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2022年07月04日23:21:07 熱門 1155

當家主母》通過對特定時代、特定背景複雜性的描寫,透露出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命運的反抗、對自我的追求、對理想的憧憬,這些情感經過千年變遷,仍然是讓當代人為之動容的「人」的根本。而在這其中,迸發出的強大而溫柔的人性光輝,更是加深了整部劇傳達出的現實意義,為影視劇題材創新提供新思路。

女性題材,是近幾年影視劇市場最熱門的類別之一。

尤其在去年,女性題材迎來創作高峰。從女性向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到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及網劇《摩天大樓》、《傳聞中的陳芊芊》,從年齡困境,到職場危機、家庭生活,再到女性互助及女性意識覺醒,一種劇集引發市場及輿論熱議,進一步推動了「她力量」的崛起。

然而,今年年初開始,女性劇似乎陷入頹勢。隨着幾部女性題材劇接連遭遇滑鐵盧,行業對「獨立女性」的定義愈發趨同,大量聚焦婚戀、育兒的情節,更是被視為販賣女性焦慮。女性劇集市場急需打破角色工具人、標籤化、劇情懸浮等行業痛點。

輿論之下,行業也在思考,女性題材劇集到底應以何為抓手?

而在近期,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同步播出的女性劇集《當家主母》給這一問題作出了解答。該劇雖以清朝為背景,但真正做到了立足於女性視角,通過挖掘個體的成長和意識覺醒,深入展現了封建社會下女性的生存困難與個體價值。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該劇還深度融合了古代傳承至今的緙絲崑曲等傳統的中華文化,打造了女性劇樣本的同時也兼顧了影視劇創作能帶來的社會價值和意義,給行業接下來的發展作出了良好示範。

傳統文化賦能故事內核,

「當家主母」着眼女性新視角

女性,在古代也能當家做主母?《當家主母》在劇集開篇就給觀眾留存了這樣的一個疑問。

在既往的認知中,受到父權制度和封建制度的雙重影響,古代女性往往是家族利益和等級制度下的犧牲品。然而,《當家主母》中,九歲跟着任老夫人學緙絲,十幾歲開始學習管賬理家,以童養媳身份成為支撐家族家業的當家主母的沈翠喜卻打破了業內對於古代女性的刻板印象,從人物設定上賦予了該劇不同的差異化色彩。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區別於既往的女性角色,沈翠喜因緙絲天賦而被任老夫人看中,無依無靠的背景下,因自身的努力和在經商、持家之道方面的能力成為了代替丈夫任雪堂掌管大小事務的主母角色。儘管該劇較少着力於該角色年輕時的成長曆程,但通過正敘倒敘併兼的敘事手法,展現出了其作為當家主母的女性力量和風采。同時,通過她對另一女性角色舒芳的價值觀影響和處事方式的培養,也側面展現出女性互助的情感內核,從角色塑造方面融入了對女性力量的深度洞察。

而另一個重要的女性角色曾寶琴,則反映出了女性在困境之中,為夫到為己,再到為家的心理變化及成長過程。

在劇集的初期,曾寶琴的人物以小家的情愛為核心支撐點,但在任雪堂失蹤、任家風雨飄搖之際,曾寶琴能夠捨棄小我,與沈翠喜、舒芳通力合作,完成了立體式的人物情感及人物價值的升華,充分地展現出了女性超脫於私人情感之上的胸懷與氣度。

正是通過細緻的情節設定和情感渲染,《當家主母》塑造出了一眾鮮活的女性群像,展現了各種階級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女人們在情感遭遇和社會生活中女性意識萌芽覺醒和成長改變,並探求出了處於不同成長背景的角色在情感、婚姻中獨立的感情價值觀,與當代社會女性思潮下,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之間的共鳴,從而完成了《當家主母》在以女性為主的影視劇中的一次類型上的創新和突破。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背景設定為古代的女性群像劇,該劇憑藉得天獨厚的年代優勢,創新式地聚焦古代緙絲及崑曲等傳統文化。

與以往單純將文化作為故事背景的劇集不同,《當家主母》中,無論是緙絲作品的誕生、緙絲商業的發展,還是崑曲的音曲變化,都成為了推動劇集情節發展的關鍵點。以緙絲為例,該劇第一次出現的完整緙絲作品是由巧兒製作的《萬年如意圖》,該作品的製作過程展現出的不僅是緙絲精巧的製作技藝,也推動沈翠喜輸出了「希望女性能夠自立、自強」的價值觀,在吸引年輕觀眾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播和影響力的擴大貢獻力量。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深度還原角色設定,

讓女性演員無畏「中年」標籤

在劇集之外,隨着近幾年女性劇集市場井噴,女性演員擁有了更多的成長機會,也成為近幾年行業關注的重點。然而在這其中,留給中年女演員的可選擇空間依舊是較為狹窄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當家主母》一定程度上給中年女演員帶來新的行業希望。

首先,該劇的主要角色是覆蓋多個年齡層的,既有90後的張慧雯,也有60後、75後、80後的演員惠英紅蔣勤勤楊蓉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其次,不同於以往重流量、輕演技的女性群像劇,從演員與角色的連結來看,該劇在選角上也是儘可能地尋求角色與演員本身的相關性,力求在實力派演員中尋找最合適角色的演員。

比如,代表着「當家主母」沈翠喜的蔣勤勤曾在《喬家大院》、《所有夢想都開花》、《九州·海上牧雲記》中飾演過成長背景各異的女性角色,其本身即帶有一定程度上獨立女性自強、自信的屬性,與劇集中「一家之主」的沈翠喜有一定的共通之處。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在豆瓣上,蔣勤勤的演技也大獲好評。有網友表示:「蔣勤勤飾演的沈翠喜這一角色,其格局從一開始就不同於其他人。知世故而不世故,根本就不稀得宅院婦人間的算計,其果敢擔當及氣魄遠勝一般鬚眉。蔣勤勤的演技是明顯有區別的,剛開始是一個暴走的狀態,大爺消失後逐漸開始認真搞事業。」

此外,聚焦中年女演員,也讓《當家主母》具有了極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展現了當前影視劇市場趨於成熟的態勢。它不僅給蔣勤勤、楊蓉、惠英紅、黃奕等一眾出色的女演員真正展示的舞台,打破業內對於中年女演員飾演角色的刻板印象,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廣闊的創作思路,即在影視題材越來越多元化的當下,影視劇對於演員年齡的限制應該更加放寬,做到角色與演員形象儘可能貼合,從而提高影視劇的內容質量。

從女性到眾生相,

探求人物塑造的核心價值

誠然,對女性群像的描寫往往是女性劇集中的最大亮點,但《當家主母》承載的價值意義也遠不止於呈現女性成長。

從人物塑造層面來看,該劇在沈翠喜、曾寶琴等立體的主角之外,也刻畫出了非常多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比如任家大爺任雪堂,作為沈翠喜的夫君,雖然早已心屬曾寶琴,但卻因家族利益桎梏,以及性格中的懦弱,在兩個女人之間猶豫抉擇,也側面襯托出了沈翠喜為任家當家作主的必要性;二爺任如風則是一個「浪子回頭」式的角色,在劇中承擔著剖析男性視角成長的重要作用,從早期紈絝子弟做派,到逐漸顯露出孝順母親、體貼妻子的一面,最終在經歷過是非後,幡然醒悟幫助沈翠喜共同打理家業。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在後期上線的魏良弓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角色,在任雪堂消失後出現的魏良弓作為「知己」,了解沈翠喜所經歷的一切痛苦,並且不畏流言堅持與她在一起。從他的視角中,我們能夠看到女性堅韌背後的心酸的另一面,對劇情的情感走向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外,諸如憨厚忠心的書硯、勇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如意等小人物在劇中也都有清晰的成長路徑,通過自己的方式在整個故事中創造出自己的價值,讓整部劇更加的豐滿,多元。

而另一方面,市場上很多女性劇集在塑造女性形象時,過於將筆墨着力於女性的獨自成長,最終導致劇情懸浮,失去生活化根基。而《當家主母》深諳在任何年代、任何社會背景下,男性與女性都是作為「人」而共同存在的道理,強調女性可以當家作主的同時,從男女平等的視角出發,表達出了男性也可以專註家庭,不用肩負事業的重擔,選擇自己想要過的人生的新價值觀。

聚焦傳統文化下的意識覺醒,《當家主母》如何講述女性當家故事? - 天天要聞

多方交織下,通過對特定時代、特定背景複雜性的描寫,透露出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命運的反抗、對自我的追求、對理想的憧憬,這些情感經過千年變遷,仍然是讓當代人為之動容的「人」的根本。而在這其中,迸發出的強大而溫柔的人性光輝,更是加深了整部劇傳達出的現實意義,為影視劇題材創新提供新思路。

而我們也期待,在該劇的成功示範下,未來影視劇市場能夠打破現有劇集形勢的限制,從人性本身出發,挖掘出更多的關於自我意識探求的差異化優秀內容,給整個影視劇市場帶來更多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