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倪匡的印象可能就是他早年寫過武俠小說,其實真正讓他出名的是他所寫的科幻小說。
倪匡和金庸是至交,與金庸,黃霑、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他同時給12家雜誌社供過稿,但是他也是一個畏罪潛逃的罪犯。
少年時期的倪匡參加過「土地改革」、「淮河治水」,還到過內蒙古地區墾荒。這期間他被隔離調查,被人懷疑是反革命,因為他破壞公共設施。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天倪匡睡覺太冷,就把河道上的木橋樑給拆了做柴火取暖。
但是這還不足以完全給他定罪。1957年,倪匡參與到偽造公章、證件的活動中,東窗事發,倪匡畏罪潛逃,一路南下到廣州,然後又叛逃到還是受英國控制的香港地區。
初到香港,倪匡在印染廠做雜工,晚上去夜校讀書,這個時候他結識了未來夫人李果珍。一日,倪匡看到報紙上的連載小說,想到這是個掙錢的好辦法,就開始陸續給雜誌投稿。
1957年年底,他成功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活埋》,之後又陸續發表了散文小說數篇。
隨後,倪匡開始進入寫作黃金時期,金庸邀請他在《明報》上連載,他開始投入創作科幻小說衛理斯,其實這是奠定倪匡科幻小說界地位的系列,倪匡也成為了華語科幻小說的鼻祖。
當時倪匡在《地心洪爐》里寫衛斯理從南極飛機跳下,殺了北極熊果腹,剝了北極熊的皮取暖,可是南極哪裡有北極熊。這一寫法受到了讀者的不斷質疑。倪匡本是無賴性子,不想過多解釋,就在《明報》上回應:南極是沒有北極熊,世上也沒有衛理斯。對此,金庸還幫腔說南極游北極熊,被衛理斯吃了就沒有,讀者更是氣得跳腳。
倪匡就如寫稿機器一般,一天洋洋洒洒能寫上幾萬字,一小時可以手寫4500字,這簡直讓先進寫網文的寫手們汗顏不已。單論寫作速度,倪匡說自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就這樣,倪匡靠着寫作從草根逆襲,他幾天就可以完結一本長篇小說,放在現在也是奇人怪才。但倪匡的成功同樣和他的勤勉脫不開關係。
老年的倪匡豁達洒脫,在2012年,他獲得了香港電影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他寫過的電影劇本多達300部,包括《獨臂刀》、《精武門》在內。
倪匡看淡生死,摯友金庸去世時,倪匡說,人到了年紀,都是要離開的,不必過分悲傷。
如今已經耄耋之年的倪匡仍然輕鬆快樂,如彌勒佛一般。養花時候,他有時能盯着花看上幾個小時,原來是他想要親眼看到一次花開。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