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金槍魚嗎?這種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洄遊魚類,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特殊生理特性:從出生開始,金槍魚必須一刻不休地遊動,才能保持生命體征的正常運轉,只有死亡才能讓它們真正停下。
那麼,金槍魚到底是一種什麼魚?一生都在游泳的背後,又表明着怎樣的生物進化道理?
什麼是金槍魚?
金槍魚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們擁有近乎標準意義上的流線型身體,在海水中移動靈活迅速。從物種分佈來看,金槍魚喜歡溫熱的水生環境,我國的東海和南海海域都是這種魚類的適宜棲息地。即便是沒有見過野生金槍魚,我們在各大水族館或者海底世界裏也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熟悉金槍魚的方式,就是在餐桌上。由於金槍魚肉質鮮美,且富含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食用金槍魚的飲食傳統。比如日本料理中著名的金槍魚刺身,鮮嫩的魚肉令人垂涎欲滴。
同時,金槍魚還是一種大型的海洋食肉魚類,其中最大的種屬——大西洋藍鰭金槍魚體長可以達到四米半,體重將近七百千克。要知道,一頭成年雄性東北虎也就能長到兩米多長,重量最多二百五十千克。換句話說,在大西洋藍鰭金槍魚面前,縱然貴為陸地上的「森林之王」,也只能以「嬌小瘦弱」來形容。
即便我們用獨立於陸地生態的海洋動物做對比,目前已知最大的章魚體型也只有大約兩米,而公認的海洋食物鏈「天花板」——大白鯊,其成年魚身長同樣不過六米。放眼整個海洋,大型金槍魚都算得上是高級捕食者。
然而,並不是所有金槍魚都像它們的這位「大哥」一樣體型龐大。在全部十五種金槍魚里,也有像圓舵鰹這樣體長不過五十厘米的小型種類存在。由此可見,雖然它們是一種獵殺其他生命的食肉魚類,但也是一種同類別內差異過大的物種。
這也就說明,金槍魚實際上還是一種進化較為落後的生物。這個問題很好理解,不必說最高級的人類,就連獅子、老虎、猩猩等其他哺乳類動物,同類別內各種「親戚」之間並不會存在多麼明顯的外表差異。比如北非獅和紀錄片里常見的南非獅,就基本上看不出什麼區別。
金槍魚的呼吸器官進化
進化方面的落後,代表着金槍魚這個物種就必然要承擔一些來自大自然的壓力。而呼吸器官的缺陷,導致它們必須一刻不停地在水中遊動,就是這一問題的具體體現。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魚也是要呼吸的。很多人都覺得,魚既然生活在水裡,如果還會呼吸的話,不就是一種自取滅亡的矛盾嗎?
其實不然,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包括各種魚類,都是靠氧氣供給生命活動的。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氧氣進入體內,促進血液循環,維持生命體征。
而且,水裡也是有氧氣的。這些空氣來自很多地方,比如大氣通過大氣壓將部分氣體排入水中,另外,水中的植物同樣可以像陸生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但是,水中的氧氣含量相比於陸地上低了很多,所以想要在這裡生存,魚類的呼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魚會進化出兩側的鰓作為其獨特的呼吸器官,鰓上遍布各種血管。當魚類需要吸入氧氣時,它們的鰓就會擴張打開,露出血管直接從水中吸收,然後供給全身各處。
這就是魚類呼吸的基本原理。
但是,上述情況也需要具體分析。從骨質角度出發,地球上的魚分兩種——硬骨魚和軟骨魚。其中,硬骨魚由於擁有強大的骨骼支撐,可以像地面上的很多動物一樣,做到自由支配各個器官的活動。而像金槍魚這樣的軟骨魚,則不得不通過更多行動上的付出,來彌補進化中的這一缺失。
金槍魚也有鰓,同樣需要鰓來吸入氧氣,但是因為它們的骨質為軟骨,很難在靜止狀態下完全打開鰓部。也就是說,如果金槍魚只是讓身體一動不動地進行呼吸,就可以反向理解為像我們人類一邊跑步一邊大口喘氣一樣,儘管也可以吸入部分氧氣,但是這些氧氣的含量不可能長久地支撐生命活動。
因此,金槍魚為了生存,不得不一直進行遊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身體的動力充分展開鰓部,進而保證能夠始終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
那麼,金槍魚就連睡覺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必須一刻不停地遊動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並不代表金槍魚不會休息。生物體不是機器,雖然也在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運轉,但不可能不進行休息調整,縱然是從生到死都在遊動的金槍魚也是這樣。據相關研究發現,金槍魚在白天日常活動時,除了突然出擊捕食獵物外,還會按照一個特定速度的勻速運動;而到了夜晚休息時,它們會把遊動降至一個低速度頻率,繼續保持呼吸。
金槍魚的進化道理
如此說來,大家有沒有心疼這群海里的「無腳鳥」?即便是所謂的休息,也不過只是游得比平時慢一點,整個生命都要獻給這漫無盡頭的海洋。
但是,從出生就只能飛翔不能停下的「無腳鳥」只是一種虛構的動物,至於其或努力辛勞或悲慘可憐的形象也只是人們的浪漫想像。現實當中,金槍魚需要一直遊動的生物特性是大自然物競天擇的進化必然。
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到,金槍魚能夠擁有流線體型和移動靈活的特點,就是因為其體內的軟骨結構,如果沒有這些,那麼它們就不會擁有如此高效的遊動能力,也就成為不了海洋中的獵殺者,只能是行動笨拙的被捕食對象。
所以,存在即是合理,這就是大自然的道理。雖然從生物理論上講,金槍魚的進化水平只能算是處於較為低級的階段,但是這顆蔚藍星球上,沒有落後的生命體,只有落後的生存方式。只要是能夠保證物種的生生不息,那麼捨棄任何一項身體部位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除了金槍魚,還有很多類似的生物案例。
比如馬達加斯加盲蛇,為了獲取嗅覺上的突出能力以捕食獵物,它們捨棄了視力方面的進化,甘願成為「無眼蛇」。
還有在很多動畫影視作品中充當可愛角色的樹懶,由於緩慢的行動方式,讓它們在面對天敵的襲擾時往往難以逃脫。
但是也因此緩解了體內食物能量的快速消化,這樣就可以盡量避免暴露在外的活動,從根源上減少了遇到天敵的可能。
無論是金槍魚、馬達加斯加盲蛇、樹懶還是所有這類「舍一保全」的動物,在其漫長的進化過程里,只有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才是它們最大的生存威脅。以金槍魚為例,在前文提到的全部十五個類別中,有七種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這其中的原因顯而易見,金槍魚就算擁有再快的移動速度,也比不過人類的動力船舶;就算捨棄再多生理特徵,也無法適應因人類活動而被污染的海水。
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和全球動植物,依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只有萬物和諧共生,才是這顆星球存在的最大意義。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編輯: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