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圈與古風音樂:賽博年間一場舊風月

2022年07月05日03:45:06 熱門 1129

劉心怡

在講講「古風圈」的故事前,我想先從它被嘲笑的時刻說起。

2012年7月20日,一身白衣,頭戴面紗的董貞,出現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演唱曲目為《刀劍如夢》,據董貞本人事後的微博,曲目是由節目方指定的——「說我這款聲音能代表武俠」。一曲終了,沒有導師轉身。《刀劍如夢》是為十八年前台灣武俠電視劇《倚天屠龍記》的片頭曲,而董貞更傾向於以「仙俠風」形容自己平日的曲風。無論如何,「古風」一詞尚未在其間浮現,但這並不能說明「古風」這一命名不被認可,相反,它更接近於一種心照不宣:關於「古風音樂」如何試圖破圈,又如何折戟。

然而,也正是在同一年年底,古風音樂社團「墨明棋妙」成功在北京麻雀瓦舍舉辦成立六周年演唱會,次年,又在南京成功舉辦「金陵秦淮夜」音樂會。社團在成立時,便將「萬有引力向古風」作為口號,成為至今規模最大的古風音樂團隊。

古風圈與古風音樂:賽博年間一場舊風月 - 天天要聞

古風音樂社團「墨明棋妙」

向前六年,《盛唐夜唱》橫空出世,庶幾為「古風音樂」這一亞文化音樂流派吹響先聲號角。向後六年,《萬神紀》在Bilbili跨年晚會上,被鳳凰傳奇翻唱,再次破壁出圈。一晃眼,「古風音樂」,以及其所統領的亞文化圈層「古風圈」,已經度過十餘年。

不記得陰晴或圓缺,我看過花開和花謝

——《風起天闌》

之所以開篇談及「古風圈」的一次失敗(或是,談及它在主流世界中的碰壁),是因為「古風音樂」的誕生,即動搖着它的合法性根基——當然前提是,「合法性」本身很重要——也就意味着它必然折戟於,乃至多次折戟於面向主流音樂生產方式的時刻。

《盛唐夜唱》的原曲,是為台灣布袋戲《霹靂》系列的插曲《離魂》。歌詞同《霹靂》全無干係,而是筆鋒一轉,描繪詞人想像中的大唐盛景。顯然,Ediq的填詞翻唱再創作行為並未得到授權。而更顯然的,是這一行為未被版權方追究的原因:網絡消息的不通暢、地理位置的阻隔、彼時還不夠響亮的名聲,以及最具有免死金牌性質(或許是想像中)的理由:它未被用於任何商業活動之中。

而在此後的數年內,尚有無數曲目被填詞翻唱,來源多為東亞ACGN插曲,或以粵語歌為代表的流行歌曲。縱然近年來,隨着版權意識的提升,不少歌曲的主創開始同早年間被填詞翻唱的原曲作者取得聯繫,嘗試獲得授權,但相關爭議猶未消歇。

幾乎是在填詞翻唱興起的同一時期,原創的嘗試同時興起。然而即令步入原創之路,或勉強豁免於「非商用」的標籤,古風音樂依然招致爭議:創作者和聽眾力求「解讀古人的情緒,用歌詞表達出古人的內心世界」,在創作中大量運用古典意象與修辭。然而,對流行歌曲或域外ACGN作品的廣泛挪用,難免使這一種復古嘗試師出無名——至少顯得不夠名正言順。

另一方面,「辭藻堆砌」亦成為對古風音樂尤其是歌詞方面的常見批評。2018年,《新周刊》刊文《沒說錯啊,這些古風歌詞就是胡編亂造》[1],隨後被《人民日報》、《中國新聞周刊》等主流媒體公眾號轉載。

事實上,古風音樂所面臨的爭議,恰從某種意義上說明它深具的「同人」性質,以至於多年後回看當年的批評與自辯,竟覺其如一種來自友邦人士的莫名驚詫。

「同人」一詞,如今的通行定義為「建立在已經成型的文本(一般是流行文化文本)基礎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關係、基本故事情節和世界觀設定所做的二次創作。」[2]而就古風音樂而言,「同人」之性質,除卻強烈的二次創作色彩之外,另有一重意涵,是要溯及其本義:志趣相投的人,創作並發佈非商業性質的作品。

上文談及,許多被用於填詞翻唱的原曲,多來自東亞二次元亞文化。實際上,很大一部分資源,即來自合稱「國產三劍」的一系列武俠或仙俠類遊戲。值得注意的是,在提供原曲時,這些遊戲本身又為古風音樂提供了大量的敘事資源。

歌手心然自2005年起,便在分貝網上發佈一系列填詞自《天之痕》《仙劍奇俠傳三》等遊戲插曲的翻唱作品——縱然早在2003年,《仙劍奇俠傳》發行商寰宇之星便已舉辦活動「御劍江湖,仙曲仙語」,邀請粉絲為遊戲主題曲填詞[3],用來為《仙劍奇俠傳三》的發售造勢。但玩家填詞翻唱的行為,在活動落幕後(事實上活動僅舉辦20天),依然連續不斷。之後更是成為此類武俠-仙俠遊戲的民間傳統,並成為遊戲敘事的補充。

古風圈與古風音樂:賽博年間一場舊風月 - 天天要聞

網絡遊戲《劍俠情緣網絡版叄》

2009年,網絡遊戲《劍俠情緣網絡版叄》(以下簡稱《劍三》)發售,此後《巴蜀風雲》《安史之亂》等資料片發售,更使之成為2014年前後國內最負盛名的網絡遊戲之一。伴隨着劍三的風靡,基於遊戲世界觀、劇情或角色設定的古風同人音樂勢如井噴——不但基於遊戲背景(大唐),也基於遊戲系統和基於遊戲系統的玩家關係(如師徒、情緣等),抑或是游移於二者之間。

譬如,《皈依》,是基於遊戲內的門派設定,書寫女俠與僧人間的愛而不得,而《眉間雪》,則是着力於遊戲玩家群體的悲歡離合。在《劍三》同人文化的版圖上,古風音樂的佔比甚至不亞於小說和插畫。

是你吻開筆墨,染我眼角珠淚,演離合相遇悲喜為誰

——《錦鯉抄》

古風音樂在同人文化中的重要性,源於它在誕生初便天然具有的敘事衝動。

以《盛唐夜唱》為例,創作者創造性地在遊戲前奏中配合節奏加入八句說唱

龍膏酒我醉一醉,把葡萄美酒夜光杯,頒賜群臣品其味,金鼎烹羊記得添肉桂;胡姬酒肆燈花淚,以黃金銷盡一宿魅;霧雨輕撓美人背,賞絲竹羅衣舞紛飛……」

在間奏中,也存在類似的處理:

裴旻將軍舞劍器,劃驚堂一虹動天地;豪卷添墨長安曲,將狂草一筆指張旭……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4]

這數句固然可以視作等閑「Verse」——如果在此沿用一些嘻哈音樂概念——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創造性地開闢了古風音樂中獨特的敘事範式和空間:念白。

這一命名,來自中國傳統戲曲中的獨白或對話,為一種介乎口白和唱腔之間的表演方式。(毫無疑問,如果追根究底,古風音樂中的「念白」本質當更接近於京劇中的「口白」。)這一形式的出現,使創作者可以在不必配合旋律的情況下,直接在樂段中或樂段前加入由歌手或其他配音演員吟誦的「台詞」,從而增強歌曲的敘事功能。

「念白」一出,則「劇情歌」油然而生:藉助穿插乃至深嵌於唱段之間的台詞念白,「劇情歌」將古風音樂的敘事衝動推向頂峰。其面目宛如一出微型廣播劇(並且自帶主題曲),旨在在一首歌的容量之內,敘述出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全貌。同為Ediq創作的《枯葉之蝶》,便出現了視角為「說書人」的念白,交代了歌曲內的故事背景:

「寫書人:我寫完這個故事已經三年,枯葉卻再也沒有回來過,今年端陽,又是我陪她爛醉在酒窖,我不知道她還會在這城門守多久,我只知道,那天晚上我燒了一本寫了三年的書。」[5]

與此同時,這種敘事衝動自然而然溢出了劇情歌的框架,成為古風音樂有別於其他歌曲派別的重要特徵之一。畢竟,囿於技術和人力的限制,並非所有的古風音樂都有餘力採用「念白+歌曲」的呈現方式。

即使剝離念白,許多古風音樂的敘事向度依然根深蒂固。幾乎可以說,這一本能根植於古風音樂誕生伊始——顯然這與其「遊戲同人」的出身不無關係。「文案」便是敘事衝動的另一重肉身。在古風音樂圈,「文案」固然可以用於表達創作靈感,但多數創作者,更樂於在「文案」中,隆重地敘述歌曲故事背景。個中代表,當為2008年發佈,由墨明棋妙出品,河圖演唱的《傾盡天下》。詞作者Finale虛構了一個王朝——「大周」,虛構了「周帝白炎」「前朝敬帝」及「前朝貴妃硃砂」三位角色。文案中寫道:

周帝白炎死在稱帝十載後的一個雪夜。

這個草莽出身的皇帝不喜奢華,逼宮奪位後便廢棄了前朝敬帝所建的華美宮室,而每夜宿在帝宮內的九龍塔,死時亦盤膝在塔頂石室几案前的蒲團上,正對着壁上一幅畫像。

倘有歷過前朝的宮女在,定會認出,那畫上艷色無雙的女子,正是前朝敬帝所封的最後一位貴妃。

原來在傾國的十年之後,白炎終究追隨那人而去。他身後並未留下隻言片語。於是所有關於周朝開國皇帝的謎團,都與那懸於九重寶塔之上、隱在七重紗幕背後的畫像,一併被掩埋進厚重的史書里。[6]

相較於這個頗具完成度的故事,諸如「當時纏過紅線千匝/一念之差作為人嫁」「到頭來算的那一卦/終是為你覆了天下」等歌詞,反而更接近於故事的註腳。

有趣的是,古風音樂作者選擇「文案」這一載體,正是因為當時登載這些歌曲的音樂網站,有專門的「文案」或「創作靈感」欄目,為聽眾提供了配合閱讀的便利。但在歌曲的傳播過程中,文案的脫落無可避免。《傾盡天下》走紅不久後,有粉絲基於這首歌曲,剪輯了「嚴寬X喬振宇」這一CP的同人視頻;又有人根據同人視頻,創作了名為《傾盡天下,亂世繁華》的原創耽美小說。顯然,此時此刻,小說劇情和歌曲劇情已全無關係。

「敘事」既成,古風音樂自然而然開始了「敘世」的嘗試。在《傾盡天下》走紅後,墨明棋妙推出同名專輯,囊括《風起天闌》《春風一顧》等曲目。每一曲目既可單獨成篇,又在劇情上相互勾連。以女將謝婉、公子墨離等人的視角,共同勾勒出「周帝白炎」起兵開國的眾生相。而此後《風華錄》《大唐紅顏賦》《諸子百家》等企劃,同樣以勾勒一朝一代群像為目的——而在這些「敘世」企劃的背後,是無數個集結於這面旗幟下的同好社團。

高吟長歌,筆走龍蛇,動風云為之嬗變顏色

——《風華錄》

在討論「古風音樂」的「敘事-敘世」本能後,讓我們回到「古風」這一命名之上。

固然可以顧名思義——「古風」指向一種復古或仿古的審美取向:作曲上五聲調式的廣泛應用、配器中的簫笛琴箏等樂器選取、歌詞中大量取自古代詩詞的傳統意象,以及「戲腔」這一演唱方式的加入。

古風圈與古風音樂:賽博年間一場舊風月 - 天天要聞

古琴

然而,2003年,周杰倫一曲《東風破》,早已扛起了「中國風」音樂風格的大旗,亦即是說,在古風音樂誕生的兩年前,它便風靡全國;而時至今日,以綜藝《國風美少年》的出現為代表,「國風」一詞的指涉,似乎又多多少少與「古風」相重疊。對於同樣採用這些元素及創作方式的「中國風」或「國風」,「古風圈」卻試圖劃分出界限。常見的說辭如下:

「中國風的歌詞較之古風音樂更加白話。古風歌詞很多化用古人詩詞,也更注重措辭韻腳。」

「配器方面,中國風相比於「古風」來講,配器所使用的西洋樂器或電聲樂器所佔比例會稍多一點,基本上是一半西洋樂器一半民族樂器;而古風則強調的是民族樂器與電子合成器的使用。」

「中國風涉足娛樂圈,創作者像周杰倫、林俊傑許嵩等人在娛樂圈音樂圈都有一定的地位,而古風音樂就目前來看還是只在網絡上發展。」[7]

「國風側重於空間上的『國』,古風側重於時間上的『古』」[8]

顯然,這些話語多多少少含有偏頗和絕對之意。然而,此類下定義的企圖背後,隱含的是一種「曲高和寡」的想像,以及一種近乎決絕的姿態:「更古雅」「更民族」的背後,指向的是「更草根」和「更小眾」——一種對已然成熟的流行音樂工業生產體制的拒斥。

這種所謂「曲高和寡」的想像,反而揭示出另一種,幾乎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古風圈」本質:並非文青式獨守書齋的自娛自樂,而是呼朋喚友地,以最執拗的認真,在賽博部落中撒一場野。

古風音樂的生產,並不以唱片公司或音樂製作人為主導,而是以「社團」或「工作室」為主導:「策劃」提供靈感和創意,同時進行人員招募;「詞作」與「曲作」合作(或直接對既有作品進行填詞)後,交由「歌手」翻唱,在由「後期」混縮後,發佈於分貝網、5sing等音樂網站上,同時尋找「美工」為歌曲進行視覺設計。所有這些「工種」,集結為各種「社團」,以QQ群為陣地,交流彼此需求,儲存工程文件,宣傳歌曲。藉助組建成本極低的QQ群,社團式的生產模式,使古風音樂的創作呈現出去中心化的態勢。

即使仍有「太太與小透明」的分野(是為任何一個網絡同人社群都難以迴避),但任何有心的愛好者,都能在群聊中參與共創——至少這不會是一件寂寞的事情。

注釋:

[1] 張家明.沒說錯啊,這些古風歌詞就是胡編亂造.新周刊.2018.https://mp.weixin.qq.com/s/FTohy5BiSKYQPq_wKJgTww

[2] 鄭熙青.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M].北京:三聯書店.2018:63

[3] 參見http://games.sina.com.cn/newgames/2003/07/07253855.shtml

[4] Ediq.盛唐夜唱.網易雲音樂.2016.https://music.163.com/#/song?id=81532

[5] 墨明棋妙.枯葉之蝶.網易雲音樂.https://music.163.com/#/song?id=366257

[6] Ediq.河圖.網易雲音樂.2016.https://music.163.com/#/song?id=27571867

[7] 墨落九天.中國風和古風的區別在哪?.搜狐網.2018.https://www.sohu.com/a/285312862_763990

[8] M3小蘑菇.國風=古風嗎,還是古風只是國風的一種?.知乎.2018.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459647/answer/605474809

責任編輯:朱凡

校對:張亮亮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