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幼兒園留給孩子的作業,家長的態度是怎樣的呢?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小,能替孩子做的,就替孩子做了,就是一個小任務,完成就行。有的家長也認為,既然老師留了作業,說明這件事有價值,就要認真對待。而對於孩子來說,老師留的每一次作業都是在鍛煉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更獨立。
案例事件:
一個家長群因為一張圖片炸了鍋。幼兒園老師在小長假期間留了一個作業,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個漂亮的"紙房子",目的是增進親子關係,培養的孩子的動手能力。
老師要求,盡量讓孩子自己粘貼,塗色,搭建,看看誰的創意最好,把做好的作品放在群里展示,老師加以點評,最後還會有投票發獎環節。
到了發照片展示的那一天,老師看着群里各種各樣的紙房子非常欣慰,有的是"小豬之家"用全家福照片做的,還有的是"青青草原"是用孩子特別喜歡的小動物圖片做的。但是其中一張照片,令人毛骨悚然,居然是一個很詭異的紙房子,老師越看越不對勁,配色,材質,款型……這也太奇怪了。
老師找到了傳這張圖片的家長,家長連忙道歉的說自己不知道老師還會負責任的檢查,因為忙,根本沒時間帶孩子做,反正也是傳照片,自己隨便在一家壽衣店借了這個房子,照了一下傳上去,看見其他家長做的都很好還起名字,自己覺得慚愧不已,想撤回照片已經來不及了。
問題剖析:
這位家長也是真想的出來,這樣瘮人奇葩的做法,看似荒謬,實則就是家長對於一些作業不夠重視,對孩子的任務不夠上心,覺得應付一下就行了。只顧着自己省事,不用操心就行。
實則影響了孩子的狀態,一方面完不成作業孩子本身有失落感,另一方面親子能力,動手能力也沒提升,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再者,家長這樣做,讓老師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呢?什麼樣父母有什麼樣的孩子,將來真怕孩子也用裝着拎着裝着啤酒的吊瓶來給自己打針。
別忽視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這些好處家長要知道
1.讓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
手巧心靈,動手能力可以培養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手部的靈活,可以向大腦發出更縝密的信號,更深入的思考,讓孩子的思維能力提升。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孩子也就真的理解了。孩子的左右手配合,每一根手指的發育都是有規律的,按照規律引導發展,孩子就會在動手操作中,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左右腦思維能力。
2.增強孩子的創造力
在動手的時候,孩子會加入自己的想法,讓想像變成現實,更好的培養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讓孩子更有自信,有動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多發明家都是經過不斷地動手實踐,研究出對人類有貢獻的創新專利作品。孩子的創造力是被保護出來的,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才能更完整的成長,收穫成長的了求。孩子動手創造的作品即便是不像,家長也要好好鼓勵,讓孩子更有信心創造的更出色。
3.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動手能力讓孩子更獨立,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在必要的時候做出積極正確的回應,讓行為上更獨立。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如廁,這些都和動手能力有關,那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做事效率快,理解能力強,所以顯得更為獨立一些,表現的也更成熟穩重一些。
寶媽必讀小課堂: 想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3點家長值得一試
1.購買一些益智玩具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選購一些益智類的玩具,比如拼圖,磁力片,積木。也可以是魔方,孔明鎖,讓孩子先感興趣,再去操作,這樣孩子能夠玩的更久,把專註力都放在自己的手上,發展自己的手部精細動作。現在還有一些益智類的玩具書,不僅是立體的還可以進行點讀,家長可以以帶着孩子探究書里的秘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比如穿衣吃飯睡覺遊戲。實際上,很多事孩子都能自己做,家長總是先入為主的搶先一步,讓孩子沒有動手的機會。這樣長期以往,孩子動手能力就會退化,不再主動的做事,只會等結果,不會思考動手的過程,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就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
幼兒園就是一個分水嶺,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自然適應的會快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就會花一段時間調整自己,適應的就慢一些。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至少半年就要開始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穿衣如廁,家長可以先做一個示範,讓孩子模仿,再反覆練習幾次,孩子就會了。
3.報一些手工課外班
家長可以藉助外力,找一些適合孩子的興趣班,專門鍛煉專註力和動手能力。有一個家長分享說:"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專註力是分不開的,因為自己孩子在學習機械人構建課的時候,只要是自己感興趣了,就能自己動手,研究很長時間。
根本不是大人認為的,只有你坐住了,專註力就來了。"手工課程只是輔助,如果報名,就要一周一節的堅持,不要半途而廢,練習手的精細動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家長首先要堅持,再去要求孩子跟上課堂節奏。如果孩子不喜歡不要強求,可以多找幾個作為選擇,讓孩子自己選擇。
育兒心得:
家長在教養問題上,不要犯"幼稚"的錯誤,忽視孩子的成長,現在家長忽視孩子成長,長大以後,孩子也不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也會敷衍了事,沒有責任心。家長更應該重視老師留的每一項任務。因為這是對老師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藉著和孩子完成任務的時機,好好陪陪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全身心的投入到親子互動中,用愛和關注讓孩子更自信的成長。
今日三思:
生活中,是否剝奪了一些鍛煉孩子動手的機會?
是否仍盲目的幫助孩子做一些事情?
對於孩子的動手能力,您還有哪些更好的提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