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藍 生態綠 新一輪朋友圈晒圖大賽又來了

2022年06月30日18:35:20 熱門 1101

6月的威海,天藍藍,海藍藍,山青青,水盈盈。

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來威遊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朋友圈晒圖大賽:純凈的「威海藍」、無瑕的雲朵白、蔥鬱的山間綠……隨手一拍,就是一幅大片。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在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進程中,威海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用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換來了綠水青山、藍天碧海,也換來了金山銀山和百姓沉甸甸的幸福感。

威海藍 生態綠 新一輪朋友圈晒圖大賽又來了 - 天天要聞

11日,航拍威海,碧海藍天,山清水秀,景色美不勝收。 記者 朱春曉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會跑的觀眾席,與自然山水相連的實景舞台,用一幕幕神話傳奇故事演繹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4月27日以來,由華夏文旅集團重磅打造的實景演藝項目《神遊傳奇》,每晚在威海華夏城上演,場場人氣爆棚、好評如潮。

作為國家5A級景區,華夏城已經成為眾多遊客來威遊覽的必選景點。讓許多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一處自然山水相映生美、人文建築相得益彰、民俗演藝璀璨生輝的大型生態文化旅遊新城,原來竟是一處巨大的廢棄採石場。

上世紀70年代後期,採石產業大興,華夏城所在的龍山被分割為44個採石場,面積占整個城中山的72%。龍山原本完整的山巒支離破碎,石渣亂撒,生態原貌幾乎破壞殆盡。

2003年,由華夏文旅集團主導的山體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先後投入44.3億元,搬運土方5692.67萬立方,建造大小水庫35個,栽樹1127萬棵……終於,一座礦坑上的大花園、廢墟上的新景觀矗立在人們面前。

將環境治理與旅遊開發相結合,華夏文旅集團根據採石場的地勢形態,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園區景觀。其中,在礦坑裡打造的會跑的實景演藝——《神遊傳奇》秀,吸引了眾多遊客紛至沓來。

曾經,這裡每天聽到的是開山的隆隆炮聲,看到的是嶙峋亂石,如今到處鳥語花香,滿眼鬱鬱蔥蔥。曾經,這裡是一片窮山惡水,廢棄礦坑滿目瘡痍,如今已成功變身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流金淌銀的綠水青山。2017年全年景區接待遊客200多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9億元。

從荒山禿嶺變身綠水青山,繼而成為金山銀山的案例,在威海不勝枚舉。

乳山市下初鎮原是該市最主要的黃金開採區之一,如今這裡的廢礦區上建起了雙山景區,被破壞的山體逐步修復,並規划了紫薇幽谷,發展雞油菌種植基地,現代農業種養和觀光旅遊生態園區雛形顯現。

原來靠挖礦為生的村民也加入到生態修復的「綠色大軍」中,在這片礦山廢棄地復墾複耕土地萬餘畝,發展起以蘋果、金銀花、藍莓、櫻桃等10餘種經濟作物為主的高效農業生產區。

去年11月,總投資500億元的康得碳谷項目在榮成經濟開發區破土動工,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一舉扭轉我國高性能碳纖維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500億元的特大項目,緣何能落戶榮成?

榮成市經濟開發區相關領導給出了答案:「高端碳纖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溫度、濕度乃至空氣質量都有較高的要求,讓投資商確定在榮成投資的最終砝碼就是這裡的好空氣、好環境。」

近年來,榮成市狠抓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與農村環境整治,對石材礦山、干海產品曬場等進行全面整治,淘汰、轉產落後產能和「散亂污」企業300多家,生活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處理和城鄉公交實現全覆蓋。

騰籠換鳥,栽樹引鳳。一批批「散亂污」企業退出歷史舞台,一個個高精尖項目落地生根,新舊動能轉換的齒輪隨着環境持續優化的步伐一起快速向前。

伴隨着環境的不斷優化,本就有着良好自然環境的榮成,「自由呼吸·自在榮成」品牌聲名遠播。

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證明,威海生態環境的比較優勢,是天厚愛,更是人自愛。

當國家吹響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威海率先實踐,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先後實施《威海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出台《關於建設生態威海的決定》《關於「生態威海」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規劃、文件,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走在了全國前列。

如今,「威海藍」已經成為威海的底色,「好空氣」已經成為威海的標籤,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威海最大的競爭優勢。

藍天白雲 繁星閃爍

在威海,市民從來不習慣戴口罩,而初來乍到的遊客總是先深深吸上幾口新鮮空氣。

作為全省空氣質量的「優等生」,威海市在每次大考排名中,幾乎都能取得名列前茅的佳績。

威海藍 生態綠 新一輪朋友圈晒圖大賽又來了 - 天天要聞

在海驢島,一名遊人正在餵食海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成一幅優美的生態畫卷。

2015年,威海「藍天白雲 繁星閃爍」天數342天,2016年359天,2017年362天,均為全省第一;2016年、2017年威海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位居全省第一位,獲山東省人民政府通報表揚,並給予1000萬元獎勵……

好成績的背後,是日復一日「每微必爭」的不懈努力。2014年以來,威海市先後實施《威海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威海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面優化行動計劃》,強化治污、抑塵、除味、控車、增綠5項措施,精準發力,聯防聯控。

威海熱電廠是全省首家所有機組一次性通過超低排放驗收的地方熱電企業,擁有國內電力行業最大的單體封閉煤場。在熱電廠內,有一間中控室,裏面的大屏幕上顯示的不是各項污染物排放數據,而是「智慧信息化供熱調度系統」。這套被稱作「智慧供熱」的系統以大數據為依託,將供熱需求、供應、控制相結合,實行供熱自動化調節。

該系統可以根據天氣預報,對未來幾天的供熱需求進行精準預測,自動調節壓力、溫度等供熱係數,將居民家中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居民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用室內的調節閥進行微調,滿足自身室溫需求。

「智慧供熱」系統投資9858萬元,被列為國家發改委重大節能項目,獲山東省重大節能成果,實現了供熱計量數字化、節能控制智能化、住戶用熱自主化、政府監督網絡化。年節標煤8.6萬噸,節水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992噸、氮氧化物581噸、煙塵1660噸。

在加強污染治理的基礎上,威海市打好行政和經濟手段組合拳,創新建立空氣質量自動監控數據超標預警機制、現場巡查督導制度、日報送和旬月季排名通報制度、大氣網格化監管制度「一個機制三項制度」,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行業責任、企業主體責任、環保監管責任,構建了資源統籌、聯防聯控、多方發力、標本兼治的大氣污染防治大格局。

在這場藍天白雲保衛戰中,一組數據能夠充分說明「戰果」: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70萬噸,比2016年減少2萬噸;備案的分佈式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65兆瓦;完成農村清潔供暖1400多戶;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超過城市建成區面積的80%;所有53台電力企業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區內所有78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1234家「散亂污」企業全部完成清理取締和整改提升;所有建築工地全面落實「六個百分百」標準;採石場總數壓減比例達到93%;中心市區取締露天燒烤經營攤點1000餘處次;發展清潔能源營運車輛4476輛,新能源公交車佔總數的77%;全市364座加油站全部完成一、二級油氣回收改造;中心市區完成綠道建設219公里;兩年來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4.58萬畝,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42.7%。

清水綠岸 魚翔淺底

入夏,走進環翠區羊亭鎮公園,沿着彎曲的步道前行,清澈的河水在陽光下閃着金光,魚兒在蓮葉間嬉戲;岸邊花叢滿地、楊柳依依,陣陣和風帶來自然清香。附近的村民或漫步其間,或閑坐垂釣,盡情享受着自然之樂與生態之美。

而多年前的羊亭河,還是一幅讓人望而卻步的模樣:眾多工業企業沿河而建,上游農村對濕地用地過度開墾,濕地不斷被蠶食,羊亭河河床變窄,周邊工廠和居民更是直接將工業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

2013年,干支流綠化整治工作啟動,羊亭河開始了她的蝶變。上游排污口得到全面封堵,污水管網進行升級改造,流域內所有企業污水得到統一匯總、統一處理;河流中栽植了柳葉馬鞭草、假龍頭等宿根花卉;河流兩岸打造出荷花灣、吊索橋、親水公園、西城花海等自然景觀,安裝了休閑、娛樂、運動設施……不斷蛻變的羊亭河,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可親水玩水的生態景觀。

水是城市的眼睛,海是城市的風骨。威海市十分重視水資源配置開發、節約利用,特別是高度關注水環境的保護、水生態的建設。先後印發了《威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威海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辦法》,安排部署各項水環境治理和建設任務,構築「治、用、保」體系,河海統籌、水陸共治,實施全過程污染防治,全方位生態保護。

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管理,構建企業和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城鎮再生水循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用水、串聯用水和中水回用系統,提高再生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不斷降低廢水排放量。

蘆葦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擺,一汪碧水清澈見底,三五水鳥悠閑地浮游在水面,盪起層層漣漪……在文登區西寨村東母豬河東側,一塊優美的濕地景觀引人注目。而在一條馬路之隔的對面,一場同樣致力於濕地建設的生態工程——文登區母豬河流域綜合治理西寨濕地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威海市不斷加大人工濕地和生態河道建設力度,努力提升流域環境承載力,綜合運用疏浚築堤、截污治污、生態治理等手段,先後對33條城郊河道、268條穿村過鎮小河道、28條骨幹河道開展生態化綜合整治,治理中小河道及城市河道95.7公里,全面恢復河道功能,全市建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3個,省級水利風景區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6個。

同時,堅持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作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着力點,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威海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縣(市)中唯一的地級市,深入開展了農村環境保護綜合整治和農村環境連片治理等,農村飲水、垃圾、污水、河流、養殖及面源等得到了有效治理。

6月4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佈會,對新出台的《威海市海岸帶保護條例》進行解讀,這也是山東省首部地級市出台的海岸帶保護專項法規。《條例》將海岸帶劃為嚴格保護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優化利用區域等三類區域,明確規定威海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得低於45%。

因海而名、依海而興的威海,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促進海洋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打造「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靚」的岸線風光。

為防治海洋垃圾,威海市印發《威海市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加強海岸帶保護與管理的意見》《海岸帶執法巡查辦法》《沙灘保護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被確定為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城市,海域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進一步加強,海洋垃圾源頭得到有效管控,被評為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大工程,要靠上下一體、左右聯動、全民參與的共建、共治,才能實現共享、共榮。

環翠區在全市率先開展網格化環境監管試點,推行全方位、全過程、全事項、精細化的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有效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文登區以釘釘子的精神,用強有力的環保舉措,倒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生態化,集中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榮成市以「自由呼吸·自在榮成」城市品牌為統領,用一條條生態紅線的堅守,划出一個更加美好的綠色格局,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乳山市始終堅持青山綠水、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修復生態、建綠透綠的目標導向,始終堅持還綠於民、生態富民的民生情懷,推進宜居宜業美好乳山建設。

高區突出招商選資模式轉型,大力發展高產值、低污染科技型企業,積極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經區引領企業敬畏自然、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嚴守生態安全紅線,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最靚底色。

臨港區、南海新區堅持生態優先、「三生共融」,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築綠色屏障,為經濟社會更可持續發展打上了「綠色、循環、低碳」的烙印。

威海藍,生態綠,緊緊擁抱這片美好的土地!

讓威海之美常駐

初夏時節,滿目蔥蘢,生機無限,威海正被這個絢麗多彩的季節擁抱,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這座城市最為鮮亮的符號。這是一以貫之堅守生態紅線、堅持綠色發展的結晶,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

如果說,威海是一幅畫卷,那一定是由人與自然共同揮毫潑墨完成的。威海之所以成為世界宜居城市,天生麗質固然重要,但更多還是靠一代又一代威海人孜孜不倦的生態建設,才造就了永不凋謝的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

威海之美,是深深紮根在泥土裡的。我們記得,威海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監管,將煉油、石化、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項目拒之門外,犧牲眼前經濟效益,卻收穫了長遠生態效益。我們還記得,威海開展最積極的生態建設,持續實施大規模的山水林田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才成就了今天的青山綠水、秀美風光。我們更不能忘記,不畏寒暑、默默付出的環衛和園林工人,珍愛城市一草一木的廣大普通市民,他們都是城市之美的辛勤守護者,是城市之美的靈魂。

從春天的爛漫到夏天的火熱;從傳統的古樸到現代的明麗;從濱海風光到全域生態,威海之美仍在一瓣一瓣綻放,仍需辛勤澆灌,仍需用心呵護。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不懈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四減四增」工作,着力抓好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多措並舉保護生態系統,夯實責任加強生態環境監管,進一步鞏固發展好威海生態環境比較優勢。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威海之美醉人心魄,這是人民的福祉,仍需上下求索,不舍晝夜,馳而不息。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