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2022年07月02日12:18:05 熱門 1221

台灣2020選舉倒數86天,國民党參選人韓國瑜暫時放下高雄市政,全力衝刺拼選戰,16號夜宿台灣南端的離島小琉球

17號,韓國瑜拜訪小琉球當地漁會,到第一線傾聽民怨。騰風宮主委、前琉球漁會總幹事黃枝福幫韓抽出「上上籤」,意指韓未來將有貴人相助,化解危機,可脫離難關,邁向平順未來。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韓競選辦執行長林國正說,黃枝福非常關心韓國瑜,因此特地幫韓抽籤,此簽為上上籤,相信大家都知道其寓意。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籤詩意指,長江的風浪漸漸平息了,現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船才得以安全的前進。求得此簽,必須忍耐等待貴人相助,幫忙化解危機,危險的事情轉為平安。

韓國瑜成為全台灣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高人氣很快地為他帶來韓粉,無時無刻追蹤韓一舉一動,所謂「鋼鐵韓粉」

韓流風,似乎也能消弭社會上的衝突,有新聞報道,兩位韓粉在造勢活動的路上出車禍,但因為對方都是「韓粉」,隨即當場和解不再計較。

有韓粉願意為了勸進韓參選,願意暫時放棄工作,甚至靜坐絕食,不吃不睡只喝水,只為了等到韓國瑜一個「是否要選」的回復。

許多人疑惑:為何民眾能為自己所喜愛的公眾人物,做出許多平常不會做,不合常理的事情?韓粉做了這麼多外人看似不理性的行為,但他們是自願自發做這些事,並且甘之如飴。

社會心理學理論,可以協助解釋這些現象。

登門檻效應

心理學家理查・韋斯曼,在一本他的著作里《怪咖心理學》(Paranormality)中,對於不理性的群眾行為以及其動機作了深入研究。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心理學研究有一個概念,稱作「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用在營銷上又叫「得寸進尺」,最簡單理解就是「軟土深掘」。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只要你能夠讓對方答應你的一個小請求,之後將會大幅提升再度答應對方請求的可能性。

在一個著名的案例,研究者發現,只要研究人員,詢問住家願不願意在院子里豎立「當個安全駕駛」 的小告示時,幾乎每一家都答應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當研究人員再次來訪,問這些答應的人是不是願意換上一個超大的告示牌時,竟然75%以上的居民都答應了。

這個超大告示牌其實對於民眾而言是很不方便,且有礙美觀的。因為許多民眾已經先答應了小的請求,要求加碼後,對於這個不方便的請求幾乎都會接受。2

在韓流中,也可以看到類似邏輯。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韓國瑜初期在競選的時候,提出了兩個口號:「高雄又老又窮!」與「韓國瑜幫(北漂青年)回家!」

雖然部分人認為這是醜化高雄的說法,但不可諱言的,韓發揮了他的個人魅力,把高雄既有的問題講成了大毛病,讓許多民眾開始逐漸相信,或許他真的可以帶給高雄市一個新未來。

於是,當許多選民已經開始相信或願意給韓一個機會的時候,「登門檻效應」就逐漸發酵。即使後來在競選期間,韓提出許多例如「愛情摩天輪」,以及「在太平島挖石油」等說法,但因為支持者之前已經決定支持或給韓機會,因此就不會對韓的承諾真偽做檢驗。

久而久之,當韓繼續提出一些天方夜譚的說詞之後,韓粉也覺得相對合理可行。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從眾心理

韓流現象中,也可以看到所謂的從眾心理效應,所謂的「三人成虎」,「人云亦云效應」。

實驗發現,當受試者身邊的多數人(5至6位),對於實驗者詢問的問題故意給予錯誤的答案的時候,實驗受試者(即使知道答案是錯誤的),幾乎無法避免的,也會受到周遭壓力,跟着回答那個顯然錯誤的答案。

觀察韓粉舉動也會發現,在韓粉的封閉性群組中,少數激進韓粉不間斷的貼文帶風向,對韓本人及其家庭成員歌功頌德,建立對他們的個人崇拜,將瑜塑造成台灣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是解決台灣困境的希望。

對於提出不同看法的群組成員(或者是比較溫和的韓粉),除了使用激烈言語,韓粉還會懷疑這些人是否是來自於其他陣營「潛伏者」。通過這些,韓粉鞏固韓粉思想,並使韓粉不敢有不同於鐵粉的想法,塑造了一言堂的氛圍。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展現奇蹟

另一個鞏固並加深韓粉支持的方式,是通過不斷宣傳韓超強執政能力。

許多韓粉對韓總上台的政績,都通過媒體、網絡「飽和轟炸」,塑造韓有神力的印象,這些「奇蹟」更讓韓粉們認為自己沒看錯人,加深對韓支持。

自我辯護

韓國瑜選舉時所提出了許多承諾,雖然韓主動出來承認其選舉承諾多無法兌現,但韓粉認為他上任後,「高雄市成了華人關注最高的城市」、「高雄市民變快樂了」,認為自己還是做出了最優選擇。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在心理學中,對於這種堅信自己想法,而忽略其他相反的證據,有一個專有的詞彙,稱作「動機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這個心理機制認為,人類能在面對大量相反證據時,繼續維持原有的信念。

人類常常會犯下「動機推理」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當遇到相反證據時,心中會產生一個「認知不同」(Cognitive dissonance)感,這樣的感覺會令人不舒服,所以,當人類接收到信息與既有認知不同時,容易來忽略和懷疑它,以保持「我們是對的」這個良好感覺的認知平衡,但此時就會犯下動機推理的錯誤。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有許多證據顯示,韓並沒有像韓粉認為得如此全能,但韓粉為了證明自己沒有看錯人,作了錯誤的選擇,只能尋找並接受韓政見跳票的「外在理由」,如執政黨杯葛、市長權力不夠大,來維持自己的認知平衡。

見證奇蹟的時刻:心理學解釋「韓國瑜現象」 - 天天要聞

總體而言,雖然有些人對於韓流的出現,認為是一個奇蹟,但其實現有的心理學理論,可以有效的幫助了解這個現象的出現:韓以直白,接地氣的語言很快的能和民眾打成一片,讓民眾對其接下來的政策都有所預期;再依靠媒體和「網軍」的推波助瀾,將韓部分施政成績宣揚成偉業。

不過,韓粉出現,讓普通民眾對平常無感的政治又熱絡了起來,也願意花更多時間關心公眾事務,讓政治變得「有感」。(完)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