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網站披露的消息,此前任職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的華春瑩已任職新聞司司長一職。
同時,根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此前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言人的陸慷,已調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任司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以來,華春瑩一直未曾公開露面,直至7月12日,《學習時報》頭版刊登了華春瑩的署名文章《佔據道義制高點 提升國際話語權》,原來她暫時離開外交部藍廳,是為了參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一班為期四個半月的全日制封閉式學習。
華春瑩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今年49歲的華春瑩自1993年一直在外交部工作,曾在西歐司、駐新加坡使館、駐歐盟使團、歐洲司、新聞司任職,2012年,華春瑩出任新聞司副司長。
2012年11月16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接近尾聲時,在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秦剛的介紹下,華春瑩以新發言人身份亮相。她是外交部第27位發言人,也是第5位女性發言人。
作為新任女發言人,華春瑩當天坦言「深感責任重大」。她表示,當前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正處在一個深刻調整的時期,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
出任發言人近7年來,華春瑩因其睿智親和、剛柔並濟的個人氣質和答問風格頻獲輿論稱讚。
學霸當上了外交官
今年49歲的華春瑩,1970年出生在淮安市淮陰區(原淮陰縣)。
曾任華春瑩高二、高三年級班主任的高從平曾對媒體介紹,華春瑩出生在幹部家庭,父親是原淮陰縣紀委書記,母親是淮安市清河區原政協副主席,華春瑩跟其母親姓,而她的妹妹跟其父親姓錢。雖然出生在幹部家庭,華春瑩卻始終簡樸與低調,是班裡比較特別的一個學生。
學生時代的華春瑩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據老師回憶,高中三年,華春瑩的成績始終排列在班級前五名,她的英語成績更是出類拔萃。
華春瑩的英語老師吳延平回憶說:「當時她的各科成績都比較好,後來在學文科還是學英語之間有些猶豫。後來在我的鼓勵下,我覺得她這樣的條件,報考英語以後會有建樹的。」
大學時代的華春瑩(右二)。圖片由南京大學周丹丹提供
在老師的推動下,1988年,華春瑩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南京大學英語系。
剛進入南大外文系學習時,由於她是蘇北人,儘管高中時英語成績非常優秀,但英語口語還是欠佳,但到大二時,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大學畢業時直接被外交部錄取。
在同學眼中,大學時代的華春瑩依舊是個學霸。曾經的舍友周丹丹回憶,她們當時住在南大南園的8舍。宿舍里一共8個女孩,華春瑩是「老二」。「大家都喊她迎春花,因為她的名字倒過來正好是『瑩春華』嘛,而且她的生日正好在4月。」
周丹丹回憶,當時,同學們都覺得華春瑩的志向很遠大,宿舍里,她是4年中唯一一個沒談戀愛的,她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學習特別認真,筆記記得很細。
華春瑩把熊貓"香香"誤聽為"杉山",發現後大笑。視頻編譯:環球時報
外交舞台上的華春瑩:親和睿智、剛柔並濟
在2012年11月出任外交部發言人之前,華春瑩已經從事外交工作20年。就任發言人之後,外交官華春瑩從幕後走向台前。
在媒體聚光燈下,親和睿智,是很多網友對於華春瑩的第一印象。去年12月華春瑩在回答日本記者的問題時誤將熊貓「香香」聽成了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杉山」。回答完之後中國記者解釋清楚了誤會,華春瑩聽後大笑,現場也傳出輕鬆的笑聲。華春瑩這段大笑的視頻,甚至在日本也走紅網絡,吸粉不少。
華春瑩給華為手機「打廣告」。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答問中,風趣幽默的華春瑩還曾多次給中國製造打廣告。
2018年10月25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紐約時報》報道稱,中俄情報部門一直在監聽特朗普的蘋果手機。
華春瑩在回應中打趣:「感覺美方有些人真是在不遺餘力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她還提到,如果很擔心蘋果手機被竊聽的話,可以改用華為手機。不少網友在微博留言:「這個廣告沒毛病,我給100分」。
今年年初,國產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後叫好又叫座。2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發佈會上,華春瑩為《流浪地球》公開打Call,向外媒硬核推廣《流浪地球》:「我知道現在大火的電影是《流浪地球》,不知道你看過沒,建議你去看一下。」
生活中的華春瑩:運動達人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步入工作崗位,生活中的華春瑩都還是一枚運動達人。
據高中班主任高從平透露,一直喜歡踢足球的華春瑩曾經組織過一場男女生足球對抗賽。
當年高考前夕,多數學生在做最後衝刺時,華春瑩找到班主任,說想搞一場足球對抗賽來緩解一下氣氛,在遭到老師反對後,她背地裡悄悄組織了比賽。
到了工作崗位,華春瑩也曾被媒體捕捉到其「運動達人」的一面。2018年4月,中國體育報曾報道華春瑩的網球故事。
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報
據報道,2013年,從未接受過網球系統訓練的華春瑩第一次隨外交部的網球愛好者到奧體中心參加中央國家機關網球協會的志願者骨幹培訓。隨後的每個周末,只要不出差、不加班,她都會參加培訓,從最基礎的網球動作學起,這也為她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2015年,華春瑩被吸納到國家機關網球協會的志願者骨幹隊伍中,並開始參加網球比賽,水平不斷提升,而她對網球的熱愛和追求也是水漲船高。
即使經過了一周的超負荷工作,疲勞堆積如山,華春瑩也會在周末的早上「掙扎」起床趕到訓練場。
華春瑩介紹,有時可能頭很暈,步伐很沉重,但到了球場上就能放空一切,專心致志打球的過程也是釋放壓力的過程,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每次來打球,我都有收穫,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我打球的目標就是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
「四朵金花」離任後均成駐外大使
事實上,除了「迎春花」之外,外交部曾經還有過「四朵金花」。
外交部早在1983年首設新聞發言人,是最早設立固定新聞發佈機制的中國政府部委之一。華春瑩是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以來的第27位發言人、第5位女發言人。在華春瑩之前,外交部先後有過4位女發言人,分別是李金華、范慧娟、章啟月和姜瑜,這四人曾被稱為外交部「四朵金花」。
- 外交部第一位女發言人李金華
根據新華網資料顯示,李金華1932年9月生於山東省濟南市,自小在天津長大。幼年失怙,靠寡母、兄嫂養大。1949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3年畢業。
22歲那年,分配至新聞司前身的外交部情報司圖書資料室工作。從那時候開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四十餘載的外交生涯里,李金華差不多有一半時間是在新聞司度過的,歷任科員、副處長、參贊、副司長。
在1987年至1991年間,李金華在外交部數十次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頻頻亮相,唇槍舌劍之中,闡明中國政府外交政策和對重大國際問題的原則立場。李金華後被任命為中國駐新西蘭大使,成為新中國第二位派駐大洋洲國家的女大使。
- 第二名女發言人范慧娟
1935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三北。曾就讀上海進德女中、曉明女中。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5年考入外交學院外交系英文班。1960年畢業分配至外交部西亞非洲司,先後任三處(西非)科員、司秘書。1964年任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職員,1969年先後去湖北、江西幹校參加勞動。
1972年任外交部西亞北非司科員、二等秘書、副處長。1982年進中央黨校學習。1983年任外交部新聞司三處一等秘書。1986年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參贊。1990年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級參贊,三處處長。
1991年任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副司長(時年56歲),是80年代初期外交部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以來第二位女發言人。1993年12月,范慧娟被任命為中國第五任駐愛爾蘭大使,1997年11月離任。
- 第三位外交部女發言人章啟月
章啟月則出生於外交官家庭,父親章曙曾出任過中國駐比利時和駐日本大使,也擔任過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政務參贊,她的母親薛潤吾也曾任職於外交部幹部司。
1982年,章啟月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考入聯合國譯員訓練班,隨後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和駐日內瓦辦事處秘書處擔任同聲傳譯。1995年,章啟月被派至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
1998年,章啟月從紐約返回外交部,擔任新聞司副司長,1999年1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身分主持例行記者招待會,成為中國第三位外交部女發言人。2005年2月,章啟月接替關呈遠擔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2008年8月,她又接替蘭立俊,擔任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2018年8月,章啟月擔任中國駐希臘大使。
- 第四朵「金花」姜瑜
1964年出生於北京,22歲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系,曾在中國外交部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2003年起出任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2005年底調回北京外交部新聞司任政工參贊。
2006年6月13日,42歲的姜瑜作為外交部新任女發言人首次亮相。
2012年,姜瑜出任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2015年獲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開啟其首段大使經歷,今年3月新任駐羅馬尼亞大使。
外交部之所以「花團錦簇」,也有其特別的考量。《瞭望東方周刊》曾援引國記者分析說,女性代表中國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女性能給一個國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說話很軟,長相很得體,講話很好聽,這些都是能在國際上給中國加分的。」有專家指出,選用女性新聞發言人,是中國實行「剛柔相濟」政策,加大對外溝通能力。
綜合中國新聞網、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揚子晚報、中國體育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