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念瑛:繪就富民強村的美麗畫卷

2022年07月02日19:17:11 熱門 1348

作者:王 萍 秦仿潔

金秋九月,走進坐落於武夷山脈西麓的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畲族村,一排排樓房整潔有序,一片片苗木欣欣向榮,一條條道路綠樹成蔭。路邊上三五小兒嬉戲奔跑、村民怡然自樂……一派悠然景象,充滿着詩情畫意。

從大山深處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貧困村,蛻變成為聞名遐邇的「苗木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新月村為什麼能有如此大的變化?村民們都說,這是因為村裡有個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領路人,她就是連任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新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蘭念瑛。

不高的個子,一身簡單的衣服,頭髮利落地盤起,眼神里透着果敢與堅毅,走起路來健步如飛,這是蘭念瑛給人的一貫印象。上世紀60年代,年幼的她跟隨父輩舉家從浙江新安江遷往資溪,從此便紮根於斯、奮鬥於斯,帶領村民用勤勞與實幹繪就一幅富民強村的美麗畫卷。

苗木產業托起致富之夢

提起農村,很多人都會把它與「破、舊、臟、亂」聯繫在一起,經濟落後,年輕人外出務工,不願意再回來。曾經的新月村也是如此,村民們過着「紅薯當年糕、辣椒作油炒、火盆是棉襖」的苦日子。1995年,新月村剛組建成立時,村集體經濟收入低,村民致富無門路,人均不足一畝的耕地有1/3是冷漿田。

蘭念瑛之前因為種植苗木小有成就,成為全村首個「萬元戶」。村民們都覺得這個女人信得過、靠得住,一定能夠帶領大家擺脫貧困,所以全票選她做村委會主任。「這是村民們對我的信任,從那時起,我就暗暗下了一個決心,一定要讓全村人都能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蘭念瑛說道。

脫貧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發展產業必不可少。雖然自己是種植苗木出身,但是苗木產業是否和村子發展實際相符合,蘭念瑛心裏也沒底。一開始,她嘗試了辦皮鞋廠、磚廠,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直到1998年,特大洪水肆虐,森林植被大面積損毀。蘭念瑛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機遇。

「我從報紙上看到,那年全國水土流失很嚴重,我判斷國家接下來一定會大力扶持苗木產業,恢復植被。」於是她當機立斷,充分利用資溪縣內有着「天然植物基因庫」之稱的30萬畝馬頭山原始森林的優勢,號召村民集體上山採種,育種成苗,為新月村的生產發展開闢出一條新路子。

萬一培育的樹苗賣不出去怎麼辦?村民們猶豫不決,誰都不想冒風險。蘭念瑛一心想讓村民富起來、村子富起來,便挨家挨戶地上門做工作,以承擔所有損失為條件勸說村民與她簽訂協議。「我吃點虧沒什麼,但我不能看着老百姓一直過窮日子、苦日子。」蘭念瑛說。

蘭念瑛:繪就富民強村的美麗畫卷 - 天天要聞

全國人大代表蘭念瑛(左三)和村民們在一起。(蘭念瑛供圖)

最終,有50戶村民被蘭念瑛的真誠所打動,與她簽下了100畝苗木種植合同,價值高達180多萬元。另外,她約定,先賣村民的樹苗,再賣黨員和村幹部的,最後才賣自己的,讓村民吃下定心丸,安心地「零風險」種苗。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1999年,蘭念瑛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奔波,開拓苗木市場。2000年,蘭念瑛的遠見和果斷得到了豐厚回報。這一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落地,大批訂單紛至沓來,蘭念瑛手中的果木苗、造林苗成了「香餑餑」,身價倍漲。「我不停送貨,忙不過來,最長有一次連續28天都在車上睡。」回憶往昔,蘭念瑛淡然一笑,「2001年,我拎回200萬元現金。那年分錢最多的村民拿到了十幾萬元,最少的也有幾萬元。」

在蘭念瑛的帶動下,新月村苗木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最頂峰時,村裡成立了3家苗木專業合作社,村辦、戶辦、聯戶辦種苗場有21家,苗木基地面積達1000多畝。有杜英、丹桂、含笑等50多個品種,遠銷福建、廣東、上海等10多個省市,年產值突破400萬元。新月村家家戶戶告別舊土屋住進了小洋樓,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隨着綠化苗木市場的逐漸飽和,幫助村民致富增收需要尋找新出路。蘭念瑛自信地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準備將苗木品種擴大,嘗試向造型樹等高端苗木轉型,擴大市場。」

鄉村旅遊叩開幸福之門

在新月村畲族民俗文創產品陳列室內,有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展品——一條綉着鳳凰圖案的金黃色圍巾。

談起這條圍巾的淵源,蘭念瑛臉上露出幸福又自豪的笑容。「那是2015年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西代表團的審議。」回想起五年前的情景,蘭念瑛記憶猶新。「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就坐在我的正對面,看到我的着裝一眼就認出我是畲族,親切地向我詢問『農家樂辦起來了嗎』『高速路是否開通』,囑託我把生態旅遊搞好。」藉此機會,蘭念瑛將家鄉的旅遊產品,也就是這條圍巾贈送給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沒有收,而是鼓勵我們把生態旅遊發展好。」

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給了蘭念瑛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信心和動力。藉著發展全域旅遊的東風,蘭念瑛深入挖掘畲族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她邀請民俗專家對畲族文化進行收集整理,完善畲族歌舞、服飾、飲食、武術、宗教等文化內容,建設村畲族特色文化館。在她的努力推動下,新月村新建了特色村寨門樓,改造了民房屋面,畫上畲族「三公主求雨」「藍靈公赴徽州治病」等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間傳說圖案。遊客進村後,一路都能看到青瓦白牆的房屋、工藝精湛的雕窗和獨具風情的彩繪。

不僅如此,環村旅遊公路、旅遊步道、山哈廣場,都充分展現了畲族特色鮮明的圖騰、祭祀和農耕歷史文化。同時,她成立了畲族民俗風情表演隊、武術表演隊,打造畲族民俗風情游,讓村民在務農之餘端上旅遊飯碗。低保邊緣戶鍾東林便是其中一員,「我現在參加民俗表演,一天就有150元的收入呢!」鍾東林笑逐顏開。

蘭念瑛的目標不止於此,她認為不能僅僅依靠旅遊觀光來實現增收。於是,她主導大力發展旅遊產業配套服務,開發周邊產品。三鮮粽、黃金粿、七層彩色米粉糕、畲酒、老白茶等畲族特色食品都被開發成為旅遊紀念品。因為口感好、價格優,來到村子的遊客紛紛品嘗、點贊、購買。在蘭念瑛的示範帶動下,新月村2018年實現了整村脫貧。她本人因脫貧攻堅貢獻突出,獲得了「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2019年7月,新月村入圍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2020年6月,包括新月鄉村旅遊景點在內的真相鄉村旅遊風光帶獲評國家4A級景區。

如今,新月村已舊貌換新顏,整潔優美的村落、青山與綠水輝映,美得像一幅畫。山村美了,人氣越來越旺。新月村日均接待遊客超過1500人次。村民通過公司入股分紅、農產品銷售、參與民俗表演等,人均年收入接近1.7萬元,幸福生活的大門已經敞開。

蘭念瑛:繪就富民強村的美麗畫卷 - 天天要聞

全國人大代表蘭念瑛(右二)帶領村民將畲酒發展成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個重要產業。(蘭念瑛供圖)

不忘初心奔向美好未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旅遊業遭受巨大衝擊。期間,蘭念瑛並沒有閑着,為新月村註冊了「三月三」商標,意圖打出畲酒的品牌和名氣。

為了提高畲酒的質量,她不辭辛勞跑去浙江取經,在大大小小的酒廠里實地考察,學習酒廠的建設以及運營經驗。居家隔離時,她在家裡備足了十幾個酒缸,每天堅持釀酒、品嘗,根據口感最終確定了桂花酒的統一標準。

現如今,新月「紅曲飲」「桂花露」已成了全省特有的少數民族品牌,在酒坊務工的村民,每月收入也可達3000元以上。同時,通過與旅遊開發公司合作,村集體成立的資溪縣鑫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了村民的「搖錢樹」。

「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牢記使命振興新畲村」,這是掛在新月村口畲族特色牌樓上的對聯,也是蘭念瑛內心的真實寫照。「我是人大代表,就要擔負起這份責任,用實際行動帶領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回首新月畲族村25年來的巨變,蘭念瑛說,她從未忘記過去創業的艱苦,也從不停歇地繼續奔向美好的未來。

雖已年過六旬,但她仍鬥志滿滿。「希望今後能帶領更多的村民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在收穫財富的道路上,成就每個人的夢想,過上和諧幸福的小康生活!」(王 萍 秦仿潔)

來源: 全國人大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