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2022年06月30日15:13:02 熱門 1904

文 | 一痴 書法網總編輯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


這是元代的的書畫大家趙孟頫說的話,竊以為趙孟頫這是託了前人來說的自己。趙之所得的古碑帖數行,並專心學習而後以此聞名以世的,便是後來被乾隆皇帝收藏在他那不到九平米的「三希堂」中的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紙本,縱23厘米,橫14.8厘米。四行,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現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我來說王羲之這封28字的信札讓趙孟頫受益終生,非是無中生有的杜撰: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延祐五年(1318年) 趙孟頫第一次見到《快雪時晴帖》並奉敕作跋雲: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傳流至今者絕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見真跡,臣不勝欣幸之至。


後世有人根據這段話貶斥趙孟頫虛偽和狡獪,以其跋語開頭說:「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傳流至今者絕不可得。」既然如此,那又何來「得見真跡」,而且「不勝欣幸之至」云云。其實以這樣的揣測來貶趙孟頫,實是有「欲加其之罪,何患無辭?!」


趙孟頫的跋語記錄的是其初見《快雪時晴帖》的驚喜,我以為這樣的驚喜導致些許的語無倫次和語法上的不夠嚴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以想見,當一件宮中收藏的,被大家一致認為是書聖王羲之真跡的信札擺到趙孟頫面前的時候的那種驚艷。我也深信這一次的驚艷初見之後,《快雪時晴帖》對趙孟頫以後的書法創作所帶來的影響將是刻骨銘心的!明代鑒藏家詹景鳳便認為趙孟頫後來的書風形成便是深受這件書跡的影響,他的原話是如何說的,是在什麼地方說的,我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最為原始的文本,但是從趙孟頫的行書風格,尤其是其晚年成熟的行書書風來看,其受《快雪時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斷句與釋讀存在兩個不同的版本?


《快雪時晴帖》雖然短短28字,但是歷代對其斷句和釋讀一直沒有定論,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晉人的書札、書帖用語與正式的文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往往語義更為晦澀難解。便是博學如錢鍾書先生在批閱王羲之《雜帖》時都說:「按六朝法帖,有煞費解處。此等太半為今日所謂『便條』、『字條』,當時受者必到眼即了,後世讀之,卻常苦思而尚未通。」(錢鍾書:《管錐編》)。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對《快雪時晴貼》的斷句大體有如下兩個版本:


其一:「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其二:「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兩種斷句方式,大體而言不會對文本大意產生多大的差別,差別其實在「力不次」這一句的「力」的解釋上。一般通常的解釋此「力」為精力、氣力。泛指身體狀態,在王羲之其他法帖中,經常出現這樣的語句和語義。而啟功先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在《晉代人書信中的句逗》中說:「回憶幼年時,家中有婚、喪諸事,有親友送來禮物,例由管賬的人填寫一張「謝帖」,格式是右邊印一個「領」字(如不能接受的禮物,即改「領」,寫一個「璧」字,表示璧還),中間上端印一個「謝」字,下半印受禮家的主人姓名,左邊空處由管賬者臨時寫「力若干(付給力的酬勞錢數)」。這個「力」即指送禮人。當時世俗稱賣勞力的人甚至稱為「苦力」,文書上即寫一「力」字。聯想到帖中的「力」字,應該即指送信人。又按古代旅行,走到某處停下來,稱為「次」,表示旅程的段落。杜甫詩有「行次昭陵」一首,即是「行到昭陵」。那麼「不次」當是不能停留,需要趕快回去,所以王羲之寫這短札作答覆。」


如此,《快雪時晴》的釋讀便也又有如下兩個版本:


其一:王羲之頓首,剛才下了一陣雪,很快又晴了,想你那裡一切都好!那件事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心下很是鬱結。我的精力越發不濟了。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其二:王羲之頓首,很快又晴了,想你那裡一切都好!那件事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心下很是鬱結。送信的人不能在我這裡多停留而要趕快回去。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山陰張侯」獨立一行,處於左側偏下位置,一般認為此四字不是正文內容,而是收信人名,屬復書之制,相當於現在書信封皮;即古人寄信時將信捲起,置於管中,信札捲起後,此四字正好在外側,取卷即可見。也有認為這封信的開首和結尾都以王羲之的「頓首」格式,而末尾寫對方的稱謂在當時是常見的。《萬歲通天帖》中的《柏酒帖》就有同樣情況。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乾隆皇帝的真愛,卻最終被確定不是真跡!


乾隆皇帝對《快雪時晴》絕對是真愛!光看這幾條親筆御書的評贊語便知:「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神乎技矣」;「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在50多年的時間裏乾隆皇帝共在此帖上題跋70多處,據說每逢歲暮天寒,瑞雪紛飛之際,乾隆便要展卷欣賞,而且是「得意輒書,無拘次第」,最多的一年竟題了六次。到晚年,乾隆目力已經不行,於是他命董誥代書題詩並特做說明道:「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鏡,今歲詩字多艱於細書,命董誥代寫,亦佳話也」。直到他做太上皇時,還在帖上題「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乾隆帝對《快雪時晴帖》,真可謂是白頭偕老,情定終生!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此帖最早見於《右軍書目》,米芾《寶章待訪録》中亦云:「晉右軍王羲之《雪晴帖》。真跡在承務郎吳郡蘇激處,集賢校理舜欽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二字及『褚氏』字印。」 南宋周密在《雲煙過眼錄》里肯定「《快雪時晴帖》皆真跡」。明王穉登也認為是「手墨」並且「確然無疑」。詹景鳳《玄覽編》:「是真跡,紙精帶竹,字墨纖毫無損,良是千餘年間異物。」張丑《清河書畫舫》亦肯定為真跡。清人更是對此確信不疑。


但是到了民國後,《快雪時晴帖》歸故宮博物院收藏,世人始有機會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件法書名跡。近代數位學者對原帖細緻的考察後紛紛提出質疑,最終基本定論為該帖應該是雙鉤廓填的摹本,而非書聖之真跡。這其中有代表性專家意見簡述如下:

張宗祥《論書絕句》雲:《快雪》「三希」作冠軍,會稽真跡更無聞。微嫌墨重兼神滯,恐是唐賢響拓文。並自注:《快雪時晴》一帖,向摹入《三希堂帖》中,墨跡得觀者兩次,紙色晦黯,墨濃而少精采,大似唐人摹寫之本。

祝嘉先生在《談行書》中說:(王)羲之的行書墨跡都屬唐以後人臨摹之作,《快雪時晴》一帖,一向都認為是真跡。但畫勢厚而精神差,在抗戰前故宮文物運到南京展覽,我曾得觀賞,紙極厚,若書在板上,那時已認為是摹本。

徐邦達則在《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卷>》分析道:此本我閱過二、三次,覺得紙墨昏暗,筆法滯泥不生動,其牽絲帶筆處極不自然,如「頓首」「果」、「為」等字,更為明顯,定是後世勾填,且非善本。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王羲之28字一封信,三希第一帖,如今海峽相望,何時再聚首 - 天天要聞


《快雪時晴帖》的三生三世。


《快雪時晴帖》唐宋時為秘府官本,歷代均有著錄。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有「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一目,北宋《宣和書譜》亦載之。米芾《書史》: 「子敬《十二月帖》與《快雪帖》相連。」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1318)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穉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有說其歸終遺言,執其子之手語:執此如執國!其子觀帖數日,品味其父臨終之言,忽然悟出遺言真意,隔日上朝,便將《快雪時睛帖》進呈給康熙皇帝。這一年是公元一六七九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那年康熙二十五歲,此帖從此入清宮內府。


民國初年,宣統遜位,暗裡典賣宮中的國寶。溥儀1924年擬將此帖作價40萬元抵押給美國花旗銀行,後未果。再後來溥儀遷出紫禁城,此帖歸故宮博物院。1933年隨同其他古物遷運上海,再轉移川西,抗戰後運回南京,旋運往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期間,《快雪時晴帖》差一點隨了一個人灰飛湮滅了!故事是這樣的:

1928年6月4日清晨, 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專列從北平駛往瀋陽,在行駛到瀋陽西郊一個叫皇姑屯的小站時,驚天一聲巨響,日本特務將一枚預先埋好的炸彈引爆,張作霖被當場炸死。當時的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易培基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一下從端坐的椅子上站了起來,不停地抹着額頭上滲出的冷汗,喃喃道:天意!天意!原來就在此前一天的晚上,張作霖在離開北平之前,曾派人專門來找他索要三希堂中首希法帖《快雪時晴帖》一觀。這個大老粗要觀法帖,明擺着是要佔為己有,但是面對這位手握重兵的東北王,易培基不能明確拒絕,心生一計的回復來人道:《快雪時晴帖》被鎖在保險柜里,而保險柜的三把鑰匙分別由馮玉祥和他等三人分別持有,無法由他一人打開。」張作霖當時因急於離京,只好作罷。卻沒想到十幾個小時之後張作霖便人天永隔了,而《快雪時晴帖》也由此逃過一劫!


後記。


乾隆皇帝《三希堂記》嘗雲:內府秘笈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遠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養心殿溫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

而今《中秋》和《伯遠》二帖歸藏於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而《快雪時晴貼》 歸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希分隔兩岸,痴心妄想,何時三希亦可如「富春山居圖」一樣能夠跨越海峽,重新聚首?!


未果!

心結!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