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產業乘風而起 車網「能量互動」大有可為

2022年07月01日09:58:17 熱門 1528
儲能產業乘風而起 車網「能量互動」大有可為 - 天天要聞

從建設風力太陽能綜合發電場,到創新「新能源車+儲能」商業模式,隨着新能源汽車加快普及,相關市場空間正進一步打開。有預測稱,從2021年到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50%,新能源相關企業將迎來更大舞台。視覺中國供圖

儲能產業乘風而起 車網「能量互動」大有可為 - 天天要聞

在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看來,「十四五」是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戰略關鍵期,是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期。圖為天能集團在浙江衢州灰坪鄉大麥源村的0.4千伏儲能電站項目。

作為首屆實現「碳中和」的奧運會,2022北京冬奧會為全世界留下了許多綠色足跡。其中,大展身手的新能源汽車讓儲能、風電、光伏、特高壓等相關產業進入人們的視野。

據記者了解,在本次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小客車中佔比100%,在全部車輛中佔比85.84%,為歷屆冬奧會最高。其中,北京冬奧會期間共示範運行了超過1000輛氫能源汽車,並配備了30多個加氫站。這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最大規模的集中示範運營。

隨着新能源汽車加快普及,氫能源、風電等相關新能源產業逐漸成長,儲能的市場空間會進一步打開。有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用電量約為26.8萬億度,平均每天用電量734億度。假設全球每天有20%用電量需要配套儲能,則儲能規模將達到1.5萬GWh。

通過對全球各個細分領域的儲能市場規模測算,方正證券預測稱,從2021年到2025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50%,同時電池環節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未來向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發展,新能源相關企業將迎來更大舞台。

頻迎利好政策,儲能產業成風口

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辛保安在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堅決扛牢電網責任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明確國家電網未來將加大特高壓和配套電網建設力度,大力推進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文章指出,推進能源革命、實現「雙碳」目標,將帶來電網發展格局和功能形態的深刻變革,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動態演進過程。

針對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對發展儲能的現實要求,國家電網將大力加強技術成熟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積極支持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到2030年,國家電網將力爭使公司經營區抽蓄電站裝機由目前2630萬千瓦提高到1億千瓦、電化學儲能由300萬千瓦提高到1億千瓦。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

辛保安在署名文章中提出,力爭通過「十四五」「十五五」時期的努力,將國家電網跨區跨省輸電能力由目前2.4億千瓦提高到2030年的3.7億千瓦以上,全力服務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並為各類清潔能源發展提供堅強網架支撐。

此外,國家電網將針對「雙碳」電力系統發展和安全運行面臨的重大技術難題,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大力開展柔性直流輸電、虛擬電廠、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特高壓分接開關等重大技術攻關,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爭取更多「從0到1」的創新突破。

「國家電網方面的最新表態顯然是對相關政策的積極響應。若能順利推進,則將更加有力地推動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有分析認為,新型儲能發展是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重要基礎,實現新型儲能系統與新能源、常規電源協同優化運行,有助於增強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和容量支撐能力,促進風、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水平提升。

隨着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和經濟性逐漸顯現,全球新型儲能發展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東吳證券認為,考慮到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無法預測、不易調控的問題,發展儲能、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將是電網建設的主要發力點。

完善「新能源車+儲能」鏈條尚需破除隱形壁壘

在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看來,隨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明確,新能源佔比會逐步提高,而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發電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值得注意的是,曾毓群已連續4年在政協委員提案中對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他建議,參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機制。「由於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長,容量電價是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提升儲能電站綜合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據介紹,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技術具備毫秒級快速響應和雙向調節的優勢,不受地理條件限制且建設周期短,可提高電網事故快速恢復能力,減少負荷損失,在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側都可根據需求靈活部署,隨着技術的快速進步,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儲能技術路線。

目前,針對抽水蓄能國家已經出台了容量電價機制,但對於發展空間更大的新型儲能,卻無法享受同等容量電價政策,發展速度和質量嚴重受限。「應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參照抽水蓄能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特點的容量電價政策,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空間,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發展環境,促進各類儲能的健康發展。」曾毓群提醒說。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十四五」是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戰略關鍵期,是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期。

在《關於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儲能設施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建議》中,張天任代表提醒說,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安全始終是儲能的生命底線。他經過調研發現,目前儲能產業存在部分問題亟須解決。

「一是儲能設施尚不夠安全,二是技術標準還不夠完善。」他告訴記者,目前儲能電池、儲能設備、儲能系統集成等方面缺乏權威技術標準,無形中也增大了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張天任代表建議說,為了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儲能設施,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應加快推進新型儲能系統安全規範,同時鼓勵發展多種技術路線的儲能電池。

「儲能系統安全是系統工程,建議有關部門關注儲能系統的全生命周期風險分析和較低風險的控制方法,加強系統設計安全研發,集中攻克電化學儲能電池、儲能設備、儲能系統集成、檢驗及建造的標準體系。」他表示,在綜合考慮電池循環壽命、規模化、安全性、經濟性和能效等指標的基礎上,應鼓勵發展多種技術路線的儲能電池,打造更多安全、高效的儲能電站。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曾明確指出,要推動新能源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同時,要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鼓勵「分佈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充放電」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能量互動。

儘管目前多數新能源汽車尚不具備與電網系統實現雙向互動的功能,電動汽車與電網的融合也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用戶的經濟效益也還不是十分明確,但長期來看,「新能源車+儲能」的模式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記者注意到,有部分車企已經在新能源車與電網的能量互動領域進行了積極布局。例如,2020年,蔚來就曾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展開了深度合作,車網互動就是合作重點。按照蔚來的規劃,公司會鼓勵用戶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並在用電高峰時段給電網放電調峰,實現削峰填谷,提升電網容量效率。

糾偏「運動式減碳」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在短時間內完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降幅,這無疑是巨大挑戰。尤其是在能源結構「缺油少氣」的條件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於很多行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隨着能源結構調整、電池使用壽命以及儲能網絡建設等問題的逐步解決,新能源汽車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潛力十分可觀。」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目前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所佔比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越大,越有利於電動汽車幫助實現碳中和。」

在他看來,電動汽車可以被視為某種儲能工具,成為整個電網、能源網絡的一部分,從而充分利用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原本不宜儲存的可再生能源。他暢想說:「如果今後每一台電動汽車都可以變成電能儲存器,那就能解決不少儲能問題。」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到「十四五」末,預計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將從原來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主體。

「十四五」期間,通過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既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也能實現高水平的消納利用。

不容忽視的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有些地方、行業和企業「搶頭彩」心切,設定的目標過高,發起不符合實際的「運動式減碳」;有些地方呈現出大上、快上、搶上、亂上「兩高」項目的勢頭,把碳達峰當成「碳衝鋒」;還有的機構蹭熱度、追熱點,熱衷於貼標籤,一時間「碳中和」帽子滿天飛。

對此,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儘快出台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既要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也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達成過程中,新能源儲能市場正在蓄勢待發,有望開啟千億級的市場空間。同時,由於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提升,也將側面推動電化學儲能的放量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出行周刊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