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2022年07月05日00:17:03 熱門 1944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今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場表現最突出的企業,無疑是「中建系」地產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中建系房企已拿地525億,為華潤的1.5倍,成為隱形的拿地之王。

細看之下,中建系地產在2021年銷售額達到5698億,排名將升至第4,超過保利。

窺一斑而知全豹,中建拿地背後的強大實力才真正令人咋舌。

那麼,中國建築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又能否成為傳統房企的他山之石?

1

營收1.89萬億,

實力擔當央企「巨無霸」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築」)是我國專業化經營歷史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之一,位列世界500強第13位,中國500強第3位,僅次於中石油和中石化

圖表1: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前十名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財富》雜誌,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2021年,中國建築集團的總資產達到2.38萬億,營收1.89萬億,同比增速17.1%。新簽合同額達到了3.5萬億,位於8大建築企業集團第1名。

圖表2:2021年我國8大建築企業經營業績情況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各企業年報,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業務結構上,中國建築的主營業務分為房屋建築、基建施工、房地產開發、勘察設計等。

2021年1.89萬億的營收中,房屋建築業務佔比61%。基建施工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佔比22%、17%。

圖表3:2021年中國建築營業收入結構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企業年報,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組織結構上,中國建築旗下上市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100餘家,主要以主營業務展開。

其中,房建業務和基建業務組織重合度較高,主要由中建八大工程局、中建興業、中建裝飾,中建方程等子公司經營。

房地產業務則主要通過中海地產品牌和中建地產品牌(八大工程局下設的地產子公司)等展開。

除傳統業務外,中國建築也正在陸續探索建築科技、綠色建築等多元化新業務。

整體而言,中國建築堪稱一家業務規模龐大、組織機構十分完善的「巨無霸」型企業集團。

2 中建系半年拿地525億,

2021年銷售額5698億超萬科

中國建築除了在房屋建築領域具有絕對優勢,它還是中國房地產銷售市場的隱形" 航母 "。

作為重要創收創利板塊,中國建築一直十分重視房地產業務。2019年開始發力明顯,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2021年,房地產業務營收達到3309億,佔比17%。

圖表4:2017-2021年 房地產開發與投資業務收入情況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中國建築旗下控股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兩大房地產品牌,此外還有持有中海宏洋38%股權,這些被合稱為「中建系」房企。

中海集團是中建集團控股56%的子公司,下設中海地產、中海物業等,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2021年房地產銷售額3710億,位列房地產行業第五。

除中海地產外,八大工程局旗下還直接設立的房地產子公司。

各工程局旗下地產子公司在2021年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5家子公司銷售額合計1258.6億,大致位於TOP30。

圖表5:2021年中國建築集團旗下子公司房地產銷售情況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若考慮中海宏洋的712億,2021年中建系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合計達5698億,將超過保利;考慮到其權益佔比較高,權益銷售額或將追平碧桂園,成為「隱形」的行業第一。

圖表6:2021年中建系房企VS傳統房企銷售額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克而瑞等,愛德地產研究院。

進入2022年,在國央企拿地普遍唱主角環境下,中建系房企拿地速度更為迅猛。

在拿地金額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中海在內的中建系地產公司拿地金額總計至少超525億,是目前拿地金額最多的主體。

其中,1-6月中海地產權益拿地244億元,位列華潤、建發、綠城之後,排名第4。

八大工程局旗下地產公司發力更顯積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土拍中高溢價拿下熱門地塊,並積極收購部分聯合拿地地塊的權益,合計耗費了 281億。

雖然建築板塊是中國建築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但房地產開發投資業務卻為其貢獻了近半利潤。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房地產業務的整理毛利水平較高,達21.1%。同時,房地產業務又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營收佔比達17%,為中國建築的三大主力業務之一。

尤其是中海地產,在業內素有利潤王的稱號,凈利率常年維持在25%以上,2021年仍有17%。每年為中國建築貢獻的並表利潤達400億以上。

圖表7:2021年中國建築業務分部毛利率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雖然現在房地產行業利潤率也下降,但對於央企而言,融資成本低、拿地門檻也低,反而是逆周期布局的好機會。

良好的財務狀況及央國企的信用背書,也意味着中建系的確有着逆勢擴張的能力。

3 房屋建築收入佔比61%,

包攬全國地標性建築

中國建築在房屋建築領域具有絕對優勢,代表着中國房建領域的最高水平。

在生活中,每25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使用中國建築建造的房子。

在市場上,中國建築投資建設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樓、3/4重點機場、3/4衛星發射基地、1/3城市綜合管廊、1/2核電站。

中國建築在公共建築、辦公、機場、酒店、科教、體育、人居、醫療、使館、工業、國防軍事等諸領域,均承建了大量地標性工程。

央視總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深圳華潤春筍大廈、廣州周大福中心等鬼斧神工的建築均出自中建手筆。這也難怪網友將中國戲稱為「基建狂魔」。

圖表8:2017-2021年·中國建築房屋建築業務收入情況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企業年報,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作為中國建築佔比最大的業務,房屋建築收入長期以來佔比60%以上。

2021年,中國建築房建業務收入達到1.15萬億,同比增長14.7%,新簽合同額則再上了一個新台階,突破了2萬億。

豐富的高難度房建業務經驗和巨大的房建業務規模,成為了中國建築最亮眼的名片,也為其開展其他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基建業務環比大增78%,

有望發行基礎設施REITs

除房屋建築、房地產開發業務外,中國建築通過工程建設與項目投資並舉,依靠人才和管理優勢,在基建領域快速發展,完成了眾多經典工程。

圖表9:中國建築-經典基礎設施工程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資料來源:企業官網,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伴隨着國家新基建戰略和十四五戰略規劃的落實,基建業務是中國建築增長最快、發力最猛的業務。

近兩年,中國建築的基建業務幾乎保持着每年增長30%的節奏,有力地拉動了集團整體業務的增長,為中國建築的業務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2021年,中國建築基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100億,新簽合同額8439億,同比增長24.4%。

圖表10:2019-2021年中國建築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速

「隱形航母」中建系:營收1.9萬億,拿地第1名 - 天天要聞

註:2022年1-2月數據波動異常不做展示。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愛德地產研究院整理。

2022年,中國建築基建業務繼續發力,截止到5月,累計新簽合同額3377億元,同比增長34.6%。

5月單月,基建業務新簽合同額為849 億元,同比上升54%,環比則大增78%,同環比均保持高增長。

目前,基建公募REITs利好不斷,正加速發行,將成為基建投資的重要增量資金來源。

據專業機構判斷,公募REITs對於建築及相關行業的影響及變革將超越當年的PPP。若 REITs 回收資金全部用於再投入,則可撬動基建投資約為其募資金額的2.25 倍。

因此,中國建築若能乘上公募REITs利好,其基建業務增速或將搭上更快的車道。

總 結

近一年來,央國企在土拍市場上頻繁拿地,留下了積極的身影。

中國建築拿地的背後,央國企的信用和資金實力不容小覷,但也無不蘊含其業務結構穩健,利潤結構優化的經營邏輯,才是王道。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