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花3元,大伯大媽「佔領」杭城KTV

2022年07月04日17:38:01 熱門 1806

每周二,是杭州的汪秀娥的卡拉OK時間。

70歲的汪秀娥在中午時分,準點和10多位老夥計來到杭州秋濤路的一家KTV里,點上一個中包,一個下午的歡唱時刻就開始了。

在杭州,各個平價KTV的下午場,如今已是像汪秀娥這樣中老年人的天下。

他們最小的大概50歲,最大的已逾80,志同道合者組成不同的圈子,每周一次,在KTV里聚會、唱歌。

「工作日,白天開的包廂,七成左右都是中老年人。」幾家KTV的工作人都這麼說。

在用廣場舞佔領廣場後,大伯大媽們又開始悄然佔領KTV了。

11點開始包場,午飯在KTV解決

9月12日中午11點,近江豪歌KTV店內,一個走廊兩邊,10個包廂中有人的是4個,而這4個包廂中的客人都是老年人。

汪秀娥和她的夥伴們就是其中之一,包廂里有十二三個人,除了三四位男性外,其他都是女性。

「今天人不多,開一個包廂剛剛好,有時候會來十六七個,我們就開兩個包廂。」 汪秀娥是這個團隊的組織者,身材微胖的她穿一件寬大的紫底大花上衣,頭髮焗得烏黑,看着像60歲出頭的模樣。

包廂的桌面上滿滿當當擺滿了塑料袋裝着的水果、食物、以及各色保溫杯。水果是洗過的葡萄、冬棗,食物是打包來的米飯和炒菜。一位大伯正捧着飯盒往嘴裏扒拉米飯。

他們每周二中午聚集在這裡,開唱之前先吃午飯,午飯有的人是在周邊吃頓快餐,有的則是從家燒好帶到包廂里。

「我們四五年前就來這家KTV了,那個時候他們中午還提供午飯,後來沒有了,我們就自己解決。」 汪秀娥說。

每人花3元,大伯大媽「佔領」杭城KTV - 天天要聞

大伯大媽們在KTV唱歌。

有的唱紅歌,有的唱越劇

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後,大伯大媽們的午餐結束,動作快的開始坐到點歌機前點歌。

屏幕上陸續跳出《夕陽紅》、《走向復興》、《夢駝鈴》、《梅花三弄》、《大海啊,故鄉》……

「我們唱的基本都是民歌、紅歌這些。」76歲的劉阿姨是這群人當中性格最開朗的,「你看看我們的年紀嘛,就知道,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紅歌肯定最拿手。」

汪秀娥說,她唱的最多的是《鄉愁》、《莫斯科有我的愛》,「我也就唱兩三首,大部分時間是聽他們唱,你一定要聽聽,他們有幾個真的唱得蠻好。」

說起唱歌,大伯大媽們都落落大方,拿起話筒,輕車熟道,說唱就唱。

61歲的俞阿姨和一位70多歲的大伯,合唱的《走向復興》是大伙兒們最推崇的。兩人站起來,在伴奏聲中引吭高歌,俞阿姨的聲音又高又細,大伯的嗓音則帶着幾分渾厚,伴着兩個人的歌聲,坐在沙發上的其他人有的在拍手,有的搖擺着身子,76歲的汪大伯則乾脆站起來,揮着雙手打拍子。

兩人的合唱結束後,一群人中最年長的、80多歲的王阿姨站起來,唱了一首越劇《我本是金枝玉葉駙馬妻》,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穿了一身紅底藍花裙子的王阿姨,還邊唱邊舞,跟着MV,秀了一把身段。

大家又是叫好又是鼓掌,包廂里的氣氛越來越嗨。

每人花3元,大伯大媽「佔領」杭城KTV - 天天要聞

大伯大媽們在KTV唱歌。

怕忘記歌名,提前存到手機里

像這樣的K歌聚會可並不是汪秀娥他們這一撥。

60歲的陸大伯和同伴們也有這樣的活動。

「我們每周一次聚會,有的時候是喝茶,有時候是唱歌,唱歌的次數相對多一些。」

他們為此還專門建了一個QQ群,20多位群成員,都是喜歡唱歌的人,和汪秀娥這個團隊相比,陸大伯這個QQ群里的人都相對年輕一些,「我們入群的年齡基本是45歲到65歲之間,我算是這裏面年紀比較大的。」

大概因為年輕,陸大伯和同伴們一起K的歌基本是以流行歌為主,比如張學友、周華健齊秦,這些歌手是大家點的最多的。因為有時候記不住自己經常唱的歌的歌名,陸大伯在手機播放器里,會提前把這些歌存下來。

記者看了一下,這些歌包括鄭智化《星星點燈》、高勝美的《點燃一根煙》、童安格的《愛與哀愁》等,不少都是記者小時候會聽的流行音樂。

「我們唱的歌不新也不老。」陸大伯這樣評價自己。

唱K費用很低,每次人均才花3元錢

近江豪歌也是陸大伯他們常去的KTV之一,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去瑪萊仕,以及好樂迪。

用陸大伯的話說,基本都是一些平民價格的KTV。

工作日的白天,這些KTV的收費都很便宜,這也是陸大伯和汪秀娥他們選擇去K歌的主要原因。

「近江豪歌最便宜,中午11點到傍晚6點,7個小時才35元,銀樂迪稍微高一點,59元,其實也不貴,平均下來,每個人分攤不了多少錢。」

錢江晚報記者在大眾點評上隨便搜索了一下,這幾家KTV,在這個時段的確是這個價格。

「我們來唱歌都是AA制,這樣一個下午唱下來,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只要三四塊,真真是便宜得很。」汪秀娥也這麼說,他們一般都是包一個下午,但也不會每個人都唱到傍晚五六點,有些離家遠的,可能4點左右就坐車回去了,有些還在帶孫子輩的,因為要接小孩,兩點多走了。

近江豪歌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下午場,來唱歌的基本都是這批中老年人,有時候一下午能開出10多個包廂。

隨後記者走訪了瑪萊仕萬泰城店和銀樂迪雙牛大廈店,兩家店的工作人員也說,大概一年多前開始,店裡每天下午來的客人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基本上佔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吧。」

瑪萊仕萬泰城店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客人開了包廂後,基本不會有其他消費,偶爾會泡壺茶,也就是三四十元。

「他們都會自己帶吃的來,按照規定,是不允許的,有時候我們進去,也能看到他們把東西藏一下,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我們也不好說什麼,而且不管怎麼說,他們也是來包廂消費了。」銀樂迪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說,進去服務的時候,看到這些客人點的歌,不是紅歌,就是廣場舞曲,比如刀郎、鳳凰傳奇之類的,「反正,和年輕的客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他們唱起來氣勢一點也不輸年輕人,還是挺有意思的。」

新聞深讀

和越來越宅的年輕人相比,大伯大媽們卻是「外向得生機勃勃」

從康橋到近江,坐公交車要一個多小時,但每周二,夥伴們在KTV的聚會,61歲的俞阿姨都會來。

70歲的汪秀娥說,唱歌只是他們活動的一種形式而已,「我們也不是為了唱歌而唱歌,最關鍵的是大家能湊在一起,聊聊天,開心開心。」

不過,你以為老年人只跳廣場舞嗎?不,他們還會去K歌;你以為老年人只會K歌嗎?不,他們還有更豐富的節目。

唱K和跳廣場舞的大伯大媽們啊,他們可都是有圈子的人。

想不寂寞,就要自己動腦筋

和唱歌相比,汪秀娥其實更喜歡跳舞。

因為年紀大了,汪秀娥這幾年不大跳舞了,她把每天晚飯後的活動改成沿着錢塘江邊散散步,不過,散步的時候,看到有跳廣場舞的,她都會不自覺地加入。

「不超出8個動作的舞,他們跳三遍我就跟牢了,而且動作到位。」 汪阿姨自豪地說,「我跳舞很好,剛退休那幾年,早上在涌金公園跳, 晚上在太廟公園跳,我是領舞的,教大家跳,一個小時能跳二三十個舞呢。」

唱歌是這幾年才學起來,就因為認識了這群志趣相同的朋友,跟着他們慢慢練起來。

汪秀娥組織的這個活動團,差不多有十七八人,大家原來也素不相識,都是通過社區或者其他單位組織的老年活動結識的。

為什麼會組建這樣一個圈子?因為不想寂寞。

如今已經70歲的汪秀娥不用帶孫輩了,不過,10年前,小外孫還是隔三差五要送到她這裡來。「主要是他奶奶帶,奶奶有事的時候,就我來管。」

這也成為她生活中蠻重要的事情。

後來外孫開始上學,女兒每天晚上都要輔導孩子讀書到晚上9點,周末要麼是去陪孩子上輔導班,要麼去外面放鬆,玩一天,到她這裡的時間漸漸變少。

「我想想怎麼辦呢?總要找點事情做,要自己動腦筋,解放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能想到的就是要跟老年人做朋友,比如喜歡看報的,就在一起看報;喜歡種花的,就幾個人交流種花,這樣才能把時間消磨掉。這也是我想呼籲老年人的。」

汪秀娥呢,就喜歡跳舞唱歌,以及短途旅遊,所以就有了現在的這個小圈子。

剛過60歲的俞阿姨是圈子當中年紀最小的,穿一身碎花連衣裙,燙卷了的波波頭,蠻潮。

兒子還沒有小孩,閑得很,「平時在家待着挺無聊,有夥伴能出去聚聚當然高興。」對她來說,這也是每周最重要的事。

每人花3元,大伯大媽「佔領」杭城KTV - 天天要聞

又到一年賞桂時節,大伯大媽們已經開始計劃聚會了。本報資料照片

聚會花樣很多,大伯大媽們很忙

有時間,身體又不錯,大伯大媽們也想得開,樂於給自己找點有意思的事做。

他們的聚會基本每周都有:有時候是喝茶,有時候是打牌,有時候是短途旅遊。

仙華山、桐廬臨安,都是他們常去的地方。

「我們經常聯繫的有一家包車公司,他根據我們的人數派車輛,把我們拉到目的地,一般是當地的農家樂,如果想去景點,再通過農家樂找包車,都有這種服務的。這樣住個3到5天再回來,像去趟臨安,全部花費下來,一個人也就200多元吧。」

除了這樣的「團聚」,像汪秀娥這樣的活躍分子還會滿世界跑,比如和要好的姐妹出國旅行,去年她們去了美國西部,今年4月去了荷蘭,下個月還打算去德國。報團、提交資料辦理簽證等,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搞定。

汪秀娥說這樣安排下來,她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一點都不覺得寂寞。心情好,身體跟着也爭氣。」

而對於俞阿姨來說,本身就喜歡唱歌,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參加歌唱比賽,退休前在單位,也不時和同事去唱卡拉OK。

退休後再來K歌,對她來說,有點像回到年輕時的時光。

76歲的汪大伯,已經頭髮花白,在唱完一首《夕陽紅》後感嘆,「年輕的時候,一年有365天,我說我們工作的時間有465天,唱歌?旅遊?怎麼可能?」

「對啊,上班要朝九晚五,下了班就要急急忙忙回去做飯……」旁邊一位阿姨接話道,但是話沒說完,就被其他人打斷,「哪有朝九晚五喲,就是三班倒。所以現在趁着有時間,咱們身體也好,就要放鬆放鬆。」

他們比很多年輕人更外向

如果說汪秀娥他們的聚會主要是通過傳統的電話聯絡,人員也大都是杭州本地人的話,60歲的陸大伯則走的是線上線下打通的線路。

健談的他在今年6月份建立了「唱歌休閑娛樂」QQ群。

「群里的人來自全國各地,現在在杭州居住。這是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地方,以前大家都不認識,通過在QQ上聊,聊得好了就組織活動去唱歌、喝茶,這樣就認識了,興趣愛好一致的就多走動,處得像兄弟姐妹一樣。」陸大伯手裡拿着智能手機,隨時回復群里的消息。

建群三個多月來,他們已經組織了10多次活動,每次都是在群里發公告:幾月幾日幾點到幾點,在哪裡進行K歌活動,晚飯拼飯,以上費用均AA制。

在陸大伯看來,目前KTV是最適合他們的場地,「能唱歌,能閑談。一堆人坐在公園裡聚會總不太合適吧,還是要講點氣氛的。」

「唱完歌,不回家的,大家一起吃個飯,均攤也花不了幾個錢,也就幾十元吧,但這一天心情都會很好。」陸大伯說,除了唱歌,他們也想組織一下短途旅行,但因為現在人不多,大概會搞不起來,「如果以後志同道合的人多了,再試試看。」

「志同道合,聊得來」是大伯大媽們選擇圈子最看重的一點,一位大媽說, 喜歡的東西不一樣,聊不來,在一起玩就沒味道了,「這和年輕人交朋友一樣的嘛。」

而已經找到了「老夥伴」的他們,每期的活動進行得風生水起。

這不,關於下次聚會,作為群主的陸大伯在QQ群里掛出了通知:這周去銀樂迪K歌。

汪秀娥則樂呵呵地通知大家去杭州動物園喝茶,因為桂花要開了,「一年一次,賞桂。」

記者手記

說實話,在進到KTV,看到這麼多包廂里,都是頭髮花白的老年人時,我是大大地感到意外,印象中,這裡是年輕人的天下,沒想到,已經被年輕人的「潮爸潮媽」們佔領了。這真是一群會玩的老年人。

大伯大媽們退休後都做什麼?在此之前,我能想到的無非就是帶帶孫輩,跳跳廣場舞,或者每天去公園裡溜圈散步、打拳聊天……

很明顯,汪秀娥和陸大伯們突破了我們的想像,包場唱K只是他們讓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寂寞的方式之一。他們自己找朋友、組圈子,和年輕人越來越宅相比,大伯大媽們卻是「外向得生機勃勃」。

不過,就如提意見的丁阿姨所說的,在我們周邊,能提供給老年人活動娛樂的場地、設施還是太少,老年人大部分活動場所是被擠壓在社區範圍內,而他們也許更願意和這個社會的潮流接接軌。從這個角度看,去KTV唱歌,大概也是大伯大媽們的新發現,說不定在未來,他們有更多這樣的新發現。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