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芝加哥大學待了三周,體會到了「讓快樂去死」的學術氛圍

2022年07月05日12:31:16 熱門 1188
我在芝加哥大學待了三周,體會到了「讓快樂去死」的學術氛圍 - 天天要聞我在芝加哥大學待了三周,體會到了「讓快樂去死」的學術氛圍 - 天天要聞

文 | Shirley

From 繆思國際教育

微信號:muse-edu

Hi everyone, 這裡是Shirley。現在正就讀於美高,這個夏天我在芝加哥大學芝大度過了三周的夏校。因為想為美本申請增添一些活動並且對傳媒方向有些興趣,所以我決定申請了芝大社會學的一個夏校- immersion summer program(一個芝大提供給高中生的夏季短期課程)。

夏校千千萬,選擇芝大的夏校是因為在眾多大學中芝大對夏校學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並且芝大的社會學也是比較有名的。關於芝大的夏校申請其實就是從芝大官網完成所有申請要求和流程。對於申請的準備需要托福成績,老師推薦信,以及完成芝大要求的文書等。對於想申請芝大夏校的朋友們有一個tip就是對於熱門課程和專業一定要早申哦。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這所坐落在美國第三大城市的學校,一直以危險的周邊環境和嚴酷的學術氛圍而著稱。因為學校校園旁邊是黑人區,所以相對來說區域比較危險。

雖然安全狀況一直不免令人憂心,但這裡「修道院」般的學習氛圍還是打動了眾多志同道合的學霸,每年的6-8月,芝大都會都會迎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今年夏天我有幸在芝大度過了三周的immersion summer program(一個芝大提供給高中生的夏季短期課程)。

我在芝加哥大學待了三周,體會到了「讓快樂去死」的學術氛圍 - 天天要聞

01 芝大的不同programs

芝大的夏校有很多個不同的programs,除了我今年參加的immersion之外還有Pathway, Summer college, Research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Ribs) 等等。

在我提到的這四個最受歡迎的programs中,除了Summer college以外的其他programs都是對所有9-11年級的學生開放的,但是都不帶有大學課程的學分。只有Summer College是帶有課程學分的,但是只對11年級的學生開放

不同的programs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immersion和pathway都是3周的課程,Ribs是4周的課程,而summer college則是根據你所選擇的課程3-5周不等。

官網對於immersion的描述是「transform your passion into your expertise」 (將你的熱情轉化為你的專業知識),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針對一個專業的program。

所以對於immersion的學生來說,只可以選擇一門課上三周。不同於immersion是關於一個專業知識的研究, pathway則是「explore different facets of a subject area」 (探索關於一個學科領域的不同方面)。

但是與immersion相似的是,pathway也是一門課程上三周,並且日程表與immersion也是完全相同的。而Ribs通過名稱就可以看出來,「關於生物科學的研究」,是專門為對生物方面感興趣的高中生所制定的。

由於芝大的生物專業在全美也是數一數二的,Ribs一向很受歡迎但也同時很難申請。Ribs為期4周,課程期間有很多的實驗機會

與前三個programs不同,summer college是最貼切於大學生活的。學生可以選擇兩門課,每門課每周上三次,所以時間的自由程度會比較高。

02 所謂「嚴苛」

關於芝大的嚴酷學術氛圍,民間有句話叫做「where funs come to die」 (讓快樂去死的地方)。早在到達芝大夏校之前,就已經聽說過在芝大上學,滿分4.0的GPA,優等生也只能拿到3.2,雖然有誇張的成分在但這也說明了這個地方的老師評分極其苛刻。而最開始就讓我真正領會到的不是變態的評分,而是芝大的閱讀量。

我這次選擇的課程叫做「Imagine the modern city」(想像現代社會)。在最開始選擇這門課程的時候芝大官網把它歸為Sociology,也就是社會學。

所以當我抱着探討社會問題的心態到達芝大,但是卻發現這門課的課程碼前面寫着「ENG」,也就是說這門課是歸於英語專業的,我的內心是絕望的。畢竟想着可以在這個夏天接觸一些社會學知識,而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並且一向英語系的老師是最恐怖的

這門課的主要上課方式就是seminar(討論組),也就意味着在這門課里的課堂參與分佔了最後評分的一大半。所以上課積極發言是很必要的。

與許多其他的課程不同,我選擇的這門課只需要一本書,也就是「The Great Gatsby」(偉大的蓋茨比)。

最開始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鬆了一口氣的,因為早在一年前我就已經讀過一遍這本書了。但是只需要一本小說書並不代表着這門課的閱讀量小,恰恰相反在於,我的教授有許多pdf版的各類晦澀難懂的文章等着我們

03 艱難的開頭

第一天上來的「The Man of the Crowd」 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跟其他課的同學要讀的四五十頁比較,六頁紙的閱讀量並沒有那麼嚇人,但是我的教授要求我們對所有的閱讀都必須採取精讀,明確要求需要我們打印所有材料並且在上面邊讀邊做標記。

第一節課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們由於他選的閱讀材料都很難,所以我們需要每一篇文章至少讀兩遍。抱着很可能第一遍什麼都讀不懂的心態,我翻開了第一面紙。

然而僅僅是讀完第一面的內容就耗費了我快半個小時的時間。不僅僅是語言的晦澀令我不得不對一句話重複琢磨,更是因為不希望第二天上課需要發言的時候會沒有東西可以用來在討論的時候發言,所以我在做標註上也下了很多的功夫。

第一天晚上讀完那六頁紙耗費了快三個小時時間。我本來以為耗費了這麼久時間在這篇文章上,第二天上課不說我可以主導討論,也至少不會跟不上教授的節奏,然而事實總是殘酷得的令人想落淚。

第二天上課,一開始教授就帶領我們開展了討論,然而對於他拋出來的各種問題,我卻傻眼了。我的筆記沒有一樣是可以和他的問題對上的。

在我讀的節選的「The Man of the Crowd」裏面,作者詳細描述了他眼中大人群中的不同的小人群。我本來以為教授會詳細將幾個小種類拿出來討論,但是實際上他只是很輕描淡寫的帶過了這個問題。

他最終將討論集中在這篇文章中反應了怎麼樣的現代社會,而這個問題是我前一天在做作業的時候完全沒有思考過的

在我的同學的熱烈討論里,我只能偶爾插上幾句「我同意他的觀點」或者是「我想為他的觀點補充一個證據」,卻沒有辦法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一天課結束後,我滿滿的都是挫敗感。

緊接着我們又讀了「The Republic of Plato」,是的,剛開始我也是不信的,在一個討論現代城市的課上,開始讀柏拉圖的哲學。這篇文章全文是由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一個叫曼圖斯的人之間的對話所構成的。整篇文章說明了柏拉圖的觀點關於一個城市需要有一些什麼。

而這一次,在懵了快一周之後,我終於在討論的時候開始發表自己的觀點。

04 課堂上的突襲

本以為終於迎來了晴天卻沒想到這只是暴風雨的前奏。芝大為我帶來學術上的打擊還不止這一點點。我從來沒有想過在夏校期間還會發生課堂上的即興寫作,也就是給我們規定時間讓我們在課上即興根據教授的要求寫一篇文章。

這一天的閱讀文章是很有意思的一篇叫做「Looking Backward」。講了一個人一覺從1887睡到2000年,醒後以一個生活在1887年的人的視角看現代城市的故事。讀多了那些晦澀難懂的哲學和論文,我對這篇文章很興緻高昂。因為很喜歡這個故事的背景,所以這天的討論我一直很積極,但是也是樂極生悲

在距離上午的課結束還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候,教授告訴我們在下課前我們要模仿這個作者寫一個有關我們自己想像中的一個現代城市的故事,並且在下午的課程中,所有人都要依次分享自己寫的故事。

聽到他說在下課前完成,我心已經涼了一半。作為一個寫作文極慢,並且沒什麼新意的人,跟全班分享一個我四十分鐘寫的故事簡直是災難。於是最後在我利用了中午的休息時間的情況下,總算是寫出了一個基本成型的故事。

雖然文字不算出彩,但是蘊含了我自己對一個理想中城市的大致設計。在分享過程中,教授會提出很多很犀利的問題關於我們所描繪的理想城市。

我提出的城市設計是以「」technology center」」作為中心,居民區商業區以同心圓的方式分散在四周。

在我剛剛闡述完的時候,教授就立刻問我為什麼要選擇「technology center」作為正中心,和為什麼提出了一個注重於城市地形規劃的方案,而不是像我其他的同學一樣提出一些關於政策等的方案。而我則需要用這一周中讀的所有材料中的觀點來為自己論證。

我選擇了用「距離平等」的概念來回答我為什麼選擇了地形上「同心圓」的想法。並且用了「Looking backward」 中的一些觀點來說明為什麼要把 「「technology center」」放在正中間。也就是說如果這一周有人沒有好好讀書,那麼這場突襲中可能就已經被教授一擊命中了

最終在分享結束後,我將科學區域作為城市地理中心的觀點也引起了教授的興趣,也算是沒有白費這第一周耗費在所有閱讀材料上的心血。這場有驚無險的突襲又一次向像我證明了芝大的夏校絕對不存在「水」的可能。

05 從所未有的艱難

但是這些都不是我這次夏校碰到了最令人頭疼的作業。我們第一篇作文的題目是要我們分析披頭士的一首歌「A Day in the Life」,並且聯繫這首歌到現代城市。

教授在要求里寫:「不僅需要分析歌詞,更需要分析這首歌的韻律。」也就是說不同的節奏和音樂的韻律搭配歌詞都可以表達不一樣的意思。沒錯,這節課連音樂鑒賞也沒有放過我們。

從周六收到作業要求開始,一直到周一晚上提交作業,「A Day in the Life」成為了我的單曲循環。導致我接下來一周腦子裡都不停響起這首歌的旋律。光是outline我就修修改改到了周天下午。

周一上完課之後,教授提供我們跟他面談關於作文的時間。但是談話過後,我發現我很多的理解都是有些問題的,也就代表着我寫了一半的作文要進行大改。而這個時候距離提交作業的時間只剩下5個小時了。

於是我和一節課的同學開始坐在宿舍大樓的客廳邊改邊看夕陽西下,最後總算是含着淚趕上了deadline。然而這樣子出來的作文,班級均分也只是B+,這還是教授對夏校高中生手下留情的結果。

我在芝加哥大學待了三周,體會到了「讓快樂去死」的學術氛圍 - 天天要聞

雖然這三周課上的宛如地獄,但是有趣的教授和美麗的校園讓我對這個夏天也留下了思念。

最後,我還是在這個學霸堆里撐了下來

本文系授權發佈,繆思國際教育創立於2014年,是專註於背景提升和長期教育督導服務的機構,足跡遍及東非、東南亞、南亞、拉美、中東、祖國大江南北,每年服務超過200+家庭,歷史學員被哈佛、耶魯康奈爾大學阿姆赫斯特學院、約翰霍普金斯等名校錄取, 服務過眾多美高學生;創始人芝麻老師畢業於南外和耶魯大學,團隊成員都是擁有海內外名校背景並且腦洞大開的斜杠青年導師。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