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2022年07月04日18:32:20 熱門 1385


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 天天要聞

▲ Photo by Tim Tadder on Behance

「當我從走走跑跑,到可以完整的跑下來5公里時,我感覺自己好偉大,激動的要哭;當我可以一口氣跑10公里時,我興奮地截圖發朋友圈,並謀划著再過10天要跑15公里到時候再給他們一個驚喜……而當我開始關注別的跑友,關注APP上的那些數據時,比如步頻、步幅、配速等等,我發現自己就是一枚小白,一點都不偉大,好渺小。」

當一個跑者開始關注步頻,說明他(她)可能有如下訴求:

  • 想超越別人
  • 想健康跑步
  • 想提升技術

如果你是由於第1點而關注步頻,你正在邁向速度大神之路,也可能走上一條純粹追求高步頻的彎路。

如果你是由於第2點而關注步頻,你已經邁向科學跑步的康庄大道了。

如果是你由於第3點而關注步頻,恭喜你,你找到根源了。提升技術,可以解決步頻問題,並且技術是健康和速度的保障,解決了第3點,前兩點自然迎刃而解。

步頻,是重要的跑步技術。


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 天天要聞

對於普通跑者來說,處理好步頻問題,不但可以減輕運動傷害,還可以提升跑步效率,在速度方面進階。對於熱愛跑步的人,這兩方面無論哪一個的重要性(或者說吸引力),都無法迴避。

大多數新手跑友的步頻在150~170步/分鐘(甚至更低),個別新手跑友步頻在190步/分鐘以上。這個步頻是指在配速跑(馬拉松配速)而非輕鬆跑的情況下。下文的步頻,都是在這個語境下討論。

在相同的配速下,過低的步頻意味着步幅較大。事實上,有相當多的跑友是通過刻意向前跨來增大步幅以提高速度,而忽視了步頻的提高,這會帶來很大的傷痛隱患,並且跨步會使得落地點超出重心前方過多,造成剎車效應,使跑步效率大打折扣。

相同的配速下過高的步頻,則意味着步幅較小。很多跑友篤信小步高頻,刻意提高步頻而壓制步幅,這對於身體的開合度的發展是不利的,對於進一步進階會造成很大的局限。

合理的步頻,會讓我們在跑步中身體自然開合(不壓制也不刻意伸張),充分發揮跟腱的彈簧助力作用,從而避免傷病並提升跑步效率。

關於步頻,跑者最關心的莫過於下面這三點:

  • 對於普通跑者,步頻重要嗎?
  • 步頻一定要180嗎?
  • 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改善步頻呢?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步頻要達到180


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 天天要聞

關於中長跑中的步頻,有個180步/分鐘的說法。

步頻180步/分鐘是由丹尼爾斯博士提出的,他在著作中提到自己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期間,每天都在跑步比賽的賽場觀看不同跑者的賽況,並計算他們的步頻,當時共記錄了50多位男女跑者的步頻,項目從800米比賽到馬拉松都有,他發現在所有跑者當中只有一位的步頻低於180步/分鐘。

除此之外,他認為步頻180步/分鐘能有效地減小落地時的衝擊,因此丹尼爾斯博士在書中不斷強調跑步時的步頻一定要落在180步/分鐘。

也有相關運動科學家研究表明,步頻在180及以上時,能充分利用肌肉肌腱的彈性。這樣可以在跑步時把落地衝擊力充分吸收到跟腱和肌肉,然後釋放到前行的動力中,從而減少傷病,節省體能。

在180及以上步頻時,我們會明顯感覺到跑步的節奏感,這就是肌腱肌肉發揮彈性的結果。


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 天天要聞


高步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跨步、蹬地與垂直振幅過大的問題

這是因為步頻越高,越沒時間蹬地,自然能把體重分攤到更多的步伐中,使得每一步都變得更輕盈,無論是關節還是肌肉,負擔都會變小,運動傷害發生的概率也會降低。

有人說,高步頻會導致身體更多次的受力,應該增加負擔才對啊。沒錯,從體能方面來說是這樣的,但從肌力方面不是這樣的。

舉個例子,有一個80kg的杠鈴,以你當前的能力只能把它舉起來4次,第5次只能舉到一半,就力竭了,那麼你有效舉起總重量是320kg。但40kg的杠鈴,你卻可以舉15次,有效舉起的總重量是600kg。

馬拉松就是通過雙腿把身體舉起來幾萬次的過程。小負荷高頻次可以讓你同樣的身體能力承受更多的總負荷。這就是小步高頻的力學原理。

這樣看來,180及以上步頻至少有以下好處:

  • 着地時身體的衝擊力也小,能夠減少對關節和肌肉的衝擊,防止傷病。
  • 身體的垂直幅度少,提高跑步效率。
  • 可以充分利用肌腱肌肉的彈性,節省體能。

步頻一定要在180嗎?


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 天天要聞

從力學的角度看,跑步的步頻越高,在力學上的效率越高,跑步就是靠着雙腳不斷地轉換支撐點來前進,轉換支撐點的頻率越高(步頻越高),就越接近輪子的滾動方式,也越能有效地利用重力和慣性。所以,高步頻跑法是高效率的關鍵。

但是另一方面,步頻超過一定程度,會有以下副作用:

  • 高步頻隨着擺臂/腿上拉的增多,心率上升快,身體的疲勞感會比較強。
  • 並不能完全避免傷病,當負荷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時,傷病風險也會隨之出現。

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步頻,要找到心率和步頻的平衡點。

由於路面的坡度、跑步的距離、跑者的速度以及個人的生理機構都不盡相同,所以每個人的步頻會有所差異。有的人182就可以,再提高心率會躥升;有的人190正好,而有的人200還感覺輕鬆。180隻是個基點,至於是182、185、190還是200,我們要在訓練中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步頻(一般來說,隨着體能和技術的提高)。

180隻是個參考數據,關鍵是根據自己的個體情況,找到在配速跑時的那種省力而帶勁的節奏感。

沒有最好的步頻,只有適合自己的步頻。

需要注意的是,輕鬆跑(慢跑)時,以舒服的體感為準,不要為了達到180步頻而壓制自然步幅。而節奏跑、間歇跑、ST跑時,步頻有可能超過190甚至達到230,這都是自然狀態,沒關係。

腿長的跑友,步頻稍微低一點是正常的,因為同樣前傾角度下,他的自然步幅要大一些,配速相同的話,步頻就要低一些。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不要盲目跟別人比較。

如何提高步頻?


步頻180就是最好的嗎?告訴你關於步頻的 3 個真相 - 天天要聞

一般的新手跑友,步頻在150~170步/分鐘(平均166步/分鐘),經過練習都可以達到180步/分鐘的步頻,因為這是所有健康的身體都能習慣的步頻。一開始先從小步伐開始,根據身高不同,可以嘗試從0.7~0.8m的步幅開始訓練。

有幾個方法供參考:

  • 訓練小腿快速向臀部下方收起。
  • 與高步頻跑友一起跑,跟着他的節奏跑。
  • 用手機APP上的節拍器循序漸進訓練。
  • 自己訓練時,由慢到快過渡,以讓呼吸和心跳跟上節奏。
  • 先從快速跑(如200米短沖)練習高步頻,激活肌肉肌腱的敏捷度神經鏈接。

不管哪種訓練方式,都是先克服向前跨而造成的大步幅。

其實,任何一種跑步技術的背後,都是為了讓跑者能夠跑的更加高效,同時降低身體受傷的風險,因此,即便你不是為了參加比賽,也不是為了一定要跑多快,但科學的步頻可以讓你跑的更加輕鬆。

好啦,如果你已經完全了解步頻180的科學內涵,那不妨就趁着春節假期,在家練起來吧!

本文作者:薛章(筆名蕭逸)Pose Method 中國區認證教練、跑者、深度技術控和個人管理踐行者,倡導科學跑步和深入思考。文中部分圖片來自 Pexels 和 Unsplash 及網絡


# 來,今天來評論區聊聊 #

「你關注過自己的步頻嗎?」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