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黃河徵文|「平陰黃河大橋」

2022年07月01日21:59:03 熱門 1218

一橋飛架 天塹變通途

——記平陰黃河大橋修建始末

李慶余

1970年12月,黃河下游一項重的大交通樞紐工程竣工了,平陰黃河大橋橫空出世,恰似長虹卧波,雄偉壯麗。佇立橋頭,舉目西眺,滔滔河水,不見盡頭,不由使人想起李白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再轉身俯視,波浪滾滾,傾瀉千里,無邊無際,又想起了李白的另一句詩:「黃河落盡走東海

呼喚

1855年黃河在河南決口,奪大清河一路北上,流經平陰縣後,立馬給兩岸百姓帶來痛苦,洪水常年泛濫,村莊被淹,交通阻斷,物流不暢。為防止北京、天津受淹,對北岸高築堤壩,確保萬無一失。而對南岸只能築小堤小壩,小水小災保生產,一旦洪水來臨,就決口放水,漫灘滯洪,使沿河十八灣積水逐浪,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芒芒,蛤蟆沼澤地,連片蘆葦盪,老百姓食不飽肚,衣不遮體,流離失所,逃荒要飯,被活活淹死、餓死、凍死的不計其數。「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成為群眾悲慘難生活的真實寫照。據平陰《縣誌》記載,黃河天塹也給革命戰爭釀成過悲劇。1947年4月24日,平陰縣委決定,在黃河北的所有幹部、民兵,以艾山、望口山、子順三地為渡口,分三路返回黃河南,一、二兩路均安全上岸潛入敵後,可登船的第三路,行至河中心,篙斷船翻,32名幹部戰士全部落水,這起沉船事件給平陰縣的革命事業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面對河水相隔的痛苦,老百姓心靈深處發出共同的呼喚,「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與此同時,1969年期間,我國邊境發生了珍寶島事件,國際形勢緊張,為加強戰備,防禦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建立現代化的軍事設施,提高軍隊的戰鬥能力,也急需架設一座黃河大橋。據勘察,平陰黃河段遠離城市,地形隱蔽,易守難攻,是難得的軍事戰略要地,建設大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綜合上述,或者改善民生,或者加強戰備;或者地方使用,或者軍隊使用,建造黃河大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規劃

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長,人民群眾盼望建造黃河大橋的心愿實現了。1968年末,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山東省革命委員地、濟南軍區關於在平陰縣黃河段建設公路大橋的計劃報告。並要求山東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科學規劃,抓緊落實,把這項造福人類的工程完成好。

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山東省革委、濟南軍區立即責成省交通廳設計院成立了規劃設計小組,於1月份派出10多名設計人員,赴平陰縣黃河段進行選址定點。通過看地形、測河床、量水位、探河底以及評估施工條件和接連路線,擬定了兩個方案。一是外山建橋方案,選址地點,右岸為外山,左岸為艾山。這一方案從有利條件來看:「兩山對峙,河槽穩定,距離短,投資小。」從不利條件來看:「兩岸是山,接線困難;河面窄狹,水流湍急,對橋的沖刷力大,尤其凌汛時期,預期發生冰凌堵塞橋洞的或然率較高。」二是龍橋建橋方案,選址地點,右岸為龍橋村,左岸為於窩村 。這一方案從有利條件來看:「河槽寬,流速緩,水面穩,對橋的沖刷力小;右岸是山,左岸是灘,施工和接線方便。」從不利條件來看:「河槽寬,引橋長,投資大。」

1969年2月19日至21日,省革委、濟南軍區分管領導召集省黃河河務局、泰安聊城、平陰、東阿等24個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和當地部分群眾代表到兩個建橋地點察看現場,聽取技術人員的勘察綜合報告,大家一致認為外山建橋方案雖然投資少,成本低,但風險大,隱患多,不是萬全之策。而龍橋建橋方案雖然投資大,成本高,但施工方便,風險小,隱患少,既占天時,又佔地利,具有使用價值。通過分析比較,鑒別選優,最後通過了龍橋建橋方案。並詳細規劃大橋全長963.5米,寬10米,高14.8l米。由主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主橋6孔,611米,為拴焊鋼航架結構。引橋10孔,352.5米,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樑最大承載能力60噸,橋兩端各設有兩座橋頭堡,接線於「105」國道。

關於大橋的命名,當時徵求了多方意見和建議,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擬出了「魯西黃河大橋」、「泰聊黃河大橋」、「平阿黃河大橋」、「龍於黃河大橋」、「平陰黃河大橋」、「東阿黃河大橋」等作為參考,上報濟南軍區楊得志司令員後,他認為大橋的三分之二屬於平陰縣界內,突出「平陰」兩字理所當然。後來,經楊司令員向國務院周恩來總理彙報,確定大橋冠名「平陰黃河大橋」。

組織

建造黃河大橋,統籌安排、精心組織是前提。鑒於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特殊時期,國家把大橋建設定性為軍事項目,明確由濟南軍區全權負責。濟南軍區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抽調近百名指戰員,成立了平陰黃河大橋建設總指揮部,任命某舟橋部隊司令員馬連輝擔任總指揮,某部200師政委李瑞雲擔任副總指揮。責成泰安、聊城軍分區成立了分指揮部,泰安分指揮部組織了平陰縣民工團,聊城分指揮部組織了東阿縣民工團。總指揮部對建橋任務統籌兼顧,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即,山東省交通廳設計院負責設計;省交通廳工程大隊組織施工;泰安分指揮部組織平陰民工團、聊城分指揮部組織東阿民工團配合施工。

是年4月下旬,馬連輝司令員帶領省指揮部全班人馬,來到平陰縣龍橋村安營紮寨,掛上了「平陰黃河大橋建設總指揮部」的牌子。泰安分指揮部也設在了龍橋村,聊城分指揮部設在了河北面的於窩村。出工民團依民兵建制,平陰縣民工團為1200人,編製3個營12個連48個排;東阿民工團為1200人,也編製民3個營12個連48個排。各級帶隊均由地區軍分區、縣武裝部、公社武裝部、各村民兵連的主要領導來擔任。開工的通知正式下達之後,交通廳工程大隊50名工程技術人員攜帶打樁船、運輸船、橡皮舟、起重機、攪拌機等來到工地。2000多名民工從四面八方湧向工地,施工住地村像當年支前那樣,把房子騰出來,讓給民工住,把鍋灶騰出來,讓給民工用,儘管群眾熱情,但隊伍龐大,人員眾多,現有的房子仍不能滿足需要。無奈,許多民兵連自己動手,用蓬布、蘆葦席搭起簡易工棚,讓民工臨時居住。沒有現成的鍋灶,就用石頭支起鐵鍋,燒水煮飯。那時儘管條件艱苦,大家卻認為,建造黃河大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吃點苦、受點累值!

施工

1969年5月1日, 建造黃河大橋的戰鬥打響了。建造橋墩需要把水流阻斷,露出河底,清基打樁。但黃河仍處於高水位、大流量,急速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施工,困難,困難,很困難!此時,工程技術人員擬出了三個方案。一是讓黃河暫時改道,露出河底進行施工。二是等老天大旱,黃河幹了再進行施工;三是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立即施工。經總指揮部分析決策,第一方案因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讓黃河改道沒有條件;第二方案等黃河乾枯,將貽誤工期;只有第三方案可行。在總指揮部的強有力的動員下,大家堅定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一致表示,有條件要建造大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建造大橋。工程技術人員通過查閱資料,借鑒經驗,確立了「築堤圍堰、抽水挖井」的實施方案。即,在橋墩的位置上,用鋼板打進河底,做成直徑25米的圓形圍堰,先把水流阻斷,然後把堰內的水抽出,水抽幹了,就露出了河底。因黃河泥沙大,河床高,淤泥厚,河底離岩石還有十米,甚至於幾十米,要用人工挖泥,費工費時,效率低。為加快進度,技術人員就採用了高壓水槍沖刷起泥沙,再用抽水機把帶泥沙水抽出的辦法。實施這一辦法,速度快,工效高,很快就衝出了河底岩石。岩石裸露後,地質鑽井隊立即豎起高高的井架,開機鑽探圓心孔,圓心孔直徑1.5米,深度20米左右,每個橋墩要打4個。施工隊按照這樣的方案,在半年的時間裏,相繼築起16座圍堰,打了84個圓心孔,為建橋打下了基礎。

清基完畢,施工進入最關鍵的環節——用混凝土澆築橋墩,澆築橋墩需要嚴格操作規程,除水泥、鋼筋、沙石等材料達到標準外,整個澆築過程需要一氣呵成,如果中間停頓或間歇,混凝土就會出現縫隙或疵點,影響大橋質量。根據這一需求,每當澆鑄橋墩,總指揮部就召開誓師大會,組織全體官兵、全體技術人員、全體民工開展大會戰。整個會戰場面人歡馬叫,熱火朝天。木料場內電鋸沙沙,錛斧咔碴,師傅們奮力趕製模具。鋼筋施工隊的師傅們截鋼斷鐵,捆紮結綁,焊槍耀眼,趕扎鋼筋鐵籠。在澆築施工隊,2000多名民工挑起了大梁,他們揮舞着鐵鍬、鐵鎬裝車、卸車忙個不停;黃河兩岸運料的車輛和河中運料的船隻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澆築現場攪拌機、起重機、震動機馬噠隆隆,加班加點,晝夜不停。施工中攀登雲梯,背運水泥,是最難、最累、最險的一項任務。鐵雲直上直下豎在在船上,有6層樓那麼高,下面是滔滔黃河,人們的身上再背上100水泥往上爬,危險程度可想而知。為此,指揮部選拔共產黨員、強壯青年成立了200多人的突擊隊,他們不畏困難,不怕艱險,衝鋒陷陣,奮力拚搏。平陰縣民工團基幹民兵陳振廷身體強壯,力大無窮,他原來是一名木工,工作相對輕快,聽說澆築施工要成立突擊隊,他立即報名,應徵入隊,工作中別人背一袋水泥,他一次背兩袋,一干就是三天三夜。省指揮部總指揮馬連光輝同志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他不顧60年的年紀,帶頭上爬高梯,背水泥,深受廣大民工的敬重。平陰縣民工團政委孫洪業同志患有恐高症,爬上雲梯,就會產生眩暈感,但他為了建橋事業,把生命置之度外,連續3天沒下火線,事後卻落下了高血壓,心臟病。同時,大橋建設也牽動了泰安、聊城兩地群眾的心,兩地區的機關幹部,大中專學校學生都利用星期天,節假日來參加義務勞動,支援大橋建設。

在大橋施工中,工程技術人員既着眼現實,又面對未來,大膽進行技術革新。過去,架設鋼樑時大都實用焊接技術,一旦橋樑被毀,拆不開,截不斷,就得整體報廢。在這次連接鋼樑的工作中,技術員總結了以往的教訓,採用了鉚釘連接技術,這樣的技術適合戰備,如果大橋局部被毀,可以立即拆卸廢件,重裝新件,實現快速恢復通車。另外,採用疙瘩石料砌壘橋墩護牆,有效減少大水對橋墩的沖刷力。

建設大橋堅持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指揮部設立了質量監理組,嚴把材料關,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進;嚴把施工關,發現不合格工程,推倒重來,堅決返工;嚴把驗收關,實行誰驗收,誰簽字,誰負法律責任;嚴把節約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創造了建橋節約了6億元的新紀錄。

通車

1970年12月1日,平陰黃河大橋舉行通車剪綵典禮。中央有關部委領導、省直機關有關領導,泰安地無、聊城地區有關領導,平陰縣、東阿縣的幹部群眾共1萬多人參加了大會。濟南軍區司令員、省革委主任楊得志,濟南軍區政委袁昇平出席大會並為大橋通車剪了彩。主會場設在大橋下南側,會場中央方懸掛着巨大會標,大橋兩側插滿彩旗,會場內鞭炮齊鳴,鑼鑼鼓喧天,一片歡騰,楊德志司令員,馬連輝總指揮分別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表彰了一大批建橋功臣。上午10點鐘,隨着馬連輝總指揮一聲:「通車剪綵!」一排排吉普車、解放汽車由南向北急速開過。沿黃兩岸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車走到那裡,那裡就有歡呼聲、鑼鼓聲、鞭炮聲。平陰縣龍橋村一位70餘歲的陳大爺,眼裡含着眼淚感慨地說:「過去因黃河沉船淹死了我的兒子,我痛苦多半輩子,現在好了,共產黨、毛主席給我們修了幸福橋。」

平陰黃河大橋建成後,連接了國道105線,該線成為省城濟南聯接魯西、魯西南的重要通道。據統計,日車流量在萬輛以上,對推動繁榮黃河兩岸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壹點號李慶余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最美黃河徵文|「平陰黃河大橋」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