後,再無相見。

因為是最後一面,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坦白的。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

對於來賓,我會對你說實話;我也想你能對我講真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對於來賓,不管你們身在哪裡,我都會給你們手寫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來台北,來我書房,我們可以一起吃一頓飯,合一張影,我會帶你去看可愛的貓,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的紀念,另一方面也滿足我的一點私心。告別大陸媒體近10年了,我想通過這些影片,讓大家再一次見到我,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我,見證我人生的謝幕。 謝謝各位!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二、為什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論語·泰伯》中有云:「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見,人在知道自己將要離開人世的時候,總是身心釋然,這時會放掉一生中的許多狹隘、仇恨等不良心理,希望一切不好的意念能夠在離開前得到化解,此時他的心胸是豁然的,於是說出話都是美好的良性的。

最典型的場景是在前幾年曾經熱播一時的偶像劇《美人心計》中的一幕:

薄太后生前因嫉妒兒子寵愛竇漪房,而對竇總是苛刻相對。但她心裏知道竇漪房賢惠善良真心對自己兒子好,只不過女人的天性中的嫉妒使她總是對竇不友善。當她臨死時,竇漪房在她身旁,她將自己對竇的真實看法全都說給竇聽,婆媳於是冰釋前嫌,薄太后安然逝去。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可見,每個人天生都是善良的、充滿愛的:因為我們的生命和成長都來自於愛。因為那是我們曾經擁有的,所以才會熱切的追尋它們:如果你沒有感受過愛又怎會知道它的存在,如果你不認為它是美好的又怎會嚮往。

但是,經過後天環境的各種因素對我們的影響,會形成一種東西叫——思維能力或方向,也就是思想。我們深信它就是真正的自己,並隨着生活的不同經歷遭遇而創造出不同的價值標準,用來駕馭自己並衡量或評判別人。我們對它越來越依賴、認同。漸漸的,我們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也就隔離了我們的本質「善良與愛」。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直到將死時,生命的「結束「喚醒了我們對它」開始」時的認知,也就是我們對它真正意義的認知。因此,在那一刻,我們拋棄了思想曾經誤導自己的那些東西,那些外在的利益得失、諸多的不應該、不可以,諸多的標準界限、因果邏輯(比如「以牙還牙」這樣的思維邏輯)等等。而重新拾起了那個被失落了很久的自己,那個善良的、充滿愛的自己。那種感覺就如人們所說的「當你失去時才知道它的珍貴,想珍惜卻為時已晚」。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三、從終點看起點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著名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講到的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的開篇,柯維博士在這裡設計了一個讓讀者參加自己葬禮的冥想練習~

現在閉上眼睛想想,假如你現在坐在自己葬禮的現場,坐在最後一排,所有人都在講述他們眼中的你,你覺得人們會如何總結你的一生?你會喜歡這些評語嗎?如果不是,那你就要「以終為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了。只有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今天李敖的遺書親筆信也再次鮮活地證明了柯維博士的「以終為始」的意義。

很多人埋頭苦幹,到頭來卻發現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牆,但是為時已晚,所以忙碌未必出成果。也有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感到空虛,發現自己犧牲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引,所以明確真正的目標很重要,只有明確了真正的目標,再勇往直前,堅持到底,才會有更好的效能。

柯維博士告訴我們,心中牢記以終為始,才會成為高效能人士。我們每天都應該不斷地問自己: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務之急是什麼。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以終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扎克伯格曾經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找到這個世界賦予你的使命,是真正幸福的關鍵。」使命宣言主要說明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品德),成就什麼樣的事業(貢獻和成就)及為此奠基的價值觀和原則。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蓋茨是以終為始的踐行者,年輕時的蓋茨有一個夢想,就是讓每個人都擁有一台可以用來溝通和學習的電腦。那時候,計算機實在是太貴了,即使是計算機生產公司也覺得蓋茨是痴人說夢。在當時,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對當時的蓋茨而言,都很難得到一台。可是蓋茨以自己的目標為導向,努力實踐,誰也想不到,計算機從開始的100萬美元一台到今天只需要1000美元。如今,蓋茨的夢想是實現所有生命價值平等,於是蓋茨與妻子一起創辦了比爾與馬琳達.蓋茨基金會。蓋茨在2007年哈佛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中說:「對於馬琳達和我來說,挑戰是一樣的:怎麼用手上的資源讓儘可能多的人受益。」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馬雲是實踐「以終為始」最為著名的中國人。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園馬雲的家中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馬雲說「我們要辦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三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從這天開始,馬雲開始鐵下心來做電子商務。他們沒有租寫字樓,就在馬雲家裡辦公,最多的時候一個房間里坐了35個人。他們每天16-18個小時野獸一般在馬雲家裡瘋狂工作,日夜不停的設計網頁,討論網頁和構思,困了就席地而卧。馬雲不斷的鼓動員工,「發令槍一響,你可不能有時間去看對手是怎麼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誡員工「最大的失敗是放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時間」,阿拉巴巴就這樣孕育、誕生在馬雲家中。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直至逐漸為媒體、風險投資者關注,從而由橫空出世、鋒芒初露,到氣貫長虹、勢不可擋。直至成為全球最大網上貿易市場、全球電子商務第一品牌,並逐步發展壯大為阿里巴巴集團 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國。

四、結語

作為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李敖以「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而聞名,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後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創下歷史記錄,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凡3000萬字。2005年9月訪問大陸,在北大、清華、復旦三所頂尖高校發表了名為「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講。

思維|從李敖最後的公開信解讀「以始為終」 - 天天要聞

對於李敖病逝,蔡康永惋惜:「悼李敖~~他一個人身上,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那個江湖就不在了。」

而仍在江湖中的我們,如何以終為始,如李敖般成為一個自己真正想成為的自己呢?

——END——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