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2022年07月05日01:32:30 熱門 2000

口述/小鳳凰(化名)

撰稿/Lyra


13年前,22歲的我從廣州白雲機場起飛,準備飛往澳大利亞。


當時北半球是夏天,相當炎熱。我的很多朋友都來機場送行,他們一個個的都圍在我身邊,說著祝我順利、早日回歸等等告別的話。飛機抵達墨爾本,一出機艙門,迎接我的是墨爾本晴朗的冬季。那是凌晨時分,天空是墨藍色的,空氣極為清新和冰冷,一股打開了冰箱門一般的冷氣朝我襲來。


我至今記得那一刻涌到心頭的感覺:就這樣了嗎?就這樣,我從北半球來到南半球,降落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那一年,是我第一次出國。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人生就此改變。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廣州出發,同學們來機場送行。中間紅衣女子是我。

那一刻我沒有想到,一個在中國西南地區的18線小縣城出生的孩子,真的有機會在世界各地生活。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1歲多,在老家廣西金城江幼兒園的合照,第一排左四唯一抱着小娃娃的小女孩是我。

走出去就意味着一切。


1977年恢復高考,我爸是恢復之後第一屆高考生。第一年他雄心壯志,報考北京大學中文系。結果落榜了,據說就那麼幾分之差,我爸與北大失之交臂。第二年,我爸繼續考大學。他棄文從理,轉投理科。那一年,我爸考取了廣西的一所科技大學,是家族裡的第一個大學生。


因為上了大學,學了理科,畢業之後,我爸順利成章進了工廠,走上工程師的崗位。


這可以說是我爸以一己之力,用知識改變命運,實現了家族的第一次飛躍。雖然說不上從此飛黃騰達,但在那個年代,這份大學學位證帶我父親走出了新的人生可能性。


那時候廣西太窮,大家都想着出去,去廣東。在爸媽眼裡,這就是一代廣西人的記憶,太普遍了。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80年代,我父母帶着還是個小寶寶的我遊覽長江。

1988年,我爸得到一個「去廣東」的機會。因為他的學歷背景、工作經驗都不錯,有幾家廣東的單位都願意接收他。但這時候卻出現了點棘手的問題——老東家不肯放人。檔案調不了,我爸就走不了。當時要工作調動,首先原單位得願意放手,才能把檔案移交到新的單位。


我那時才3歲,只記得媽媽背着我,不斷地去找我爸單位的領導求情,希望領導能放手,讓我們一家去廣東生活。看到我媽媽這麼辛苦,才兩歲的我,就對媽媽說:「長大了我一定要當廠長!」


最後,我爸如願帶着我們一家搬到廣東工作、生活。離開廣西,來到廣東佛山,是改變我們家非常非常大的一件事。


八九十年代,正值廣東經濟騰飛的時刻,改革開放首先從這裡起步。我記得小時候總有各式各樣的大人來家裡,爸媽的親戚、朋友、同學、校友……等等,常常很熱鬧。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6歲時,我們一家在廣州的公園裡遊玩。

在廣東沒幾年,有人告訴我爸,有機會可以去澳大利亞。當時,我爸幾乎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了,準備好錢、辦理好手續,但就在臨出發的時候,爸爸忽然猶豫了。


在家裡,我們很少聊這些家庭往事,只是偶爾聽父輩們聊天談起過。我猜,那時候我爸心底也許掠過了一絲害怕或彷徨,也許是因為三十齣頭的年紀,有老婆和女兒,不想太動蕩,也許是考慮到了陌生的國家陌生的語言,難以快速適應,也許……總之,他推掉了去澳洲的機會。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90年代,在海南遊玩,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去度假,以前都是坐火車或者大巴。

我爸和我當然都不會想到,他的女兒未來會在澳洲學習、工作,甚至結了婚、生了孩子。


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孩子,他們盡自己所能,給我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我爸媽也從不干涉我的任何決定,他們總認為你走得越遠說明你越有本事,什麼事都讓我自己去試自己去闖。


他們從來沒有想女兒要留在邊養老,把女兒拴住。甚至規劃養老,他們都是奔着自力更生的念頭。他們從小教育我:你認為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對自己最好的方式,那就用那個方式生活吧!別的不用管。


我父母的理念影響我至今。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初中時在學校里。畫面好朦朧當時好懵懂。

我上初中時,《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特別火。我也看了,當時特別想去美國,想出國的種子就是那個時候埋下的。


2003年,我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從廣東去了北京。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就覺得是時候離開了,要出去闖一闖。


大學畢業後,我選擇了出國。這件事是改變我人生軌跡最大的一個決定。大學三年級那會,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原來都想着出國去,也都在準備中。於是,我就和他們一起學托福、學雅思,一起聊一聊要去哪個國家。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在北京讀大學期間在外遊玩。

澳大利亞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移民,是當年熱門留學目的地。實際上我也沒想好要不要移民。如果去英國,或者其他移民機會很低的國家,讀完書畢了業幾乎都得回國,沒有別的選擇。如果去澳大利亞,那麼「留下來」也有可能。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在悉尼的某一個海邊,我和先生拍了結婚照。

我們都在墨爾本讀書,他比我早半年畢業。我先生畢業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要去悉尼。於是,我們從墨爾本搬家到了悉尼,我開始瘋狂尋找悉尼的工作機會。


在澳大利亞找工作是非常焦慮的。首先,身份是一個難題。我的「臨時居民」身份,讓我幾乎與所有大公司無緣。而一旦我沒有在一年半時限內找到穩定的工作,不要說成為永居困難,連能不能留在澳洲都難說。另外,身邊非常多金融界人士,受到耳濡目染,我一心想進銀行,而現實是幾乎沒有銀行會想要我,他們的招聘要求都寫得非常明確,應聘人的身份必須是永居。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入職培訓時和同事們的合影,右三是我。

面試順利,但又碰上了個不太巧的事。我申請的這個職位,分行經理剛剛辭職離任,接下來兩周後才可能有新經理上任。HR告訴我電話面試通過了,但得先等一等,等新的領導上任再面試一輪。


工作好不容易有點戲了,我當然要抓住不放。在等待的兩周里,我度日如年,隔兩天撥過去就問問HR。到後來HR可能都被我催害怕了。平時電話總是秒接,後來看到我的電話都不敢接了。


熬過這兩周,終於新經理上任。結果不錯,面試很順利,領導當場就和我握手,給我發口頭聘書,還把我的職位提高一檔。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公司窗外,可以望見悉尼歌劇院。

那家公司屬於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集團,世界500強企業。我印象很深,當時新入職二十幾個人在新人培訓時閑聊,我才發現,其他所有人都是經介紹進去的,只有我是靠投簡歷進去的。


入職後,我又跟HR談起:「你當時怎麼會想要我?我沒有永居,通常簡歷關就過不了,被刷走了。HR跟我說,「你真是我見過最執着的人!當時我感覺你絕對是個銷售的好苗子。學歷經驗也OK,英文也很不錯。當然是很合適的候選人。」


雖然我不是金融相關專業,但我的優勢是我做過非常多的兼職。在墨爾本讀碩那會兒,我一個假期兼職打了三份工,比較累,但非常鍛煉,絕大多數都是需要與人溝通的工作。在北京讀本科時,我也出去實習,做電視台記者、中學的英語老師,都得不斷動嘴皮子。再加上我有在中國、馬來西亞、澳洲,橫跨亞太地區的學習、工作、生活經驗,即使沒有「銷售」崗位的經驗,可能也已經能說明我的能力了。


公司當時剛剛在澳大利亞崛起,開始擴張,廣招人才,也很有野心。我得以用我的實力、口才證明了自己,而對公司來說,也許也是跟崗位適配的能力更重要,實力比一紙「永居」珍貴得多。


在我眼裡,澳洲資源豐富,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哪怕是一個平凡人,你也能在這裡生活得非常好。而我習慣了遊歷不同的地方,每隔幾年就想有改變。


2016年,因為先生的工作調動,我們一家三口搬到美國生活,一待就是兩三年。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2017年,從我們紐約的住處向外望去,高樓林立。

當時我們住在曼哈頓,是紐約乃至世界最繁華的金融中心。剛剛到紐約的時候,我滿眼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抬眼往上望,和電影一模一樣,低頭往地下一看,地面好臟,乞丐好多。


美國的文化輸出很厲害,大家都看美國製作的電影、音樂等等,看美國政治,所以對美國其實大家都非常熟悉。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依舊是紐約,到了晚上,燈火通明。

紐約繁華、擁擠,貧富差距特別大;澳大利亞舒適、閑散,十分宜居。我和我先生都從中國到澳洲、澳洲到美國,我們發現這些地方每一個都有它自己的美和特點,沒有哪個好那個壞,就是特點很不一樣。


我本人是特別喜歡經歷各種各樣不同的東西、認識不同的人。每個國家,每個地方之間細小的差異,都會讓我覺得非常興奮。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2018年,我,兒子和先生在加拿大旅行。

後來綜合考慮了一下就業,資產配置,孩子讀書等情況,我們又回到了澳大利亞。但也沒打算就此停下腳步。


前兩天,我跟先生還在討論接下來要去哪個國家生活。他想去英國,我呢,想去日本或者韓國。先生做金融市場,去過紐約自然就想去倫敦,幾大金融中心都想挨個兒領略一下。


我好奇每個地區的不同,想要看到文化差異,想要去學習別人好的地方。比如日韓都是亞洲國家,和中國有近似的文化淵源,但整體又很不一樣。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2020年1月,我和先生帶著兒子在新西蘭遊玩。兒子7歲,目前為止他已經去過超過20個國家和城市了。

我們家的改變,每一步都離不開上一代人的積累和突破。


我比我爸幸運。他們努力、奮鬥,給我提供好的教育,支持我留學,給我做出改變的勇氣和基礎,因此我也顯得好像更有冒險精神一點。我走出了國門,讓兒子從小有更廣闊的視野。


也許想像自己要換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似乎是很難的,一切無從下手。但我現在發現,換個國家,舉家搬遷,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一點點去找目標去準備,還是不難操作的。我和先生每次暢想、計劃未來,都落到非常非常細節的問題:簽證那麼弄?工作怎麼找?這邊的房產怎麼處理?孩子的學校怎麼申請?等等諸如此類的瑣事。把能想到的困難都標註下來,一個個攻克,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2020年初,我父母來和我們團聚,一起在新西蘭度假。

我並不覺得固定的在一個學校或一個地區學習,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或者人生成長培養會有多好。通常是因為沒有選擇,才會待在一個地方,當你有選擇的時候,你想看想學的就太多了。這對於他來講太有意義了。我也不是很在乎小朋友的學習成績,適應能力絕對會對他以後的人生更有用。


說不定,我兒子未來能移民火星去呢。


↓↓↓↓↓↓↓

點擊關注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點擊標題,看另一個故事↓↓↓↓

父母走出廣西農村,我走出國門,每一代人的突破改變了家庭的未來 - 天天要聞

#自拍我的故事#【本組圖文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嚴禁轉載】以上是@小鳳凰Fiona分享的真實經歷。如果你或者你的身邊有不得不說的故事,請點擊「了解更多」告訴我們。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