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2022年07月05日13:00:05 熱門 1168

今年的降溫,彷彿來得特別快。

北方的朋友縮在室內,在暖氣中享受「四季如春」;

南方小夥伴空調、電暖氣、電熱毯、暖寶寶甚至發熱鞋墊齊上陣,穿好秋褲、捂緊被子抵抗嚴寒。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的人們是如何跟寒冬「對抗」的?

本期古的time就帶你來看看古代禦寒指南。

古人取暖,也是「內外兼修」,室內和室外各有一套。

花椒竟然也能取暖?——椒房殿

椒房殿屬漢代未央宮建築群,是皇后所居之所,椒房殿內所用的「椒」即花椒。古代的工匠將花椒搗碎和泥後加入花草植物,製成牆壁保溫層搗碎和泥,製成一層牆壁保溫層。

此外,椒房殿的牆壁還掛有錦繡壁毯,地上鋪着厚厚的西域進貢毛毯,還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在這樣的房間里生活自然不會感覺冷。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而且,用花椒多籽,用花椒塗牆也是取溫暖多子之意,《漢宮儀》中對椒房殿的記載:

皇后稱椒房,以椒塗室,主溫暖除惡氣也

由此可知椒房殿至少有兩個功能:一、防寒保暖,二、保持室內香氣。

夾心牆是什麼牆?——火牆

早在火前文明時代,北方人在建築房屋時就很注意保暖,半坡文明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控在地下,就是為了防風保暖。屋內地面中間還挖個坑,周邊用泥土夯實,用水燒火取暖,稱為「火塘」。

秦漢時期又出現了火牆,最早是宮廷里用的,古代皇宮建築師們為了保證冬天宮殿內的溫暖,在建造時將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火牆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簡單地說,就是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火牆的下面挖了一條通道,即「火道」,添火的炭口設在殿外廊檐下,只要在炭口中燒上炭火,熱氣便可順着夾牆內的火道,溫暖整個宮殿,而且,為了使熱力循環通暢,火道的盡頭還設有氣孔,煙氣由台基下出氣孔排出。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火牆的衍生品是火炕,在東北地區特別流行。《宋文簽》記載,北方女真族「環屋為士床,熾火其下,而飲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

今天北方地區的一些農村還在使用火牆和火炕。其是東北,招待客人最溫暖的方式就是把炕燒得熱乎乎的,然後招呼你進屋上炕。

說完了大型取暖設備,我們來看看古人可以隨身的取暖神器。

貴氣平價全都有——動物皮毛與紙制衣物

人體最直接的取暖方式可能就是穿得「厚厚」的,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衣料就是動物毛皮,這也是我們判斷古裝劇季節變化的一個指標。事實上,古人的過冬衣物比戲服更精美、齊全,暖帽、皮褂、大氅、綿襪、絨靴,古人為過冬是從頭到腳的武裝起來。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清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現藏故宮博物院

在《紅樓夢》中,就有斗篷,鶴氅、雪帽、狐皮襖子、羊皮小靴等等。賈寶玉平時有起夜披的貂頰滿襟暖襖,重要場合還有賈母賞賜的雀金裘等。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清金黃色暗團龍緞掃雪貂皮行褂,現藏故宮博物院

尋常百姓冬天還是穿棉衣居多。不夠暖沒關係,一件不夠就穿兩件。消費不起棉衣,還有性價比更高的紙衣。

溫度擋不住古人的「腦洞」。在唐宋時期,說起用紙來取暖,大家可能會有疑惑,其實這也是古代貧苦人群迫不得已的辦法。由於唐宋時期農田大多用於種糧食,麻的種植就相對減少了,但此時造紙術卻開始發展起來,所以便出現了用楮皮紙做的衣服,稱為「紙裘」。它不但禦寒、耐穿,最主要的是價格便宜,適合貧民出門穿。

除了「紙裘」,古人還用「紙帳」來取暖,白紙做成的帳帷四面圍合,因印着梅花,所以又叫「梅帳」。禦寒的同時又保持風雅,所以也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床具。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明代 閔齊伋刻《西廂記》插畫「月下佳期」

對古人來說,紙帳還有個優點,就是可以吸攏香氣。古代文人重香,尤其偏愛梅花香,當時流行的做法是在四根帳柱上各掛一隻壁瓶,再插上梅枝,到夜晚,月光就可透過紙帷映出梅枝的疏影。

元代僧人明本曾作《紙帳梅》歌詠梅帳:

春融剡雪道人家,

素幅凝香四面遮。

明月滿床清夢覺,

白雲堆里見疏花。

方便攜帶,過冬無憂——小件取暖用品

火盆

除了靠衣服取暖,人類最主要的熱力來源是火。距今3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北京人就已經學會使用和控制火。

這一里程碑式的進步對人類文明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古裝劇里的古人大多數取暖方式依然與火息息相關,「火」是一個關鍵的源頭,從「火」開始,人們從單純的「烤火」變換出各種不同的取暖方式,衍生出千姿百態的取暖器物。

燒炭用的火盆在冬天置於宮殿或庭院內,主要有掐絲琺琅和銅兩種材質。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經常可以見到為掐絲琺琅火盆配座或將其梅洗見新的記載。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明掐絲琺琅勾蓮紋象首三足爐,現藏故宮博物院

燒炭用的炭也有講究。有的古裝劇還為描寫過關於炭的紛爭,不同等級的官位分配的炭也不同,《甄嬛傳》中提到的「銀炭」、「黑炭」,《如懿傳》中存在感極高的「紅籮炭」,都是木炭的名字。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清中期掐絲琺琅火盆,現藏故宮博物院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稱:「炭,燒木余也。」燒木所余之物,即為木炭。《禮記·月令》記載:「季秋之月,草木落黃,乃伐薪燒炭。」說明最晚在商周時代,人們已經具備了燒炭技術。

《周禮·地官》中有「掌炭」一職,朝廷設有管炭的官員和機構。唐代有木炭採運使,宋代設柴薪庫,元代則是柴炭局,明清時期的惜薪司掌宮內所用薪炭之事。

手爐

木炭除了可以放在火盆里燃燒取暖,還可以放在手爐或腳爐裏面捂着手足。手爐是古裝劇中的常客,它是專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手爐甚至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稱為暖手爐、火籠。多數手爐以圓形、橢圓形為基本形狀,再加以裝飾性的變化。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清畫琺琅花卉開光鳥獸圖海棠式手爐,現藏故宮博物院

手爐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用漆器、銅器、琺琅等工藝進行製作和裝飾。內膽為銅製,以備燃炭,架於外殼口沿之內。口沿上設鏤空蓋,以通風換氣。通過內外兩層的空氣傳導,使手爐暖而不燙。為了攜帶方便,多數手爐都有活動提梁。

詩人陸遊的《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詩》就曾提到過手爐:

業力驅人舉世忙,

西林袖手一爐香。

未能成佛渾閑事,

十劫看渠坐道場。

足爐(湯婆子

蘇軾曾在給好友楊君素信中提到:「送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塞其口,仍以布單裹之,可以達旦不冷。」趙翼《陔餘叢考》中說:「今人用得銅錫器,盛湯置衾中暖腳,謂之『湯婆子』。」湯婆子直到現在都還有保留。

足爐比手爐略大,是一種用錫或銅製成的扁瓶子,一般為南瓜狀,上方有一個帶螺帽的口子。熱水便從這裡灌進去,灌滿熱水後放進被窩,這樣晚上睡覺就十分暖和,因此足爐也被稱為「腳婆」、「湯媼」、「湯婆子」。

黃庭堅曾在《戲詠暖足瓶》中寫道:

千錢賣腳婆,夜夜睡到明。

說的就是它的溫熱能夠讓人安睡整晚。

熏爐

熏爐又被稱為暖爐、紅爐,是一種古時用來熏香和取暖的爐子。熏爐是用陶土或銅鐵製成的貯火器具,宮裡使用的一般為銅質,做工精緻,民間多用陶土、鐵製作,用來供室取暖。早在商周時期貴族階層就使用了以青銅鑄就的熏爐,其中,最著名要數漢代的錯金銅博山爐。

古的time|沒有暖氣空調暖寶寶,古人這樣跟寒冬「對抗」 - 天天要聞

錯金銅博山爐 西漢著名銅器之一,1968年河北滿城劉勝墓出土。

熏爐起到的效果類似於現在的「中央空調」,外形類似於一家人圍坐取暖的煤爐。

唐代詩人白居易把熏爐稱為「別春爐」,有詩云:

暖閣春初入,溫爐興稍闌

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

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

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

本次的「穿越」就到此結束啦。

今年是「雙峰拉尼娜年」,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只要穿得夠厚,寒冷就無法追上我們。

下次「穿越」再見!

來源: 新海南客戶端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