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2022年07月03日15:46:08 熱門 1739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 | Echo,編輯 | 范志輝,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年終將至,各大平台的音樂類榜單也基本釋出完畢。

豆瓣2021年度音樂榜單、網易雲音樂2021年度音樂獎、網易雲音樂人2021年度盤點「榜單篇」與「推薦篇」、騰訊音樂系年度盤點「由你榜篇」與「浪潮榜篇」、2021騰訊娛樂白皮書音樂篇等,從多個視角、不同定位,記錄了2021年的華語樂壇

從年度最熱到年度最佳,從流量到品質,榜單中的音樂與音樂人成為了一個個錨點,在分類、排序、交疊與連接之後,勾勒出一道道漸趨清晰的行業紋理,也標記出了未來潮水的方向。

年度報告背後的華語樂壇

在這麼多年度報告里,最近發佈的是1月20日騰訊新聞出品的《2021騰訊娛樂白皮書》(後文簡稱《白皮書》)發佈。接下來,我們將以《白皮書》為主體,各大音樂平台、機構的榜單為旁證,從幾個數據特徵來儘可能還原真實的華語樂壇。

談起華語樂壇,周杰倫是個離不開的名字。近幾年,周董雖不再高產,但仍然憑藉幾乎每年一首單曲的發歌頻率活躍於大眾視野。但去年沒有新歌的周杰倫,已經在國內年度榜單中不見了身影。而從周杰倫到大籽,三年來《白皮書》上的新曲熱度榜榜首也首次易主。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大籽是短視頻爆款歌曲《白月光與硃砂痣》的原唱,一位00年生的新世代音樂人。除了大籽,在《白皮書》的新曲熱度榜TOP10中,上榜單曲的演唱者黃霄雲嚴浩翔王源王赫野時代少年團均屬於新世代。

而在年度歌手/團體上升TOP10中,1999年生的王琳凱位居第二,平均年齡為17歲的時代少年團則位居第三,並成為《騰訊音樂浪潮榜》最年輕上榜團體;在新曲傳唱TOP10中,也出現了新生音樂人全面攻佔的情形,除了莫文蔚一位傳統歌手,其他幾乎都是從短視頻爆款歌曲中走出來的新世代,如DJ小魚兒、莫叫姐姐、王赫野等。

在周杰倫間斷髮歌的這一年,一度聚焦於老牌歌手的光芒正在一點一點分散給新生代音樂人,華語樂壇正迎來新世代的接力。

然而,熱度有了,新一代音樂人的口碑並沒有跟上。在《白皮書》的新曲專業口碑TOP10、男/女歌手口碑TOP10中,除了劉柏辛憑藉歌曲《有嗎炒麵》進入新曲專業口碑TOP10,其餘的95後無一上榜。其中,偶像歌手還大都陷入#難聽#爭議,榜單上爆款歌手的名字對於大眾來說則十分陌生。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曲專業口碑TOP10中,女歌手表現頗為亮眼,佔據了八個席位,從孫燕姿、莫文蔚、蔡健雅袁婭維鄧紫棋、劉柏辛,橫跨多個音樂時代,上榜歌曲涵括流行、R&B、soul、電子多個音樂類型。

其中,莫文蔚的《這世界那麼多人》在各大平台的年度榜單中都位居榜首,如奪得了網易雲音樂年度音樂獎的年度最佳單曲TOP10第一位、被分享量超過800萬次,莫文蔚也成為騰訊音樂浪潮榜「冠軍歌曲最多藝人」;位居第二的魏如萱同時也是騰訊音樂浪潮榜中「TOP10歌曲最多藝人」。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而在新世代音樂人和女性音樂群體的崛起外,華語樂壇也迎來一個偶像歌手、實力歌手、網絡歌手、跨界歌手各分一杯羹的並存局面。

以《白皮書》為例,新曲分享TP10中,前三位中德雲系藝人張雲雷岳雲鵬就佔了兩席;季度新曲熱榜TOP5則被不同類型音樂人輪番攻佔,網絡歌手大籽、深海魚子醬等,實力歌手周深金志文與偶像歌手王源、嚴浩翔都榜上有名;男女歌手口碑榜上,仍是實力歌手當道,但其中有孫燕姿、陳奕迅這樣的老牌歌手,亦有從選秀舞台一路走來的張傑郁可唯

可見,在圈層化局面之下,傳統歌手與網絡歌手不再涇渭分明,偶像歌手與實力歌手也不再對立。

只是,相較於傳統歌手的高質量產出,新生代歌手還只在熱度上佔得優勢,58億閱讀量的微博話題#難聽#更是將大多數新生代歌手打包「流量無實力」的一籮筐。

但是,他們真的有那麼「難聽」嗎?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反映了什麼?

過去一年,#難聽#頻繁登上熱搜,似乎成了歌曲黑紅營銷的標配,截至1月24日21點,該話題已有59億的閱讀量。

據《白皮書》的統計圖表,幾乎去年所有發歌的流量藝人都名列其中,也不乏在上述榜單中佔據高位的熱度音樂。如新曲熱度TOP10中的嚴浩翔、蔡徐坤、時代少年團,甚至包括新曲專業口碑TOP10中唯一的新世代唱作人劉柏辛,也包括實力歌手華晨宇、鄧紫棋、汪峰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讓人詫異的是,除了《火紅的薩日朗》和《四字歌》,幾乎沒有短視頻神曲進入#難聽#詞條。而且,被嘲難聽的《火紅的薩日朗》是哪個版本並不明確,劉柏辛在《為歌而贊》舞台上對該歌曲的顛覆版改編,一度陷入「難聽」還是「高級」的爭議。此外,劉柏辛的《有嗎炒麵》還獲得了騰訊音樂浪潮榜的最高得分電子歌曲,卻在各個熱度榜上沒有名字,在《為歌而贊》的舞台上也被達人點評「聽不懂」。

在「高級」和「難聽」間徘徊,幾乎是新生代音樂人的共同困境。因為追求「高級」幾乎成為新式音樂創作的共同目標,大眾感官上的「難聽」也只是判定歌曲的一個維度,但並非被嘲「難聽」的歌都可以穿上「高級」這件外衣,聽感上的違和需要專業評定為其正名。

這也是為什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年度盤點都推出了針對專業、市場兩個維度的榜單,而從兩種榜單綜合來看,很多流量型藝人和爆款神曲都沒有取得較好的平衡。《白皮書》中的熱度榜和口碑榜上的歌曲幾乎沒有重合,主打專業維度的騰訊音樂浪潮榜上的歌曲有65.4%沒能進入基於市場維度的由你榜TOP100,好歌不等於熱歌,熱度也不等於品質。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不過,相較短視頻上爆紅的口水歌,流量藝人的歌曲製作往往更精良,但卻更容易被嘲難聽。除了流量藝人受到更為嚴苛的大眾審視之外,還在於口水歌旋律雖然膩俗但大都順耳,而新生代音樂人為了追求新式編曲,往往與傳統的大眾審美衝突,其歌詞也大都因為刻意標榜而流於表面,無法引起大眾共鳴。

相較於傳統唱片業對時代情緒與大眾情感的洞察和對歌曲旋律的精確把控,新世代音樂人更多從個人視角出發,敘事性更弱,形式上多變,力圖擺脫傳統框架,熱衷於「出格」。但越是「出格」,越是容易「脫軌」,如汪峰去年的新歌《沒有人在乎》,嘗試跨界嘻哈與新世代潮流接軌,但卻翻了車,成為#難聽#詞條中呼聲最高的歌曲。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其實,傳統的音樂創作方式與新生代音樂人的多元化嘗試之間,本無高下之分,只是後一種表達方式在對標國際潮流的過程中缺少了成熟的內容表達,很容易就導致徒有華麗的空殼,但沒有打動人心的內核。

據自媒體「娛理」對流量藝人歌詞的大數據分析顯示,他們的作品裏英文詞比中文詞更受歡迎,但出現最多的是「you」、「me」、「love」、「baby」等簡單詞彙,並充斥着各種中英文擬聲詞;副歌歌詞熱衷於重複,如吳宣儀《twenty five(25)》,副歌部分幾乎完全是「I'm twenty five」。這也是很多偶像音樂中常見的弊病,雖然大牌製作人一個不少,但大多隻淪為了粉絲的圈地自萌。

的確,近年來火熱的偶像選秀一度讓娛樂圈的浮躁氣息蔓延到音樂行業,但伴隨着粉絲經濟的整頓與選秀綜藝的叫停,新生代或許有了更多沉下來的契機。

除了時代少年團憑藉國風單曲《朱雀》獲得騰訊音樂浪潮榜的專業認可,去年從選秀節目中成團的INTO1,在原創EP《萬里》發行期間,也獲得了諸多樂評人的正面評價,還收穫了#風吹沙成海好聽#的熱搜。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當然,我們也不能用年齡的斷代來簡單地定義新世代音樂人。在「豆瓣2021年度高分專輯」中,新生代唱作人王源的《夏野了》就位列第一,也是TOP10中唯一一張流量藝人的專輯。有樂評人評價稱,這張專輯有 「80、90年代唱片黃金時代」的感覺,內容上有很強的敘事感,風格上也不乏電子、Trap

這也從側面證明,華語樂壇的本質沒有變,從近年毛不易音樂的流行也可以看到,大眾還是更親睞有內容、有情感的表達。

換句話說,經歷了多年選秀潮的大浪淘沙,以及近年短視頻等新興媒介對音樂道路的拓寬,音樂人幾乎是爆炸式地增長,儲備上不僅有豐富存量,也有可觀的增量。而在華語樂壇新勢力中,可造之材自然不缺,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良好的行業通道為其提供生長土壤。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另外,今年各大年度榜單對於幕後專業從業者的重視,也為行業耐心培養釋放出了良好的信號。

比如,網易雲音樂的年度音樂獎首次加入了製作人推薦版塊,著名製作人荒井十一陳建騏等資深製作人都向聽眾分享了他們自己心目中的年度TOP10,在網易雲音樂人2021年度盤點則設立了由從業者推薦構成的「推薦篇」;騰訊音樂浪潮榜則專門用了整個創作人版塊為去年成績亮眼的幕後工作者頒發了獎項,如「上榜作品最多作曲人」錢雷、「上榜作品最多作詞人」葛大為、「「上榜作品最多製作人」陳建琪、上榜歌曲最多錄音師」徐威、「上榜歌曲最多混音師」周天澈等。

近60億閱讀量的#難聽#背後,華語樂壇會變好嗎? - 天天要聞

此外,短視頻音樂也正在實現從「不斷下沉」到「力爭上遊」的轉向。以往,短視頻是炮製爆款的團隊攻佔下沉市場的工具,現在則是上游音樂公司和主流藝人不可或缺的宣發工具,其上走紅的歌曲質量也日益向好。如去年短視頻助推的《這世界那麼多人》和王源的《連流星也為你落下來了》,以及憑藉《別叫我達芬奇》在短視頻上二度走紅的小鬼王琳凱。

總之,無論音樂渠道如何創新,產業格局如何改變,音樂勢力如何更迭,如何在「求新」的同時又「好聽」,是擺在每一代音樂人面前的共同命題。

結語

不斷迭代的媒介技術、豐富多元的娛樂資源與持續湧現的各種新潮流,我們面對的早已是一個文化「大躍進」的時代。

縱然缺失了漸進發展的歷史語境下的從容,但多了更加大膽的想像與更具複雜性的個體感知,新世代的反思情緒與冒險精神並肩而至,正如當下的華語樂壇。

回首2021,疫情已不再被視為音樂產業的阻礙,取而代之的是對NFT、虛擬偶像、元宇宙等一系列的行業想像,有了更多對於星辰大海的期待。更何況,音樂產業版塊的各環節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本土在線音樂付費率突破10%,短視頻的鋒芒不減,從中走出的爆款對不少人來說仍「接受困難」,但罵聲逐漸沉澱為帶着期待的批判;各類新生代音樂人光芒初現,口碑一般,卻在熱度上實現了全面攻佔。

我們對新事物與新生代的接受度和期待值都大大拉高,那些通過今昔對比可知,「華語樂壇完了」的結論更多是出於懷舊心理,值得反思,但並未囊括全貌。

斷層之間,新的篇章已經開始顯現。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