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球翻飛八十載——聽延安人「講」述聖地乒乓球傳承

2022年07月07日00:56:17 熱門 1059

新華社西安9月7日電(記者鄭昕 張晨俊)金秋九月的延安,又是一個遊客盈門的清晨。在革命聖地延安的橋兒溝魯藝文化園區舊址,講解員劉美艷拿起無線講解器,開始了一天的「跋涉」。

「從前院的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到後院的延安文藝紀念館,一趟講解走下來要將近兩個小時。遊客多的時候,我有時一天下來要走上個六、七趟。」她說。

銀球翻飛八十載——聽延安人「講」述聖地乒乓球傳承 - 天天要聞

延安革命時期魯藝校內進行的排球比賽——王增明收集

1938年,黨中央立足於為抗戰服務,在延安創辦了黨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教育機構——魯迅藝術學院,並在隨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黃河大合唱》《白毛女》《南泥灣》《兄妹開荒》這些經典的紅色文藝作品,大都是在魯藝的窯洞中誕生,至今餘音繞梁。

延安時期的文藝創作雖條件艱苦,卻活躍了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振奮了抗戰熱情。體育活動同樣如此,黃沙飛舞的田徑場、延河邊上石頭台,都是廣大軍民的運動天地,乒乓球的興起也是篳路藍縷。

銀球翻飛八十載——聽延安人「講」述聖地乒乓球傳承 - 天天要聞

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在寶塔山下打乒乓球——王增明收集

體育史專家、西安體育學院教授王增明告訴記者,當時的延安各界為了能有球打,不僅需要籌集資金到西安等地採購球與球拍,還得自己動手開闢場地。就連當時的國際友人馬海德,也曾就地取材製作出一張乒乓球台。

「在延安時期,體育真正成為人民大眾的體育,這在乒乓球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王增明說,由於這項運動根基深厚,在1937年的延安「五一」運動大會上,乒乓球已經和田徑、籃球一起成為比賽項目,由抗日軍政大學代表隊獲得冠軍。而足球、排球在當時還只是表演項目。

陝北的秧歌、腰鼓走向了全國,乒乓球則在延安紮下了根。如今,包括劉美艷在內的不少當地青年都是乒乓球愛好者,甚至魯藝文化園區還有曾在全市比賽中取得佳績的職工。相比於其他同事,劉美艷看球早、打球晚,這一兩年才撿起球拍,與喜好運動的兒子在小區里切磋。

銀球翻飛八十載——聽延安人「講」述聖地乒乓球傳承 - 天天要聞

延安大學體育館

時光流轉歷經八十餘載,乒乓球台成為延安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縮影。當年那種簡易球台早已見不到了,如今在深具陝北特色的「窯洞」里,一張張堅固美觀的國產球台已經擺了進來。

在魯藝日後所併入的延安大學,其位於延安新區的體育館,就是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乒乓球項目的比賽地。剛剛從東京奧運會上載譽而歸的國球選手以及全國乒乓球健兒,將在老區群眾、學子面前聯袂獻技,各顯其能。

銀球翻飛八十載——聽延安人「講」述聖地乒乓球傳承 - 天天要聞

延安大學體育館及其承接全運會比賽項目

十四運會乒乓球競委會場地環境處工作人員趙文龍告訴記者,作為這座新校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館2018年起建,至2020年11月完成各方面驗收。他表示,隨着學校越來越多師生遷入新校區,這座可容納4000多名觀眾的體育館在投用後改善了學校整體體育設施條件,為學校日後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供了場地,未來還可承接各類校外體育賽事。

「體育館外部以極具本土風格的窯洞造型為設計理念,內部設備兼顧智能化和節能環保理念,在此前的測試賽上已經為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提供了『清涼一夏』的體驗,即將迎來正賽的考驗。」趙文龍說。

銀球翻飛八十載——聽延安人「講」述聖地乒乓球傳承 - 天天要聞

劉美艷在火炬傳遞活動延安站上擔任禮儀人員

劉美艷主動報名成為十四運會志願者,將在盛會召開期間為參賽人員及遊客提供服務。在半個月前的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傳遞延安站活動中,她也作為收火儀式的禮儀人員,手持火炬「旗幟」,感受聖火榮耀。

「真沒想到自己能和全運會建立起這麼緊密的聯繫。」劉美艷說,「我就等着售票開啟,和兒子到延大看馬龍、許昕了。」

來源: 新華社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