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2022年07月12日21:06:29 熱門 1962

【研究報告】

作者:李嘉珊、劉霞(分別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首都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講師、首都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研究基地研究員)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開拓海外文化市場,鼓勵優秀傳統文化產品和影視劇、遊戲等數字文化產品「走出去」,加強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

當前,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情況如何?怎樣推動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本版特刊登智庫報告,就這一話題加以探討。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日漸清晰。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真實、立體、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個更加自信、開放包容的中國,特別是冬奧會開幕式中「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黃河之水天上來」「冰雪五環破冰而出」等震撼場景,再次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震撼魅力。集奧林匹克精神與中國文化元素於一身的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激活了中國文化產業的市場活力,助推了中國冰雪經濟的快速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全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擴大並夯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實現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對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至關重要。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2月18日,動畫電影《我們的冬奧》舉行上海首映禮,觀眾與「冰墩墩」「孫大聖」等合影。新華社發

「走出去」成就:步子越邁越大、影響力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工作。中華文化積極「走出去」,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關鍵節點上,高品質、高效率的中華文化繼承發展與對外傳播對於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想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就需要找到恰當有效的傳播路徑和傳播載體,把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寓於其中,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作為鏈接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的獨特路徑,對外文化貿易已成為我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方式。文化貿易是指國際文化產品與服務的進出口,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知識產權,作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部分極具特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20年,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總額達1443億美元,文化產品出口額已持續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產品和品牌。其中,網絡遊戲等數字文化領域已具備一定的全球競爭力,中國主導制定的手機動漫標準、數字藝術顯示標準等也被確立為國際標準。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4月5日,在英國倫敦書展上,中國元素兒童繪本在倫敦書展引關注。新華社發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克服疫情衝擊,快速找到恢復路徑,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創新,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在數字技術加持之下,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不斷延伸,極大地推動了文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影視已經成為文化「走出去」的一支生力軍。面對疫情對演出行業的衝擊,中國歌劇舞劇院等引領雲端演出新模式,於2021年1月推出「舞動中國·中國歌劇舞劇雲端演出季」,通過海外社交平台直播經典原創民族舞劇《孔子》《李白》,以及《祝福春天》文藝演出和《春華國韻》民族音樂會。演出季活動相關視頻和帖文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覆蓋量達到1.3億人次,視頻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疫情雖暫時阻斷了國際人員往來,但阻擋不住中外文化交流,中華文化影響力仍在不斷提升。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6月23日,西安東倉鼓樂社的樂手在進行線上直播演出。新華社發

站上新起點:全面認識我國文化貿易新特點新趨勢

文化貿易存於民眾經濟生活之中,是實現民心相通的「金鑰匙」,有利於打破文化壁壘、消除文化隔閡、增進文化交流,實現政治互信與經濟合作的雙贏。近年來,我國大力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成為中國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當前,需全面認識新時代我國文化貿易新特點新趨勢。

數字技術推動文化傳播力量持續加強。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深入發展,國產遊戲不斷佔領海外市場份額,成為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嶄新力量。據統計,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的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154.5億美元,同比增長33.25%,遊戲產業作為中國文化產業出口重要支柱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包括全球上線的《原神》等在內的國產遊戲,開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精神內核進行角色編排、故事創作和活動設計,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讓海外年輕群體對中華文化有了更鮮活立體的認知。

對外文化貿易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對外文化貿易可以通過交易額、所佔的國際市場份額等指標直觀展現國家文化軟實力。2019年,我國文化貿易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1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998.9億美元,增長7.9%,進口115.7億美元,增長17.4%,貿易順差883.2億美元,規模擴大6.8%。中國對外文化服務貿易也發展迅速,在促進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增強文化競爭力、加深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文化服務進出口快速增長。2009年至2021年,我國文化服務進出口規模由177億美元增長至1244億美元,2021年文化服務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其中,出口由103億美元增長至691億美元,年均增長17%;進口由74億美元增長至552億美元,年均增長18%。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6月27日,參觀者在「山東手造濟寧好禮」文創旅遊商品展上觀看各類文創旅遊商品。新華社發

文化貿易是頗具效能的文化傳播手段。通過文化貿易路徑出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大都具備市場廣泛性和文化價值屬性,可以極大增強進口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提升中國文化形象。例如,傳統彩燈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四川自貢以彩燈為媒介,將中華優秀文化帶到全世界,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自1990年首次走出國門在新加坡舉辦燈展以來,自貢彩燈走進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92%的國際市場份額,累計觀燈人數超過5億人次。僅2022年春節期間,自貢在海外布展25場燈會,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文化貿易是極具親和力的國際交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要求我們在對外傳播交流中,昂揚但不張揚、自信卻不自滿,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海外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形式和渠道,進行富有親和力的文化傳播。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承載着民族文化、國家精神、人民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與一般的貨物貿易相比,文化貿易更易在文化影響力等方面對消費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文化貿易與文化交流密不可分。文化貿易不僅是交換關係的確立,更是對所交易和消費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包含及傳遞的文化價值觀的交換與認同,這也是文化貿易區別於一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特殊之處。文化貿易在形式上是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跨國交易,但事實上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易主體對對方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交流、認可、認同並逐步接受的過程。文化貿易與文化交流是不可分割的,文化貿易的過程必然是貿易雙方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以「走出去」的企業為例,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並非文化企業走向海外的目的或動因,而是企業自主地選擇開拓海外市場時,伴隨着產品與服務交易的發生,自然產生並發揮作用的。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書法愛好者在江西宜春書寫福字、春聯。新華社發

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的新方向新舉措

為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應在以下方面繼續下功夫。

努力打造我國文化貿易的競爭新優勢。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要着力推動產業進出口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增強以品質佔優、技術領先、知識產權制勝的文化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激發社會活力,通過創新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此外,還需匯聚和調動文化市場各方資源,為中國文化產品與服務開拓國際市場,推動更多優質的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舞台。

加快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文化產業符合貿易增長方式綠色轉變的內涵與要求,實施文化貿易可以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優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外貿經濟發展方式。下一步,應加快發展高質量、差異化且富含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貿易,有效對接海外文化機構與文化產業資源,通過國際市場交易規則,平等地傳播中國文化,為中國文化貿易的快速發展及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提供有效供給。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新華社發

運用數字化技術全面推動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文化資源轉變為有價值、可交易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通過貿易商品和服務將中國文化形象化、具體化,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實立體的中國。近年來,一些國產動漫影片不斷「出圈」,如廣受歡迎的《大聖歸來》,就是很好的例證。此類影片讓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傳說以電影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使全球觀眾在文化娛樂消費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激起海外觀眾對中國的好奇與興趣,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文化元素的國際影響力。

加快構建國內外文化資源有效對接和交流的新格局。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未來,中國應通過搭建渠道暢通、信息對稱的服務平台,幫助我國傳媒企業取得在海外市場中的參與權、經營權、話語權。同時,藉助海外民眾眼中的中國符號,主動吸引海外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國際通行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讓外國人接受並親近中國文化;以更接地氣、海外受眾更喜聞樂見的方法,在潤物無聲中傳播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07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