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致殘率!腦中風搶救不僅要快還要做對這些事

2022年07月12日10:19:33 熱門 1960

七成致殘率!腦中風搶救不僅要快還要做對這些事 - 天天要聞

浙江在線-健康網9月1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蔣明)今年6月,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文章,指出近幾年中國人的十大死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中風已經成為我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根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顯示: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腦中風,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此病。而且,中風後患者中約75%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重殘的佔40%!

中風因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特點,不但給患者本人,也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不幸。

近日,79歲的楊老師半夜突發腦中風被送進了浙中醫大二院搶救。負責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王承說,這位阿姨很「幸運」,臨床上她這樣的椎基底動脈栓塞(腦中風的一種)死亡率超過85%,因為累及到腦幹和小腦,大多數「活下來」的患者都存在嚴重的功能障礙。而她從「非死即殘」的預期,到術後三個小時能講話能舉手,再到現在可以自己吃飯、走路,這對醫生來說,是一個很欣慰的結果。

王承醫生說,楊老師的救治經歷可以說是個典型案例。從發病、送醫、溝通、搶救等環節,許多正確的做法值得向市民推薦。

凌晨起床夜尿結果暈倒在廁所

家人第一時間打120電話

手術後三小時,楊老師舉起了雙手。這一次舉手對她而言,有這不一樣的意義,從心臟難受到突然天旋地轉、意識模糊,再能正常交流、活動。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楊老師有些激動:「在神經外科監護室里,有一個和我一樣情況的病人,兩個月了都沒醒過來。我不僅命保住了,手腳活動也沒問題。醫生說我康復得快,都可以出院了。」

「那一個禮拜我覺得心臟不舒服,有時候心跳得很快。」楊老師說,發病前一天上午,後腦還有點痛。「我高血壓20年了,以為是血壓上去了,但那天早上還量了量,不高的。」

8月30日凌晨4點左右,楊老師起床上廁所,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掙扎着呼喊:「老頭子,老頭子……」楊老師老伴聽見呼叫起身,發現老伴已經倒在廁所里。他手急慌忙地撥通了兒子的電話。「不要急,不要急!你先打120電話,馬上把老媽送醫院。我們直接在醫院碰頭。」電話那頭兒子叮囑着父親。很快,楊老師被送到浙中醫大二院急診室,經過系列檢查,診斷為急性腦梗。

對於腦梗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大腦。從發病前的心臟難受、頭暈,到急診室里的意識模糊轉向煩躁,左側手腳已無法動彈,楊老師的病情越來越糟糕。

在詢問病史中,楊老師兒子說:他母親除了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還有房顫,斷斷續續發作,以前用過阿司匹林。二三年前,吃了葯胃難受,也有看到阿司匹林不能常吃的文章,於是就停葯了。

很快,急診腦血管磁共振檢查結果出來了,楊老師的腦梗屬於基底動脈閉塞,病情極其危重。

與此同時,醫院卒中中心的急救程序立即啟動了。急救、檢驗、聯合會診、麻醉、手術等多個搶救環節「一路綠燈」。凌晨五點多,介入手術的醫護全部就位,開始了一場與「時間搶大腦」的手術。

「醫生,你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相信你們!」術前談話得到了楊老師兒子的給力支持。導管室里,卒中小組合力下,做了顱內動脈介入取栓手術。王承和章國軍醫生將取栓裝置插入腦動脈,就像一根「吸管」把血管里的血栓像果凍一樣吸住,將其取出。手術後半小時,麻藥逐漸褪去,楊老師恢復了意識,能準確地回復醫生的提問,雙手也可以握拳給予回應。

「我打心底里感謝醫院,我母親的手術很及時很成功,現在能自己吃飯、走路,完全不像中風過的樣子。」楊老師兒子特地送錦旗以表達他們全家的感謝之意。「王承醫生的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很牢,手術室門口,我急着問他哪裡交錢,他和我說『不急不急,先救人!』,簡單一句話給我的觸動蠻大的。還要感謝手術那天,幾位醫生護士凌晨從家裡趕過來的,真的不容易!」

中風搶救這三點很關鍵

仔細想來,您身邊是不是也有人得過中風?或者就此卧床不起,或者半邊癱瘓,或者對話記憶都大不如前……

王承醫生介紹,當腦中的血管破裂或者發生堵塞時,就會發生腦中風。如果拖得久,腦細胞會很快死亡,結果就是嚴重殘疾或者死亡。所以,搶救急性腦梗病人一定是「爭分奪秒」,治療的時間越早,後遺症越少,效果越好。

就拿楊老師的病例來說,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三點,也是中風搶救的幾個關鍵點:第一時間送醫院、家屬果斷抉擇、專科精準處置。

事發第一時間,很多的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是不是累了,先休息一下!發現不對勁了,家裡人又慌了神,等拿主意的人做決定,往往是這些等待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而楊老師發病期間,自己的呼救以及老伴、兒子的果斷行為都值得點贊。第二,一個成功的救治離不開醫患雙方的支持和信任。家屬在這個時候猶豫不決,醫生干著急,病人吃苦頭。第三,卒中中心響應快,多科室聯動配合好。這是卒中中心的優勢:多科學團隊在專業技術上有保證,全程「綠燈」讓通路更順暢,還有無論在白天黑夜,都會用最快時間趕到病人身邊的醫護人員,將救治時間壓縮到最少。

防治血栓,阿司匹林還能用嗎?

楊老師為什麼會突然中風呢?浙中醫大二院神經外科與心內科專家共同分析病史,認為楊老師中風很可能就是因為房顫形成血栓並引發脫落造成,這與她平日忽略抗凝治療有很大關係。現在,楊老師已經轉到了心內科繼續治療。

楊老師的經管醫生、心內科副主任竇麗萍副主任醫師說:楊老師的葯停對了,但做法錯了!

楊老師有抗凝治療的強烈適應徵,但房顫的抗凝治療不建議用阿司匹林。可以在控制血壓後選擇華法林或新型抗凝葯,定期檢測凝血功能。同時,還應該積極治療高血壓,把再卒中風險降到最低。

預防血栓,阿司匹林還能用嗎?竇主任指出,臨床上,阿司匹林在預防心梗、腦梗中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具體用藥方案,應由專科醫生制定。「為什麼說她做法錯呢?擅自停葯是臨床上的大忌,是極其危險的。」

楊老師和很多老年患者一樣,身上的基礎疾病不少,比如高血壓、冠心病、房顫、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誘發腦中風的原因。平時不注意這些基礎病的控制,也就增加了中風的風險。

對於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來說,該如何防治中風?竇主任說,首先要改變危險因素,比如吸煙、不健康的飲食、肥胖、缺乏運動、過量飲酒等。第二,患者一定要遵醫囑。要長期堅持高血壓和房顫、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千萬不能擅自停葯,楊老師就是典型案例。第三,對於已經有腦中風的患者來說,加強康復護理,防止病情加重。

竇麗萍主任同時也提到,對於四五十歲健康人群來說,能否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的問題,她認為,需要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包括對患者年齡、性別、是否吸煙、體重指數、血壓、血糖、血脂等進行評分,只有高危人群才會建議推薦小劑量使用,一般人群不需要。

(來源:浙江在線)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